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御史督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數日後,文林先生即將離鄉上任。先生於昨夜小半夜未睡,一直懷想著這些年得授文林先生的教誨,心中不免藏有未竟之意,凝神之下,又揮筆寫下一序,擬於第二日一早送與文林先生。

  序文內容如下:「寅稚冠之歲,跌放不下。衡山、文璧與寅齒相儔,又同井閈;然端懿自持,尚好不同,外相方圓,而實有塤箎之美。璧家君太僕先生,時以過勤居鄉,一聞寅縱失,輒痛切督訓,不為少假;寅故戒栗強恕,日請益隅坐,幸得遠不齒之流。然後先生復贊拔譽揚,略不置口,……今先生出刺溫,以病謝不報,赴郡有期。既當為詩以餞,敢又書此,以敘寅之所以德先生,而無可為報者。」

  次日上門,先生恭敬地將昨夜所寫之序呈於文林先生,文先生展開看過,不免動情道:「子畏,你與徵明自幼交好,情同手足兄弟。我此番一去又不知時日。無論如何,你們一定以學業為重,他日登頂科場,我定設宴為你們慶賀。」數句話,說得先生眼淚汪汪,立表決心誓取功名。

  文林先生就此赴任溫州知府。然而誰也想不到,他此一去,竟是與先生的永別,一年之後,文林先生即辭世於任上。文林先生之一生學問品德,亦是蘇州文人中的翹楚,尤在溫州為官之時,他輕財好德,儘量為當地百姓減少賦役,及時清理獄中冤案,尊重百姓鄉老意見,大力推行以《族規》治理民風,使溫州初現繁盛。但他在任時短,並無特別建樹。他離世之後,亦無為自己留下任何余財,甚至當徵明前去處置喪事時,當地百姓竟捐湊數千銀兩欲厚葬文林先生,但徵明恪守父親教訓,堅辭不受。由此,不但看出文先生一世人品,而且徵明一生受其父影響深遠。

  又過數日,先生和徵明、張靈忽然得到府衙通知,督學方御史已經到蘇州府,要他們方便時前往拜會一下。先生他們聞聽大喜,以為人生的機會已經來到,立刻去驛館拜見。到了驛館,只見門前倒有兩名皂隸,俱是青色布衣,窄袖長袍,一見三個學生往裡直撞,一把攔住:「喂喂!你們是幹啥的?」

  「這位差爺,麻煩通稟一聲,蘇州府唐寅、文徵明、張靈三學生求見方御史。」

  「你們是蘇州府的學生?你們今日,就這樣來拜訪御史老爺?」

  先生三人互相錯愕:「敢問官差,是否還有別的規矩?學生們有所不知,請官差訓示。」

  「想要謹見御史,總得帶些可以稱道的東西吧!連這點都不懂?真是個學生!」

  「哦,明白了,明白了,我們這就去準備。」先生和徵明、張靈立刻退下。三人走出好遠,徵明卻還不解:「讓咱們準備東西?哎,你們倆說說,讓咱準備啥呢?」

  「這你還聽不出來?方御史是出來督學,自然得考察咱幾人的文章,想必咱們忘記帶好書札,人家才不讓進去吧!」

  「是這樣?夢晉,你覺得呢?」徵明搖搖頭,心裡還糊塗。張靈聽了先生的話,卻也想了半天,道:「御史督學,自然考的是文章,伯虎說的一定不錯。」

  「那還等啥?咱快去準備吧!」

  三人立刻趕回家,各自準備了平時寫的一些時文。當時科考以八股文居多,無非是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不到一頓飯功夫,先生和張靈就又在官驛門口碰頭。奇怪,徵明呢?他又上哪裡了?先生和張靈兩人等了一段時間,徵明還是未到。眼看天已至晌午,張靈就有些急:「伯虎,不能再等了,若是到方御史吃中飯,又得等到下午。」

  於是,二人依舊要官差通報。不一時,差人出來叫他們。二人恭敬地捧著自己學習的時文冊子往裡走,全都忐忑不安。一直進到驛館內上房,門口仍站著一個皂隸應侍。先生煩皂隸再通報,內中有人尖著嗓子道:「既然來了,就進來吧!東西都拿來了吧?」

  先生和張靈一起進去,一見方御史頭戴黑色紗帽,身穿交領袍,臉色瘦長,下巴尖削,下頜數根黃須,表情似乎有些清冷,正坐在書桌後兩眼不眨地瞪著他們。

  「見過方御史。」先生和張靈一齊捧著東西鞠躬作揖。

  「你們,手裡拿的是什麼?是字畫還是什麼東西?呈上來看看。」

  先生和張靈恭恭敬敬將手中的冊子放到桌子上,方御史打開一看,眉頭立刻皺起來,且立刻訓斥道:「這都是些什麼啊?是你們寫的文章嗎?淨是些秦漢文辭,這是聖人的教導嗎?我說,你們這些學子平日裡只弄些不合時宜的東西,以為拿這些東西可以應付大考。殊不知,朝廷想要取的是治國安邦的良才,豈是你等所作的無知文章?……」

  那天的覲見,先生和張靈被方御史沒頭沒腦好一頓訓斥。末了,御史大人一拍桌子,令他們速速退下。先生悶悶不樂跟張靈出了驛館,見張靈卻是毫不在意。先生詫異道:「御史考察學業,基本可以定奪考生生死,你等倒不當回事?」張靈笑道:「不考功名,也就少一身束縛,我自幼自由散漫慣了,一心想要自在生活,他不讓我考,我還真不想考呢!」


  「你,你怎會這樣想……」先生大出意外。兩人正要離去,只見徵明手捧一本冊子,正飛也似的往這邊跑過來,一見他們要走,驚異地:「你們沒拿自己寫的文章啊?」

  「我們倒是拿了,並且送進去了,好像有點不合時宜。你咋才回來?」

  「我到家裡翻找半天,覺得都不合適,只好現作一篇,想不到來晚了一步。」

  「你寫的也是秦漢文辭?」先生好奇地要看,徵明稍猶豫一下,憑他拿去。先生粗略翻看一遍,點點頭道:「你這一篇,雖然貼合八股之意,卻也有些跟我們相似之處。行,還是別送進去了,送了也白搭。」

  「你說什麼?」

  「我說送了也是白搭。」

  徵明聞聽,立刻像泄了氣的皮球,怏怏不樂道:「如此說來,是我們學習偏頗了?」心中迷惑不解,只好調轉回頭。

  「走吧!還是找個地方喝點小酒痛快些。」張靈在一旁提議道。

  於是,三個人轉身離去。他們當中,自然有兩人情緒不佳,只有張靈感覺於他無礙。

  三日後,御史考察當地學子的考試結束了。先生和徵明、張靈自然都要參加榜選。不知何故,臨場考試時,張靈的名字直接被貼在考場之外不准入內。等到考試結束髮榜時,徵明卻也位列榜中,先生驚異地發現,自己只是考生榜的最後一名。

  此種結果,令先生大大失望。

  試想一下,先生雖然有冥頑之心,經常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可是以他當時的心智,無非學習可以速進,只須用一點功,別人需要成年累月學習的東西,他只月余或者數日就可以領會。所以,他在察覺到方御史對秦漢文辭不太喜歡之後,在考試中儘量少用那種文字。但最終的結果仍不理想。

  發榜之後的第二天,先生於失意中拜會曹知府,才知道一些內情。

  曹知府一見他的面,就埋怨道:「伯虎,叫你們去拜訪一下御史,你們為何帶些書冊給他?你不知道,方御史以八股見長,最是討厭秦漢文體?」

  「您,您說什麼?」先生驚異地瞪大了眼睛。

  「我現在明明白白告訴你,鄉試會試,哪一試也不考秦漢文體,你就不要殿現你的文才了。對了,要不是我事先向他推薦你,恐怕你這次一定名落孫山,連會試也參加不成。今年八月應天府的鄉試,你現在心裡該有數了吧?」

  「對不住尊師,我現在知錯了。大人請放心,唐寅一定不負您所望,爭取考出好名次……」

  有了御史考的驚醒,先生果然收斂了心性。御史考到鄉試,只有不到三個月時間。而這三個月里,正是天氣酷熱之時。先生其時除了遍覽天下藏書,卻也學了允明的方法,赤身裸體獨自坐在書房裡,在火盆里點著艾葉驅趕蚊蠅。再熱得無法承受,索性備一口水缸,整個人跳進去,竟也如冰鎮西瓜一般,把那酷暑給對付過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