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其功之大(全文完)
如今王文龍的實力,比起李自成想像的還要大。他一個人就通過各種控股方式占有太平洋開拓公司四成的股權,對太平洋公司有一言而決的權力。
整個北美移民點,幾乎都是在王文龍的策劃之下建立起來的,從市政管理系統,到文教系統,軍事體系,都由王文龍一手建立。
北美大本營人口已經超過一百萬,除此之外,王文龍還在台灣島上領有大量土地。
本時空的台灣島是海五路,李家,王家以及依附於王家的鄭家,蔡家等各路家族的地盤。
而王文龍幾乎是台灣各方勢力所推的共主。
因為萬曆皇帝早死了四年,加上朱常洛又多活了許多時間,本時空的崇禎三年換算成西曆年份已經是1633年。大明朝在王文龍前世也就堅持到1643年。
而本時空由於王文龍蝴蝶翅膀的影響下,大明的情況極為不同。
後金已經淪為地方政權,到現在還沒突破開鐵防線,內部分化嚴重,註定沒有逐鹿天下的可能。
但大明朝內部也已是末世景象,起義不斷,最大問題是黨爭。
泰昌朝延續了十七年,朱常洛人送外號小萬曆,黨爭鬥的那叫一個天昏地暗。
到了此時此刻,有識之士都知道,大明氣數將盡。
只不過這個時空的大明不可能被後金推翻,更可能死於流民起義、天下大亂。
現在大陸之上,天下已出現紛亂之局。
南方民黨分化而來的各派系,北方由邊軍起家的流民力量,已經打成一團漿糊。
崇禎在瘋狂縫補,和前世的他一樣,運動式治國,持續性用力過猛。
王文龍的書在江南都已被崇禎禁了,就是因為他書中太多思想被各方拿去造反。但對於王文龍,大明朝廷則是著力的恩撫。
王文龍在離開大明之前只是個五品官,而如今他已經升任正二品平寇將軍,都是大明朝廷找王文龍借人借錢時給的加官。
這還是王文龍不斷推辭的結果。
隨著大明朝走向末路,王文龍的官兒有機會越做越大。
王文龍前世的鄭家在明亡之前只不過是初初開發台灣,手下能夠完全掌握的人口不知道有沒有三十萬。
而明末隆武朝直接給鄭成功直接加封「招討大將軍」,賜上方寶劍,愛打誰打誰,愛砍誰砍誰,儼然副皇帝。
王文龍如今坐擁北美二十八城,百萬人口,兼任台島上八十萬人的共主。
朝廷需要時,王文龍的加官上不封頂。
王文龍現在是真需要人。
他六十多歲了,得為自己的身後事考慮。
沈宜修的兩個子女,女兒和女婿一起執掌文教口,兒子的執掌工業。
薛素素的兒子雖小,但已經初見經商的才能,日後大概能接手太平洋開法公司。
而東南亞和台灣島的利益,則要李國仙這一房的子女去守,換成別人,福建李家也不會答應。
如此看來,李自成的確是王妙寧最佳的丈夫人選。
就把李自成丟去台灣,看他能拉起多少軍隊吧。
王文龍不想參與亂世爭鬥,只想領有台島和美洲。對於大陸上的鬥爭,他採取能幫就幫一把的態度,不傾向任何一派,只是想讓亂世進程少死一些底層百姓。
將來等大陸有了新主,美洲移民點和台灣島肯定也要歸附。百萬人口比起本土的幾億人來說實在太小,中華民族的工業化還得看大陸上的工業進程,憑藉北美台灣不可能搞成什么小朝廷。
王文龍認為自己家族未來,最好便是一個吳越錢鏐的地位。
王文龍說了一陣,沈宜修和薛素素都過來,問要不要安排新姑爺吃飯。
王文龍笑著看李國仙。
「我總是說不過你,那就隨他去吧。」李國仙嘆氣道,「我讓人給他做兩樣小菜,也不知道他吃不吃得慣福建人的口味……管他吃不吃得慣,妙寧要吃的。」
……
事實證明,這場戰爭比王文龍想像的要打的艱難。雖然沒有了滿清,但是大明多延續了這麼多年,國內積累的矛盾更多,更複雜了。
沒有滿清的血腥屠殺,這些矛盾只能圈在大陸上自己解決。
西北之饑民殺官造反,闖入京城。崇禎帝吊死煤山。流賊領袖自立為王。當這個國家走向末路的時候,各派的利益都來追求自己的政權。
江南的商紳們找來居住於江西的淮王一脈,自立為帝,企圖建立一個實際由商人控制的國家。遼東的軍閥蠢蠢欲動,以控扼之地的蒙古、女真騎兵為骨幹,組建東人軍,叩山海關而入。
西南邊軍冶鐵造炮,自立藩鎮。
天下一片混戰,打的好不熱鬧。
好在本時空有大量海外開發,居民還有逃往海外的機會。
流賊遍地的情況下,民間的饑荒屠殺卻遠不如王文龍前世歷史上那般慘烈。
台灣島不免淪入戰火之中,在幾方勢力之中易手。
坐擁台島的李自成投機鑽營,成功以島上兵力攻入福建,攻城掠地。
太平洋海軍也在各個勢力之間遊走扭轉。
大量百姓逃難出海,反倒在海上帶來畸形的商業繁榮。
工業在戰亂之中發展迅速,科技隨之而來。
到王文龍八十歲時,電磁學居然都出現了。
一群科學家,天南地北的到各個華埠做靜電力學實驗,賣票掙錢。
股票市場期貨市場發行著各路軍閥、王爺、皇帝的股票,其中股價最穩的永遠是太平洋開發公司。
王文龍這個老頭野心不足,但是對百姓仁義,治下是最為穩定的。
沒人覺得他會參與天下大戰。
新的舊的,一切力量紛繁捲動。王文龍越來越老,視力出了問題,每天叫人念報紙,給受兵災嚴重的地方捐糧捐錢。
八十四歲那一年。大陸上終於打出一個結果。王文龍拿著江南的士人名錄詢問還有哪些人存活?
當聽說一代人都老去了,當年的黨爭之人也打光了之後,王文龍臉上露出些許悲哀的神色,既而又慶幸的笑道:「這也是好事。」
幾天之後王文龍送了最後一批糧食回大明。
三個女人都先他而去,兒女紛紛立業,只有幾個不成器的孫輩留在身邊,他已很孤單。
當晚王文龍吃了些肉粥,在子女的攙扶下上床睡下,便沒再起來。
王文龍過世之時,新朝派去給他冊封北美總督的禮部官兒,正飄在太平洋上。
死訊傳來。天下振動。
從北美到夏威夷,從台灣到呂宋;遼東的社學舊址,福建的水泥堤上;以至於西北邊境,西南正在架設鐵路線的深山之中。
歐洲的經濟學報社,大洋洲的島嶼金礦中。無數人為之沉默。
王文龍的骨灰按他的遺願分灑在北美、琉球、台灣、福建故鄉。
……
戰後百廢待興的京城,彈孔城牆下的紫禁城,五十年歷史的《管窺》報紙在司禮監經廠舊址悄然復刊。
作為京城最有影響力的報刊,報社直接被朝廷收編,成為最重要的官方報紙。
王文龍等人當年從福建帶去京城的油印機已經成為報社博物館中的重要文物。
這一天的《管窺》頭版頭條,赫然為:《一代文宗逝世》。
其文如下:
王建陽其人,出生之時,中華之儒學物理數學化學皆是蠻荒。
公青年時,初作《葡萄牙國史》,傳之於內,國人讀所謂東南亞、歐羅巴,如隔異域。
教物理,論經濟,講訓詁,論史學,繼而闡述民族之大道。聽者如夢似幻,皆為驚異。
王建陽逝世之時。
中華之概念深入人心,中華之檣櫓縱橫四海,凡建陽先生骨灰所灑之地,已成中華故土。
古人云,人之工業在齊家治國平天下也。
則如建陽公之創製天下,開拓天地,救濟斯民,廣傳星火。
其功之大,何以言說?
是日,天下無人不哭也。
【全文完】(本章完)
整個北美移民點,幾乎都是在王文龍的策劃之下建立起來的,從市政管理系統,到文教系統,軍事體系,都由王文龍一手建立。
北美大本營人口已經超過一百萬,除此之外,王文龍還在台灣島上領有大量土地。
本時空的台灣島是海五路,李家,王家以及依附於王家的鄭家,蔡家等各路家族的地盤。
而王文龍幾乎是台灣各方勢力所推的共主。
因為萬曆皇帝早死了四年,加上朱常洛又多活了許多時間,本時空的崇禎三年換算成西曆年份已經是1633年。大明朝在王文龍前世也就堅持到1643年。
而本時空由於王文龍蝴蝶翅膀的影響下,大明的情況極為不同。
後金已經淪為地方政權,到現在還沒突破開鐵防線,內部分化嚴重,註定沒有逐鹿天下的可能。
但大明朝內部也已是末世景象,起義不斷,最大問題是黨爭。
泰昌朝延續了十七年,朱常洛人送外號小萬曆,黨爭鬥的那叫一個天昏地暗。
到了此時此刻,有識之士都知道,大明氣數將盡。
只不過這個時空的大明不可能被後金推翻,更可能死於流民起義、天下大亂。
現在大陸之上,天下已出現紛亂之局。
南方民黨分化而來的各派系,北方由邊軍起家的流民力量,已經打成一團漿糊。
崇禎在瘋狂縫補,和前世的他一樣,運動式治國,持續性用力過猛。
王文龍的書在江南都已被崇禎禁了,就是因為他書中太多思想被各方拿去造反。但對於王文龍,大明朝廷則是著力的恩撫。
王文龍在離開大明之前只是個五品官,而如今他已經升任正二品平寇將軍,都是大明朝廷找王文龍借人借錢時給的加官。
這還是王文龍不斷推辭的結果。
隨著大明朝走向末路,王文龍的官兒有機會越做越大。
王文龍前世的鄭家在明亡之前只不過是初初開發台灣,手下能夠完全掌握的人口不知道有沒有三十萬。
而明末隆武朝直接給鄭成功直接加封「招討大將軍」,賜上方寶劍,愛打誰打誰,愛砍誰砍誰,儼然副皇帝。
王文龍如今坐擁北美二十八城,百萬人口,兼任台島上八十萬人的共主。
朝廷需要時,王文龍的加官上不封頂。
王文龍現在是真需要人。
他六十多歲了,得為自己的身後事考慮。
沈宜修的兩個子女,女兒和女婿一起執掌文教口,兒子的執掌工業。
薛素素的兒子雖小,但已經初見經商的才能,日後大概能接手太平洋開法公司。
而東南亞和台灣島的利益,則要李國仙這一房的子女去守,換成別人,福建李家也不會答應。
如此看來,李自成的確是王妙寧最佳的丈夫人選。
就把李自成丟去台灣,看他能拉起多少軍隊吧。
王文龍不想參與亂世爭鬥,只想領有台島和美洲。對於大陸上的鬥爭,他採取能幫就幫一把的態度,不傾向任何一派,只是想讓亂世進程少死一些底層百姓。
將來等大陸有了新主,美洲移民點和台灣島肯定也要歸附。百萬人口比起本土的幾億人來說實在太小,中華民族的工業化還得看大陸上的工業進程,憑藉北美台灣不可能搞成什么小朝廷。
王文龍認為自己家族未來,最好便是一個吳越錢鏐的地位。
王文龍說了一陣,沈宜修和薛素素都過來,問要不要安排新姑爺吃飯。
王文龍笑著看李國仙。
「我總是說不過你,那就隨他去吧。」李國仙嘆氣道,「我讓人給他做兩樣小菜,也不知道他吃不吃得慣福建人的口味……管他吃不吃得慣,妙寧要吃的。」
……
事實證明,這場戰爭比王文龍想像的要打的艱難。雖然沒有了滿清,但是大明多延續了這麼多年,國內積累的矛盾更多,更複雜了。
沒有滿清的血腥屠殺,這些矛盾只能圈在大陸上自己解決。
西北之饑民殺官造反,闖入京城。崇禎帝吊死煤山。流賊領袖自立為王。當這個國家走向末路的時候,各派的利益都來追求自己的政權。
江南的商紳們找來居住於江西的淮王一脈,自立為帝,企圖建立一個實際由商人控制的國家。遼東的軍閥蠢蠢欲動,以控扼之地的蒙古、女真騎兵為骨幹,組建東人軍,叩山海關而入。
西南邊軍冶鐵造炮,自立藩鎮。
天下一片混戰,打的好不熱鬧。
好在本時空有大量海外開發,居民還有逃往海外的機會。
流賊遍地的情況下,民間的饑荒屠殺卻遠不如王文龍前世歷史上那般慘烈。
台灣島不免淪入戰火之中,在幾方勢力之中易手。
坐擁台島的李自成投機鑽營,成功以島上兵力攻入福建,攻城掠地。
太平洋海軍也在各個勢力之間遊走扭轉。
大量百姓逃難出海,反倒在海上帶來畸形的商業繁榮。
工業在戰亂之中發展迅速,科技隨之而來。
到王文龍八十歲時,電磁學居然都出現了。
一群科學家,天南地北的到各個華埠做靜電力學實驗,賣票掙錢。
股票市場期貨市場發行著各路軍閥、王爺、皇帝的股票,其中股價最穩的永遠是太平洋開發公司。
王文龍這個老頭野心不足,但是對百姓仁義,治下是最為穩定的。
沒人覺得他會參與天下大戰。
新的舊的,一切力量紛繁捲動。王文龍越來越老,視力出了問題,每天叫人念報紙,給受兵災嚴重的地方捐糧捐錢。
八十四歲那一年。大陸上終於打出一個結果。王文龍拿著江南的士人名錄詢問還有哪些人存活?
當聽說一代人都老去了,當年的黨爭之人也打光了之後,王文龍臉上露出些許悲哀的神色,既而又慶幸的笑道:「這也是好事。」
幾天之後王文龍送了最後一批糧食回大明。
三個女人都先他而去,兒女紛紛立業,只有幾個不成器的孫輩留在身邊,他已很孤單。
當晚王文龍吃了些肉粥,在子女的攙扶下上床睡下,便沒再起來。
王文龍過世之時,新朝派去給他冊封北美總督的禮部官兒,正飄在太平洋上。
死訊傳來。天下振動。
從北美到夏威夷,從台灣到呂宋;遼東的社學舊址,福建的水泥堤上;以至於西北邊境,西南正在架設鐵路線的深山之中。
歐洲的經濟學報社,大洋洲的島嶼金礦中。無數人為之沉默。
王文龍的骨灰按他的遺願分灑在北美、琉球、台灣、福建故鄉。
……
戰後百廢待興的京城,彈孔城牆下的紫禁城,五十年歷史的《管窺》報紙在司禮監經廠舊址悄然復刊。
作為京城最有影響力的報刊,報社直接被朝廷收編,成為最重要的官方報紙。
王文龍等人當年從福建帶去京城的油印機已經成為報社博物館中的重要文物。
這一天的《管窺》頭版頭條,赫然為:《一代文宗逝世》。
其文如下:
王建陽其人,出生之時,中華之儒學物理數學化學皆是蠻荒。
公青年時,初作《葡萄牙國史》,傳之於內,國人讀所謂東南亞、歐羅巴,如隔異域。
教物理,論經濟,講訓詁,論史學,繼而闡述民族之大道。聽者如夢似幻,皆為驚異。
王建陽逝世之時。
中華之概念深入人心,中華之檣櫓縱橫四海,凡建陽先生骨灰所灑之地,已成中華故土。
古人云,人之工業在齊家治國平天下也。
則如建陽公之創製天下,開拓天地,救濟斯民,廣傳星火。
其功之大,何以言說?
是日,天下無人不哭也。
【全文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