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三清,夾帶
在黃月英的主持與見證下,眾丫鬟和僕從上前擺設早就準備好的祭祀之物。
見狀,眾人在魏正的帶領下,神情肅穆,氣氛也變得愈發莊重起來。
終於,當一切就緒之後,將軍府的眾子嗣們,在胡排、胡超、楊修的帶領下整理衣冠,鄭重其事地一起朝著魏正的方向,雙膝跪地,雙手抱拳,深深地拜了下去。
就在這時,黃月英卻推出諸葛果和諸葛亮的另外兩個兒子,還有孫子諸葛攀。
她目光溫柔地在他們臉上一一掃過,說道:「你們幾個,與忠賢緣分更深。
我希望你們能單獨拜魏正為師父,日後在學問和為人處世上,都要多多向忠賢學習。」
「謹唯。」
諸葛果等幾人雖然有些懵懂,但還是乖巧的加入了拜師的行列。
看到這一幕,魏正心中古怪,諸葛瞻是我師弟,諸葛瞻的妹妹和弟弟是我的徒弟,嗯,諸葛亮的孫子諸葛攀也是我的弟子,這輩分似乎有點亂。
於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拜師禮儀開始。
待拜師禮完成,黃月英開口道:「忠賢,對這些門生,你須叮囑幾句。」
魏正點點頭,先對黃月英行禮,隨後鄭重道:「師父諸葛諱亮曾對我所言,知天易,逆天難。
但人當有大志,志當存高遠。
無志,行屍走肉也。
有志,何以逆天,當學。
不學,酒囊飯袋也。
有志於學,方能立足,但不足以致遠。
何以致遠,唯有忠賢。
何謂忠?
忠者,心之所向,行之所至,不以私慾亂公義,不以利害移初心。
何謂賢?賢者,明察秋毫,見微知著,以天下為己任,以蒼生為念。」
說到這裡,魏正深吸一口氣,開始夾帶私貨:「承師父之志向與道德,我亦有三清為道,以為求解。
世人之念,有三屍,曰貪、嗔、痴。
貪為萬惡之源,亦是順天之本。
貪財者,見利忘義。
為官者若貪,賣官鬻爵,貪污受賄,致使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
商賈若貪,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擾亂市場秩序,讓市井百姓難以維生。
黔首若貪,則好逸惡勞,投機取巧,致使家業衰敗,或欺鄰霸舍,巧取豪奪,致使鄉風敗壞。
我等要為逆天,首要貪清。
心中無貪念,方能公正處世,不被利益蒙蔽雙眼,以清正之心對待世間萬物,遵循道德與正義的準則。
此所謂『非淡泊無以明志也』。」
「嗔,是嗔怒、嗔恨。
人一旦被嗔念控制,便如同妖魔附身。
小事大發雷霆,與親朋好友爭吵不休,破壞情誼;
大則因嗔恨引發戰爭與衝突,生靈塗炭,血流成河。
嗔怒會蒙蔽我們的理智,讓我們做出衝動的決定,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
二清,便是清嗔。
就是要控制情緒,培養內心的平和與寬容,以理智和冷靜去應對世間的不如意,不被嗔怒左右。
此所謂『非寧靜以致遠也』。」
「順天第三屍為痴。
痴並非愚笨,而是對事物的過度執著與痴迷。
有人痴迷於功名利祿;有人痴迷於虛無的幻想;有人痴迷於自我構築的情感......
痴念讓我們陷入自我的迷障,看不清世界的真實模樣。
第三清,就是清痴。
清痴,就是要學會放下執念,以清醒的頭腦和客觀的態度看待世界,追求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此所謂『不愛尺壁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
說到這裡,魏正轉身向著諸葛亮的方向跪拜,行大禮。
見狀,黃月英和眾人也急忙隨著行大禮。
稽首三拜之後,魏正起身,再次說道:「承蒙師父志向,我今日才思開三清大學。
此學以師父諸葛亮為太清,以師母黃月英為客清。
以我魏正為元清,敬姜維為大師兄,以諸葛瞻為小師弟,開門教學。
以諸葛果為上清,寄以未來事。」
諸葛亮在各地建廟,已經被造成神,那為何不借來用。
在魏正看來,此刻的道教還沒有形成系統,更沒有封神。
之所以流傳諸葛亮是道士,諸葛亮的女兒諸葛果羽化成神,其實就是古代的所謂「蹭熱點」。
普通百姓最懷念誰,誰的名氣最大,道教就來蹭誰的熱點,把誰封成神仙......
就像後世唐朝的大將李靖,就因為用兵太神,於是就逐漸被封為商朝陳塘關的「托塔天王」。
既然如此,魏正的想法,便是拿來其外皮,披在自己身上。
所謂宗教外殼以寄託信仰,以法行公正之事,孕出文明之果。
之所以把接班人定為諸葛果,就是因為諸葛瞻已經七八歲了,長大很快。
而諸葛果年歲還小,時間多。
更何況,扶女子為傀儡,行本我之事,向來是掌權者慣用的伎倆。
這一番話,已經把黃月英震懾的說不出話來,她不過是把拜師的禮儀搞的隆重些。
誰知道魏正居然趁機搞了一個類似「正一盟威」「太平道」之類的東西,這是......
關鍵這兔崽子事先也沒有和她通氣,就給孔明整了個太清,給自己整了個客清,都是虛名,一點都不做主的......
還好的是,維持了姜維和諸葛瞻的地位。
但接班人又整到果兒這裡,明顯是要把這個三清大學抓在自己手裡了。
黃月英心思透亮,很快就認識到,即便自己否認,也沒人相信。
而且魏正這一套策略,如果能以三清大學的門生,去替代掉大漢的政務體系,那麼就會徹底杜絕掉被秋後算帳的可能。
要知道,自古以來,權臣難得有好下場,每個人都在摸索權臣之路。
就連孔明也不例外,但迄今為止,除了取而代之,似乎都沒有更好的結果。
而丞相府在諸葛亮死後,硬剛劉禪並最終壓迫了劉禪。
說句難聽話,如果權力真的落到劉禪手中,秋後算帳是必然的。
「師母,請上座!」
就在黃月英心思百轉之際,魏正信步走到了她的面前。
他彎下腰,敬重的扶起之前因為遙拜諸葛亮而跪下的黃月英。
與此同時,一個微不可查的聲音悄然在她的耳邊響起,如同微風拂過,卻在她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師母,若此事能夠成功,大漢必將走向昌盛,重回正道,諸葛家也能因此德澤後世,可比肩孔聖那般受人尊崇。
可若事敗,承擔一切後果的只會是我。
只要我死,為招攬勢力,陛下也必保諸葛家和黃家子嗣平安,不受牽連。」
聞言,不知為何,黃月英只覺一股熱流湧上眼眶,眼淚不受控制地湧現。
回想起自己方才所想,不過是權謀的權衡與利益的得失。
而眼前的魏正,所思所想皆是正道的踐行,是對諸葛家無私的守護。
這份純粹與擔當,讓黃月英心中五味雜陳。
既為自己的世俗考量感到些許羞愧,又為魏正的大義凜然而深深感動。
於是,黃月英蓮步輕移,走到了上位,也就是魏正的身後。
而,魏正也拉著諸葛瞻的手看向大家。
「若入三清大學之門,則拜元清魏正為師君,發誓效忠。
不願拜者,則請回家吧。」
黃月英悠悠開口道。
聞聲,胡排楊修等人又怎麼可能離去,他們來是做什麼的?
本來就是家族的以此下注,現在回家是怎麼回事。
於是楊修和胡排再次帶頭下拜,眾人齊聲道:「吾等願以元清魏諱正師君為尊,此生追隨,矢志不渝,若有違背,天地共誅!」
魏正見狀,雙手虛抬,朗聲道:「諸弟子請起!
今日承蒙大家信任,拜我為師,我定不會辜負這份託付。
某等既已踏上此途,便要一心向前。
吾等之志向,內要清三屍,讓自身遠離貪嗔痴三毒。
外則要追隨丞相遺志,聖人之管理也,當安其居,樂其業,眾志成城,漢室可興。
某等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眾人齊聲高喝道。
魏正微微一頓,環顧眾人。
這句話大家喊是喊了,可有幾個是真的呢?
但靠人性管理本就是個笑話,重要的還是制度和規矩,人的下限必須採取強制的手段。
至於這種心理建設,不過是個輔助,和更高的追求罷了。
「在這過程中,我定會以身作則,若我自身有違誓言,諸位亦可共討之。
同時,我也會賞罰分明,有功者必賞,激勵大家奮進;
有過者必罰,以正風氣。
一切皆以法行事,如此方能令行禁止,形成強大合力。」
在魏正激揚的文字下,少年們也激動起來。
楊修滿是欽佩的高呼:「師君高義,某等定當謹遵教誨。」
胡排也用力點頭,大聲說道:「師君放心,某等定當跟著您,赴這逆天大道,為大漢的昌盛肝腦塗地!」
眾人紛紛附和,聲音激昂。
看著這群少年,魏正嘴角微笑,這才是他立足千年之前時代的根本。
畢竟,大家還年輕,還有志向,還不知道天高地厚。
有少年就有希望。
沒有什麼不可能。
少年強則大漢強!
(關於新增非歷史角色說一下,降將三人組中,只有郭修是歷史人物。
眾將的子嗣,絕大部分都是杜撰的。
但這些大人物,肯定都是有子嗣的,只不過淹沒在歷史中罷了。
如魏延的兒子,姓名也都不存於歷史中。此處魏正、魏昌和魏容,姓名均為杜撰。)
見狀,眾人在魏正的帶領下,神情肅穆,氣氛也變得愈發莊重起來。
終於,當一切就緒之後,將軍府的眾子嗣們,在胡排、胡超、楊修的帶領下整理衣冠,鄭重其事地一起朝著魏正的方向,雙膝跪地,雙手抱拳,深深地拜了下去。
就在這時,黃月英卻推出諸葛果和諸葛亮的另外兩個兒子,還有孫子諸葛攀。
她目光溫柔地在他們臉上一一掃過,說道:「你們幾個,與忠賢緣分更深。
我希望你們能單獨拜魏正為師父,日後在學問和為人處世上,都要多多向忠賢學習。」
「謹唯。」
諸葛果等幾人雖然有些懵懂,但還是乖巧的加入了拜師的行列。
看到這一幕,魏正心中古怪,諸葛瞻是我師弟,諸葛瞻的妹妹和弟弟是我的徒弟,嗯,諸葛亮的孫子諸葛攀也是我的弟子,這輩分似乎有點亂。
於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拜師禮儀開始。
待拜師禮完成,黃月英開口道:「忠賢,對這些門生,你須叮囑幾句。」
魏正點點頭,先對黃月英行禮,隨後鄭重道:「師父諸葛諱亮曾對我所言,知天易,逆天難。
但人當有大志,志當存高遠。
無志,行屍走肉也。
有志,何以逆天,當學。
不學,酒囊飯袋也。
有志於學,方能立足,但不足以致遠。
何以致遠,唯有忠賢。
何謂忠?
忠者,心之所向,行之所至,不以私慾亂公義,不以利害移初心。
何謂賢?賢者,明察秋毫,見微知著,以天下為己任,以蒼生為念。」
說到這裡,魏正深吸一口氣,開始夾帶私貨:「承師父之志向與道德,我亦有三清為道,以為求解。
世人之念,有三屍,曰貪、嗔、痴。
貪為萬惡之源,亦是順天之本。
貪財者,見利忘義。
為官者若貪,賣官鬻爵,貪污受賄,致使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
商賈若貪,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擾亂市場秩序,讓市井百姓難以維生。
黔首若貪,則好逸惡勞,投機取巧,致使家業衰敗,或欺鄰霸舍,巧取豪奪,致使鄉風敗壞。
我等要為逆天,首要貪清。
心中無貪念,方能公正處世,不被利益蒙蔽雙眼,以清正之心對待世間萬物,遵循道德與正義的準則。
此所謂『非淡泊無以明志也』。」
「嗔,是嗔怒、嗔恨。
人一旦被嗔念控制,便如同妖魔附身。
小事大發雷霆,與親朋好友爭吵不休,破壞情誼;
大則因嗔恨引發戰爭與衝突,生靈塗炭,血流成河。
嗔怒會蒙蔽我們的理智,讓我們做出衝動的決定,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
二清,便是清嗔。
就是要控制情緒,培養內心的平和與寬容,以理智和冷靜去應對世間的不如意,不被嗔怒左右。
此所謂『非寧靜以致遠也』。」
「順天第三屍為痴。
痴並非愚笨,而是對事物的過度執著與痴迷。
有人痴迷於功名利祿;有人痴迷於虛無的幻想;有人痴迷於自我構築的情感......
痴念讓我們陷入自我的迷障,看不清世界的真實模樣。
第三清,就是清痴。
清痴,就是要學會放下執念,以清醒的頭腦和客觀的態度看待世界,追求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此所謂『不愛尺壁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
說到這裡,魏正轉身向著諸葛亮的方向跪拜,行大禮。
見狀,黃月英和眾人也急忙隨著行大禮。
稽首三拜之後,魏正起身,再次說道:「承蒙師父志向,我今日才思開三清大學。
此學以師父諸葛亮為太清,以師母黃月英為客清。
以我魏正為元清,敬姜維為大師兄,以諸葛瞻為小師弟,開門教學。
以諸葛果為上清,寄以未來事。」
諸葛亮在各地建廟,已經被造成神,那為何不借來用。
在魏正看來,此刻的道教還沒有形成系統,更沒有封神。
之所以流傳諸葛亮是道士,諸葛亮的女兒諸葛果羽化成神,其實就是古代的所謂「蹭熱點」。
普通百姓最懷念誰,誰的名氣最大,道教就來蹭誰的熱點,把誰封成神仙......
就像後世唐朝的大將李靖,就因為用兵太神,於是就逐漸被封為商朝陳塘關的「托塔天王」。
既然如此,魏正的想法,便是拿來其外皮,披在自己身上。
所謂宗教外殼以寄託信仰,以法行公正之事,孕出文明之果。
之所以把接班人定為諸葛果,就是因為諸葛瞻已經七八歲了,長大很快。
而諸葛果年歲還小,時間多。
更何況,扶女子為傀儡,行本我之事,向來是掌權者慣用的伎倆。
這一番話,已經把黃月英震懾的說不出話來,她不過是把拜師的禮儀搞的隆重些。
誰知道魏正居然趁機搞了一個類似「正一盟威」「太平道」之類的東西,這是......
關鍵這兔崽子事先也沒有和她通氣,就給孔明整了個太清,給自己整了個客清,都是虛名,一點都不做主的......
還好的是,維持了姜維和諸葛瞻的地位。
但接班人又整到果兒這裡,明顯是要把這個三清大學抓在自己手裡了。
黃月英心思透亮,很快就認識到,即便自己否認,也沒人相信。
而且魏正這一套策略,如果能以三清大學的門生,去替代掉大漢的政務體系,那麼就會徹底杜絕掉被秋後算帳的可能。
要知道,自古以來,權臣難得有好下場,每個人都在摸索權臣之路。
就連孔明也不例外,但迄今為止,除了取而代之,似乎都沒有更好的結果。
而丞相府在諸葛亮死後,硬剛劉禪並最終壓迫了劉禪。
說句難聽話,如果權力真的落到劉禪手中,秋後算帳是必然的。
「師母,請上座!」
就在黃月英心思百轉之際,魏正信步走到了她的面前。
他彎下腰,敬重的扶起之前因為遙拜諸葛亮而跪下的黃月英。
與此同時,一個微不可查的聲音悄然在她的耳邊響起,如同微風拂過,卻在她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師母,若此事能夠成功,大漢必將走向昌盛,重回正道,諸葛家也能因此德澤後世,可比肩孔聖那般受人尊崇。
可若事敗,承擔一切後果的只會是我。
只要我死,為招攬勢力,陛下也必保諸葛家和黃家子嗣平安,不受牽連。」
聞言,不知為何,黃月英只覺一股熱流湧上眼眶,眼淚不受控制地湧現。
回想起自己方才所想,不過是權謀的權衡與利益的得失。
而眼前的魏正,所思所想皆是正道的踐行,是對諸葛家無私的守護。
這份純粹與擔當,讓黃月英心中五味雜陳。
既為自己的世俗考量感到些許羞愧,又為魏正的大義凜然而深深感動。
於是,黃月英蓮步輕移,走到了上位,也就是魏正的身後。
而,魏正也拉著諸葛瞻的手看向大家。
「若入三清大學之門,則拜元清魏正為師君,發誓效忠。
不願拜者,則請回家吧。」
黃月英悠悠開口道。
聞聲,胡排楊修等人又怎麼可能離去,他們來是做什麼的?
本來就是家族的以此下注,現在回家是怎麼回事。
於是楊修和胡排再次帶頭下拜,眾人齊聲道:「吾等願以元清魏諱正師君為尊,此生追隨,矢志不渝,若有違背,天地共誅!」
魏正見狀,雙手虛抬,朗聲道:「諸弟子請起!
今日承蒙大家信任,拜我為師,我定不會辜負這份託付。
某等既已踏上此途,便要一心向前。
吾等之志向,內要清三屍,讓自身遠離貪嗔痴三毒。
外則要追隨丞相遺志,聖人之管理也,當安其居,樂其業,眾志成城,漢室可興。
某等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眾人齊聲高喝道。
魏正微微一頓,環顧眾人。
這句話大家喊是喊了,可有幾個是真的呢?
但靠人性管理本就是個笑話,重要的還是制度和規矩,人的下限必須採取強制的手段。
至於這種心理建設,不過是個輔助,和更高的追求罷了。
「在這過程中,我定會以身作則,若我自身有違誓言,諸位亦可共討之。
同時,我也會賞罰分明,有功者必賞,激勵大家奮進;
有過者必罰,以正風氣。
一切皆以法行事,如此方能令行禁止,形成強大合力。」
在魏正激揚的文字下,少年們也激動起來。
楊修滿是欽佩的高呼:「師君高義,某等定當謹遵教誨。」
胡排也用力點頭,大聲說道:「師君放心,某等定當跟著您,赴這逆天大道,為大漢的昌盛肝腦塗地!」
眾人紛紛附和,聲音激昂。
看著這群少年,魏正嘴角微笑,這才是他立足千年之前時代的根本。
畢竟,大家還年輕,還有志向,還不知道天高地厚。
有少年就有希望。
沒有什麼不可能。
少年強則大漢強!
(關於新增非歷史角色說一下,降將三人組中,只有郭修是歷史人物。
眾將的子嗣,絕大部分都是杜撰的。
但這些大人物,肯定都是有子嗣的,只不過淹沒在歷史中罷了。
如魏延的兒子,姓名也都不存於歷史中。此處魏正、魏昌和魏容,姓名均為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