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丸辣,我們成准格爾了
第726章 丸辣,我們成准格爾了
撒馬爾罕城外,西軍大營。
陳光耀正拿看一塊上等的河中毛毯,遞給了西軍大元帥李獻文。
房間內被從漢川省幾乎算是發配過來的原漢川總督,華亭伯陳秋澤也在。
他現在是西軍兵備大使,所有西軍的後勤輻重,都由陳秋澤調配管理。
除了陳秋澤以外,李獻文的參謀軍官團中大部分人也都在。
這些人一部分是從內廷參謀軍官處和翰林院直接調過來的,有些是外朝樞密院(五軍都督府)、兵部、工部、戶部等調來的吏員。
在他們的輔助下,李獻文才能在這個軍事變革飛快的時代,如臂指使的掌握西軍。
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也是皇帝莫子布掌握軍隊的一種手段。
李獻文雖然是西軍大元帥,但他的至少一半的參謀軍官和後勤行政人員,都是皇帝派來的人。
至於西軍軍法處,同樣主要由樞密院軍法司和外朝兵部派駐西軍官吏組成。
「此毯製作精良,用料上乘,所繡花鳥活靈活現,配色雖然粗俗,但也有一番異域風情,運往中原,定然價值不菲。」
聽到陳光耀這麼說,李獻文也拿過來仔細看了看,周圍的官員們也紛紛別過頭。
光中十八年(1793)的狀元郎,現任西軍火藥大使,蘇州人潘世恩看的頻頻點頭,他還用手摸了摸。
「此針織手法,就算在臣家鄉蘇州,也算也是上乘了。」
不過摸完之後,潘狀元的喉嚨便不著痕跡的抽動了一下,視線也被突然湧出的淚花潤的有點模糊。
不過,不是潘世恩在感動什麼,而是這毯子太他媽的臭了,跟裹屍布一樣。
陳光耀看到了潘世恩的表情哈哈一笑,「軍中粗鄙之人過多,他們識不得這樣的珍寶,把這毛毯鋪在地上堆積過首級,是以腥臭無比。
我這還是讓人洗了三次之後,不然會更臭,狀元郎見諒,見諒。」
潘世恩哪敢當陳光耀這樣的誇讚,立刻躬身施禮回答道:「軍中將士,
為國盡忠不避矢石,不解浮華珍寶,可見皆是一心為國。
我大虞全賴陛下恩澤四方,又仰仗公爺將帥得當,才有此等精兵強將。
這豈是腥臭之味,實乃忠勇之氣,倒是下官生於江南水鄉,少了見識。」
「哈哈哈哈。」陳光耀大笑,對著周圍的人說道:「果然是狀元郎,差事辦得好,話也說的好聽,日後必成大器!」
李獻文也附和著打趣了兩句,隨後將這毛毯放到桌子上,沉吟良久,隨後說道:
「諸君看出來沒有,這天方教自唐末以來,不斷向東傳播,昔日萬里佛國,於李氏,高昌回鵲等曾激烈反抗,終是徒勞。
及至蒙古席捲天下,但鐵木真的子孫做得河中諸族的汗王,卻沒敵過這河中諸族的文華。
等到滿清時,漢人亡國亡家,不復昔日威風,自西來的這股歪風,如入無人之境肆意傳播,還挑起我們血腥內鬥,可嘆啊!」
李獻文這話,道出了一個天方教從唐朝中後期開始,就能不斷東進的重要原因。
那就是自安西軍精銳全部回中原參與鎮壓安史之亂後,河中這片文華上的天,就變了。
因為在大唐實力衰退的時候,正好遇上了天方教世界的文化大發展,
彼時中華文化進入了唐末五代武夫亂殺的時代,基本無暇西顧,歐洲的基督教文明就不用說了,已經開始進入了最黑暗的時間段。
只有天方教,在這個時間段開放、文明、兼包並蓄又有創新發展,是西域、河中到歐洲的文明燈塔。
在這種強勢立分工流,成了絕大部分部族嚮往的文明。
這,就是中華以西草原各部族迅速天方教化的重要原因,也是天方教戰鬥力相當強悍的時期。
哪怕後來大食文化被蒙古人粗暴腰斬,但西歐基督教文化更爛,中華乾脆被蒙元給打的亡了天下,反而大食文化少量留存的精華,被蒙古人的遠征軍帶回了河中,繼續存了下來。
是以這段時間前後,河中的以天方教為文化紐帶的泛突蕨文化開始飛速發展。
各種文學家、詩人、政治家、科技百工雨後春筍般湧現,不但穩住了他們自己的根,還把統治他們蒙古人也給帶偏了。
到了最後甚至蒙古人比泛突厥各族還熱心,拿著屠刀,強硬推行天方教說白了,安西、河中完全變綠,就是因為漢文明收縮無法影響這些地方。
同時泛突厥族群又基本沒什麼文明,總要找個爹,東面的爹不行了,那就從西面找。
他們就是在這樣的需求下皈依了大食文化,前仆後繼舉起天方教大旗當做自己的,一度還搞出了塞爾柱突和現在奧斯曼土耳其這種混血兒。
『陛下曾說,文化的高地你不去占領,別人就一定會去占領,誠哉斯言!」狀元郎潘世恩是很有水平的,他嘆息了一聲說道:
「突厥、蒙古等草原諸族,缺少自己的制度,當漢家王道消退,就會有別的王道來規制他們。
我們今日之難,西北之慘劇,其實在安西軍回國,唐廷放棄西域時,就已經種下了。」
什麼是王道?
它其實並不是所謂德政、仁政,而是準則。
小到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世,大到國家國家體制建設,這些統合起來才是王道。
推行王道,教化蠻夷,其實就是要蠻夷按照漢家的準則,從個人心性到社會和制度,都向漢家看齊。
後世以美利堅為首的西方,他們推行的那些所謂自由、民主、人權、選票等等,雖然從頭到尾都充滿了雙標,連他們自己都無法實現,但這確實是王道的一部分。
『還好現在還來得及,咱們回來了,這些河中蠻夷,很快就會接著繼續沐浴在我中華的王道之下的。」有人曙滿志的說道。
「不用,用不著了!」不過很快有人出來否決,京營揚武軍統軍,皇漢將軍董金鳳笑看走到前面來。
『我漢家在河中丟失文化高地已經快一千年了,還要來推行王道扭轉,
未免太慢,不符合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
所以,相比起文火慢燉的王道,我們更應該用烈火猛油的霸道,有那循善誘的時間,不如用刀劍火來超度他們!」
「董將軍
這河中類
溫財三業六不工的。」
哪怕是已經定下了基調,但就是在西軍內部,也還是有人不贊同董金風的屠殺政策。
當然,這是正常的,也是好事,大虞軍隊真要全是嗜血屠夫,這國家那就麻煩了。
是以還是有一些人主張慢慢來,不要遇到什麼事,就直接上最粗暴的手段。
董金鳳也不是第一次聽到這話,他嘿嘿一笑,,「董某人胃口好,西軍的兒郎胃口更好!
樊會鴻門宴上還能吃得下生豬肉,如今優勢在我,猛火滾油炸的鵝肉,
怎麼就吃不下去了?」
李獻文輕輕咳嗽了一聲,把屋內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他拿出大元帥和大王的威勢,沉聲說道:
「平定河中的方略,是本王擬定的,從始至終就不曾更改,諸君當以此為目標,同心戮力,其他的就不要多說了。」
說完,李獻文看了一眼二兒子李興泰。
李興泰看到老爹的眼神,立刻站到董金鳳身邊,對著屋內大小軍將官吏吼道:
「陛下仁德,是以願意懷柔遠夷,但我們這些親臨第一線的,當知道這已經是不可完成的事情。
作為國家的棟樑,身負陛下與國民的期望,要有擔當,要有為子孫永除憂患的決心。
我李興泰再次告訴各位,自今日起,再有三心二意,再有與大軍策略相悖,口出妄言者。
立斬不赦!」
李興泰有資格說這話,他是夏藩王子,他是無敵的戰將,更是皇帝的親外甥,是唯一可以代表各方發言的人。
而屋內眾人聽了李興泰的話,集體一凜,特別是這些天一直對軍隊四處出擊,兇狠掃蕩頗有微詞的人。
董金鳳則興奮異常,終於第一次,從皇帝到大元帥再到大部分兵將,都同意他的作戰方案了。
「你是大元帥還是老子是大元帥,退下!」李獻文這時候才站出來,裝模作樣的訓斥了兒子李興泰一句。
隨後一錘定音式的說道:「現在是酷暑七月,大軍退往山中陰涼處紮營,冬日窖藏之冰塊,回部、准部運來的果蔬加緊運來。
我們就在山中等兩個月,一等葛邏祿人(烏孜別克人)調集足夠的軍隊送上門來。二等酷暑過去。
若是到了九月底,葛邏祿人還是不敢與我對戰,那就萬炮齊發,拿下撒馬爾罕,準備明年到布哈拉,做最後的決戰!」
「我等謹遵大元帥軍令!」這一下,再也沒人說怪話了,人心軍心,都完全一統,只等大戰到來。
撒馬爾罕城中,眼看大虞西軍緩緩撤離,只留下了大約數千騎兵看著撒馬爾罕城,撒馬爾罕總督,埃米爾穆拉德第三子哈桑.海珊王子,長長吐出了一口氣。
「總督大人,我們的騎兵出城探查了一下,包括朱馬在內,幾乎所有城市都被桃花石人攻破了,城市被洗劫一空,至少有十五萬人遇害,其餘女子也都被俘虜。
桃花石人太可恨了,這虞國跟清國完全不一樣,他們就是來殺人的,他們就是魔鬼!」
副官都要哭出來了,咬牙切齒的眼晴通紅,止不住咒罵,當然這咒罵中,還隱含著幾分害怕的意味。
「什麼不一樣,狗屁的不一樣,清國人難道就不殺人了嗎,他們就是一樣的。」
哈桑.海珊王子突然有些煩躁的罵了幾句,然後小聲咕儂了起來。
「他媽的,這些虞國異教徒,這是把我們當成准格爾人了,把布哈拉汗國,當成准格爾汗國來對付了。」
到底是王子是一省的總督,還是有些見識,很快就想到了大虞把他們當成了什麼。
只是海珊王子怎麼也想不通,准格爾是因為可以威脅到清國的安危,
才會被那樣針對。
可是布哈拉汗國對桃花石,不可能有準格爾那樣的威脅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布哈拉城中,穆拉德埃米爾早就病倒了。
這位1741年出生的埃米爾今年已經五十四歲了,本來身體就不是很好,
這次被這麼大的事一激,身體立刻呈現出了崩壞的徵兆。
這位曼吉特部的第三任領袖,其實是個不錯的人,各種意義上不錯的為政上,他盡力在這個被宗教完全控制各個方面的汗國中,推行世俗化。
他禁止在天方教徒呼圖白的時候頌唱他的名字,也不讓銀幣上印他的頭像,因為在布哈拉,這種做法往往帶看濃厚的宗教色彩軍事上,他1785年正式奪取政權後,就一直在打擊分裂勢力,成功從各個方面統一了布哈拉汗國,還從臨近的各國手中收復了大量失去的領土。
生活上,穆拉德埃米爾也極盡簡樸,吃穿用度還比不上一個小貴族,因此被布哈拉人稱為無罪的埃米爾。
意思是雖然他作為諾蓋人奪取了葛邏祿人的國家,作為臣子奪取布哈拉可汗的朝廷,但因為他簡樸的作風和對國家的有效治理,是完全無罪的,甚至是有功的。
但穆拉德埃米爾太倒霉了,他現在不得不面對大虞這樣的龐然大物,不得不對這幾百年來不斷向東傳教造成的傷害,來負總責。
「海達爾,我的兒子,我的身體已經徹底無法承擔這個責任,重擔將要落到你的身上了。」
布哈拉的埃米爾宮中,穆拉德埃米爾把他的長子海達爾.圖拉叫到了床邊。
這位埃米爾靠在床頭,說著說著,眼睛竟然有點濕潤了,
「希瓦人的實力太弱了,他們最多能出動八千人來支援我們,而且戰鬥力很差,很難說能起到什麼作用。
至於杜蘭尼家族,他們無法停下兄弟間的互相殘殺,沒到最後關頭,他們是沒法團結一心出兵的。」
「父親那我們應該怎麼辦?」海達爾.圖拉雖然是穆拉德埃米爾的長子,但他年紀很小,還有三個月才會滿二十歲。
看著有些六神無主的兒子,穆拉德埃米爾在心裡長長嘆了口氣,兒子太年輕了,根本無法承擔這樣的重任。
「做你一直想做的事情,做那些教團首領,各個禮拜寺講經者希望你做的事。」穆拉德埃米爾緩緩的說道。
與穆拉德拼命世俗化不一樣,長子海達爾.圖拉完全被宗教給忽悠傻了,是個虔誠的信徒,甚至多次以王子的身份到布哈拉和撒馬爾罕的大禮拜寺中參與呼圖白。
因此,在布哈拉國內還是有很多人在押寶海達爾.圖拉的,都等著穆拉德埃米爾死後,海達爾上台能『撥亂反正「可是..:,可是父親,我們是諾蓋人啊,完全放開對於教團的限制,
我們很快就會被他們當成外人的。」
海達爾.圖拉還是那副有點要哭出來的樣子,但是說的話,卻讓穆拉德埃米爾眼睛一亮。
「原來.!:,原來我的兒子不是..::,我就說嘛,曼吉特部未來的王,
一定是英明的。」
穆拉德埃米爾極為高興,差點就把原來我兒子不是傻子這句話給說出來了。
深呼吸了一口,平靜了心情後,埃米爾穆拉德拉著兒子海達爾的手,鄭韋數團維護王權。
但是現在,桃花石虞國把咱們當成了准格爾人,要像四十年前清國消滅准格爾人那樣,把咱們全部消滅。
那麼此時,我們最重要的事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一致應對桃花石人的威脅。」
海達爾.圖拉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心裡還是擔心,」「可是父親,等桃花石人被趕走了,這個國家很可能就不是我們的了。」
埃米爾穆拉德臉上露出了哭笑不得的神色,他伸手摸了摸海達爾的臉頰。
「孩子,桃花石不是你見過的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比擬的,他們既然來了,就不可能輕易被趕走。
別想那麼多了,一切都等能打敗桃花石人之後,再來討論吧。」
父子倆又談了幾句,海達爾.圖拉才出宮,而他一出宮,就被大量高階僧侶給圍住了。
海達爾.圖拉看著他們,緩緩說道:「埃米爾已經準備派庫爾奇前往聖彼得堡,請求沙皇羅斯帝國的援助。
米爾扎.薩迪克.蒙西也將被派往伊斯坦堡覲見哈里發陛下,相信哈里發陛下的近衛軍,很快就會來擊敗桃花石人。
而我,將很快協助埃米爾執掌國家,到時候,我會讓這個國家回到他傳統的模樣。」
庫爾奇是布哈拉汗國最重要的外交家,是一個擁少量羅斯血統的小貴族米爾扎.薩迪克.蒙西是此時布哈拉汗國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詩人,能說一口流利的波斯語和阿拉伯語。
「真主庇佑王子!」高階僧侶們紛紛興奮的歡呼,,「埃米爾國終於要回到它原有的樣子了,我們立刻召集勇士,王子,我們都將效忠於你。」
布哈拉汗國能有什麼原有的樣子,無非就是狂熱的宗教時代嘛,這一直是這些宗教人士支持海達爾王子的原因。
因為布哈拉汗國,從來就是宗教最狂熱的地方,比波斯,比阿富汗,甚至比很多大食地區都要狂熱。
這也是他們最開始竟然會派人聯繫李獻文,希望借大虞之手除掉穆拉德埃米爾的原因。
當然,李獻文拒絕了這些布哈拉的高階僧侶,因為比起穆拉德埃米爾,
李獻文更想這些傢伙的命。
而海達爾王子則稍稍鬆了口氣,只要埃米爾國上下都支持他,應該是可以趕走桃花石人的吧。
撒馬爾罕城外,西軍大營。
陳光耀正拿看一塊上等的河中毛毯,遞給了西軍大元帥李獻文。
房間內被從漢川省幾乎算是發配過來的原漢川總督,華亭伯陳秋澤也在。
他現在是西軍兵備大使,所有西軍的後勤輻重,都由陳秋澤調配管理。
除了陳秋澤以外,李獻文的參謀軍官團中大部分人也都在。
這些人一部分是從內廷參謀軍官處和翰林院直接調過來的,有些是外朝樞密院(五軍都督府)、兵部、工部、戶部等調來的吏員。
在他們的輔助下,李獻文才能在這個軍事變革飛快的時代,如臂指使的掌握西軍。
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也是皇帝莫子布掌握軍隊的一種手段。
李獻文雖然是西軍大元帥,但他的至少一半的參謀軍官和後勤行政人員,都是皇帝派來的人。
至於西軍軍法處,同樣主要由樞密院軍法司和外朝兵部派駐西軍官吏組成。
「此毯製作精良,用料上乘,所繡花鳥活靈活現,配色雖然粗俗,但也有一番異域風情,運往中原,定然價值不菲。」
聽到陳光耀這麼說,李獻文也拿過來仔細看了看,周圍的官員們也紛紛別過頭。
光中十八年(1793)的狀元郎,現任西軍火藥大使,蘇州人潘世恩看的頻頻點頭,他還用手摸了摸。
「此針織手法,就算在臣家鄉蘇州,也算也是上乘了。」
不過摸完之後,潘狀元的喉嚨便不著痕跡的抽動了一下,視線也被突然湧出的淚花潤的有點模糊。
不過,不是潘世恩在感動什麼,而是這毯子太他媽的臭了,跟裹屍布一樣。
陳光耀看到了潘世恩的表情哈哈一笑,「軍中粗鄙之人過多,他們識不得這樣的珍寶,把這毛毯鋪在地上堆積過首級,是以腥臭無比。
我這還是讓人洗了三次之後,不然會更臭,狀元郎見諒,見諒。」
潘世恩哪敢當陳光耀這樣的誇讚,立刻躬身施禮回答道:「軍中將士,
為國盡忠不避矢石,不解浮華珍寶,可見皆是一心為國。
我大虞全賴陛下恩澤四方,又仰仗公爺將帥得當,才有此等精兵強將。
這豈是腥臭之味,實乃忠勇之氣,倒是下官生於江南水鄉,少了見識。」
「哈哈哈哈。」陳光耀大笑,對著周圍的人說道:「果然是狀元郎,差事辦得好,話也說的好聽,日後必成大器!」
李獻文也附和著打趣了兩句,隨後將這毛毯放到桌子上,沉吟良久,隨後說道:
「諸君看出來沒有,這天方教自唐末以來,不斷向東傳播,昔日萬里佛國,於李氏,高昌回鵲等曾激烈反抗,終是徒勞。
及至蒙古席捲天下,但鐵木真的子孫做得河中諸族的汗王,卻沒敵過這河中諸族的文華。
等到滿清時,漢人亡國亡家,不復昔日威風,自西來的這股歪風,如入無人之境肆意傳播,還挑起我們血腥內鬥,可嘆啊!」
李獻文這話,道出了一個天方教從唐朝中後期開始,就能不斷東進的重要原因。
那就是自安西軍精銳全部回中原參與鎮壓安史之亂後,河中這片文華上的天,就變了。
因為在大唐實力衰退的時候,正好遇上了天方教世界的文化大發展,
彼時中華文化進入了唐末五代武夫亂殺的時代,基本無暇西顧,歐洲的基督教文明就不用說了,已經開始進入了最黑暗的時間段。
只有天方教,在這個時間段開放、文明、兼包並蓄又有創新發展,是西域、河中到歐洲的文明燈塔。
在這種強勢立分工流,成了絕大部分部族嚮往的文明。
這,就是中華以西草原各部族迅速天方教化的重要原因,也是天方教戰鬥力相當強悍的時期。
哪怕後來大食文化被蒙古人粗暴腰斬,但西歐基督教文化更爛,中華乾脆被蒙元給打的亡了天下,反而大食文化少量留存的精華,被蒙古人的遠征軍帶回了河中,繼續存了下來。
是以這段時間前後,河中的以天方教為文化紐帶的泛突蕨文化開始飛速發展。
各種文學家、詩人、政治家、科技百工雨後春筍般湧現,不但穩住了他們自己的根,還把統治他們蒙古人也給帶偏了。
到了最後甚至蒙古人比泛突厥各族還熱心,拿著屠刀,強硬推行天方教說白了,安西、河中完全變綠,就是因為漢文明收縮無法影響這些地方。
同時泛突厥族群又基本沒什麼文明,總要找個爹,東面的爹不行了,那就從西面找。
他們就是在這樣的需求下皈依了大食文化,前仆後繼舉起天方教大旗當做自己的,一度還搞出了塞爾柱突和現在奧斯曼土耳其這種混血兒。
『陛下曾說,文化的高地你不去占領,別人就一定會去占領,誠哉斯言!」狀元郎潘世恩是很有水平的,他嘆息了一聲說道:
「突厥、蒙古等草原諸族,缺少自己的制度,當漢家王道消退,就會有別的王道來規制他們。
我們今日之難,西北之慘劇,其實在安西軍回國,唐廷放棄西域時,就已經種下了。」
什麼是王道?
它其實並不是所謂德政、仁政,而是準則。
小到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世,大到國家國家體制建設,這些統合起來才是王道。
推行王道,教化蠻夷,其實就是要蠻夷按照漢家的準則,從個人心性到社會和制度,都向漢家看齊。
後世以美利堅為首的西方,他們推行的那些所謂自由、民主、人權、選票等等,雖然從頭到尾都充滿了雙標,連他們自己都無法實現,但這確實是王道的一部分。
『還好現在還來得及,咱們回來了,這些河中蠻夷,很快就會接著繼續沐浴在我中華的王道之下的。」有人曙滿志的說道。
「不用,用不著了!」不過很快有人出來否決,京營揚武軍統軍,皇漢將軍董金鳳笑看走到前面來。
『我漢家在河中丟失文化高地已經快一千年了,還要來推行王道扭轉,
未免太慢,不符合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
所以,相比起文火慢燉的王道,我們更應該用烈火猛油的霸道,有那循善誘的時間,不如用刀劍火來超度他們!」
「董將軍
這河中類
溫財三業六不工的。」
哪怕是已經定下了基調,但就是在西軍內部,也還是有人不贊同董金風的屠殺政策。
當然,這是正常的,也是好事,大虞軍隊真要全是嗜血屠夫,這國家那就麻煩了。
是以還是有一些人主張慢慢來,不要遇到什麼事,就直接上最粗暴的手段。
董金鳳也不是第一次聽到這話,他嘿嘿一笑,,「董某人胃口好,西軍的兒郎胃口更好!
樊會鴻門宴上還能吃得下生豬肉,如今優勢在我,猛火滾油炸的鵝肉,
怎麼就吃不下去了?」
李獻文輕輕咳嗽了一聲,把屋內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他拿出大元帥和大王的威勢,沉聲說道:
「平定河中的方略,是本王擬定的,從始至終就不曾更改,諸君當以此為目標,同心戮力,其他的就不要多說了。」
說完,李獻文看了一眼二兒子李興泰。
李興泰看到老爹的眼神,立刻站到董金鳳身邊,對著屋內大小軍將官吏吼道:
「陛下仁德,是以願意懷柔遠夷,但我們這些親臨第一線的,當知道這已經是不可完成的事情。
作為國家的棟樑,身負陛下與國民的期望,要有擔當,要有為子孫永除憂患的決心。
我李興泰再次告訴各位,自今日起,再有三心二意,再有與大軍策略相悖,口出妄言者。
立斬不赦!」
李興泰有資格說這話,他是夏藩王子,他是無敵的戰將,更是皇帝的親外甥,是唯一可以代表各方發言的人。
而屋內眾人聽了李興泰的話,集體一凜,特別是這些天一直對軍隊四處出擊,兇狠掃蕩頗有微詞的人。
董金鳳則興奮異常,終於第一次,從皇帝到大元帥再到大部分兵將,都同意他的作戰方案了。
「你是大元帥還是老子是大元帥,退下!」李獻文這時候才站出來,裝模作樣的訓斥了兒子李興泰一句。
隨後一錘定音式的說道:「現在是酷暑七月,大軍退往山中陰涼處紮營,冬日窖藏之冰塊,回部、准部運來的果蔬加緊運來。
我們就在山中等兩個月,一等葛邏祿人(烏孜別克人)調集足夠的軍隊送上門來。二等酷暑過去。
若是到了九月底,葛邏祿人還是不敢與我對戰,那就萬炮齊發,拿下撒馬爾罕,準備明年到布哈拉,做最後的決戰!」
「我等謹遵大元帥軍令!」這一下,再也沒人說怪話了,人心軍心,都完全一統,只等大戰到來。
撒馬爾罕城中,眼看大虞西軍緩緩撤離,只留下了大約數千騎兵看著撒馬爾罕城,撒馬爾罕總督,埃米爾穆拉德第三子哈桑.海珊王子,長長吐出了一口氣。
「總督大人,我們的騎兵出城探查了一下,包括朱馬在內,幾乎所有城市都被桃花石人攻破了,城市被洗劫一空,至少有十五萬人遇害,其餘女子也都被俘虜。
桃花石人太可恨了,這虞國跟清國完全不一樣,他們就是來殺人的,他們就是魔鬼!」
副官都要哭出來了,咬牙切齒的眼晴通紅,止不住咒罵,當然這咒罵中,還隱含著幾分害怕的意味。
「什麼不一樣,狗屁的不一樣,清國人難道就不殺人了嗎,他們就是一樣的。」
哈桑.海珊王子突然有些煩躁的罵了幾句,然後小聲咕儂了起來。
「他媽的,這些虞國異教徒,這是把我們當成准格爾人了,把布哈拉汗國,當成准格爾汗國來對付了。」
到底是王子是一省的總督,還是有些見識,很快就想到了大虞把他們當成了什麼。
只是海珊王子怎麼也想不通,准格爾是因為可以威脅到清國的安危,
才會被那樣針對。
可是布哈拉汗國對桃花石,不可能有準格爾那樣的威脅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布哈拉城中,穆拉德埃米爾早就病倒了。
這位1741年出生的埃米爾今年已經五十四歲了,本來身體就不是很好,
這次被這麼大的事一激,身體立刻呈現出了崩壞的徵兆。
這位曼吉特部的第三任領袖,其實是個不錯的人,各種意義上不錯的為政上,他盡力在這個被宗教完全控制各個方面的汗國中,推行世俗化。
他禁止在天方教徒呼圖白的時候頌唱他的名字,也不讓銀幣上印他的頭像,因為在布哈拉,這種做法往往帶看濃厚的宗教色彩軍事上,他1785年正式奪取政權後,就一直在打擊分裂勢力,成功從各個方面統一了布哈拉汗國,還從臨近的各國手中收復了大量失去的領土。
生活上,穆拉德埃米爾也極盡簡樸,吃穿用度還比不上一個小貴族,因此被布哈拉人稱為無罪的埃米爾。
意思是雖然他作為諾蓋人奪取了葛邏祿人的國家,作為臣子奪取布哈拉可汗的朝廷,但因為他簡樸的作風和對國家的有效治理,是完全無罪的,甚至是有功的。
但穆拉德埃米爾太倒霉了,他現在不得不面對大虞這樣的龐然大物,不得不對這幾百年來不斷向東傳教造成的傷害,來負總責。
「海達爾,我的兒子,我的身體已經徹底無法承擔這個責任,重擔將要落到你的身上了。」
布哈拉的埃米爾宮中,穆拉德埃米爾把他的長子海達爾.圖拉叫到了床邊。
這位埃米爾靠在床頭,說著說著,眼睛竟然有點濕潤了,
「希瓦人的實力太弱了,他們最多能出動八千人來支援我們,而且戰鬥力很差,很難說能起到什麼作用。
至於杜蘭尼家族,他們無法停下兄弟間的互相殘殺,沒到最後關頭,他們是沒法團結一心出兵的。」
「父親那我們應該怎麼辦?」海達爾.圖拉雖然是穆拉德埃米爾的長子,但他年紀很小,還有三個月才會滿二十歲。
看著有些六神無主的兒子,穆拉德埃米爾在心裡長長嘆了口氣,兒子太年輕了,根本無法承擔這樣的重任。
「做你一直想做的事情,做那些教團首領,各個禮拜寺講經者希望你做的事。」穆拉德埃米爾緩緩的說道。
與穆拉德拼命世俗化不一樣,長子海達爾.圖拉完全被宗教給忽悠傻了,是個虔誠的信徒,甚至多次以王子的身份到布哈拉和撒馬爾罕的大禮拜寺中參與呼圖白。
因此,在布哈拉國內還是有很多人在押寶海達爾.圖拉的,都等著穆拉德埃米爾死後,海達爾上台能『撥亂反正「可是..:,可是父親,我們是諾蓋人啊,完全放開對於教團的限制,
我們很快就會被他們當成外人的。」
海達爾.圖拉還是那副有點要哭出來的樣子,但是說的話,卻讓穆拉德埃米爾眼睛一亮。
「原來.!:,原來我的兒子不是..::,我就說嘛,曼吉特部未來的王,
一定是英明的。」
穆拉德埃米爾極為高興,差點就把原來我兒子不是傻子這句話給說出來了。
深呼吸了一口,平靜了心情後,埃米爾穆拉德拉著兒子海達爾的手,鄭韋數團維護王權。
但是現在,桃花石虞國把咱們當成了准格爾人,要像四十年前清國消滅准格爾人那樣,把咱們全部消滅。
那麼此時,我們最重要的事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一致應對桃花石人的威脅。」
海達爾.圖拉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心裡還是擔心,」「可是父親,等桃花石人被趕走了,這個國家很可能就不是我們的了。」
埃米爾穆拉德臉上露出了哭笑不得的神色,他伸手摸了摸海達爾的臉頰。
「孩子,桃花石不是你見過的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比擬的,他們既然來了,就不可能輕易被趕走。
別想那麼多了,一切都等能打敗桃花石人之後,再來討論吧。」
父子倆又談了幾句,海達爾.圖拉才出宮,而他一出宮,就被大量高階僧侶給圍住了。
海達爾.圖拉看著他們,緩緩說道:「埃米爾已經準備派庫爾奇前往聖彼得堡,請求沙皇羅斯帝國的援助。
米爾扎.薩迪克.蒙西也將被派往伊斯坦堡覲見哈里發陛下,相信哈里發陛下的近衛軍,很快就會來擊敗桃花石人。
而我,將很快協助埃米爾執掌國家,到時候,我會讓這個國家回到他傳統的模樣。」
庫爾奇是布哈拉汗國最重要的外交家,是一個擁少量羅斯血統的小貴族米爾扎.薩迪克.蒙西是此時布哈拉汗國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詩人,能說一口流利的波斯語和阿拉伯語。
「真主庇佑王子!」高階僧侶們紛紛興奮的歡呼,,「埃米爾國終於要回到它原有的樣子了,我們立刻召集勇士,王子,我們都將效忠於你。」
布哈拉汗國能有什麼原有的樣子,無非就是狂熱的宗教時代嘛,這一直是這些宗教人士支持海達爾王子的原因。
因為布哈拉汗國,從來就是宗教最狂熱的地方,比波斯,比阿富汗,甚至比很多大食地區都要狂熱。
這也是他們最開始竟然會派人聯繫李獻文,希望借大虞之手除掉穆拉德埃米爾的原因。
當然,李獻文拒絕了這些布哈拉的高階僧侶,因為比起穆拉德埃米爾,
李獻文更想這些傢伙的命。
而海達爾王子則稍稍鬆了口氣,只要埃米爾國上下都支持他,應該是可以趕走桃花石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