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慈祥的祖母
於曉華在祖母劉翠蘭的精心照料下,健康茁壯地成長起來。可令劉翠蘭始料未及的是,她竟然會在一個僅五歲多的小女孩面前,說出她埋藏在心裡幾十年的秘密。
那時候,「劉翠蘭」這個名字,無論是在當時的拜泉縣,還是現在的克山縣,那可是家喻戶曉的人物。當年她帶著還在吃奶的兒子,在她的男人死了沒有滿「五七」,就匆匆忙忙地嫁給了他家的一名身材魁梧、長得五大三粗、結實得像頭壯牛,而且小她十二歲的長工於東海為妻。這事兒在當時的縣裡和鎮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各種風言風語像雪花一樣漫天飛舞,而且於東海還因此而吃了官司,人也差點把命給丟在了牢里。雖說後來還是把一條命給「撿」了回來,但那於東海從此之後卻不能「人事」。而劉翠蘭後來卻是花大錢給於東海治病、治傷,最後又帶著他和未周歲的兒子,遠離了家鄉拜泉縣那個是非之地。再後來,她和於東海把兒子撫養成人,又給兒子娶了媳婦,再之後,曉華的母親就生下了哥哥和她。
五歲的曉華是在一次與同伴玩耍時,聽比她大兩歲多的一個男孩嘴裡說出的。那時候,小小年紀的她,怎麼也不敢相信,這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怎麼可能是發生在自己的奶奶身上呢?可她自己又不敢去面對自己的奶奶,畢竟她是奶奶親手把她一把屎一把尿撫養大的。這些「見不得人」的事情,她是不敢,也不會找自己的奶奶去「對質」的。
後來,她實在是對這些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小小年紀的她,也想聽一個合理的「解釋」,於是,她就找到了比她長四歲的哥哥於國慶去求證。在她小小的心裡,哥哥與她是一家人,而且比她要大那麼多,一定知道的比她要多。可等她問了哥哥這些問題後,哥哥也是一頭的霧水,他也表示,他也的確聽說過這類似的話題,而且還聽別人說「奶奶不是個好女人」之類的話語,氣得他還與那孩子打了一架。
曉華見從哥哥那裡找不到答案,就試圖找父親於大山去尋找答案。可找了幾次,看到父親那一臉嚴肅的樣子,加之那時候她馬上就要走進學校的課堂了,那種學生怕老師的天性,也就自然的流露了出來,她便不敢直視父親的眼睛。可當她看到奶奶眼神中卻始終透著一股堅韌和慈愛,看到命運的波折在她臉上刻下了一道道歲月的痕跡時,看到奶奶那剛強又慈祥的面貌時,她給自己鼓起了幾次勇氣,但到最後也沒能說出來。直到曉華後來生病了,這才有了一次讓她鼓起勇氣向奶奶詢問的機會。
那次,曉華突然感冒發燒,父親背著她到鎮上衛生院裡打了三針後,才退了燒。等她高燒醒來後,這才想到自己肚子有些餓了,就對奶奶喊聲道:「奶奶,奶奶,我餓啦!」
劉翠蘭趕忙放下手裡的針線活,笑著說:「乖孫女,奶奶這就給你弄吃的。」
那時候,家裡窮得叮噹響,自然是沒啥好吃的。好在爸爸是校長,每個月是有工資拿下回來的,可他的工資大部分交給了妻子李淑賢,對於帶著女兒的母親劉翠蘭這邊,卻沒有看到他給過多少生活費。畢竟,那個時候,父親於大山的工資,每月是要如數交給妻子李淑賢的,要不然,等待他的就是李淑女賢無盡的謾罵。但於大山也不是沒有辦法,他將學校里發的獎金啊,出差補助什麼,就都全數交給了自己的母親,畢竟,母親帶著自己的女兒,生活費肯定是要他付的。只是,這個生活費,有時多有時少。而在曉華幼時的記憶中,只有她生病了,爸爸才會給她買許多她喜歡吃的點心啊、零食之類的東西給她。而且爺爺和奶奶也會變著戲法似的,給她送來一些好吃的東西。
劉翠蘭聽說孫女退燒後餓了要吃東西,就把那為數不多的白面摻和著玉米面,又從雞窩裡摸出了一個雞蛋,給曉華烙了個雞蛋餅子。烙好的餅子,加上了雞蛋後,金黃金黃的,散發著香氣。劉翠蘭把餅子切成小塊,一口一口地餵給曉華吃。
「奶奶,真香!」曉華吃著吃著,就吃得小嘴鼓鼓的。
劉翠蘭看著孫女,心裡那叫一個甜,「俺孫女愛吃,奶奶天天給你做。」
吃罷晚飯,劉翠蘭就哄著孫女睡覺。這時候的曉華就對著奶奶撒起嬌來:「奶奶,給我講個故事唄!」
奶奶一聽,想也沒想就準備講她過去常常講給曉華聽的「嫦娥仙子和玉兔姑姑」的故事。可這次曉華卻搖了搖頭說:「奶奶,這些故事,我至少聽了五百遍了,您還給我講啊?我今天要聽一些新的故事?」
奶奶就隨口就說:「好啊,奶奶今天就講一個新故事給你聽!」
曉華一聽,高興地拉起奶奶的食指,象徵性地鉤了後道:「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
奶奶見狀,也配合著和孫女一起說道:「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
接下來,曉華就對劉翠蘭說:「奶奶,您剛才和我拉了鉤了,您說話要算數啊!」
劉翠蘭也沒有多想,就答應著說:「好,好,我的孫女想聽什麼故事,我都依著你!」
曉華再次和奶奶了拉了鉤後說:「奶奶,我想聽您講您和我爺爺的故事。」
劉翠蘭一愣,整個人一下子驚呆了,她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個五歲多點的小屁孩,怎麼想到要聽自己和爺爺的故事?於是,就問起了原因。曉華只好對奶奶說了她從外界聽到的那些傳聞和自己心中的疑惑。
於是,這一晚,劉翠蘭就摟著自己的孫女,流著眼淚給她講起了她當年如何遭遇歹人陷害、怎樣逃離苦海,如何請中醫給爺爺治病、怎樣請西醫給爺爺治傷,最後又如何同爺爺於東海一道,為了生活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克山縣謀求生路。直說得祖孫倆人一把鼻涕一把淚,到最後倆人都哭得稀里嘩啦。還把睡在隔壁的爺爺給驚醒,大半夜過來問了好幾遍。
就在劉翠蘭人孫女講她和劉東海的故事的時候,那邊家裡於大山和李淑賢倆人也沒有閒著,不用猜測,他們肯定又在吵架來著。
原來,倆人的吵架,從傍晚就開始了,一直持續到現在也沒有停止。這一天,他們九歲的兒子於國慶去了外婆家裡,他們這才有這麼大的「勁頭」用來幹仗。
事情還得從白天的時候說起。因為今天是個星期天,於大山不用去學校上班。正好家裡有一塊玉米地,眼下正是一個秋天,莊稼地里一片金黃。於大山雖然在學校里教書,但他以前也做過農活的,他剛在地里忙碌完,一回到家裡,李淑賢卻在大發脾氣。
「你個沒出息的,就知道種地,啥時候能過上好日子!」李淑賢罵道。
於大山直起腰,擦了擦汗:「媳婦,別這麼說,咱這不是慢慢在努力嗎?」
「努力?努力個屁!我跟著你真是倒了八輩子霉!」李淑賢把手裡的碗摔在地上。
正巧,這個時候隔壁的王婆子過來請大山去他們家,說是他在部隊當兵的兒子來信了,想找大山去給她讀一下信里寫的是些什麼?
而這時候,李淑賢正與於大山正「幹仗」幹得正歡著呢,她哪捨得讓別人叫走?那她一下子豈不沒有了「興致」?於是乎,她便逮著了這王大娘,便與她也吵了起來。
於大山見自己媳婦逮著誰就與誰幹仗,心裡十分惱火,但他是拿她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是聽之任之。因為,在這個家裡,他說話是不能算數的,儘管他是學校里是說一不二的校長,但在家裡,對不起,還得聽老婆婆的。誰讓自己這病得錯了啊!
有時候,於大山也在想,好端端的自己,怎麼得了這「妻管嚴」的壞毛病的?
見妻子還在與王婆在吵架,而且因為王婆說她「生了個賠錢貨」後,李淑賢當下就不願意了。她叉著腰,指著王婆子的鼻子罵道:「你說啥?有種的你再說一遍試試!俺的娃俺疼著,用不著你瞎咧咧!」說罷,還從屋門後抄起一把掃帚,直朝王婆子撲過去,嚇得她趕緊溜了。
於大海就為了她這拿掃帚打人這事,批評妻子說:「媳婦,你這脾氣可得改改。」
「改啥改?俺就這樣,誰也別想欺負俺們!」李涉賢一扭頭,大聲斥責道。
於大山一見,徹底沉默了,自己媳婦就這「德行」,你讓她如何改得了?
他望著遠處的天空,心裡充滿了無奈和迷茫:這就是當年自己不顧母親的反對,執意要取的漂亮小妹妹嗎?怎麼只過了幾年,就變成了一個可惡的「老巫婆」?
於大山是個讀了十幾年《四書五經》的秀才,如今更是村里小學的校長,自然也知道古語有云:「寧娶大家奴,不娶小家秀」的道理。他也知道,男人能決定女人的今天,女人能決定男人的未來。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很好:一個男人能走多遠,未來的路是坎坷還是平坦,最終有個什麼結局,都要看他身邊的女人了。毫不誇張地說,一個男人在談婚論嫁的時候,他的擇偶觀很重要,決定他一生的興衰榮辱。可是年輕的小伙子涉世未深,不知道該娶什麼樣的女子。因此就得聽過來人的忠告,以免鑄成大錯。
於大山看著他身邊的這個女人,他這才想起母親曾經對他說過的話:選什麼樣的老婆,就是你的價值取向。他無奈地看著眼前這個潑辣的東北女人,不由得問自己:這還是自己當初看上的那個小美女嗎?不由得對自己當初的選擇懷疑起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曉華也慢慢長大了。劉翠蘭每天起早貪黑,洗衣做飯,餵雞餵豬,一刻也不得閒。到了春天,劉翠蘭就帶著曉華去地里挖野菜。
「曉華啊,你看這婆婆丁,多嫩吶,回家給咱包餃子吃。」
劉翠蘭一邊挖著野菜,一邊跟曉華說著話。
曉華蹲在旁邊,小手也學著奶奶的樣子去挖,「奶奶,我也挖到啦!」
劉翠蘭笑著夸道:「俺孫女真能幹!」
而在坡地的另一面,一個身體明顯有些佝僂的身影,正在慢慢向她們祖孫倆靠近。
夏天的時候,天氣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晚上,劉翠蘭就拿著蒲扇給曉華扇風,驅趕蚊子。曉華就又纏著奶奶給她講那個沒有講完的,與爺爺有關的故事。
「奶奶,你給我講故事唄!」曉華眨著大眼睛對奶奶說。
「好嘞,奶奶給你講個狼外婆的故事。」劉翠蘭的聲音在悶熱的夏夜中顯得格外溫柔。
可曉華卻想聽奶奶與爺爺的故事,她不甘心也不想再聽奶奶給她講的那些「狼外婆」、「白雪公主」之類的故事,這些故事她都聽了無數次了,奶奶也講不出新意,她還是對別人所說的那些針對奶奶和爺爺之間的故事感興趣。可不論曉華怎樣央求,奶奶總是把話題岔到一邊,不知是她想刻意迴避孫女的話題,還是不想在這個小的孫女面前講自己的往事。
一轉眼又到了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劉翠蘭帶著曉華去地里收玉米,曉華在地里跑來跑去,不小心摔了一跤,哇哇大哭起來。
劉翠蘭趕緊跑過去,抱起曉華,心疼地說:「乖孫女,不哭不哭,奶奶在呢。」
而依儇在奶奶懷裡的曉華,照例還是想讓奶奶給她講奶奶和爺爺的故事,劉翠蘭就以現在要幹活,等到了冬天,下大雪了,不能外出幹活了,就給她講。
很快,冬天說到就到了,外面冰天雪地的。劉翠蘭就在屋裡給曉華做棉襖,一針一線,縫得密密麻麻。
「曉華啊,穿上奶奶做的棉襖,就不冷啦。」劉翠蘭把棉襖給曉華穿上。
曉華笑嘻嘻地說:「奶奶做的棉襖最暖和。」
就這樣,在劉翠蘭的精心照料下,曉華長到了五歲。這孩子聰明伶俐,又乖巧懂事,可把劉翠蘭稀罕得不行。
這天,外面下著大雪,風呼呼地刮著。劉翠蘭在屋裡燒著火炕,準備給曉華做晚飯。曉華在一旁玩著自己的小布娃娃。小小年紀的她,別看她人小,心眼可不小。她在問了奶奶好多次後,見奶奶還是不願和她說她想要聽的故事,就只好轉換思路。
雖說曉華還只有五歲,可也是會察言觀色的「小人物」。她居然能從家裡的家庭成員中,發現問題並找出問題的根源,然後再來「小心求證」。
吃完晚飯後,天已經黑了下來,曉華的爸爸過來給爺爺奶奶送了一些煤球過來,這時的曉華猛然間眼前一亮,等爸爸離開奶奶家後,曉華就問劉翠蘭:「對了,奶奶,我想問您一件事,你可一定要告訴我!」
「什麼事?」劉翠蘭緊張地問
「我媽媽呢?為啥我能經常見到爸爸來,為什麼媽媽不在我身邊?」
劉翠蘭的手頓了一下,心裡一陣酸楚。她不知道該咋跟孫女說,想了想,說道:「你媽媽啊,她的身體不好,身子有病,經常要到醫院裡看病,等媽媽病好了,就回來看曉華。」
曉華眨了眨眼睛,問道:「那媽媽啥時候能好啊?」
劉翠蘭把曉華摟在懷裡,「快了,快了!」
曉華沉默了一會兒,又問:「奶奶,我聽村裡的人說,你和爺爺以前的事兒,他們說的是真的嗎?」
劉翠蘭心裡一驚,「啥事兒啊?」
「他們說你帶著爸爸嫁給了爺爺,爺爺比你小好多呢。」曉華的聲音越來越小。
劉翠蘭的臉色一下子變得很難看,這些年,她一直小心翼翼地守護著這個秘密,沒想到還是被孫女知道了。她的眼睛濕潤了,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曉華,奶奶一直想給你講講當年的事兒,可是又不知從何說起。你畢竟太小,還不懂大人的事,所以就沒想對你說!」劉翠蘭深吸了一口氣,這才緩緩地問道:
「是不是你聽到外面有的人在說奶奶的壞話了?」
曉華懂事地點點頭:「是的,我想不通,我的奶奶這麼好,哪像那些人說的那樣壞,我才不相信呢!可我問了您好多次,您就是不想說,我還以為……」
「你是不是以為奶奶就是一個壞女人,所以不敢把真實的事情告訴你?」劉翠蘭摟著小孫女問道,臉上還帶著微笑。
曉華急忙地搖頭:「不,是的,奶奶,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在我的心中,我的奶奶是天底下最好的奶奶!」
劉翠蘭的眼淚突然就像斷了線的珍珠,一下子刷地就流了下來。良久,這才鬆開摟著孫女的手,自己抹了一下眼角的淚水,慢慢地對曉華說:「也罷,既然你三番五次地想問我,肯定是想知道那些事,看來,這些事,已經壓在你心裡有好一陣子了!」
「曉華啊,奶奶當年也是沒辦法,只想給你爸爸一個家,一個能吃飽飯的地方。」劉翠蘭說著說著,淚水就又止不住地往外流。
曉華伸出小手,擦去劉翠蘭臉上的淚水,「奶奶,我知道你不容易,我以後會孝順你的。」
劉翠蘭緊緊地抱住曉華,「俺孫女真懂事。」
在劉翠蘭斷斷續續的回憶中,曉華終於知道了爺爺和奶奶之間發生的那些事情:原來,當年劉翠蘭與丈夫張守財走親戚回來晚了,路過一個小山村時,遇到了一個尋食的熊瞎子。在那個年代,經常會出現野獸傷人的事情。幸虧當時遇上了趕夜路回家的於東海,由於他身材魁梧力氣大,再加上有張守財時不時的幫一下忙,這才將那熊瞎子趕跑。張守財為了報答於東海的救命之恩,就讓於東海走他們家做了長工。張守財去世後,家裡沒了頂樑柱,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她一個女人帶著兒子,經常被人欺負。於東海雖然年紀小,但心地善良,又有力氣,這之後總是幫著劉翠蘭干一些活計。漸漸地,劉翠蘭對他產生了感情。這也是為何後來劉翠蘭不顧外面的人亂七八糟的胡說八道,也要嫁給於東海的原因。在她的認知中,只有於東海這樣的男人,才能給她依靠,才能讓她有安全感。
從那以後,劉翠蘭和曉華的感情更加深厚了。曉華也更加珍惜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
歲月如梭,曉華慢慢長大,劉翠蘭卻越來越老了。但那段苦難的日子,卻成了她們心中最珍貴的回憶。
那時候,「劉翠蘭」這個名字,無論是在當時的拜泉縣,還是現在的克山縣,那可是家喻戶曉的人物。當年她帶著還在吃奶的兒子,在她的男人死了沒有滿「五七」,就匆匆忙忙地嫁給了他家的一名身材魁梧、長得五大三粗、結實得像頭壯牛,而且小她十二歲的長工於東海為妻。這事兒在當時的縣裡和鎮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各種風言風語像雪花一樣漫天飛舞,而且於東海還因此而吃了官司,人也差點把命給丟在了牢里。雖說後來還是把一條命給「撿」了回來,但那於東海從此之後卻不能「人事」。而劉翠蘭後來卻是花大錢給於東海治病、治傷,最後又帶著他和未周歲的兒子,遠離了家鄉拜泉縣那個是非之地。再後來,她和於東海把兒子撫養成人,又給兒子娶了媳婦,再之後,曉華的母親就生下了哥哥和她。
五歲的曉華是在一次與同伴玩耍時,聽比她大兩歲多的一個男孩嘴裡說出的。那時候,小小年紀的她,怎麼也不敢相信,這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怎麼可能是發生在自己的奶奶身上呢?可她自己又不敢去面對自己的奶奶,畢竟她是奶奶親手把她一把屎一把尿撫養大的。這些「見不得人」的事情,她是不敢,也不會找自己的奶奶去「對質」的。
後來,她實在是對這些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小小年紀的她,也想聽一個合理的「解釋」,於是,她就找到了比她長四歲的哥哥於國慶去求證。在她小小的心裡,哥哥與她是一家人,而且比她要大那麼多,一定知道的比她要多。可等她問了哥哥這些問題後,哥哥也是一頭的霧水,他也表示,他也的確聽說過這類似的話題,而且還聽別人說「奶奶不是個好女人」之類的話語,氣得他還與那孩子打了一架。
曉華見從哥哥那裡找不到答案,就試圖找父親於大山去尋找答案。可找了幾次,看到父親那一臉嚴肅的樣子,加之那時候她馬上就要走進學校的課堂了,那種學生怕老師的天性,也就自然的流露了出來,她便不敢直視父親的眼睛。可當她看到奶奶眼神中卻始終透著一股堅韌和慈愛,看到命運的波折在她臉上刻下了一道道歲月的痕跡時,看到奶奶那剛強又慈祥的面貌時,她給自己鼓起了幾次勇氣,但到最後也沒能說出來。直到曉華後來生病了,這才有了一次讓她鼓起勇氣向奶奶詢問的機會。
那次,曉華突然感冒發燒,父親背著她到鎮上衛生院裡打了三針後,才退了燒。等她高燒醒來後,這才想到自己肚子有些餓了,就對奶奶喊聲道:「奶奶,奶奶,我餓啦!」
劉翠蘭趕忙放下手裡的針線活,笑著說:「乖孫女,奶奶這就給你弄吃的。」
那時候,家裡窮得叮噹響,自然是沒啥好吃的。好在爸爸是校長,每個月是有工資拿下回來的,可他的工資大部分交給了妻子李淑賢,對於帶著女兒的母親劉翠蘭這邊,卻沒有看到他給過多少生活費。畢竟,那個時候,父親於大山的工資,每月是要如數交給妻子李淑賢的,要不然,等待他的就是李淑女賢無盡的謾罵。但於大山也不是沒有辦法,他將學校里發的獎金啊,出差補助什麼,就都全數交給了自己的母親,畢竟,母親帶著自己的女兒,生活費肯定是要他付的。只是,這個生活費,有時多有時少。而在曉華幼時的記憶中,只有她生病了,爸爸才會給她買許多她喜歡吃的點心啊、零食之類的東西給她。而且爺爺和奶奶也會變著戲法似的,給她送來一些好吃的東西。
劉翠蘭聽說孫女退燒後餓了要吃東西,就把那為數不多的白面摻和著玉米面,又從雞窩裡摸出了一個雞蛋,給曉華烙了個雞蛋餅子。烙好的餅子,加上了雞蛋後,金黃金黃的,散發著香氣。劉翠蘭把餅子切成小塊,一口一口地餵給曉華吃。
「奶奶,真香!」曉華吃著吃著,就吃得小嘴鼓鼓的。
劉翠蘭看著孫女,心裡那叫一個甜,「俺孫女愛吃,奶奶天天給你做。」
吃罷晚飯,劉翠蘭就哄著孫女睡覺。這時候的曉華就對著奶奶撒起嬌來:「奶奶,給我講個故事唄!」
奶奶一聽,想也沒想就準備講她過去常常講給曉華聽的「嫦娥仙子和玉兔姑姑」的故事。可這次曉華卻搖了搖頭說:「奶奶,這些故事,我至少聽了五百遍了,您還給我講啊?我今天要聽一些新的故事?」
奶奶就隨口就說:「好啊,奶奶今天就講一個新故事給你聽!」
曉華一聽,高興地拉起奶奶的食指,象徵性地鉤了後道:「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
奶奶見狀,也配合著和孫女一起說道:「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
接下來,曉華就對劉翠蘭說:「奶奶,您剛才和我拉了鉤了,您說話要算數啊!」
劉翠蘭也沒有多想,就答應著說:「好,好,我的孫女想聽什麼故事,我都依著你!」
曉華再次和奶奶了拉了鉤後說:「奶奶,我想聽您講您和我爺爺的故事。」
劉翠蘭一愣,整個人一下子驚呆了,她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個五歲多點的小屁孩,怎麼想到要聽自己和爺爺的故事?於是,就問起了原因。曉華只好對奶奶說了她從外界聽到的那些傳聞和自己心中的疑惑。
於是,這一晚,劉翠蘭就摟著自己的孫女,流著眼淚給她講起了她當年如何遭遇歹人陷害、怎樣逃離苦海,如何請中醫給爺爺治病、怎樣請西醫給爺爺治傷,最後又如何同爺爺於東海一道,為了生活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克山縣謀求生路。直說得祖孫倆人一把鼻涕一把淚,到最後倆人都哭得稀里嘩啦。還把睡在隔壁的爺爺給驚醒,大半夜過來問了好幾遍。
就在劉翠蘭人孫女講她和劉東海的故事的時候,那邊家裡於大山和李淑賢倆人也沒有閒著,不用猜測,他們肯定又在吵架來著。
原來,倆人的吵架,從傍晚就開始了,一直持續到現在也沒有停止。這一天,他們九歲的兒子於國慶去了外婆家裡,他們這才有這麼大的「勁頭」用來幹仗。
事情還得從白天的時候說起。因為今天是個星期天,於大山不用去學校上班。正好家裡有一塊玉米地,眼下正是一個秋天,莊稼地里一片金黃。於大山雖然在學校里教書,但他以前也做過農活的,他剛在地里忙碌完,一回到家裡,李淑賢卻在大發脾氣。
「你個沒出息的,就知道種地,啥時候能過上好日子!」李淑賢罵道。
於大山直起腰,擦了擦汗:「媳婦,別這麼說,咱這不是慢慢在努力嗎?」
「努力?努力個屁!我跟著你真是倒了八輩子霉!」李淑賢把手裡的碗摔在地上。
正巧,這個時候隔壁的王婆子過來請大山去他們家,說是他在部隊當兵的兒子來信了,想找大山去給她讀一下信里寫的是些什麼?
而這時候,李淑賢正與於大山正「幹仗」幹得正歡著呢,她哪捨得讓別人叫走?那她一下子豈不沒有了「興致」?於是乎,她便逮著了這王大娘,便與她也吵了起來。
於大山見自己媳婦逮著誰就與誰幹仗,心裡十分惱火,但他是拿她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是聽之任之。因為,在這個家裡,他說話是不能算數的,儘管他是學校里是說一不二的校長,但在家裡,對不起,還得聽老婆婆的。誰讓自己這病得錯了啊!
有時候,於大山也在想,好端端的自己,怎麼得了這「妻管嚴」的壞毛病的?
見妻子還在與王婆在吵架,而且因為王婆說她「生了個賠錢貨」後,李淑賢當下就不願意了。她叉著腰,指著王婆子的鼻子罵道:「你說啥?有種的你再說一遍試試!俺的娃俺疼著,用不著你瞎咧咧!」說罷,還從屋門後抄起一把掃帚,直朝王婆子撲過去,嚇得她趕緊溜了。
於大海就為了她這拿掃帚打人這事,批評妻子說:「媳婦,你這脾氣可得改改。」
「改啥改?俺就這樣,誰也別想欺負俺們!」李涉賢一扭頭,大聲斥責道。
於大山一見,徹底沉默了,自己媳婦就這「德行」,你讓她如何改得了?
他望著遠處的天空,心裡充滿了無奈和迷茫:這就是當年自己不顧母親的反對,執意要取的漂亮小妹妹嗎?怎麼只過了幾年,就變成了一個可惡的「老巫婆」?
於大山是個讀了十幾年《四書五經》的秀才,如今更是村里小學的校長,自然也知道古語有云:「寧娶大家奴,不娶小家秀」的道理。他也知道,男人能決定女人的今天,女人能決定男人的未來。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很好:一個男人能走多遠,未來的路是坎坷還是平坦,最終有個什麼結局,都要看他身邊的女人了。毫不誇張地說,一個男人在談婚論嫁的時候,他的擇偶觀很重要,決定他一生的興衰榮辱。可是年輕的小伙子涉世未深,不知道該娶什麼樣的女子。因此就得聽過來人的忠告,以免鑄成大錯。
於大山看著他身邊的這個女人,他這才想起母親曾經對他說過的話:選什麼樣的老婆,就是你的價值取向。他無奈地看著眼前這個潑辣的東北女人,不由得問自己:這還是自己當初看上的那個小美女嗎?不由得對自己當初的選擇懷疑起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曉華也慢慢長大了。劉翠蘭每天起早貪黑,洗衣做飯,餵雞餵豬,一刻也不得閒。到了春天,劉翠蘭就帶著曉華去地里挖野菜。
「曉華啊,你看這婆婆丁,多嫩吶,回家給咱包餃子吃。」
劉翠蘭一邊挖著野菜,一邊跟曉華說著話。
曉華蹲在旁邊,小手也學著奶奶的樣子去挖,「奶奶,我也挖到啦!」
劉翠蘭笑著夸道:「俺孫女真能幹!」
而在坡地的另一面,一個身體明顯有些佝僂的身影,正在慢慢向她們祖孫倆靠近。
夏天的時候,天氣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晚上,劉翠蘭就拿著蒲扇給曉華扇風,驅趕蚊子。曉華就又纏著奶奶給她講那個沒有講完的,與爺爺有關的故事。
「奶奶,你給我講故事唄!」曉華眨著大眼睛對奶奶說。
「好嘞,奶奶給你講個狼外婆的故事。」劉翠蘭的聲音在悶熱的夏夜中顯得格外溫柔。
可曉華卻想聽奶奶與爺爺的故事,她不甘心也不想再聽奶奶給她講的那些「狼外婆」、「白雪公主」之類的故事,這些故事她都聽了無數次了,奶奶也講不出新意,她還是對別人所說的那些針對奶奶和爺爺之間的故事感興趣。可不論曉華怎樣央求,奶奶總是把話題岔到一邊,不知是她想刻意迴避孫女的話題,還是不想在這個小的孫女面前講自己的往事。
一轉眼又到了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劉翠蘭帶著曉華去地里收玉米,曉華在地里跑來跑去,不小心摔了一跤,哇哇大哭起來。
劉翠蘭趕緊跑過去,抱起曉華,心疼地說:「乖孫女,不哭不哭,奶奶在呢。」
而依儇在奶奶懷裡的曉華,照例還是想讓奶奶給她講奶奶和爺爺的故事,劉翠蘭就以現在要幹活,等到了冬天,下大雪了,不能外出幹活了,就給她講。
很快,冬天說到就到了,外面冰天雪地的。劉翠蘭就在屋裡給曉華做棉襖,一針一線,縫得密密麻麻。
「曉華啊,穿上奶奶做的棉襖,就不冷啦。」劉翠蘭把棉襖給曉華穿上。
曉華笑嘻嘻地說:「奶奶做的棉襖最暖和。」
就這樣,在劉翠蘭的精心照料下,曉華長到了五歲。這孩子聰明伶俐,又乖巧懂事,可把劉翠蘭稀罕得不行。
這天,外面下著大雪,風呼呼地刮著。劉翠蘭在屋裡燒著火炕,準備給曉華做晚飯。曉華在一旁玩著自己的小布娃娃。小小年紀的她,別看她人小,心眼可不小。她在問了奶奶好多次後,見奶奶還是不願和她說她想要聽的故事,就只好轉換思路。
雖說曉華還只有五歲,可也是會察言觀色的「小人物」。她居然能從家裡的家庭成員中,發現問題並找出問題的根源,然後再來「小心求證」。
吃完晚飯後,天已經黑了下來,曉華的爸爸過來給爺爺奶奶送了一些煤球過來,這時的曉華猛然間眼前一亮,等爸爸離開奶奶家後,曉華就問劉翠蘭:「對了,奶奶,我想問您一件事,你可一定要告訴我!」
「什麼事?」劉翠蘭緊張地問
「我媽媽呢?為啥我能經常見到爸爸來,為什麼媽媽不在我身邊?」
劉翠蘭的手頓了一下,心裡一陣酸楚。她不知道該咋跟孫女說,想了想,說道:「你媽媽啊,她的身體不好,身子有病,經常要到醫院裡看病,等媽媽病好了,就回來看曉華。」
曉華眨了眨眼睛,問道:「那媽媽啥時候能好啊?」
劉翠蘭把曉華摟在懷裡,「快了,快了!」
曉華沉默了一會兒,又問:「奶奶,我聽村裡的人說,你和爺爺以前的事兒,他們說的是真的嗎?」
劉翠蘭心裡一驚,「啥事兒啊?」
「他們說你帶著爸爸嫁給了爺爺,爺爺比你小好多呢。」曉華的聲音越來越小。
劉翠蘭的臉色一下子變得很難看,這些年,她一直小心翼翼地守護著這個秘密,沒想到還是被孫女知道了。她的眼睛濕潤了,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曉華,奶奶一直想給你講講當年的事兒,可是又不知從何說起。你畢竟太小,還不懂大人的事,所以就沒想對你說!」劉翠蘭深吸了一口氣,這才緩緩地問道:
「是不是你聽到外面有的人在說奶奶的壞話了?」
曉華懂事地點點頭:「是的,我想不通,我的奶奶這麼好,哪像那些人說的那樣壞,我才不相信呢!可我問了您好多次,您就是不想說,我還以為……」
「你是不是以為奶奶就是一個壞女人,所以不敢把真實的事情告訴你?」劉翠蘭摟著小孫女問道,臉上還帶著微笑。
曉華急忙地搖頭:「不,是的,奶奶,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在我的心中,我的奶奶是天底下最好的奶奶!」
劉翠蘭的眼淚突然就像斷了線的珍珠,一下子刷地就流了下來。良久,這才鬆開摟著孫女的手,自己抹了一下眼角的淚水,慢慢地對曉華說:「也罷,既然你三番五次地想問我,肯定是想知道那些事,看來,這些事,已經壓在你心裡有好一陣子了!」
「曉華啊,奶奶當年也是沒辦法,只想給你爸爸一個家,一個能吃飽飯的地方。」劉翠蘭說著說著,淚水就又止不住地往外流。
曉華伸出小手,擦去劉翠蘭臉上的淚水,「奶奶,我知道你不容易,我以後會孝順你的。」
劉翠蘭緊緊地抱住曉華,「俺孫女真懂事。」
在劉翠蘭斷斷續續的回憶中,曉華終於知道了爺爺和奶奶之間發生的那些事情:原來,當年劉翠蘭與丈夫張守財走親戚回來晚了,路過一個小山村時,遇到了一個尋食的熊瞎子。在那個年代,經常會出現野獸傷人的事情。幸虧當時遇上了趕夜路回家的於東海,由於他身材魁梧力氣大,再加上有張守財時不時的幫一下忙,這才將那熊瞎子趕跑。張守財為了報答於東海的救命之恩,就讓於東海走他們家做了長工。張守財去世後,家裡沒了頂樑柱,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她一個女人帶著兒子,經常被人欺負。於東海雖然年紀小,但心地善良,又有力氣,這之後總是幫著劉翠蘭干一些活計。漸漸地,劉翠蘭對他產生了感情。這也是為何後來劉翠蘭不顧外面的人亂七八糟的胡說八道,也要嫁給於東海的原因。在她的認知中,只有於東海這樣的男人,才能給她依靠,才能讓她有安全感。
從那以後,劉翠蘭和曉華的感情更加深厚了。曉華也更加珍惜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
歲月如梭,曉華慢慢長大,劉翠蘭卻越來越老了。但那段苦難的日子,卻成了她們心中最珍貴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