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安居,樂業
隨著魏正的手段逐漸展現,南鄉縣的治理逐漸步入正軌。
將政事交給精明能幹的董厥,軍事託付給沉穩果敢的魏昌,科技發展則交由才華橫溢的黃月英負責。
而他自己,則專注於為原丞相府的子嗣們授課,順便潛移默化地灌輸他的理念與思想。
三日後,暖陽高懸,碧空如洗。
魏正帶著一眾朝氣蓬勃的少年,在縣寺之中查看帳目。
「理論若不結合實際,便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因此,他特意安排了這次「寓教於事」的活動,讓少年們親眼目睹治理一縣的繁瑣與細緻。
對於這些少年們提出的問題,魏正並不是一味的解答,而是拋出去,讓他們相互之間討論,並最後一起投票決出最優解。
魏正再根據自身的一些經驗,對這些方案進行評定。
如此,也能加深少年們的印象,而不是流於表面的學習。
最後,答案確定後,又讓少年們根據這個方案,去審查。
這不,關於帳目的問題,楊儀的兒子楊修,以他敏銳的洞察力,又發現了幾處錯漏,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鼓掌,也變成了魏正的發明之一......這種東西很容易表達認同感,引起被鼓掌者的榮譽感。
當然,後世有些組織太誇張了是另外一個故事。
正當魏正對楊修不吝稱讚的時候,隨從前來匯報,說董厥帶著一群官吏前來匯報。
「進。」
隨著宣聲,董厥腳步匆匆,帶著一群服裝有些邋遢的官吏快步趕來。
董厥滿臉興奮之色,眼中閃爍著喜悅的光芒,恭敬地向魏正匯報:「君侯,城外的百姓已全部順利遷入城中,安置工作也已妥善完成。
如今城內衛生狀況煥然一新,街道潔淨如洗,百姓們皆滿心歡喜,對君侯的治理舉措讚不絕口。
都稱呼是,稱呼是天師降臨!」
「哈哈哈哈!」
魏正聽聞,臉上綻放出欣慰的笑容。
他微微頷首,聲音洪亮地宣布:「諸位這段時間不辭辛勞,為南鄉縣的發展付出諸多努力,我都看在眼中。
鑑於之前諸位的俸祿過低,不足以養活家人,我決定採取高薪養廉的舉措。
同時,也為了表彰大家的功績,所有職位的俸祿即刻提升一倍!」
此話一出,眾官吏先是一怔,隨即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
有些人甚至流下眼淚。
畢竟,之前魏正採取新的帳目,可是關上了他們春秋的大門。
魏正不忘教學,轉頭對胡排楊修等人說道:「把城外的百姓遷徙到城內,並補貼衣食,此為安居。」
胡排等人受教,楊修問道:「君侯,把官員的俸祿提升,這是樂業麼?」
「這只是其一。」
魏正微微一笑,隨後轉回眾官員:「董丞,你再仔細推舉幾名做事勤勉、責任心強的官吏,我將對他們加以提拔,讓真正有能力、肯實幹的人得到應有的晉升機會。」
聞言,眾人再次歡呼雀躍,心中對魏正的感激與敬仰愈發深厚。
隨後,魏正神色變得莊重嚴肅,下達了第二個至關重要的任務:「當下正值冬季,河水乾涸,這是絕佳的時機。
我們要徵發勞役,全力整修官道、拓寬河道、興修水利。
此事若能圓滿完成,表現突出的官員,必定會再次予以提拔任命!
要知道,南鄉縣按照郡治,各曹官員可都是空缺著呢。」
眾人聽後,內心激動不已,渾身充滿了幹勁,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因努力工作而獲得晉升的美好前景。
「另外,各曹官員的俸祿,基礎同樣是翻倍的。」
隨著魏正略帶磁性的聲音響起,這群官員們再次響起雷鳴般的歡呼聲。
更多的人撒然落淚,似乎從沒有想到,靠俸祿就能好好的生活,而不是提心弔膽的去貪腐和春秋。
雖然那個更多,但過段時間就要被抓一個典型。
這種套路,其實和上古時代,每年都推出一人去祭祀河神般。
本質上,其實解決不了貪腐的問題。
「董丞,徵發勞役這邊,具體你打算怎麼安排?」
聞言,董厥向前邁出一步,條理清晰地說道:「按照以往的常規做法,吾計劃以里正里魁帶領各個百姓,以里為單位進行強制徵發。」
魏正聽後,輕輕擺了擺手,說道:「不必如此強硬,我們應當以利誘之。」
董厥滿臉疑惑,眼中滿是不解之色。
魏正耐心地解釋道:「凡是參與勞役的人,官家負責提供一日三餐。
而且,青壯每日可得十文錢,壯婦五文錢,老人三文錢。
青壯作為主要勞動力,承擔繁重的體力勞作;
壯婦負責後勤清洗、做飯等事務;
城中的衛生清潔工作則交給老人。」
董厥等官吏聽後,大為震驚,紛紛面露為難之色。
董厥小心翼翼地說道:「大人,這可要耗費巨額錢財,我們從何處籌集如此龐大的資金呢?」
魏正微微一笑,成竹在胸的說道:「錢的事情你無需擔憂,我自有妥善的解決辦法。
你們只需依照我的安排,全力以赴把事情辦好即可。」
董厥建議道:「君侯,讓百姓能吃飽飯,他們已經千恩萬謝。
何必發錢。
更何況,黔首百姓富足,可就不好管理了。
此所謂斗米恩升米仇也。」
「哈哈哈哈!」
魏正大笑一陣之後,忽然神情嚴肅道,忿聲道:「這才是最大的謬論!
自古以來,都是富足的良家子最是聽話。
那些窮困潦倒的百姓,更容易滋生刁民,敦厚之人也容易受到有野心之人的蠱惑!
不要怕百姓有錢,我們要怕的,是他們沒錢。」
董厥雖心中仍存疑慮,但看著魏正堅定而不容置疑的眼神,也只能半信半疑地點點頭,準備著手落實這項任務。
「董丞,此所謂樂業也!」
這時,楊修忽然哈哈一笑,鼓掌說道。
胡排也是微微一笑,道:「丞相在日,就曾言說,『聖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
魏師今日治理南鄉縣,正是如此也!」
聞言,董厥連忙躬身,態度謙遜,說道:「受教!」
他微微低頭,臉上帶著一絲恍然和敬佩,似乎對魏正的治理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
待董厥等人離去之後,楊修有些擔心的問道:「魏師,若行此例,日耗錢近十萬,一月便是三百萬啊!再加上官員俸祿翻倍......」
聽到楊修的問題,魏正心中讚許,不愧是楊儀的兒子,對數字就是敏感。
不過他面容上卻是嘴角一撇,呈現出一副莫測高深的模樣。
將政事交給精明能幹的董厥,軍事託付給沉穩果敢的魏昌,科技發展則交由才華橫溢的黃月英負責。
而他自己,則專注於為原丞相府的子嗣們授課,順便潛移默化地灌輸他的理念與思想。
三日後,暖陽高懸,碧空如洗。
魏正帶著一眾朝氣蓬勃的少年,在縣寺之中查看帳目。
「理論若不結合實際,便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因此,他特意安排了這次「寓教於事」的活動,讓少年們親眼目睹治理一縣的繁瑣與細緻。
對於這些少年們提出的問題,魏正並不是一味的解答,而是拋出去,讓他們相互之間討論,並最後一起投票決出最優解。
魏正再根據自身的一些經驗,對這些方案進行評定。
如此,也能加深少年們的印象,而不是流於表面的學習。
最後,答案確定後,又讓少年們根據這個方案,去審查。
這不,關於帳目的問題,楊儀的兒子楊修,以他敏銳的洞察力,又發現了幾處錯漏,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鼓掌,也變成了魏正的發明之一......這種東西很容易表達認同感,引起被鼓掌者的榮譽感。
當然,後世有些組織太誇張了是另外一個故事。
正當魏正對楊修不吝稱讚的時候,隨從前來匯報,說董厥帶著一群官吏前來匯報。
「進。」
隨著宣聲,董厥腳步匆匆,帶著一群服裝有些邋遢的官吏快步趕來。
董厥滿臉興奮之色,眼中閃爍著喜悅的光芒,恭敬地向魏正匯報:「君侯,城外的百姓已全部順利遷入城中,安置工作也已妥善完成。
如今城內衛生狀況煥然一新,街道潔淨如洗,百姓們皆滿心歡喜,對君侯的治理舉措讚不絕口。
都稱呼是,稱呼是天師降臨!」
「哈哈哈哈!」
魏正聽聞,臉上綻放出欣慰的笑容。
他微微頷首,聲音洪亮地宣布:「諸位這段時間不辭辛勞,為南鄉縣的發展付出諸多努力,我都看在眼中。
鑑於之前諸位的俸祿過低,不足以養活家人,我決定採取高薪養廉的舉措。
同時,也為了表彰大家的功績,所有職位的俸祿即刻提升一倍!」
此話一出,眾官吏先是一怔,隨即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
有些人甚至流下眼淚。
畢竟,之前魏正採取新的帳目,可是關上了他們春秋的大門。
魏正不忘教學,轉頭對胡排楊修等人說道:「把城外的百姓遷徙到城內,並補貼衣食,此為安居。」
胡排等人受教,楊修問道:「君侯,把官員的俸祿提升,這是樂業麼?」
「這只是其一。」
魏正微微一笑,隨後轉回眾官員:「董丞,你再仔細推舉幾名做事勤勉、責任心強的官吏,我將對他們加以提拔,讓真正有能力、肯實幹的人得到應有的晉升機會。」
聞言,眾人再次歡呼雀躍,心中對魏正的感激與敬仰愈發深厚。
隨後,魏正神色變得莊重嚴肅,下達了第二個至關重要的任務:「當下正值冬季,河水乾涸,這是絕佳的時機。
我們要徵發勞役,全力整修官道、拓寬河道、興修水利。
此事若能圓滿完成,表現突出的官員,必定會再次予以提拔任命!
要知道,南鄉縣按照郡治,各曹官員可都是空缺著呢。」
眾人聽後,內心激動不已,渾身充滿了幹勁,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因努力工作而獲得晉升的美好前景。
「另外,各曹官員的俸祿,基礎同樣是翻倍的。」
隨著魏正略帶磁性的聲音響起,這群官員們再次響起雷鳴般的歡呼聲。
更多的人撒然落淚,似乎從沒有想到,靠俸祿就能好好的生活,而不是提心弔膽的去貪腐和春秋。
雖然那個更多,但過段時間就要被抓一個典型。
這種套路,其實和上古時代,每年都推出一人去祭祀河神般。
本質上,其實解決不了貪腐的問題。
「董丞,徵發勞役這邊,具體你打算怎麼安排?」
聞言,董厥向前邁出一步,條理清晰地說道:「按照以往的常規做法,吾計劃以里正里魁帶領各個百姓,以里為單位進行強制徵發。」
魏正聽後,輕輕擺了擺手,說道:「不必如此強硬,我們應當以利誘之。」
董厥滿臉疑惑,眼中滿是不解之色。
魏正耐心地解釋道:「凡是參與勞役的人,官家負責提供一日三餐。
而且,青壯每日可得十文錢,壯婦五文錢,老人三文錢。
青壯作為主要勞動力,承擔繁重的體力勞作;
壯婦負責後勤清洗、做飯等事務;
城中的衛生清潔工作則交給老人。」
董厥等官吏聽後,大為震驚,紛紛面露為難之色。
董厥小心翼翼地說道:「大人,這可要耗費巨額錢財,我們從何處籌集如此龐大的資金呢?」
魏正微微一笑,成竹在胸的說道:「錢的事情你無需擔憂,我自有妥善的解決辦法。
你們只需依照我的安排,全力以赴把事情辦好即可。」
董厥建議道:「君侯,讓百姓能吃飽飯,他們已經千恩萬謝。
何必發錢。
更何況,黔首百姓富足,可就不好管理了。
此所謂斗米恩升米仇也。」
「哈哈哈哈!」
魏正大笑一陣之後,忽然神情嚴肅道,忿聲道:「這才是最大的謬論!
自古以來,都是富足的良家子最是聽話。
那些窮困潦倒的百姓,更容易滋生刁民,敦厚之人也容易受到有野心之人的蠱惑!
不要怕百姓有錢,我們要怕的,是他們沒錢。」
董厥雖心中仍存疑慮,但看著魏正堅定而不容置疑的眼神,也只能半信半疑地點點頭,準備著手落實這項任務。
「董丞,此所謂樂業也!」
這時,楊修忽然哈哈一笑,鼓掌說道。
胡排也是微微一笑,道:「丞相在日,就曾言說,『聖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
魏師今日治理南鄉縣,正是如此也!」
聞言,董厥連忙躬身,態度謙遜,說道:「受教!」
他微微低頭,臉上帶著一絲恍然和敬佩,似乎對魏正的治理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
待董厥等人離去之後,楊修有些擔心的問道:「魏師,若行此例,日耗錢近十萬,一月便是三百萬啊!再加上官員俸祿翻倍......」
聽到楊修的問題,魏正心中讚許,不愧是楊儀的兒子,對數字就是敏感。
不過他面容上卻是嘴角一撇,呈現出一副莫測高深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