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恆篇(其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木恆曰:「吾以為人謂之『萬物之首』,非謂人能凌駕於萬物之上,而謂人能洞察萬物之理,順應自然之道。人之行為,雖微小如滄海一粟,卻亦能擾動天地之序。昔者,人慾護羊群,肆意獵狼,初看似保全羊群,實則破壞自然平衡。狼既少,羊群即無制約,恣意繁衍,草料漸稀,終至枯竭;狼既絕,鼠輩無狼之制,猖獗泛濫,禍害農田,甚至引發疫病。此皆人之行為,違背自然規律之故也。」

  一日,木恆遊歷至春秋時吳越之地,見彼地之人,雖仍斷髮文身,然其風俗習慣,漸向楚人靠攏。木恆心有所感,嘆曰:「文化者,非一成不變,亦因人而變。昔吳越之地,風俗迥異,然隨歲月流轉,楚文化之影響漸深,吳越之人,亦漸染楚風。此乃文化交融之明證也。」

  又記曰「觀天地萬物,非獨自然之理,亦有文化之演變。昔者,諸侯建國之初,多為夷人之地。然隨歲月之遷流,諸君侯勵精圖治,以德化夷,以禮教之,化為夏土。如齊之臨淄,東夷之地,齊桓公修德行仁,廣納賢才,遂使東夷化為華夏,臨淄終成;又如秦,地處西戎,然秦穆公廣招賢士,百里奚、蹇叔等,納戎狄之長,補其短,遂秦漸強。由此觀之,文明之道,貴在和合,非止於固守也。」

  木恆晚年歸隱,於家中廣納弟子,傳授道家道和派之學。其欲精進道和派,然歷經二十餘年,始終未能得其法。年至八旬,木恆忽有所悟,自嘲道:「吾一生固執,竟不及父輩之豁達。吾父木子,早年執著於共和之念,而吾則更甚,自六十至八旬,皆困於此。看來,吾家雖承道家之學,卻皆為固執之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