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意外,連勝
胡濟上前一步,扶住魏正,目光中滿是讚賞與欣慰,真誠的說道:「忠賢,你年紀輕輕,卻有如此深遠的見地與胸懷,實在難得。
如今丞相府攜大勢,天下官民無不齊心,就連文長和我,都頗為自滿。
而你卻能始終保持清醒,將局勢看得如此透徹,著實令我欽佩。」
大敗司馬懿的是誰?
胡濟心中最是清楚。
因為根本就沒有狗屁的丞相遺命!
丞相的遺命就是以楊儀為首,依次拔營撤退,讓魏延斷後。
如果魏延不聽指揮,那就隨便他。
是魏正帶著魏延,一步步的走過來。
魏正年紀輕輕,死中求活,驚天逆轉,最後還能大敗司馬懿,其中計謀交手,看似普通,實則驚心動魄。
可以說,有這般謀劃已經是天才。
但關鍵是,魏正的心性還如此成熟,在大敗司馬懿後能保持冷靜,提前預判天子和朝廷的行動。
然後通過一連串的手段,絕地反擊,打的天子和朝廷如豬頭一般。
用大勢,引得大漢上下無不追隨的同時,卻依舊能冷靜下來。
指出丞相府的問題所在。
捫心自問,胡濟自覺做不到。
胡濟也清楚,以自己的能力,如果繼續向前邁進,勢必要成為眾矢之的。
他微微頓了頓,轉頭看向魏延和費禕,繼續說道:「文長兄,文偉,忠賢所言句句在理。
如今忠賢能及時洞察危機,提出如此良策。
實乃某等之幸,亦是丞相府之幸,更是大漢之幸。」
聞言,魏延雖仍有些不情願,但也微微點頭,悶聲說道:「罷了罷了,忠賢這張嘴,怎麼說都有理。」
胡濟哈哈笑道:「我們也要多看看書啦!」
聞言,魏延終於也笑了起來:「胡公,要效仿東吳鼠輩來勸學啊!」
這次,眾人都笑了起來。
胡濟又看向魏正,語重心長地說:「忠賢,你這一番話,不僅展現出你的智慧,更體現出你對丞相府、對大漢的忠誠。
我們這些人,追隨丞相多年,丞相的遺志便是興復漢室,我們同樣如此。
可不能因為一時的權欲,壞了丞相的清名,毀了大漢的根基。」
魏正再次躬身行禮,提醒道:「胡公,大將軍,文偉,正因為某等都是有理想有能力的人。
所以,這大漢的權柄,必須要把握在我們手中。
錄尚書事是我們的底線,絕不能破,一旦有人想觸碰,我們同樣要施展雷霆手段。
否則的話,他們必然得寸進尺,局面到了最後反而一發不可收拾。」
魏延瓮聲瓮氣的回應道:「嗯,嗯,嗯,你說的對!」
費禕在一旁附和說道:「掌權而不逾矩。」
聞言,魏延怔住,他摩挲著下巴,眼神中透露出一絲難得的思索之色,似乎在認真咀嚼著這句話的含義。
「是的,做人做事,都要有個規矩。」魏正神色嚴肅,堅定地點點頭,目光中透著不容置疑的決心,「誰想壞這個規矩,都不行。」
他微微一頓,仿佛在思考著如何更準確地表達心中所想,隨後鏗鏘有力地吐出四個字:「依法治國。」
胡濟輕輕撫著鬍鬚,目光中滿是讚許,接口道:「忠賢所言極是,如今大漢局勢複雜,唯有以律法作為行事準則,方能在這風雲變幻中穩住根基,不致迷失方向。
丞相之所以能絕地翻盤,大敗李嚴,得到大漢臣民的愛戴,靠的就是賞罰分明,以法治國。
我們若能秉持此道,也算是對丞相的告慰。」
費禕道:「不錯,如今我們手握權柄,更應以身作則,嚴守律法,賞罰分明。
若人人都能遵循規矩,何愁大漢不興。
只是這上書請求裁撤丞相府一事,還需細細斟酌,既要讓陛下看到我們的誠意,又要確保丞相府舊部的妥善安置。」
魏延撓了撓頭,粗聲粗氣地說:「那軍事方面呢?
丞相府一直掌控著北伐軍等精銳力量,裁撤之後,這些軍隊該如何安排?
總不能群龍無首吧。」
聞言,胡濟笑了起來:「文長兄,你大破司馬懿,功居首位,若是要賞罰分明,這征西自然要去掉了。」
魏延的官職是征西大將軍,去掉征西,那就是真正的「大將軍」,而不是榮譽稱號了。
費禕說道:「大將軍,軍事方面確實是重中之重。
我們可提議由陛下重新統籌軍事指揮體系,建立大將軍府,署內外軍事。」
胡濟說道:「那正好,文長,你我兄弟共錄尚書事。」
......
大漢天子劉禪下詔,為丞相諸葛亮立廟。
詔書頒布之時,整個成都城乃至大漢各地,都沉浸在哀思和複雜的氛圍之中。
哀思的主要是普通黎庶百姓,複雜的自然是官吏。
一方面,眾人對丞相諸葛亮的離世仍悲痛萬分,立廟之舉算是了卻了大家心中一份沉甸甸的念想;另一方面,這背後權力的博弈與權衡,也讓眾人不禁心中惴惴。
劉禪賜予諸葛亮「忠武侯」的諡號,又定下「忠武」的廟號。
細細品味,將「忠」字置於「武」字之前,且一連用了兩個「忠」字,其中意味耐人尋味。
這或許是劉禪在當前局勢下,所能堅守的最後的底線了。
他心中對丞相府的強勢想必是心有不滿,可又迫於各方壓力,尤其是在丞相離世後,大漢上下對丞相的敬重與懷念如潮水般洶湧,他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
「忠」字當頭,似乎是劉禪在隱晦地強調,即便丞相府權勢滔天,諸葛亮及其後人,乃至丞相府眾人,都應將對漢室的忠誠擺在首位。
兩個「忠」字,像是劉禪在這場權力遊戲中打出的一張牌。
既是對丞相功績品德的一種認可,也是對丞相府的一種告誡,在皇權與相權的微妙平衡中,試圖為自己爭取一絲主動。
只是這道詔書頒布之後,丞相府又會作何反應?
大漢各地,翹首以待。
成都皇宮的宣室之中,劉禪也再翹首等待。
因為除了立廟的詔書,還有給丞相府的任命問詢。
是的,要給丞相府中人任命什麼官職,首先要經過丞相府的同意。
雖然事情有些弔詭,但就是如此。
劉禪雖然在和丞相府的爭鬥中完敗,但正如董允的獻策,並不會因為為丞相立廟而終止。
此刻,董允坐在他的不遠處:「陛下,立廟的詔書既然已經下發,那下一道詔書?」
聞言,劉禪有些猶豫的說道:「罪己詔,還要發麼?他們會不會發現其中的細節。」
董允點了點頭,建議道:「陛下,現在丞相府已經大獲全勝,陛下對其官職任命的詔書的也都發過去,他們都沉浸在對官職的分配上。
更何況,罪己詔,我們此番交手已經處於弱勢。
大政上面我們暫且不要說話,罪己詔更是示敵以弱,只會讓對方更加驕傲。」
劉禪點了點頭,面色怔怔的看向遠處,一時不再說話。
罪己詔也很簡單,不過是繼續拔高諸葛丞相。
說明他與相父之間的親密,立廟雖然有逾祖制,但實至名歸。
以後有敢再亂說離間他與相父關係的,如同李邈。
然後再素服七日。
這個罪己詔,就巧妙的把諸葛丞相和現在的丞相府分開。
並把自己和諸葛丞相放到一起。
如此天下人以為諸葛丞相偉大,與劉禪親如父子。
但丞相府跋扈,而同情劉禪。
這個是之前董允就給他定策的,因為立廟的事情有所耽擱,所以增加和修正了部分。
原本準確下詔,說丞相連年北伐,勞民傷財,各個郡縣民生凋敝,大漢休養生息,以待關中有變的詔書,則不再下發。
從原本的雙管齊下,到現在的只有示敵以弱,雖然無奈,但也不是一敗塗地。
「聖上。」
就在這略顯靜謐的氛圍中,室外陡然響起黃皓尖細的聲音。
董允下意識地眉頭微皺,心中湧起一絲不悅。
黃皓身為宦官,時常在御前侍奉。
十常侍的故事並不久遠。
所以作為士大夫的董允,非常不喜歡這些人,所以一直在壓制黃皓。
黃皓一路小碎步,神色匆匆地快步跑了進來,連行禮都顯得有些急促,慌慌張張地說道:「尚書僕射在外,說丞相府又有奏疏到。」
聞聲,劉禪微微點了點頭,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與疲憊,緩緩說道:「許是又有什麼要求,讓李福進來吧。」
此刻的他,對於丞相府的奏疏已然心生畏懼,不知又會是怎樣棘手的難題擺在眼前。
但都給丞相立廟了,給了像有為帝王一樣的待遇,還能有什麼呢?
不多時,李福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了宣室。
他神色恭敬,雙手將奏疏高高呈上。
劉禪從黃皓手中接過,緩緩翻開奏疏。
然而,僅僅看了幾眼,他的雙眼瞬間瞪大,臉上滿是難以置信的神情,手中的奏疏也不由自主地丟落到了地上。
看到這一幕,董允心中大為奇怪。
他趕忙上前幾步,俯身撿起奏疏。
當他的目光落在奏疏上的那一瞬間,不禁大驚失色,脫口而出:「請求裁撤丞相府?」
短短四個字,如同重錘一般,在董允心中掀起一陣驚濤駭浪。
這是預判了我的計謀麼?!
毫不誇張的說,現在怎麼可能裁撤丞相府。
不但不裁撤,還要安撫。
而且丞相府通過這個手段,又拉高了在官員心中的印象。
也就是說,劉禪的罪己詔再發,效用基本也沒有了。
丞相府都主動要求裁撤丞相府了,你還鬧哪樣?
深吸一口氣,董允決定不再輕易獻策了......
如今丞相府攜大勢,天下官民無不齊心,就連文長和我,都頗為自滿。
而你卻能始終保持清醒,將局勢看得如此透徹,著實令我欽佩。」
大敗司馬懿的是誰?
胡濟心中最是清楚。
因為根本就沒有狗屁的丞相遺命!
丞相的遺命就是以楊儀為首,依次拔營撤退,讓魏延斷後。
如果魏延不聽指揮,那就隨便他。
是魏正帶著魏延,一步步的走過來。
魏正年紀輕輕,死中求活,驚天逆轉,最後還能大敗司馬懿,其中計謀交手,看似普通,實則驚心動魄。
可以說,有這般謀劃已經是天才。
但關鍵是,魏正的心性還如此成熟,在大敗司馬懿後能保持冷靜,提前預判天子和朝廷的行動。
然後通過一連串的手段,絕地反擊,打的天子和朝廷如豬頭一般。
用大勢,引得大漢上下無不追隨的同時,卻依舊能冷靜下來。
指出丞相府的問題所在。
捫心自問,胡濟自覺做不到。
胡濟也清楚,以自己的能力,如果繼續向前邁進,勢必要成為眾矢之的。
他微微頓了頓,轉頭看向魏延和費禕,繼續說道:「文長兄,文偉,忠賢所言句句在理。
如今忠賢能及時洞察危機,提出如此良策。
實乃某等之幸,亦是丞相府之幸,更是大漢之幸。」
聞言,魏延雖仍有些不情願,但也微微點頭,悶聲說道:「罷了罷了,忠賢這張嘴,怎麼說都有理。」
胡濟哈哈笑道:「我們也要多看看書啦!」
聞言,魏延終於也笑了起來:「胡公,要效仿東吳鼠輩來勸學啊!」
這次,眾人都笑了起來。
胡濟又看向魏正,語重心長地說:「忠賢,你這一番話,不僅展現出你的智慧,更體現出你對丞相府、對大漢的忠誠。
我們這些人,追隨丞相多年,丞相的遺志便是興復漢室,我們同樣如此。
可不能因為一時的權欲,壞了丞相的清名,毀了大漢的根基。」
魏正再次躬身行禮,提醒道:「胡公,大將軍,文偉,正因為某等都是有理想有能力的人。
所以,這大漢的權柄,必須要把握在我們手中。
錄尚書事是我們的底線,絕不能破,一旦有人想觸碰,我們同樣要施展雷霆手段。
否則的話,他們必然得寸進尺,局面到了最後反而一發不可收拾。」
魏延瓮聲瓮氣的回應道:「嗯,嗯,嗯,你說的對!」
費禕在一旁附和說道:「掌權而不逾矩。」
聞言,魏延怔住,他摩挲著下巴,眼神中透露出一絲難得的思索之色,似乎在認真咀嚼著這句話的含義。
「是的,做人做事,都要有個規矩。」魏正神色嚴肅,堅定地點點頭,目光中透著不容置疑的決心,「誰想壞這個規矩,都不行。」
他微微一頓,仿佛在思考著如何更準確地表達心中所想,隨後鏗鏘有力地吐出四個字:「依法治國。」
胡濟輕輕撫著鬍鬚,目光中滿是讚許,接口道:「忠賢所言極是,如今大漢局勢複雜,唯有以律法作為行事準則,方能在這風雲變幻中穩住根基,不致迷失方向。
丞相之所以能絕地翻盤,大敗李嚴,得到大漢臣民的愛戴,靠的就是賞罰分明,以法治國。
我們若能秉持此道,也算是對丞相的告慰。」
費禕道:「不錯,如今我們手握權柄,更應以身作則,嚴守律法,賞罰分明。
若人人都能遵循規矩,何愁大漢不興。
只是這上書請求裁撤丞相府一事,還需細細斟酌,既要讓陛下看到我們的誠意,又要確保丞相府舊部的妥善安置。」
魏延撓了撓頭,粗聲粗氣地說:「那軍事方面呢?
丞相府一直掌控著北伐軍等精銳力量,裁撤之後,這些軍隊該如何安排?
總不能群龍無首吧。」
聞言,胡濟笑了起來:「文長兄,你大破司馬懿,功居首位,若是要賞罰分明,這征西自然要去掉了。」
魏延的官職是征西大將軍,去掉征西,那就是真正的「大將軍」,而不是榮譽稱號了。
費禕說道:「大將軍,軍事方面確實是重中之重。
我們可提議由陛下重新統籌軍事指揮體系,建立大將軍府,署內外軍事。」
胡濟說道:「那正好,文長,你我兄弟共錄尚書事。」
......
大漢天子劉禪下詔,為丞相諸葛亮立廟。
詔書頒布之時,整個成都城乃至大漢各地,都沉浸在哀思和複雜的氛圍之中。
哀思的主要是普通黎庶百姓,複雜的自然是官吏。
一方面,眾人對丞相諸葛亮的離世仍悲痛萬分,立廟之舉算是了卻了大家心中一份沉甸甸的念想;另一方面,這背後權力的博弈與權衡,也讓眾人不禁心中惴惴。
劉禪賜予諸葛亮「忠武侯」的諡號,又定下「忠武」的廟號。
細細品味,將「忠」字置於「武」字之前,且一連用了兩個「忠」字,其中意味耐人尋味。
這或許是劉禪在當前局勢下,所能堅守的最後的底線了。
他心中對丞相府的強勢想必是心有不滿,可又迫於各方壓力,尤其是在丞相離世後,大漢上下對丞相的敬重與懷念如潮水般洶湧,他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
「忠」字當頭,似乎是劉禪在隱晦地強調,即便丞相府權勢滔天,諸葛亮及其後人,乃至丞相府眾人,都應將對漢室的忠誠擺在首位。
兩個「忠」字,像是劉禪在這場權力遊戲中打出的一張牌。
既是對丞相功績品德的一種認可,也是對丞相府的一種告誡,在皇權與相權的微妙平衡中,試圖為自己爭取一絲主動。
只是這道詔書頒布之後,丞相府又會作何反應?
大漢各地,翹首以待。
成都皇宮的宣室之中,劉禪也再翹首等待。
因為除了立廟的詔書,還有給丞相府的任命問詢。
是的,要給丞相府中人任命什麼官職,首先要經過丞相府的同意。
雖然事情有些弔詭,但就是如此。
劉禪雖然在和丞相府的爭鬥中完敗,但正如董允的獻策,並不會因為為丞相立廟而終止。
此刻,董允坐在他的不遠處:「陛下,立廟的詔書既然已經下發,那下一道詔書?」
聞言,劉禪有些猶豫的說道:「罪己詔,還要發麼?他們會不會發現其中的細節。」
董允點了點頭,建議道:「陛下,現在丞相府已經大獲全勝,陛下對其官職任命的詔書的也都發過去,他們都沉浸在對官職的分配上。
更何況,罪己詔,我們此番交手已經處於弱勢。
大政上面我們暫且不要說話,罪己詔更是示敵以弱,只會讓對方更加驕傲。」
劉禪點了點頭,面色怔怔的看向遠處,一時不再說話。
罪己詔也很簡單,不過是繼續拔高諸葛丞相。
說明他與相父之間的親密,立廟雖然有逾祖制,但實至名歸。
以後有敢再亂說離間他與相父關係的,如同李邈。
然後再素服七日。
這個罪己詔,就巧妙的把諸葛丞相和現在的丞相府分開。
並把自己和諸葛丞相放到一起。
如此天下人以為諸葛丞相偉大,與劉禪親如父子。
但丞相府跋扈,而同情劉禪。
這個是之前董允就給他定策的,因為立廟的事情有所耽擱,所以增加和修正了部分。
原本準確下詔,說丞相連年北伐,勞民傷財,各個郡縣民生凋敝,大漢休養生息,以待關中有變的詔書,則不再下發。
從原本的雙管齊下,到現在的只有示敵以弱,雖然無奈,但也不是一敗塗地。
「聖上。」
就在這略顯靜謐的氛圍中,室外陡然響起黃皓尖細的聲音。
董允下意識地眉頭微皺,心中湧起一絲不悅。
黃皓身為宦官,時常在御前侍奉。
十常侍的故事並不久遠。
所以作為士大夫的董允,非常不喜歡這些人,所以一直在壓制黃皓。
黃皓一路小碎步,神色匆匆地快步跑了進來,連行禮都顯得有些急促,慌慌張張地說道:「尚書僕射在外,說丞相府又有奏疏到。」
聞聲,劉禪微微點了點頭,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與疲憊,緩緩說道:「許是又有什麼要求,讓李福進來吧。」
此刻的他,對於丞相府的奏疏已然心生畏懼,不知又會是怎樣棘手的難題擺在眼前。
但都給丞相立廟了,給了像有為帝王一樣的待遇,還能有什麼呢?
不多時,李福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了宣室。
他神色恭敬,雙手將奏疏高高呈上。
劉禪從黃皓手中接過,緩緩翻開奏疏。
然而,僅僅看了幾眼,他的雙眼瞬間瞪大,臉上滿是難以置信的神情,手中的奏疏也不由自主地丟落到了地上。
看到這一幕,董允心中大為奇怪。
他趕忙上前幾步,俯身撿起奏疏。
當他的目光落在奏疏上的那一瞬間,不禁大驚失色,脫口而出:「請求裁撤丞相府?」
短短四個字,如同重錘一般,在董允心中掀起一陣驚濤駭浪。
這是預判了我的計謀麼?!
毫不誇張的說,現在怎麼可能裁撤丞相府。
不但不裁撤,還要安撫。
而且丞相府通過這個手段,又拉高了在官員心中的印象。
也就是說,劉禪的罪己詔再發,效用基本也沒有了。
丞相府都主動要求裁撤丞相府了,你還鬧哪樣?
深吸一口氣,董允決定不再輕易獻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