S3-08 「為什麼」和寫作焦慮症
這一篇的筆記主要是用來加深內容的改造,和如何克服「寫作焦慮症」的。
先出加深內容的改寫開始,我們在修改之後,還需要多看著自己的小說問問「為什麼」,從(為什麼)到(什麼「具體的事物」),最後到(如何)。
每當我們給了人物一個感受後,就需要去解釋「為什麼」人物會產生這樣的感受,因為有些問題讀者不會在現實世界中去問,而放到小說世界中後,他們反而會去尋找最根本的原因,因為窺私慾,讀者們都是喜歡看到最個人化、最具體化,最深刻的經驗,讀者們不會以表面,也不會以現實為衡量來了解麼某個具體情感的屬性與本質。
讀者懶得思考。
所以,要將這感受背後的故事展示出來,只能塑造人物單一方面的情感的話,那麼讀者也就只能看到單薄的人物。
這裡開始,針對的就是一些具體的「修改感覺」和提示,因為這種經驗只能自己去創造,所以我能展示的,永遠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寫過了頭】如果無法確定某一個段落或者場景應該怎麼處理才好的話,就把腦子裡聯想到的全部東西寫出來,然後再……
【裁剪】,寫作就是寫了再寫,裁剪之於我們的小說,相當於剪輯對應電影,把那些無關緊要的詞語、短句、對白甚至是段落全部刪去,想著把故事的結構更加凸顯一些,再凸顯一些。
【刪不刪?】簡化、提煉陳述性的文字,要讓人物的情感更加純粹、強烈,並且一時間想不出更好的話,先跳過它,管管那些最基本的東西。
【原創性和普遍性】話說「太陽底下無新事」但這些事情從未以我們獨有的方式去敘述過,不是嗎?
故事的內核在於對抗困難,克服難題,所以沒有新事,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難題。
【具體】,故事世界和人物都不能發生、存在於一個概念性的世界,它的一切必須像現實一樣具體。
【剃刀原理】最簡單、最直接的解釋才是最好的解釋,沒有無用的場景和人物的故事,才是最好的故事。
【文藝?】過多的描寫內心了?有人說你文藝了?
那麼把重點放到行動上來,多寫寫戲劇性的行動。
這裡是讓喜歡過多描寫心理的作家把劣勢轉為優勢的一種也許可行的小建議:
整理好大致的劇情走向,然後隨機殺掉你的一個關鍵NPC(你可以用骰子,或是表格的隨機數),讓主角享盡一切因此帶來的好處,並且給出一些模擬兩可的證據,讓它們全部都指向你創造的主角。
現在,你必須腦洞大開,想出絕對離譜的劇情來幫助主角洗脫嫌疑了。
畢竟「只有你」才知道主角不是犯人,在這個過程中,讀者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這個無辜的主角身上,那麼他那些原本可能過多的內心戲份,就會變得重要起來。
不過我也改變了你的小說類型,讓它更加傾向於「懸疑」和「荒謬」,我大概會馬上試試看這種方法。
接下來的,就是克服「寫作焦慮症」的部分,如果你寫作順利,也就沒必要認真看過了,但……
總會有那麼一天的。
因為現實的其他工作都有「最後期限」,而寫作其實是沒有的,所以提筆(看著鍵盤)一而再、再而三的推遲自己的寫作的時間,這樣的情況肯定是會發生的。
調整吧,試試用以下的方法:
1忘記「讀者」,也包括你自己這個第一讀者,只去當一個無情的打字(寫作)機器,不過這肯定是一種「理想狀態」;
2忘記他人、自己對自己的「負面評價」,這和我們的寫作沒有任何的直接關係,消極的情緒不可信,那些激動人心的情感才是最好的嚮導,要放鬆、輕鬆的去寫作,這樣才是最好的寫作狀態,從心底認識到寫作只是一個簡單行為,而編故事也只是一種可以訓練的後天技巧……認識到這些,你就會發現,寫作和編故事不難,你擔心的其他事情才讓它變得複雜了起來;
3不要去相信什麼能力與才華對寫作的絕對影響,寫作並非完全是才華的戰場,經驗才是這個戰場的主武器,老是說成功是10%才華加上90%的汗水,對於其他藝術創作可能不是,但寫作還真就是這樣,只要做到了90%的汗水付出,這就已經是一個值得去發表的程度了;
4明白「寫作狀態」是一種現實中的非正常狀態,創造性的思維本來就是非比尋常的,在寫作狀態下,我們必須放棄正常的提防、警惕,還有那些自我保護的意識,更要放開自我約束、自我節制的閥門,為了創作必須放任我們的思維在意識之海中瘋狂撒潑,並且默許這種張狂又不理智的非正常行為,別指望這時候還有什么正常的思維,讓它乾脆迷失在創作的幽暗之海中才會觸摸到一點點的靈感……
話說回來,如果無法進入這種狀態,那就先找找是什麼,哪一種具體的事物阻礙了我們進入寫作狀態。
改變順序和觀念在這個時候尤其重要,比如說,你認為「必須先完成某些事情才能開始寫作」那就把它反過來,比如我自己,就做過「必須寫完這篇才能去喝水」這樣的事情。
題外話,我想「肚痛貼」就是這麼誕生的。
5寫作狀態是情緒化的,把這些情緒落實到文字上,先寫出來,才有了編輯的材料,雖然編輯狀態是以理性為主導的,但重複「編輯」「自由暢想」「自由寫作」這個過程是絕對必要的,因為一切沒有變成文字的思考,都是無用的;
6寫作其實只要考慮三個方面,它們是故事、情緒和寫作方法,這就是寫作開始於故事本身,成型於具體的場景和情緒,完美於寫作技巧的順序,如果不是外物干擾,那麼只能沖寫作本身上去看看遇到了什麼困難,再針對性地去學習,或者求助。
先出加深內容的改寫開始,我們在修改之後,還需要多看著自己的小說問問「為什麼」,從(為什麼)到(什麼「具體的事物」),最後到(如何)。
每當我們給了人物一個感受後,就需要去解釋「為什麼」人物會產生這樣的感受,因為有些問題讀者不會在現實世界中去問,而放到小說世界中後,他們反而會去尋找最根本的原因,因為窺私慾,讀者們都是喜歡看到最個人化、最具體化,最深刻的經驗,讀者們不會以表面,也不會以現實為衡量來了解麼某個具體情感的屬性與本質。
讀者懶得思考。
所以,要將這感受背後的故事展示出來,只能塑造人物單一方面的情感的話,那麼讀者也就只能看到單薄的人物。
這裡開始,針對的就是一些具體的「修改感覺」和提示,因為這種經驗只能自己去創造,所以我能展示的,永遠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寫過了頭】如果無法確定某一個段落或者場景應該怎麼處理才好的話,就把腦子裡聯想到的全部東西寫出來,然後再……
【裁剪】,寫作就是寫了再寫,裁剪之於我們的小說,相當於剪輯對應電影,把那些無關緊要的詞語、短句、對白甚至是段落全部刪去,想著把故事的結構更加凸顯一些,再凸顯一些。
【刪不刪?】簡化、提煉陳述性的文字,要讓人物的情感更加純粹、強烈,並且一時間想不出更好的話,先跳過它,管管那些最基本的東西。
【原創性和普遍性】話說「太陽底下無新事」但這些事情從未以我們獨有的方式去敘述過,不是嗎?
故事的內核在於對抗困難,克服難題,所以沒有新事,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難題。
【具體】,故事世界和人物都不能發生、存在於一個概念性的世界,它的一切必須像現實一樣具體。
【剃刀原理】最簡單、最直接的解釋才是最好的解釋,沒有無用的場景和人物的故事,才是最好的故事。
【文藝?】過多的描寫內心了?有人說你文藝了?
那麼把重點放到行動上來,多寫寫戲劇性的行動。
這裡是讓喜歡過多描寫心理的作家把劣勢轉為優勢的一種也許可行的小建議:
整理好大致的劇情走向,然後隨機殺掉你的一個關鍵NPC(你可以用骰子,或是表格的隨機數),讓主角享盡一切因此帶來的好處,並且給出一些模擬兩可的證據,讓它們全部都指向你創造的主角。
現在,你必須腦洞大開,想出絕對離譜的劇情來幫助主角洗脫嫌疑了。
畢竟「只有你」才知道主角不是犯人,在這個過程中,讀者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這個無辜的主角身上,那麼他那些原本可能過多的內心戲份,就會變得重要起來。
不過我也改變了你的小說類型,讓它更加傾向於「懸疑」和「荒謬」,我大概會馬上試試看這種方法。
接下來的,就是克服「寫作焦慮症」的部分,如果你寫作順利,也就沒必要認真看過了,但……
總會有那麼一天的。
因為現實的其他工作都有「最後期限」,而寫作其實是沒有的,所以提筆(看著鍵盤)一而再、再而三的推遲自己的寫作的時間,這樣的情況肯定是會發生的。
調整吧,試試用以下的方法:
1忘記「讀者」,也包括你自己這個第一讀者,只去當一個無情的打字(寫作)機器,不過這肯定是一種「理想狀態」;
2忘記他人、自己對自己的「負面評價」,這和我們的寫作沒有任何的直接關係,消極的情緒不可信,那些激動人心的情感才是最好的嚮導,要放鬆、輕鬆的去寫作,這樣才是最好的寫作狀態,從心底認識到寫作只是一個簡單行為,而編故事也只是一種可以訓練的後天技巧……認識到這些,你就會發現,寫作和編故事不難,你擔心的其他事情才讓它變得複雜了起來;
3不要去相信什麼能力與才華對寫作的絕對影響,寫作並非完全是才華的戰場,經驗才是這個戰場的主武器,老是說成功是10%才華加上90%的汗水,對於其他藝術創作可能不是,但寫作還真就是這樣,只要做到了90%的汗水付出,這就已經是一個值得去發表的程度了;
4明白「寫作狀態」是一種現實中的非正常狀態,創造性的思維本來就是非比尋常的,在寫作狀態下,我們必須放棄正常的提防、警惕,還有那些自我保護的意識,更要放開自我約束、自我節制的閥門,為了創作必須放任我們的思維在意識之海中瘋狂撒潑,並且默許這種張狂又不理智的非正常行為,別指望這時候還有什么正常的思維,讓它乾脆迷失在創作的幽暗之海中才會觸摸到一點點的靈感……
話說回來,如果無法進入這種狀態,那就先找找是什麼,哪一種具體的事物阻礙了我們進入寫作狀態。
改變順序和觀念在這個時候尤其重要,比如說,你認為「必須先完成某些事情才能開始寫作」那就把它反過來,比如我自己,就做過「必須寫完這篇才能去喝水」這樣的事情。
題外話,我想「肚痛貼」就是這麼誕生的。
5寫作狀態是情緒化的,把這些情緒落實到文字上,先寫出來,才有了編輯的材料,雖然編輯狀態是以理性為主導的,但重複「編輯」「自由暢想」「自由寫作」這個過程是絕對必要的,因為一切沒有變成文字的思考,都是無用的;
6寫作其實只要考慮三個方面,它們是故事、情緒和寫作方法,這就是寫作開始於故事本身,成型於具體的場景和情緒,完美於寫作技巧的順序,如果不是外物干擾,那麼只能沖寫作本身上去看看遇到了什麼困難,再針對性地去學習,或者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