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怪人憐憫 傳法授術
故怪人疑惑道:「你明知自己壽元將竭,那為何還要來尋我呢?何不趁此尚有數日光景,尋一風水寶地,就地挖坑將自己埋下,需知人死入土則為安,或許能以山脈風水凝聚魂魄,方能前往幽冥投胎轉世,我觀你也非罪惡之人,若入寶穴亦能輪人!」
李三四淡然一笑,道:「人自古皆難逃一死,於我而言,死亡不過是另一種解脫之法,死前雙耳聆聽您所言,可食這世間罕見美味虎肉,飲其鹿血,於我而言,已然無憾,倒是得麻煩您,看在同村九載歲月份上,在我死後,將我屍骸投入山中!」
「噢?」
聞言怪人問道:「為何要我將你屍骸扔至山里?」
李三四目視氣絕身亡鹿,道:「我食山中獸肉,也該讓山中獸食我,且你也言,我身以整個山脈凝聚而來,若我死後,其身可還天地,算是我這生而為人,所能為萬物做的最後一件事吧,且人世間本就多難,我也不願在輪迴為人了」
怪人陷入沉思,無魂無魄本無生命,被兩位老人以高深道行強行續命,連之九載,其痛苦怪人亦不敢思之。
李三四笑道:「我從明月來,當於明月走,天地既孕人,人死育萬物,不也是一個輪迴嘛!先告辭了」
得知自己是山脈風水匯聚而生,李三四欲以其身飼山中獸,將其軀還之千峰。
畢竟現在山村人漸稀少,能動彈者已舉家遷徙至小鎮,徒留數名無子嗣老人,在此苟延殘喘。
李三四如此年幼,卻有此等心性,讓怪人一時間難回其言。
話罷,李三四艱難起身,欲朝來時路而去,不知鹿血虎肉,是否已失良效,軀體竟是搖晃,只能裹緊破裳。
怪人暗道:「極數為九,我來九載,此孩齡九,看來是兩位老者,以死逼我出手,也罷也罷,就讓我看看,你們到底欲做何等大事!」
李三四殘影將消,怪人喊道:「慢!我有一法,可救你命,保你度過此劫!」
李三四不解道:「為何要救我?二老已逝,家中貧寒,並無錢財報答於您!」
「哈哈~」
怪人笑道:「你這小鬼如此年幼,尚且能以身還天地,那我這老鬼,自是不會輸你,我會傳你汲日月精華法,授你陰陽五行術,雖不能讓你真正躲災避難,倒也能保你接下來這幾年性命無憂!」
但怪人話鋒一轉,肅道:「但你要切記,我所傳你,為道佛聖三派秘術,斷不可在他人面前輕易施展,否則後患無窮,屆時定有性命之憂!」
李三四感激涕零,道:「不知恩人名字?」
怪人擺手道:「我知你名喚李三四,既你如此不三不四,我則以一為二,我姓甚名誰並不重要,如你之前所言,天地既孕人,而人死育萬物罷了!」
這怪人本事之高,超李三四想像,短短數日,竟將李三四之傷治癒,但其魂魄,怪人無法凝之。
李三四隨怪人峰頂汲日月精華,林中學搏鬥之術,資質超群下,不出數年,竟將怪人所能盡數學去。
時光一晃過,又是一個九載春秋。
當李三四將最後一名老頭埋入黃土,代表整個山村,只剩下李三四與怪人。
藤蔓附牆,綠草占屋。
人居之痕,無影無蹤。
寒風呼嘯,冷冬而至。
怪人盤坐於峰頂,已有整日,明月當空,怪人身如鬼魅於林中而行。
屋外,十八歲的李三四,獵來公鹿一頭,如九載之前,學那怪人,先放血、後烤肉。
見怪人歸來,李三四右手捲起熟肉,正欲遞給怪人,卻聽怪人道:「我要走了!」
李三四問道:「您要去哪?回家嗎?」
此話讓怪人笑道:「我無家怎回家,羽化非成仙,如你九年前所言,反哺天地間罷了!」
九年相處,李三四深知怪人道行深不可測,看來今日怪人已然察覺,自己壽元即將枯竭。
怪人平靜道:「這九年來,你秘法雖有所小成,卻只觸之皮毛,以你十八歲之齡,能習如此眾多秘法,道行邁入大師,已是不易!我將羽化,無我庇護你,以你無魂無魄體,定會招天道劫數!」
「今我有求於你,盼你能盡力完成!」
李三四連忙道:「請您吩咐,所囑託之事,定萬死不辭!」
沒有怪人,也無李三四,且怪人也視李三四如己出,將其所學毫無保留傾囊相授。
怪人滄桑道:「今日我觀天象,剛剛夜察星宿,發現紫氣不東來,烏雲罩西方,中方霞如血,北邊寒如冰,僅南無恙!」
「故我要你下山,去尋道祖當年所創真經,據傳此經可使世人其心向善,如今這世道難得太平,此等盛世萬不可再受波折」
李三四不解道:「真經?」
怪人笑道:「當年老君騎牛西出函谷關,曾留下一卷真經,你若尋得此經,世間昌盛繁榮持續,此乃無上道果,得此道果,便可成聖!」
李三四問道:「九年來,您不讓我喚你師父,也不肯讓我稱您為叔,其中原因您不肯相告,我自是不再詢問,既然您救我一命,吩咐之事我自當竭盡全力,但我有一事不明!」
怪人解釋道:「人族雖是百靈之長,但貪婪是其本性,而邪為戾氣,若不尋老君道經,教化世人向善,引導世間眾生,若戾氣加重,眾生皆會被貪慾迷失心智,人類將再次挑起戰火,死亡覆蓋天地,需知數千年發展,也難以抵一載春秋大戰所帶摧殘!」
怪人此意,是要李三四尋道經,於紅塵修行,而改自身劫數,以成聖之法對抗命運,伺機凝聚三魂七魄。
怪人道:「你此年紀,已有如此道行,縱觀古今道佛聖三派,亦是難尋其二,我想你定能尋到道經!」
「趁此曉星殘月,你沿原村道即刻下山,可於晝前抵達山腳,山中大蟲猛獸,與巨蟒皆於山後,你盡可放心下山」
「於紅塵之中尋道,想來也能壓制你的劫數,改寫你的命勢,無需為我羽化而難過,我不過是從白天黃昏而來,於黑夜中離去罷了!」
「南邊離此千里之遙,有觀名喚太虛,觀中有一真人,道行亦是不低,此人曾欠我天大人情,我修書一封予你,你前去尋此人,定能給你庇護,指點你未來迷津!」
怪人話罷,轉身朝黑暗林中而去,李三四自知勸不住怪人,只能看著怪人背影逐漸消失。
李三四目視怪人離去方向,恭敬磕三個響頭。
「尋道成聖?」
對怪人所言,李三四亦是心存疑慮,讓自己尋老君所著經書,以無上道經化世間戾氣,李三四自會遵循怪人遺願。
但怪人此等道行,亦無法得其道經,李三四自知要超越怪人,只怕是難如登天,更別論那成聖。
按怪人所言,李三四是因汲曾嶺山脈風水而生,一旦道行大成,世間妖鬼魔皆懼,故李三四並無魂魄。
雖免去妖鬼魔襲擾之苦,可對無魂無魄者,天道定會出手,道行未成聖之前,李三四的劫數,為天道天罰。
想要逆天改命,聚魂凝魄,只能通過尋道,以道教弘揚道義,李三四方可破去劫數。
這劫數何時出現,威力如何,以目前李三四道行,無法測之,但怪人既讓李三四連夜下山,只怕是不遠矣。
曾嶺山脈風水本可汲日月精華,奪天地造化,占山川之玄機,李三四祖父以整個山脈之力,打造出李三四這麼一名無魂無魄後代。
但人若無魂無魄,斷然無法存活,其祖母以高深道行維持壽命,也僅能九載。
怪人深知,以李三四之資,修行秘法事半功倍,且也被李三四祖父祖母手段所震撼,才授李三四秘法。
怪人屋中床單下,有一沓百元大鈔。
之前常有村民提起,說自家屋中丟錢,想來定是怪人所為。
「我怎覺得,和西遊記唐僧取經別無二致呢?」
李三四不禁想起唐僧,人家是取經弘揚佛法,而李三四則為取經弘揚道義。
可唐僧有幸得那矯健非凡白龍馬為坐騎,又有三位法力無邊、英勇非凡徒弟緊緊相隨,護佑其左右。
且兼漫天諸神佛,皆願伸出援手,助西行之路。
反觀李三四,卻僅憑一腔孤勇,赤手空拳,要於紛繁世間踽踽獨行。
世人常道,弟子云游四海之前,師父總會悉心備至,贈削鐵如泥神兵,或靈動非凡法寶,以壯其行色,添幾分江湖豪情。
但那性情古怪的怪人,未贈予李三四絲毫外物,更別提什麼驚世駭俗的神兵利器。
村道數年無人踏,已是雜草橫生,泥土略微潮濕,植被更是異常茂盛。
山村其日烈、明月皎,倒也稱得上是一處修行風水寶地,適合全真弟子隱居在此。
剛至山腰處,李三四忽聽遠峰傳來咆哮聲。
猛虎咆哮,百獸皆驚。
從聲音距離來看,李三四判斷這頭猛虎,離自己應有三里地距離。
卻見路邊一隻野兔,竟無法承受虎嘯威壓,口吐白沫筆直咽氣。
且那虎嘯之聲,對李三四而言是耳熟能詳,以至於他面色瞬間慘白如紙,不假思索沿蜿蜒小徑加快步伐。
李三四淡然一笑,道:「人自古皆難逃一死,於我而言,死亡不過是另一種解脫之法,死前雙耳聆聽您所言,可食這世間罕見美味虎肉,飲其鹿血,於我而言,已然無憾,倒是得麻煩您,看在同村九載歲月份上,在我死後,將我屍骸投入山中!」
「噢?」
聞言怪人問道:「為何要我將你屍骸扔至山里?」
李三四目視氣絕身亡鹿,道:「我食山中獸肉,也該讓山中獸食我,且你也言,我身以整個山脈凝聚而來,若我死後,其身可還天地,算是我這生而為人,所能為萬物做的最後一件事吧,且人世間本就多難,我也不願在輪迴為人了」
怪人陷入沉思,無魂無魄本無生命,被兩位老人以高深道行強行續命,連之九載,其痛苦怪人亦不敢思之。
李三四笑道:「我從明月來,當於明月走,天地既孕人,人死育萬物,不也是一個輪迴嘛!先告辭了」
得知自己是山脈風水匯聚而生,李三四欲以其身飼山中獸,將其軀還之千峰。
畢竟現在山村人漸稀少,能動彈者已舉家遷徙至小鎮,徒留數名無子嗣老人,在此苟延殘喘。
李三四如此年幼,卻有此等心性,讓怪人一時間難回其言。
話罷,李三四艱難起身,欲朝來時路而去,不知鹿血虎肉,是否已失良效,軀體竟是搖晃,只能裹緊破裳。
怪人暗道:「極數為九,我來九載,此孩齡九,看來是兩位老者,以死逼我出手,也罷也罷,就讓我看看,你們到底欲做何等大事!」
李三四殘影將消,怪人喊道:「慢!我有一法,可救你命,保你度過此劫!」
李三四不解道:「為何要救我?二老已逝,家中貧寒,並無錢財報答於您!」
「哈哈~」
怪人笑道:「你這小鬼如此年幼,尚且能以身還天地,那我這老鬼,自是不會輸你,我會傳你汲日月精華法,授你陰陽五行術,雖不能讓你真正躲災避難,倒也能保你接下來這幾年性命無憂!」
但怪人話鋒一轉,肅道:「但你要切記,我所傳你,為道佛聖三派秘術,斷不可在他人面前輕易施展,否則後患無窮,屆時定有性命之憂!」
李三四感激涕零,道:「不知恩人名字?」
怪人擺手道:「我知你名喚李三四,既你如此不三不四,我則以一為二,我姓甚名誰並不重要,如你之前所言,天地既孕人,而人死育萬物罷了!」
這怪人本事之高,超李三四想像,短短數日,竟將李三四之傷治癒,但其魂魄,怪人無法凝之。
李三四隨怪人峰頂汲日月精華,林中學搏鬥之術,資質超群下,不出數年,竟將怪人所能盡數學去。
時光一晃過,又是一個九載春秋。
當李三四將最後一名老頭埋入黃土,代表整個山村,只剩下李三四與怪人。
藤蔓附牆,綠草占屋。
人居之痕,無影無蹤。
寒風呼嘯,冷冬而至。
怪人盤坐於峰頂,已有整日,明月當空,怪人身如鬼魅於林中而行。
屋外,十八歲的李三四,獵來公鹿一頭,如九載之前,學那怪人,先放血、後烤肉。
見怪人歸來,李三四右手捲起熟肉,正欲遞給怪人,卻聽怪人道:「我要走了!」
李三四問道:「您要去哪?回家嗎?」
此話讓怪人笑道:「我無家怎回家,羽化非成仙,如你九年前所言,反哺天地間罷了!」
九年相處,李三四深知怪人道行深不可測,看來今日怪人已然察覺,自己壽元即將枯竭。
怪人平靜道:「這九年來,你秘法雖有所小成,卻只觸之皮毛,以你十八歲之齡,能習如此眾多秘法,道行邁入大師,已是不易!我將羽化,無我庇護你,以你無魂無魄體,定會招天道劫數!」
「今我有求於你,盼你能盡力完成!」
李三四連忙道:「請您吩咐,所囑託之事,定萬死不辭!」
沒有怪人,也無李三四,且怪人也視李三四如己出,將其所學毫無保留傾囊相授。
怪人滄桑道:「今日我觀天象,剛剛夜察星宿,發現紫氣不東來,烏雲罩西方,中方霞如血,北邊寒如冰,僅南無恙!」
「故我要你下山,去尋道祖當年所創真經,據傳此經可使世人其心向善,如今這世道難得太平,此等盛世萬不可再受波折」
李三四不解道:「真經?」
怪人笑道:「當年老君騎牛西出函谷關,曾留下一卷真經,你若尋得此經,世間昌盛繁榮持續,此乃無上道果,得此道果,便可成聖!」
李三四問道:「九年來,您不讓我喚你師父,也不肯讓我稱您為叔,其中原因您不肯相告,我自是不再詢問,既然您救我一命,吩咐之事我自當竭盡全力,但我有一事不明!」
怪人解釋道:「人族雖是百靈之長,但貪婪是其本性,而邪為戾氣,若不尋老君道經,教化世人向善,引導世間眾生,若戾氣加重,眾生皆會被貪慾迷失心智,人類將再次挑起戰火,死亡覆蓋天地,需知數千年發展,也難以抵一載春秋大戰所帶摧殘!」
怪人此意,是要李三四尋道經,於紅塵修行,而改自身劫數,以成聖之法對抗命運,伺機凝聚三魂七魄。
怪人道:「你此年紀,已有如此道行,縱觀古今道佛聖三派,亦是難尋其二,我想你定能尋到道經!」
「趁此曉星殘月,你沿原村道即刻下山,可於晝前抵達山腳,山中大蟲猛獸,與巨蟒皆於山後,你盡可放心下山」
「於紅塵之中尋道,想來也能壓制你的劫數,改寫你的命勢,無需為我羽化而難過,我不過是從白天黃昏而來,於黑夜中離去罷了!」
「南邊離此千里之遙,有觀名喚太虛,觀中有一真人,道行亦是不低,此人曾欠我天大人情,我修書一封予你,你前去尋此人,定能給你庇護,指點你未來迷津!」
怪人話罷,轉身朝黑暗林中而去,李三四自知勸不住怪人,只能看著怪人背影逐漸消失。
李三四目視怪人離去方向,恭敬磕三個響頭。
「尋道成聖?」
對怪人所言,李三四亦是心存疑慮,讓自己尋老君所著經書,以無上道經化世間戾氣,李三四自會遵循怪人遺願。
但怪人此等道行,亦無法得其道經,李三四自知要超越怪人,只怕是難如登天,更別論那成聖。
按怪人所言,李三四是因汲曾嶺山脈風水而生,一旦道行大成,世間妖鬼魔皆懼,故李三四並無魂魄。
雖免去妖鬼魔襲擾之苦,可對無魂無魄者,天道定會出手,道行未成聖之前,李三四的劫數,為天道天罰。
想要逆天改命,聚魂凝魄,只能通過尋道,以道教弘揚道義,李三四方可破去劫數。
這劫數何時出現,威力如何,以目前李三四道行,無法測之,但怪人既讓李三四連夜下山,只怕是不遠矣。
曾嶺山脈風水本可汲日月精華,奪天地造化,占山川之玄機,李三四祖父以整個山脈之力,打造出李三四這麼一名無魂無魄後代。
但人若無魂無魄,斷然無法存活,其祖母以高深道行維持壽命,也僅能九載。
怪人深知,以李三四之資,修行秘法事半功倍,且也被李三四祖父祖母手段所震撼,才授李三四秘法。
怪人屋中床單下,有一沓百元大鈔。
之前常有村民提起,說自家屋中丟錢,想來定是怪人所為。
「我怎覺得,和西遊記唐僧取經別無二致呢?」
李三四不禁想起唐僧,人家是取經弘揚佛法,而李三四則為取經弘揚道義。
可唐僧有幸得那矯健非凡白龍馬為坐騎,又有三位法力無邊、英勇非凡徒弟緊緊相隨,護佑其左右。
且兼漫天諸神佛,皆願伸出援手,助西行之路。
反觀李三四,卻僅憑一腔孤勇,赤手空拳,要於紛繁世間踽踽獨行。
世人常道,弟子云游四海之前,師父總會悉心備至,贈削鐵如泥神兵,或靈動非凡法寶,以壯其行色,添幾分江湖豪情。
但那性情古怪的怪人,未贈予李三四絲毫外物,更別提什麼驚世駭俗的神兵利器。
村道數年無人踏,已是雜草橫生,泥土略微潮濕,植被更是異常茂盛。
山村其日烈、明月皎,倒也稱得上是一處修行風水寶地,適合全真弟子隱居在此。
剛至山腰處,李三四忽聽遠峰傳來咆哮聲。
猛虎咆哮,百獸皆驚。
從聲音距離來看,李三四判斷這頭猛虎,離自己應有三里地距離。
卻見路邊一隻野兔,竟無法承受虎嘯威壓,口吐白沫筆直咽氣。
且那虎嘯之聲,對李三四而言是耳熟能詳,以至於他面色瞬間慘白如紙,不假思索沿蜿蜒小徑加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