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女嬰被棄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翠蘭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媳婦竟然會將親生的女兒棄養。而更令她詫異的是,兒媳婦寧願將自己的奶水擠掉,也不願餵一口她那嗷嗷待哺、僅三個月大的嬰兒。

  事情的經過有點複雜,且聽我慢慢給讀者諸君道來。

  因為母親劉翠蘭從家裡搬出去後,家裡的農活先前都是由於東海乾的,現在沒有人幹了,現在就荒在那裡,都長了一人多深的野草了。家務活包括洗衣家做飯先前都是劉翠蘭做的,而現在因為李淑賢不會幹,自然也就沒有人幹了。之前,李淑賢仗著娘家有錢,還能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現在她的父親被拉出去批*,早已經被那些「小伢們」打得遍體麟傷,早已是滿身傷殘,莫說給錢她了,恨不得找女兒要點錢來替他治傷。李淑女賢在沒有了娘家人的「仰仗」,自然也沒有了以前的囂張勁。再說這囂張歸,但再怎麼囂張,也沒有辦法把飯「囂張」到肚子裡去。只要於大山不在家裡,她一頓不做飯,就得挨一頓的餓。

  於是,她這個昔日驕傲的「公主」,也只得放下先前不可一世的「架子」,在家裡做起了之前從未做過的「洗衣做飯」之類的家務活。剛開始做家務活,免不了笨手笨腳,但那也沒轍啊。那時候,於大山已經是小學的校長了,時不時經常要到縣裡的教育局開個什麼會,當時的農村交通條件不好,去縣城有好幾十里地,經常是早上去晚上才能回來。這個時候,她不做飯,兒子於國慶就只得餓得哇哇大哭。那時的大冬天大雪下得差點把門給封了,她沒有辦法出門,再說那時既然使她拿下著錢,在外面也買不到吃的東西。所以,但凡這個時候,只要家裡不燒火,李淑賢母子倆就只有挨餓的份。

  這樣的日子過了差不多三個月,快到了過年的時候,雖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李淑賢也沒有辦法抱怨誰。用劉翠蘭的一句老話,這是「叫花子背不動米——自討的」。當初她要是不和婆婆婆婆吵架、打架,婆婆怎會捨得離開她們家?所以,李淑賢哪怕心裡有再多的苦,也只能就這麼忍著。畢竟,她再怎麼在婆婆面前「服軟」,那劉翠蘭也不肯買她的帳,更不會再上她的「當」,更何況那劉翠蘭根本不是「軟柿子」,她也沒有辦法「拿捏」她。

  李淑女賢就這樣在這樣的環境和條件下,也學會了燒火做飯、洗衣餵豬、扒草鋤地,日子也就這樣艱難地過了下去。只是,可苦了這於大海,只要是於大海在家裡,她不但吩咐他干各種各樣的活計,還挑著這樣那樣的「毛病」。時不時還經常「河東獅吼」,對著於大山大聲嚷襄,那嗓門大得出奇,罵得也話也賊難聽,經常罵著罵著,把於大山父母也「捎」上罵幾句。好在於東海和劉翠蘭他們住在了離他們二百多米遠的老屋,聽不到兒媳婦婦的「嚷嚷」,倒也落得個「清靜」。若不然,以那劉翠蘭的脾氣,那還不和她又干一仗?

  這天,北風颳得老大,李淑賢坐在炕上都感覺到冷,就喊:「大山,你趕緊把那窗戶縫兒糊嚴實嘍,風都刮進來了!」

  於大山一邊應著,一邊手忙腳亂地弄著:「知道了,媳婦,這就弄好。」

  那時候於大山是學校的校長,家裡最不缺少的就是報紙,這玩意兒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來糊窗戶,糊牆,只要在鍋里熬點漿糊,用草刷子蘸上一點往牆一糊,再將報紙往上一鋪就行了,簡單、實用、方便,還真管用。

  轉眼就過年了,家裡也沒啥好吃的,媳婦就讓於大山包了頓酸菜餡餃子,等大山將餃子臨端上桌子時,李淑賢想到先前過年時的大魚大肉,現在過得如此悽慘,就有些感嘆地說:「大山,咱這日子啊,就像這餃子,餡少點不怕,有滋味兒在就行!」

  於大山見媳婦婦終於懂了事,心裡有些感動:「媳婦,跟著我讓你受苦了!」

  這時候,李淑賢卻不知道隨口說一二句好聽的,而是開口道:「說啥呢,是俺不好!」

  一句話,讓於大山再沒有了開口說話的勇氣,也沒有開口吃飯的胃口。

  也不知是劉翠蘭離開家後,讓他們小倆口晚上在做那事時可以「放開了整」,還是他們的運氣真的不錯,到轉過年時,李淑賢發現自己居然懷孕了。於大山高興壞了,可媳婦李淑女賢一句話,卻讓他再也高興不起來:

  「你媽還真是我的克星啊,看到沒?只要她住房在我們家,我們就沒有辦法懷上。上次懷國慶就是那個老婆妨從我們家搬走之後懷上的。這次懷上,也是在那老不死的東西搬走之後懷上的!看來,以後,我們不能再讓這個老婆娘再進我們的家門了!」

  於大山一聽,得了,知道以後自己更苦的苦日子,就在後面等著他了。

  這次李淑賢的孕期反應也很大,吃啥吐啥,比先前懷兒子國慶時更遭罪。心裡便有了不詳的預感,總覺得這個孩子哪裡不如她的意。有了這個可怕的念頭後,也就為今後棄養這個孩子,埋下了可怕的種子及深深的禍根。


  有一天,李淑女賢照例又是吐了個七葷八素,便皺著眉頭問:

  「俺這難受勁兒,啥時候是個頭啊?我莫不是懷了個怪胎吧?實在不行的話,我們把這孩子打掉。」於大山儘管很討厭她那張惡毒的嘴,但心裡卻是心疼得不行:「媳婦,你忍忍,再忍忍,等娃兒生下來就好了!」可他的心裡卻在想,媳婦這二胎懷得可不順,如果這一胎讓她遭了大罪,說不定哪一天她會怪責這個孩子,心裡只好為這個孩子暗暗地祈禱。

  這一年的冬天,天氣格外冷。到了陰曆的十月份,也就是陽曆十一月的時候,大雪片子呼呼地往下砸,天地間一片白茫茫。

  「大山,俺這肚子咋這麼疼呢?!」有一天,媳婦突然大叫了起來。

  於大山一看,不好,怕是要生了。趕緊隔壁的鄰居張大嬸,又叫兒子趕快去把母親劉翠蘭叫過來,這才套上了一輛馬車,去找接生婆。

  一路上,風颳在臉上像刀子割一樣。於大山心急如焚,不停地抽打著馬,嘴裡和心裡則不停地念叨首:「快點,再快點!」

  好不容易把接生婆接到了家,媳婦在屋裡疼得死去活來。這時候,劉翠蘭聽說兒媳婦婦要生產了,也放棄前嫌過來幫忙。幾個女人在屋裡忙前後,到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屋裡終於傳來了嬰兒的哭聲。於大山急忙衝進屋裡,見媳婦平安無事,這才長舒了一口氣道。

  這時候,接生婆過來道喜:「總算是平安無事,母女平安!」

  哪知,李淑賢一聽自己生了個女兒,心裡便不高興了,嘴裡不由得嘟嚕地罵了一句:「原來是一個小婆娘,怪不得之前那麼折磨我,原來又是一個討債的鬼!」

  哪知,她這一句話,把正在旁邊忙前忙後的劉翠蘭差點氣了個半死,直接扔下手中的活計,轉身頭也不回就走出了屋子,從此之後,就再也沒有走進過兒子這間新屋。

  於大山見媳婦一句話氣走了母親,知道自己的苦日子提前到來了。他原本以為母親能夠看在媳婦生了產的情況下,會幫忙伺候媳婦這個「月母子」,可曾想媳婦這一句話,直接將他的這個夢想打破,讓他在一剎那間,又回到了從前。之後,於大山急忙去請老丈母娘,想請她過來給照顧女兒「坐月子」。可那時候她每天要為在外面遊行批鬥的自己的丈夫的事情操心,還要管一家子老小八口人的一日三餐飯,哪有心思和功夫來管自己女兒的「閒事」?再說,她不是還有婆婆在家嗎?怎麼又找上了我們?李淑女賢母親以「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為由,硬是把女婿趕出了家門,還把女婿用來「報喜」的紅雞蛋給扔在了地上。

  那個時候,學校還沒有放假,於大山雖然是個校長,但也不能經常請假,而且縣裡也時常用會要開個什麼會,還沒有辦法請假,他作為當家的校長更不能缺席。李淑女賢這個月子,「坐」得可有點吃力,因為產後沒有休養好,也就落下了月子病。

  等孩子滿月後,李淑賢的身體卻是一落千丈。先前還能幹點活,現在什麼也幹不了了。

  於大山心疼媳婦,家裡的活儘量自己多干。可李淑賢卻覺得自己成了廢人,心情越發不好。

  「都怪你,要不是給你生孩子,我能這樣?」李淑賢衝著於大山又發起了火。

  儘管於大山十分討厭媳婦那張臭嘴,但還得安慰她「淑賢,別這麼說,會好起來的。」

  「我這是造了什麼孽啊!」李淑賢躺在炕上,臉色蒼白。

  於大山也沒轍啊,女人嘮叨歸嘮叨,但磕磕絆絆的日子,還得過下去。那時候正值寒冬臘月,外面的風呼呼地刮著,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於大山從學校回來,一進屋就被李淑賢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頓:「你個死鬼,天天就知道在那學校,家裡的事兒你是一點不管!」

  於大山趕緊陪笑著說:「媳婦,你別生氣,我這不是回來了嘛。」

  公公劉東海在一旁默默地做著飯,聽到兒媳的罵聲,也不敢吭聲。他心裡清楚,兒媳這是心裡苦,身體又不好,才會這麼大的火氣。李淑賢雖然與婆婆吵架,但她對於同樣受女人「管制」的於東海卻不反感,也不反對他時常過來幫忙做口飯吃。雖然這於東海做飯的水平不怎麼樣,但好歹比媳婦李淑賢的「手藝」要強許多。至少,他能把生米煮成熟飯,把菜成炒熟,而不致於糊在鍋里。這樣,儘管劉翠蘭不許他過來幫兒媳婦婦做飯吃,但架不住兒子在一旁說好話,四歲多的孫子於國慶也在一旁「打圓場」,劉翠蘭也就「默許」了於東海每天去給兒媳婦家做飯,幫他們家挑水、澆菜園之類的粗活。

  劉翠蘭也知道,李淑賢的母親因為要照顧她自己那一大家子人,再加上家裡還有個打得快要癱瘓的男人需要照顧,無暇顧及到女兒這邊。而自己已經發誓不再進她的家門,兒子整天忙於工作,媳婦再怎麼不好,可那一對孫兒孫女,那可是於家的血脈,她沒有不心疼的道理。就這樣,於東海就這樣每天往返於他自己家裡和兒媳婦家裡。先是給兒媳婦一家做飯吃,幫她們家澆菜園,然後回家來享受自己老婆給他帶來的快樂——回家吃現成的熱乎的飯,那是他的女人,跟著他吃苦受累幾十年的老伴,辛辛苦苦給他做的飯,而且自己不回家,她還不會先吃,一定要等他回到家後,哪怕是再給他在鍋里熱上一回,也要等他回來一起吃。


  於東海見兒子回來後,也沒有與他多說話,這些年來,他們父子之間仿佛也沒有了太多的語言交流。儘管於大山後來也知道,自己並不是他和母親生的兒子,但畢竟他把自己撫養成人,也就習慣了這個父親,而且也一直把他當著自己的親生父親。

  於大山默默地接過父親手上的活計,讓四歲的兒子給他往灶里添柴禾,見時候不早了,就讓父親回了他自己的家。他也知道,此時母親一定在家裡,等著父親回去吃一口熱乎飯。

  等父親走後,於大山就對李淑女賢說:「媳婦,以後咱爹在家裡,以後你能不能少說幾句,能不能給我留點面子?」

  一聽此話,李淑女賢就不樂意了:「面子,你還要面子?你的面子能值多少錢?再說,那是你親爹嗎?你的親爹早就死了,你還想要個哪門子的面子?」

  李淑賢一開口,罵的就是能氣死人的話。只這一句話三個問題,讓於大山徹底沒了脾氣。他只艱向李淑女賢陪笑臉道:「好了,好了,我回來了,你就少說幾句吧!」

  「回來?你回來有啥用?這家裡都快揭不開鍋了,我這身子也廢了,以後可咋整?」李淑賢一邊說著,一邊抹起了眼淚。

  於大山趕緊安慰道:「會好起來的,等你身子養好了,咱們的日子還長著呢。」

  飯做好了,一家人圍坐在炕上吃飯。李淑賢看著襁褓中的女兒曉華,臉色越發難看:「都是這個丫頭片子,把我的身子搞垮了,我都不想給她餵奶了!」

  於大山一聽,急了:「媳婦,這孩子可是咱的親骨肉,你咋能這麼說呢?」

  「咋說?我說的有錯嗎?自從她來了,我就沒過過一天好日子!」李淑賢把筷子一摔。

  大山一聽她這話,心裡「咯噔」了一下,趕緊說道:「媳婦啊,你別這麼想,孩子是無辜的。你身子不好,咱慢慢養,可不能虧待了孩子。」

  這時,剛才出門後又給豬餵了食折返回來的於東海,聽到兒媳婦又與兒子吵起架來,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也知道這個媳婦說話不地道,但他不能說媳婦的不是,只能把責任都推到兒子身上,於是便上前勸道:「算了,淑賢啊,我這兒子不中用,你就不給他計較了!」

  「你少在這說風涼話!這日子過成這樣,都怪你們!」李淑賢也不慣著他,大聲吼道。

  於東海見這兒媳婦好賴不分,無奈地嘆了口氣,不再說話,只是默默地給兒子使了個眼色,讓他別再惹兒媳生氣,這才邁著沉重的步伐,冒著風雪朝自己家中趕去。

  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間,曉華已經三個月大了。李淑賢對女兒曉華的態度始終沒有改變。這天,天氣格外寒冷,西北風颳得窗戶呼呼作響,孩子在她懷裡哇哇哭個不停,可她卻沒有絲毫想給她餵奶的意思。

  於大山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又勸妻子:「媳婦,孩子還小,不能沒有奶吃啊。」

  李淑賢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我不管,我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還管她?」

  一天,陽光難得地透過雲層灑了下來,可家裡的氣氛依舊壓抑。李淑賢因為要上茅房把曉華遞給了於東海,卻不曾想,等她上完茅房,可孩子卻不知為何原因哇哇大哭起來。就因為這點小事,她就把公公大罵一通:「你個老不死的,帶個孩子都帶不好!」

  於東海知道自己吵不過,也不和她一般見識,只好委屈地說:「我已經盡力了。」

  剛回到家裡的於大山聽到媳婦罵爹,急得直跺腳,好對李淑賢沒了好言語:「別吵了,這樣下去,天天讓別人看笑話,這日子還過不過啊!」

  就在這時,李淑女賢懷裡的曉華突然又「哇哇」大哭起來,仿佛也在抗議著家裡的紛爭。

  於大山看著哭鬧的女兒,再看看爭吵不休的妻子,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痛苦。他不知道這樣艱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正月十五後的一天,李淑賢在給女兒餵奶的時候,發現她不好好吃奶,居然把剛吃下去的奶水給吐了出來。這一下就又點燃了她的暴脾氣:「這丫頭片子,就是個災星,自從你來了,我就沒好過!,我她媽的好不容易餵你奶吃,你還吐出來,那我就乾脆就不餵你吃了!」

  說完,李淑賢就一把將懷裡的孩子塞給於大山,不管他怎麼勸說,也不給孩子餵奶。

  於大山見狀,一下子也急了,急忙勸道:「媳婦,孩子是無辜的,你不能不餵奶啊!」

  「無辜?我才無辜呢!我這身子都被她毀了!」李淑賢聲嘶力竭。

  公公於東海見狀,也過來勸:「淑賢啊,孩子是咱的心頭肉,你就喂喂奶吧。」


  「我不!誰愛餵誰喂!」李淑賢態度堅決,又看了一眼大山懷裡的女兒,便走過從他手中奪過女兒,一把將女兒塞在公公的手上,又從房間裡找出了一個平時姶孩子「打包」用的小棉被將女兒包裹好,就對於東海道:「你們想要這個孩子,就把她抱回去吧!」

  說罷,他跑進屋內,把房門一關,說什麼也不開門。

  於大山無奈,只能和父親於東海商量:「她現在氣頭上,今晚肯定是指望不上她了。要不,我們先把她抱到我媽那裡,看看她有沒有辦法?」

  等他們好不容易把曉華抱到劉翠蘭面前時,這孩子卻不再哇哇大哭了,而是衝著劉翠蘭笑了起來。一家人也是大為不惑,剛才進門時還哇哇大哭的孩子,怎麼見了祖母后,就不再哭泣,反而笑起來了呢?

  而劉翠蘭自從離開了兒子家後,總感覺到之後家裡可能發生什麼大的變故,從此便更加關注兒子家裡的一切,這也是為何她自己不去兒子家,卻不反對於東海去給他們家幹活的原因。畢竟,有些東西,比如緣份和親情這兩樣東西,不是說能割捨就能割捨的。

  劉翠蘭見自己與這孫女這麼「投緣」,也就把孩子接了過來,帶著一種複雜的心情地說:「以後就讓我來單獨撫養這個孩子吧」。

  回頭,又問兒子:「你給她取名叫什麼名字?聽說是叫曉華,對嗎?」

  於大山說:「是的,叫曉華,娘,這個名字取得好不好?」

  劉翠蘭笑道道:「好,好,曉華曉華,光耀中華!這孩子將來肯定有大出息!」

  於大山接過母親的話題:「有沒有出息先不說,我只希望她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長大後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擁有她自己真正的幸福!」

  (待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