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曾嶺山脈 洞天福地
萬里青山一色,仙霧迷蹤於林。
自古南部,山脈居多,首尾相連,植被繁茂,氣候宜人,地勢險要。
各類毒蟲猛獸,層出不窮常見蹤。
其一山脈,稱之曾嶺,似若長刀,側之臨海,群山數千,主峰居高,隱有一統,亦稱千峰。
小村名喚曾山,坐落曾嶺主峰,與世隔絕,百姓戶不過百。
這一日黃昏,曾山村卻是來了一名怪人,約五十歲出頭,體型臃腫身長七尺,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古銅體膚赤足而來。
怪人行為古怪,徑直爬上山坡,居高臨下一覽群峰。
待黃昏退去,怪人濃眉擰成疙瘩,自語著:「主峰日見初晝降,夜則新月臨,可汲日月精華,有奪天地造化,占山川玄機象,是為仙家必爭洞天福地,怎會僅一荒涼小村?真是怪哉!」
不待多時,怪人忽然朝天狂笑:「哈哈~我本怪,何思怪,你怪我怪,也罷也罷,就擇此地!」
怪人下坡,不顧村民異樣眼神,不理他人之詢,於村中角落,將一荒廢多年老破宅鳩占鵲巢。
村民見怪人打扮,認其是無家可歸浪子,加之老宅無人居住,對怪人此舉任其而去。
這怪人不與任何村民交談,且行為舉止極其誇張,常常獨自一人,目不轉睛直視蒼穹耀陽,亦或望著皎潔明月發呆。
時而安靜,時而癲狂,暴躁之時更是自言自語,怒吼怪叫。
曾嶺山脈漫山野果,村外良田無數,湖中肥魚擁擠,飛禽走獸常見其身。
雖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之說,但村民處境,並非如此,反而愈加艱難。
只因山村時常發生猛虎入村食人,且有巨蟒吞畜,加之野豬亂田,更有狼群於村外虎視眈眈。
毒蛛家臥,飛鳥啃野,鼠害倉糧,人畜不寧。
夏季山中蚊蟲更是狠毒,成群結隊,喜食人血,若村民防備不當,短則一夜,便可被奪去性命。
可自怪人於村中定居,周邊猛獸毒蟲,竟是盡數消散。
不少村民,曾親眼目睹怪人,無論何等天氣,皆赤手空拳獨自一人,未攜防身之物,邁入猛獸出沒危機四伏深山中。
每次怪人歸來,都會扛著一頭猛獸,且怪人衣裳,別有一番特色。
以虎為衣熊當被,鱷甲制靴蟒肩披。
村民自知怪人本事大,且脾氣古怪,更是不願前去招惹。
久而久之,怪人居所成村中禁地。
春去炎夏至,秋起寒風隨。
不知不覺,怪人來曾山村,已有九載春秋。
明月皎潔,晚風徐徐,篝火肉香,濁酒已溫。
時此冷冬,山中毒蚊盡蟄伏,怪人卻赤足而行,僅披件難遮全身獸衣。
院中一鹿,四肢盡斷,見怪人從屋而出,面露驚恐,不斷掙扎。
忽然怪人濃眉一皺,雙耳豎起,只因怪人聽到,幾十米外的小道,傳來枯葉清脆細微聲。
月銀灑,來者容貌漸晰,卻是名九歲孩童。
臉似雪,眸死灰,瘦如柴,形枯竹,步履蹣,衣若網。
寒風呼嘯,難拂此孩體表瀰漫死氣,卻見孩童喘粗氣,冷汗落滿額頭,朝怪人方向而來。
見此怪人心生疑惑,只因怪人於山村定居九載春秋,上認老下識幼,可這孩童怪人卻不曾見過。
孩童並不懼怪人,徑直坐在怪人身旁木椅,好奇打量著怪人。
這讓怪人更是不解,二人大小眼對瞪,半響過後,怪人難忍心中好奇,竟是出聲問道:「小孩,我怎未曾見過你?」
孩童捋了捋胸膛,驚道:「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罷了,我打小身子就差,難受風雨襲,故一直在家不曾出門,聽聞你性格癲狂,不曾與人交談,只與天地而言,為解我心中疑惑,才趁此明月皎潔前來打擾!」
怪人亦是震撼,他曾起誓,不再與人言語,今日卻是不由自主,這也讓怪人對孩童起了興趣。
見孩童衣衫單薄,瑟瑟發抖,難抵寒流侵襲,怪人步至鹿前,左手攥角,右腳勾桶,左腳踩鹿身,右手鋒匕刺入鹿頸。
待匕拔出,鹿血如箭,直噴鐵桶。
鹿軀掙揣,奈何怪人左腳如山,使之動彈不得,後怪人單手拎鹿,片刻之間,鐵桶滿血。
怪人將瓷碗遞給孩童,道:「你體過虛,五臟六腑已傷,飲些鹿血,尚可恢復生機,但也僅能維持一個時辰!」
孩童接過瓷碗勺起,卻見碗中鹿血冒陣陣熱氣,聞之奇腥,孩童皺眉,仰頭咽下,卻感此血柔和,入腹時,暖流遊走全身,將寒意盡數攔下。
怪人頷首笑道:「痛快,此鹿山中修行,也有甲子壽,其血自能使人不懼寒,對了,我尚未問你,你明知自己體弱,不好生在家呆著,怎會前來我這?」
話罷,怪人不畏燙,將木炭架上烤熟虎肉取來,吹去熱氣置於孩童碗中。
虎肉如牛,自帶咸香,一口下肚,孩童膚色生機現。
孩童道:「我有所察覺,自己定是時日無多,家中二老也已駕鶴西去,自小耳聽二老言,你本領高強,故於今夜前來一探究竟」
怪人順勢撿起樹枝,趁孩童言語之際,挑起殘衣,卻見此童右腹有一碗大傷洞已腐,白蛆交替而行,左腳踝漆黑如碳,明顯中了劇毒。
怪人好奇道:「你身上之傷從何而來?」
孩童片刻之間,將碗中虎肉食盡,意猶未盡,回道:「狼群深夜入宅,食二老屍,我與狼群戰,卻被狼咬下一肉,今日正午,蛇王進屋,我腹飢餓難耐,本欲食之,反遭所噬!」
「乖乖,你比我還狠啊!」
聞言怪人愕然,孩童如此年幼,卻敢與狼群斗,與蛇王峙。
後怪人道:「我也不瞞你,小孩,你確是命不久矣,哪怕無此傷毒,過不了幾日,亦是你命喪時!」
孩童驚訝道:「你一眼就知我時日無多,此等本事果真如二老所言,只怕也是世所罕見,村中神醫對我頑疾,可是束手無策,話說不知為何你要在這偏僻之地,如金蒙塵在此?」
怪人不屑道:「切~你口中神醫我知,對尋常之傷倒是拿手,遇你此症,自是無能為力!話說小孩,你我交談許久,且不知你名?」
孩童道:「李三四」
「嗯?」
怪人聞言,心如驚濤駭浪,暗暗思量:「我道為何此洞天福地,卻無高人所爭,緣由竟是於此!」
見怪人臉陰晴不定,李三四道:「我名不妥?」
怪人卻道:「你可知為何你體如此差?」
李三四搖頭道:「不知,二老言我未至滿月,就已染這未知惡疾!」
不知出於何故,雙親竟將剛出生沒幾日的李三四,於月黑風高夜,棄於深山林中,更是連夜逃下去山去,至今了無音訊。
得知此事,二老尋找多時,才將被野犬叼走的李三四救回。
李三四解釋道:「我祖父曾言,因是三更時,於林中四株梨樹下發現我蹤,故以三四喚名,梨樹為姓!」
自李三四記事起,便是體弱多病,常年瘦骨嶙峋,死亡氣息籠罩於身。
輕風拂,重感冒。
烈日曬,高燒至。
怪人來村九年,李三四也喝了整整九年草藥,卻依舊日薄西山,而今朝不保夕。
怪人肅道:「曾嶺山脈隱有化龍之勢,你祖父祖母與雙親,我曾見過數次,皆是大善功德也,且你難道不知,你家二老本事,與我相較怕是更勝一籌!」
此言讓李三四震撼不已,若二老本事強於怪人,怎會任李三四飄搖九載?
怪人皺眉道:「我亦不解二老欲意何為,但從你名來看,二老欲讓你行事非正非邪,想來山脈風水,也是被你二老所藏!」
九年前,怪人雖疑惑曾嶺山脈洞天福地,為何卻無高人前來爭奪,但也不至於落腳於此。
是怪人與李三四祖父祖母相遇後,驚於二老道行,本就欲退隱江湖,不問世事的怪人,索性在此村中而居。
怪人道:「整整九年,我不分晝夜,探查千峰,加之你名,我現在終恍然大悟,二老可謂好手段啊!」
主峰呼之欲出,千峰連綿起伏,青山四季如常,如孕育青龍。
李三四祖父,定是以整個山脈風水之利,耗費幾十載春秋,只為打造一名無魂無魄後人。
「無魂無魄?」
李三四神色不解,怪人解釋道:「人族為先,百靈之長,故有三魂七魄,你無魂無魄,本該無壽無識、無情無緒,雙親棄你,定是與二老爆發衝突,具體緣由我也不知,只是猜測!」
若是無魂無魄,如同死屍,一出生則為死嬰,怪人認為,定是李三四祖母,以高深道行,讓李三四能安然而誕,可自古極數為九,加道行耗盡,二老仙逝之下,李三四難活過九歲。
對於怪人所言,李三四道:「你說的這些,我深信不疑!」
怪人道:「就是不知,二老此舉目的何為!」
李三四道:「我之將死,二老之前是何打算,我已顧不上了!」
這讓怪人更是不解,只因李三四如此年幼,竟對生死如此看淡。
自古南部,山脈居多,首尾相連,植被繁茂,氣候宜人,地勢險要。
各類毒蟲猛獸,層出不窮常見蹤。
其一山脈,稱之曾嶺,似若長刀,側之臨海,群山數千,主峰居高,隱有一統,亦稱千峰。
小村名喚曾山,坐落曾嶺主峰,與世隔絕,百姓戶不過百。
這一日黃昏,曾山村卻是來了一名怪人,約五十歲出頭,體型臃腫身長七尺,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古銅體膚赤足而來。
怪人行為古怪,徑直爬上山坡,居高臨下一覽群峰。
待黃昏退去,怪人濃眉擰成疙瘩,自語著:「主峰日見初晝降,夜則新月臨,可汲日月精華,有奪天地造化,占山川玄機象,是為仙家必爭洞天福地,怎會僅一荒涼小村?真是怪哉!」
不待多時,怪人忽然朝天狂笑:「哈哈~我本怪,何思怪,你怪我怪,也罷也罷,就擇此地!」
怪人下坡,不顧村民異樣眼神,不理他人之詢,於村中角落,將一荒廢多年老破宅鳩占鵲巢。
村民見怪人打扮,認其是無家可歸浪子,加之老宅無人居住,對怪人此舉任其而去。
這怪人不與任何村民交談,且行為舉止極其誇張,常常獨自一人,目不轉睛直視蒼穹耀陽,亦或望著皎潔明月發呆。
時而安靜,時而癲狂,暴躁之時更是自言自語,怒吼怪叫。
曾嶺山脈漫山野果,村外良田無數,湖中肥魚擁擠,飛禽走獸常見其身。
雖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之說,但村民處境,並非如此,反而愈加艱難。
只因山村時常發生猛虎入村食人,且有巨蟒吞畜,加之野豬亂田,更有狼群於村外虎視眈眈。
毒蛛家臥,飛鳥啃野,鼠害倉糧,人畜不寧。
夏季山中蚊蟲更是狠毒,成群結隊,喜食人血,若村民防備不當,短則一夜,便可被奪去性命。
可自怪人於村中定居,周邊猛獸毒蟲,竟是盡數消散。
不少村民,曾親眼目睹怪人,無論何等天氣,皆赤手空拳獨自一人,未攜防身之物,邁入猛獸出沒危機四伏深山中。
每次怪人歸來,都會扛著一頭猛獸,且怪人衣裳,別有一番特色。
以虎為衣熊當被,鱷甲制靴蟒肩披。
村民自知怪人本事大,且脾氣古怪,更是不願前去招惹。
久而久之,怪人居所成村中禁地。
春去炎夏至,秋起寒風隨。
不知不覺,怪人來曾山村,已有九載春秋。
明月皎潔,晚風徐徐,篝火肉香,濁酒已溫。
時此冷冬,山中毒蚊盡蟄伏,怪人卻赤足而行,僅披件難遮全身獸衣。
院中一鹿,四肢盡斷,見怪人從屋而出,面露驚恐,不斷掙扎。
忽然怪人濃眉一皺,雙耳豎起,只因怪人聽到,幾十米外的小道,傳來枯葉清脆細微聲。
月銀灑,來者容貌漸晰,卻是名九歲孩童。
臉似雪,眸死灰,瘦如柴,形枯竹,步履蹣,衣若網。
寒風呼嘯,難拂此孩體表瀰漫死氣,卻見孩童喘粗氣,冷汗落滿額頭,朝怪人方向而來。
見此怪人心生疑惑,只因怪人於山村定居九載春秋,上認老下識幼,可這孩童怪人卻不曾見過。
孩童並不懼怪人,徑直坐在怪人身旁木椅,好奇打量著怪人。
這讓怪人更是不解,二人大小眼對瞪,半響過後,怪人難忍心中好奇,竟是出聲問道:「小孩,我怎未曾見過你?」
孩童捋了捋胸膛,驚道:「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罷了,我打小身子就差,難受風雨襲,故一直在家不曾出門,聽聞你性格癲狂,不曾與人交談,只與天地而言,為解我心中疑惑,才趁此明月皎潔前來打擾!」
怪人亦是震撼,他曾起誓,不再與人言語,今日卻是不由自主,這也讓怪人對孩童起了興趣。
見孩童衣衫單薄,瑟瑟發抖,難抵寒流侵襲,怪人步至鹿前,左手攥角,右腳勾桶,左腳踩鹿身,右手鋒匕刺入鹿頸。
待匕拔出,鹿血如箭,直噴鐵桶。
鹿軀掙揣,奈何怪人左腳如山,使之動彈不得,後怪人單手拎鹿,片刻之間,鐵桶滿血。
怪人將瓷碗遞給孩童,道:「你體過虛,五臟六腑已傷,飲些鹿血,尚可恢復生機,但也僅能維持一個時辰!」
孩童接過瓷碗勺起,卻見碗中鹿血冒陣陣熱氣,聞之奇腥,孩童皺眉,仰頭咽下,卻感此血柔和,入腹時,暖流遊走全身,將寒意盡數攔下。
怪人頷首笑道:「痛快,此鹿山中修行,也有甲子壽,其血自能使人不懼寒,對了,我尚未問你,你明知自己體弱,不好生在家呆著,怎會前來我這?」
話罷,怪人不畏燙,將木炭架上烤熟虎肉取來,吹去熱氣置於孩童碗中。
虎肉如牛,自帶咸香,一口下肚,孩童膚色生機現。
孩童道:「我有所察覺,自己定是時日無多,家中二老也已駕鶴西去,自小耳聽二老言,你本領高強,故於今夜前來一探究竟」
怪人順勢撿起樹枝,趁孩童言語之際,挑起殘衣,卻見此童右腹有一碗大傷洞已腐,白蛆交替而行,左腳踝漆黑如碳,明顯中了劇毒。
怪人好奇道:「你身上之傷從何而來?」
孩童片刻之間,將碗中虎肉食盡,意猶未盡,回道:「狼群深夜入宅,食二老屍,我與狼群戰,卻被狼咬下一肉,今日正午,蛇王進屋,我腹飢餓難耐,本欲食之,反遭所噬!」
「乖乖,你比我還狠啊!」
聞言怪人愕然,孩童如此年幼,卻敢與狼群斗,與蛇王峙。
後怪人道:「我也不瞞你,小孩,你確是命不久矣,哪怕無此傷毒,過不了幾日,亦是你命喪時!」
孩童驚訝道:「你一眼就知我時日無多,此等本事果真如二老所言,只怕也是世所罕見,村中神醫對我頑疾,可是束手無策,話說不知為何你要在這偏僻之地,如金蒙塵在此?」
怪人不屑道:「切~你口中神醫我知,對尋常之傷倒是拿手,遇你此症,自是無能為力!話說小孩,你我交談許久,且不知你名?」
孩童道:「李三四」
「嗯?」
怪人聞言,心如驚濤駭浪,暗暗思量:「我道為何此洞天福地,卻無高人所爭,緣由竟是於此!」
見怪人臉陰晴不定,李三四道:「我名不妥?」
怪人卻道:「你可知為何你體如此差?」
李三四搖頭道:「不知,二老言我未至滿月,就已染這未知惡疾!」
不知出於何故,雙親竟將剛出生沒幾日的李三四,於月黑風高夜,棄於深山林中,更是連夜逃下去山去,至今了無音訊。
得知此事,二老尋找多時,才將被野犬叼走的李三四救回。
李三四解釋道:「我祖父曾言,因是三更時,於林中四株梨樹下發現我蹤,故以三四喚名,梨樹為姓!」
自李三四記事起,便是體弱多病,常年瘦骨嶙峋,死亡氣息籠罩於身。
輕風拂,重感冒。
烈日曬,高燒至。
怪人來村九年,李三四也喝了整整九年草藥,卻依舊日薄西山,而今朝不保夕。
怪人肅道:「曾嶺山脈隱有化龍之勢,你祖父祖母與雙親,我曾見過數次,皆是大善功德也,且你難道不知,你家二老本事,與我相較怕是更勝一籌!」
此言讓李三四震撼不已,若二老本事強於怪人,怎會任李三四飄搖九載?
怪人皺眉道:「我亦不解二老欲意何為,但從你名來看,二老欲讓你行事非正非邪,想來山脈風水,也是被你二老所藏!」
九年前,怪人雖疑惑曾嶺山脈洞天福地,為何卻無高人前來爭奪,但也不至於落腳於此。
是怪人與李三四祖父祖母相遇後,驚於二老道行,本就欲退隱江湖,不問世事的怪人,索性在此村中而居。
怪人道:「整整九年,我不分晝夜,探查千峰,加之你名,我現在終恍然大悟,二老可謂好手段啊!」
主峰呼之欲出,千峰連綿起伏,青山四季如常,如孕育青龍。
李三四祖父,定是以整個山脈風水之利,耗費幾十載春秋,只為打造一名無魂無魄後人。
「無魂無魄?」
李三四神色不解,怪人解釋道:「人族為先,百靈之長,故有三魂七魄,你無魂無魄,本該無壽無識、無情無緒,雙親棄你,定是與二老爆發衝突,具體緣由我也不知,只是猜測!」
若是無魂無魄,如同死屍,一出生則為死嬰,怪人認為,定是李三四祖母,以高深道行,讓李三四能安然而誕,可自古極數為九,加道行耗盡,二老仙逝之下,李三四難活過九歲。
對於怪人所言,李三四道:「你說的這些,我深信不疑!」
怪人道:「就是不知,二老此舉目的何為!」
李三四道:「我之將死,二老之前是何打算,我已顧不上了!」
這讓怪人更是不解,只因李三四如此年幼,竟對生死如此看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