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啦
這本書最初的想法就是寫一本文抄文,當時我看了一些明代的筆記,很想傳達一個觀念,古代的王朝不同朝代的風氣政策也是不斷變化的。
就如我們身處的新中國建國七十年,社會的風氣變化之大,已經能寫出各種氣質迥然不同的文章了。
明代的社會風氣也是一樣。
每每看見別人說:在明朝寫小說成不了名家,在明朝讀書人必須科舉,明朝的小說家地位很低下。
我就很想反駁,因為事實不是這樣簡單的。
我發現很多人不知道,明代二百七十多年的歷史,合法的開印小說是在嘉靖以後才開始的,那已經是大明倒計時八十年的時候了。
特別是萬曆二十年以後一直到崇禎明亡,所謂明代小說,洋洋灑灑許多種類,九成以上都寫在這六十年間。
這六十年是明代文藝大發展的六十年,文學,藝術,哲學,無數的思想流派湧現。
還有耶穌會入華,黨爭,各種衝突,各種民間的思想匯聚在一起。
其複雜璀璨,和明朝的前二百年歷史迥然不同。
用大明前二百多年的歷史去概述這六十年的歷史,就相當於用建國前三十年的風貌去描述整個新中國。
最後就會得出「所有中國人都騎自行車,都穿著藍灰色的中山裝」這種奇怪的印象。
你用建國前三十年的世界觀去理解今天的社會,是無法說清楚的,用大明前二百年的歷史去解釋大明最後六十年的思想觀念,也是說不清的。
我就很想把這一點指出來,於是這本書就開始有了方向。
這本小說遇到的最大困難其實是查資料。
書中出現的幾乎所有人物,我都翻了他們的歷史資料,甚至是野史角落裡說的一件趣事,某一個文人為人樂道的一件怪癖,我都儘量把它摘抄下來。
有朋友說我這是騙字數,但其實這些資料的查詢,比起我閉眼編出一段小故事要難得多。
也許是我在選材上太貪了,覺得有意思的東西都一股腦塞進去,只顧自己開心,讓人看得厭煩吧。
這個以後要改,不能不顧讀者死活。
嗯,感謝所有陪伴這個故事走到這裡的人。
新年要來了。
有些人不在了,我懷念她,並且因為她的愛讓我決定更好的去對待這個世界。
故事的結束只是新故事的開始。
我們江湖再見吧。
(本章完)
就如我們身處的新中國建國七十年,社會的風氣變化之大,已經能寫出各種氣質迥然不同的文章了。
明代的社會風氣也是一樣。
每每看見別人說:在明朝寫小說成不了名家,在明朝讀書人必須科舉,明朝的小說家地位很低下。
我就很想反駁,因為事實不是這樣簡單的。
我發現很多人不知道,明代二百七十多年的歷史,合法的開印小說是在嘉靖以後才開始的,那已經是大明倒計時八十年的時候了。
特別是萬曆二十年以後一直到崇禎明亡,所謂明代小說,洋洋灑灑許多種類,九成以上都寫在這六十年間。
這六十年是明代文藝大發展的六十年,文學,藝術,哲學,無數的思想流派湧現。
還有耶穌會入華,黨爭,各種衝突,各種民間的思想匯聚在一起。
其複雜璀璨,和明朝的前二百年歷史迥然不同。
用大明前二百多年的歷史去概述這六十年的歷史,就相當於用建國前三十年的風貌去描述整個新中國。
最後就會得出「所有中國人都騎自行車,都穿著藍灰色的中山裝」這種奇怪的印象。
你用建國前三十年的世界觀去理解今天的社會,是無法說清楚的,用大明前二百年的歷史去解釋大明最後六十年的思想觀念,也是說不清的。
我就很想把這一點指出來,於是這本書就開始有了方向。
這本小說遇到的最大困難其實是查資料。
書中出現的幾乎所有人物,我都翻了他們的歷史資料,甚至是野史角落裡說的一件趣事,某一個文人為人樂道的一件怪癖,我都儘量把它摘抄下來。
有朋友說我這是騙字數,但其實這些資料的查詢,比起我閉眼編出一段小故事要難得多。
也許是我在選材上太貪了,覺得有意思的東西都一股腦塞進去,只顧自己開心,讓人看得厭煩吧。
這個以後要改,不能不顧讀者死活。
嗯,感謝所有陪伴這個故事走到這裡的人。
新年要來了。
有些人不在了,我懷念她,並且因為她的愛讓我決定更好的去對待這個世界。
故事的結束只是新故事的開始。
我們江湖再見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