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上書,完勝
在猶豫和忐忑交織的氛圍中,大漢各地的官員們,每日都如坐針氈。
憂慮的他們迫切希望等到朝廷和丞相府的詔令,但又不希望看到朝廷和丞相府的詔令。
只能時刻關注著朝廷的一舉一動,神經緊繃得如同即將斷裂的弓弦。
然而,一連數天過去,他們既沒有等到天子面對丞相府處死吳懿這般「挑釁」後的雷霆巨怒,對丞相府興師問罪。
也沒有等到丞相府大軍氣勢洶洶地開拔,以武力進一步彰顯其權威,甚至引發一場預想中的內亂。
這種超乎預料的平靜,反而讓眾人更加心慌意亂,仿佛暴風雨來臨前那令人窒息的寧靜。
就在眾人滿心狐疑、不知所措之時,他們終於等來了丞相府的一道命令。
而這道命令,竟是關於為丞相立廟的事宜。
丞相府給出的理由十分充分,無論是朝堂上的官員,還是民間的黎庶百姓,無一不深深愛戴丞相,對丞相的敬仰與懷念之情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
大家都迫切地想要通過某種方式,來紀念這位為大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丞相。
先帝欽命的託孤重臣!
但由於之前要遵從天子的詔令,不能擅自前去為丞相奔喪,以表哀思。
如今,為了慰藉天下臣民對丞相的追思之情,丞相府懇請天子恩准,同意各地為丞相立廟祭祀,讓大家能夠有一個寄託哀思的場所。
不僅如此,丞相府還要求各地官員同樣上書朝廷,一同請求為丞相立廟。
這背後的意味不言而喻。
若是哪個官員不上書,便會被視作企圖離間丞相和天子之間的關係。
這一頂大帽子扣下來,誰人能承受得起?
誰不想起李邈的悲慘下場。
僅僅只是在上書中說了一些關於相權和皇權的比較官方的言論,就被天子劉禪不由分說地直接誅殺。
在這種強大的壓力下,聰明的官員深知沒有選擇的餘地,當即乖乖按照丞相府的要求行事。
不聰明的官員則是先觀望,待看到其他郡縣長官的上書,以及本郡縣內,百姓自發的祭祀活動,這才紛紛跟上,同時吩咐使者快馬加鞭,把之前觀望的時間追上去。
這種細節,自然不會傳入天子劉禪眼中。
在朝廷官員看來,丞相府發出為丞相立廟的指令後,整個大漢官場就迅速掀起了一陣「上書」熱潮:
漢中太守呂乂率先響應,言辭懇切地請求為丞相立廟,以紀念丞相為漢中乃至整個大漢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緊隨其後,武都太守、陰平郡太守、巴東太守、巴西太守、梓潼太守等一眾地方大員,也紛紛上書。
一方面是大勢所迫,若不表明態度,恐怕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更何況,丞相在世時,除了在核心人物的選擇上有些心思。
具體到事務上,則是賞罰分明,以法治漢。
很多人內心深處也對丞相充滿了敬意。
於是,這些太守們紛紛命人起草奏章,以各自郡縣的名義,向天子表達為丞相立廟的強烈請求。
大勢已成的情況下,其他郡縣的官員們哪裡還敢有絲毫懈怠。
於是,一時間,各地奏章如雪片般飛向朝廷,無一例外,都是請求為丞相立廟的內容。
在都城成都,滿朝文武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聚焦在了蔣琬身上。
蔣琬作為丞相府的重要人物,成都的實際掌控者,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
他雖有著與天子之間不為人知的約定,但這種事情,本就沒多少人知道。
而他蔣琬的根基,同樣是來自於丞相府。
這種情況下,若不表明態度,勢必會被天下人視作叛徒。
於是,蔣琬也毫不遲疑的毫不遲疑地提起筆,寫下了請求天子為丞相立廟的奏章。
實際上,早在吳懿被殺死的事情傳來的時候,他就明白,不能再和天子結盟了......
在蔣琬的帶頭之下,滿朝文武再無顧慮。
無論是出於真心的敬重,還是迫於形勢的壓力,他們紛紛效仿,紛紛呈上自己的奏章。
一時間,朝堂之上,江湖之中,請求為丞相立廟的聲音此起彼伏,仿佛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向著天子劉禪涌去。
宣室之中,劉禪滿心的苦澀如鯁在喉,卻又無從訴說。
丞相府勢力龐大,吳懿被殺之後,他本就有安撫丞相府的需求。
安撫的詔書此刻還在草擬之中,丞相府就仿佛害怕他沒有辦法一般,提出了這麼「好」的理由。
直接借著他之前不准大臣為丞相奔喪的詔令為由頭,提出了為丞相立廟。
這一在他看來極為過分的要求。
自漢以來,就沒有一個大臣可以立廟!
而就算皇帝,也不是每一個都可以立廟的。
大臣最大的榮耀,不過是配享太廟。
雖然劉禪心中一萬個不同意。
可此前,他禁止大臣給丞相奔喪,又貿然殺死李邈這兩件事,已然在朝中激起了千層浪,引發了公憤。
如今,仿佛置身於風口浪尖,處於所有人的對立面,那種孤立無援的感覺,如同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甚至比面對諸葛亮本人還要恐怖,比面對他的阿翁劉備還要恐怖。
劉禪緊咬著牙關,腮幫子因用力而鼓起,雙眼之中滿是憤懣,身體不住的顫慄。
見狀,黃皓小心翼翼地靠近過來。
他低垂著頭,眼神中滿是驚懼之色。
既生怕自己的一舉一動會觸怒此刻正處在盛怒邊緣的劉禪,但不過來,又怕劉禪氣出毛病。
劉禪瞧見黃皓這般模樣,不知為何,心中那股鬱氣竟莫名地舒展了幾分,緩緩開口道:「有話便說吧。」
黃皓聽聞,趕忙咽了咽口水,囁嚅著說道:「聖上,依奴才看,丞相府之中,定然有高人。
此人謀略非凡,手段狠辣,將局勢拿捏得恰到好處。
如今這情形,聖上還是暫且以隱忍為主,切不可與丞相府正面衝突。
待日後尋得時機,可大力提拔那些追隨先帝打天下的元從功臣的後人,以此來壯大聖上的勢力。」
劉禪聽後,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有高人?傳董允。」
侍中董允本就侍奉在側室,聞傳匆匆趕來。
劉禪迫不及待地問道:「董卿,你且說說,如今丞相府中是誰在主事?」
董允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恭敬地回答道:「回陛下,如今丞相府中主事之人,乃是中郎將胡濟。」
劉禪聽聞,心中一凜,追問道:「胡濟?你和他相知,知道他竟有這樣的手腕和能力,能主導如此局面麼?」
董允面露難色,搖了搖頭說道:「臣也不太清楚。
往日裡來看,絕無可能。
但若胡濟當真有此等本事,且能連丞相都瞞住,那以臣之能,確實更難看出端倪了。」
劉禪低頭沉思了一會兒,又抬頭問道:「董卿,有沒有可能是辛毗在背後指點?
正所謂旁觀者清,此人本就老謀深算,又被我軍俘虜,或許本意是想挑動我大漢內亂。」
......
「我們丞相府完勝,完勝。
哈哈哈哈,忠賢此番妙計,當真是通天的手段。
和孔明當年絕地翻盤,打散東州派比起來,都不遑多讓啊!」
胡濟素來以沉穩著稱,然而在得知各地官員以及成都朝堂上對為丞相立廟一事的反應後,也不禁喜形於色,忍不住縱聲大笑起來。
在大漢境內,丞相府向來消息靈通,對於各地的訊息了如指掌。
至於成都方面的動靜,蔣琬更是從未停止過向丞相府傳遞消息。
雖然蔣琬在玩一場「無間道」,試圖在丞相府與天子之間左右逢源,獲取最大利益。
但越是如此,他匯報的消息越要及時有效。
畢竟,成都城內還有眾多其他荊州人。
「哈哈哈哈!」魏延坐在一旁。
他身形如虎,大馬金刀的聲音比胡濟還要響亮。
「接下來,我們還要前往成都麼?」就在眾人沉浸在喜悅之中時,費禕突然開口問道。
他自從殺死吳懿,算是交上投名狀之後,已經被允許參與核心的會議。
「接下來,要先再上書一封。」
魏正微微一笑,神態悠然地掏出了懷中羽扇,輕輕晃動。
「所為何事?」
看到這一幕,眾人目光齊刷刷地投過去。
因為魏正每次說到妙策的時候,都喜歡拿出一把扇子扇風。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看著確實帶感。
胡濟曾私底下問過魏正,其言說,風可以使我心更加冷靜......
「請求裁撤丞相府。」
此刻魏正嘴角微微一勾,露出一絲神秘莫測的笑容。
「什麼?!」
眾人大吃一驚。
憂慮的他們迫切希望等到朝廷和丞相府的詔令,但又不希望看到朝廷和丞相府的詔令。
只能時刻關注著朝廷的一舉一動,神經緊繃得如同即將斷裂的弓弦。
然而,一連數天過去,他們既沒有等到天子面對丞相府處死吳懿這般「挑釁」後的雷霆巨怒,對丞相府興師問罪。
也沒有等到丞相府大軍氣勢洶洶地開拔,以武力進一步彰顯其權威,甚至引發一場預想中的內亂。
這種超乎預料的平靜,反而讓眾人更加心慌意亂,仿佛暴風雨來臨前那令人窒息的寧靜。
就在眾人滿心狐疑、不知所措之時,他們終於等來了丞相府的一道命令。
而這道命令,竟是關於為丞相立廟的事宜。
丞相府給出的理由十分充分,無論是朝堂上的官員,還是民間的黎庶百姓,無一不深深愛戴丞相,對丞相的敬仰與懷念之情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
大家都迫切地想要通過某種方式,來紀念這位為大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丞相。
先帝欽命的託孤重臣!
但由於之前要遵從天子的詔令,不能擅自前去為丞相奔喪,以表哀思。
如今,為了慰藉天下臣民對丞相的追思之情,丞相府懇請天子恩准,同意各地為丞相立廟祭祀,讓大家能夠有一個寄託哀思的場所。
不僅如此,丞相府還要求各地官員同樣上書朝廷,一同請求為丞相立廟。
這背後的意味不言而喻。
若是哪個官員不上書,便會被視作企圖離間丞相和天子之間的關係。
這一頂大帽子扣下來,誰人能承受得起?
誰不想起李邈的悲慘下場。
僅僅只是在上書中說了一些關於相權和皇權的比較官方的言論,就被天子劉禪不由分說地直接誅殺。
在這種強大的壓力下,聰明的官員深知沒有選擇的餘地,當即乖乖按照丞相府的要求行事。
不聰明的官員則是先觀望,待看到其他郡縣長官的上書,以及本郡縣內,百姓自發的祭祀活動,這才紛紛跟上,同時吩咐使者快馬加鞭,把之前觀望的時間追上去。
這種細節,自然不會傳入天子劉禪眼中。
在朝廷官員看來,丞相府發出為丞相立廟的指令後,整個大漢官場就迅速掀起了一陣「上書」熱潮:
漢中太守呂乂率先響應,言辭懇切地請求為丞相立廟,以紀念丞相為漢中乃至整個大漢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緊隨其後,武都太守、陰平郡太守、巴東太守、巴西太守、梓潼太守等一眾地方大員,也紛紛上書。
一方面是大勢所迫,若不表明態度,恐怕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更何況,丞相在世時,除了在核心人物的選擇上有些心思。
具體到事務上,則是賞罰分明,以法治漢。
很多人內心深處也對丞相充滿了敬意。
於是,這些太守們紛紛命人起草奏章,以各自郡縣的名義,向天子表達為丞相立廟的強烈請求。
大勢已成的情況下,其他郡縣的官員們哪裡還敢有絲毫懈怠。
於是,一時間,各地奏章如雪片般飛向朝廷,無一例外,都是請求為丞相立廟的內容。
在都城成都,滿朝文武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聚焦在了蔣琬身上。
蔣琬作為丞相府的重要人物,成都的實際掌控者,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
他雖有著與天子之間不為人知的約定,但這種事情,本就沒多少人知道。
而他蔣琬的根基,同樣是來自於丞相府。
這種情況下,若不表明態度,勢必會被天下人視作叛徒。
於是,蔣琬也毫不遲疑的毫不遲疑地提起筆,寫下了請求天子為丞相立廟的奏章。
實際上,早在吳懿被殺死的事情傳來的時候,他就明白,不能再和天子結盟了......
在蔣琬的帶頭之下,滿朝文武再無顧慮。
無論是出於真心的敬重,還是迫於形勢的壓力,他們紛紛效仿,紛紛呈上自己的奏章。
一時間,朝堂之上,江湖之中,請求為丞相立廟的聲音此起彼伏,仿佛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向著天子劉禪涌去。
宣室之中,劉禪滿心的苦澀如鯁在喉,卻又無從訴說。
丞相府勢力龐大,吳懿被殺之後,他本就有安撫丞相府的需求。
安撫的詔書此刻還在草擬之中,丞相府就仿佛害怕他沒有辦法一般,提出了這麼「好」的理由。
直接借著他之前不准大臣為丞相奔喪的詔令為由頭,提出了為丞相立廟。
這一在他看來極為過分的要求。
自漢以來,就沒有一個大臣可以立廟!
而就算皇帝,也不是每一個都可以立廟的。
大臣最大的榮耀,不過是配享太廟。
雖然劉禪心中一萬個不同意。
可此前,他禁止大臣給丞相奔喪,又貿然殺死李邈這兩件事,已然在朝中激起了千層浪,引發了公憤。
如今,仿佛置身於風口浪尖,處於所有人的對立面,那種孤立無援的感覺,如同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甚至比面對諸葛亮本人還要恐怖,比面對他的阿翁劉備還要恐怖。
劉禪緊咬著牙關,腮幫子因用力而鼓起,雙眼之中滿是憤懣,身體不住的顫慄。
見狀,黃皓小心翼翼地靠近過來。
他低垂著頭,眼神中滿是驚懼之色。
既生怕自己的一舉一動會觸怒此刻正處在盛怒邊緣的劉禪,但不過來,又怕劉禪氣出毛病。
劉禪瞧見黃皓這般模樣,不知為何,心中那股鬱氣竟莫名地舒展了幾分,緩緩開口道:「有話便說吧。」
黃皓聽聞,趕忙咽了咽口水,囁嚅著說道:「聖上,依奴才看,丞相府之中,定然有高人。
此人謀略非凡,手段狠辣,將局勢拿捏得恰到好處。
如今這情形,聖上還是暫且以隱忍為主,切不可與丞相府正面衝突。
待日後尋得時機,可大力提拔那些追隨先帝打天下的元從功臣的後人,以此來壯大聖上的勢力。」
劉禪聽後,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有高人?傳董允。」
侍中董允本就侍奉在側室,聞傳匆匆趕來。
劉禪迫不及待地問道:「董卿,你且說說,如今丞相府中是誰在主事?」
董允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恭敬地回答道:「回陛下,如今丞相府中主事之人,乃是中郎將胡濟。」
劉禪聽聞,心中一凜,追問道:「胡濟?你和他相知,知道他竟有這樣的手腕和能力,能主導如此局面麼?」
董允面露難色,搖了搖頭說道:「臣也不太清楚。
往日裡來看,絕無可能。
但若胡濟當真有此等本事,且能連丞相都瞞住,那以臣之能,確實更難看出端倪了。」
劉禪低頭沉思了一會兒,又抬頭問道:「董卿,有沒有可能是辛毗在背後指點?
正所謂旁觀者清,此人本就老謀深算,又被我軍俘虜,或許本意是想挑動我大漢內亂。」
......
「我們丞相府完勝,完勝。
哈哈哈哈,忠賢此番妙計,當真是通天的手段。
和孔明當年絕地翻盤,打散東州派比起來,都不遑多讓啊!」
胡濟素來以沉穩著稱,然而在得知各地官員以及成都朝堂上對為丞相立廟一事的反應後,也不禁喜形於色,忍不住縱聲大笑起來。
在大漢境內,丞相府向來消息靈通,對於各地的訊息了如指掌。
至於成都方面的動靜,蔣琬更是從未停止過向丞相府傳遞消息。
雖然蔣琬在玩一場「無間道」,試圖在丞相府與天子之間左右逢源,獲取最大利益。
但越是如此,他匯報的消息越要及時有效。
畢竟,成都城內還有眾多其他荊州人。
「哈哈哈哈!」魏延坐在一旁。
他身形如虎,大馬金刀的聲音比胡濟還要響亮。
「接下來,我們還要前往成都麼?」就在眾人沉浸在喜悅之中時,費禕突然開口問道。
他自從殺死吳懿,算是交上投名狀之後,已經被允許參與核心的會議。
「接下來,要先再上書一封。」
魏正微微一笑,神態悠然地掏出了懷中羽扇,輕輕晃動。
「所為何事?」
看到這一幕,眾人目光齊刷刷地投過去。
因為魏正每次說到妙策的時候,都喜歡拿出一把扇子扇風。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看著確實帶感。
胡濟曾私底下問過魏正,其言說,風可以使我心更加冷靜......
「請求裁撤丞相府。」
此刻魏正嘴角微微一勾,露出一絲神秘莫測的笑容。
「什麼?!」
眾人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