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懂不懂農耕民族的含金量
第727章 懂不懂農耕民族的含金量
「埃米爾,如今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救援撒馬爾罕,讓海珊王子堅守這座堅城,把桃花石人拖到疲憊不堪,而我們則在布哈拉加緊訓練軍隊。」
被稱作方舟城的埃米爾宮中,布哈拉汗國大將艾哈邁德.哈基姆低聲將自己的作戰方略,說了出來。
「埃米爾,我帶兵去跟桃花石人交過手。」哈基姆將軍說到這裡,臉上露出了一絲絲驚懼,但很快隱去。
「他們非常兇狠,步兵陣型嚴整,五百兵立在曠野,我們兩千騎兵去沖,他們都紋絲不動。
至於騎兵,就更可怕了,下面的哈薩克和蒙古騎兵我們都無法對付,那些紅盔紅甲的皇帝近衛,據說比蒙古各部騎兵還要兇狠一百倍。
而且我們的勇士,很多都沒有經過訓練,連旗號和鼓聲都不會聽,短時間內,根本沒法作戰,必須要進行訓練。」
這位哈基姆將軍,倒還是真有點本事的,布哈拉汗國雖然並不是遊牧部族組成的國家聯盟,擁有相當的農耕基礎,但汗國的各方面,依然是非常分散的。
兩百四十多萬人口中,大部分掌握在各級貴族手中。
王室和朝廷能控制的,也就是各個省份中的大城市。
這點,倒是跟夏藩的情況有些相似,只不過夏藩的封建主是才上位的,
又有朝廷壓著,整體上比較聽話。
而布哈拉的巴依老爺們,好多都傳承幾百年了,勢力盤根錯節,住在布哈拉和撒馬爾罕的埃米爾能讓他們低頭就不錯了,根本做不到完全驅使。
國家政體都這樣了,軍隊就更混亂,兩百四十萬人的布哈拉,埃米爾手裡能掌握的軍隊只有一方三千常備軍。
除開這一萬三千人,要打仗了就是先徵召布哈拉、撒馬爾罕、卡爾希這樣大城市中的市民為汗王重步兵,徵召四州鄉野封臣為伊克塔騎兵。
而就是這一萬三千的常備軍,也存在很大的水分。
因為布哈拉是一個天方教國家,也跟奧斯曼土耳其一樣,軍隊的支柱並不是國民,而是從被征服的異教徒中擄來、買來的各種奴隸。
比如這個正在獻策的哈基姆將軍,他就是從高加索地區被轉賣過來的奴隸。
而布哈拉汗國經過不停的動亂之後,連大宛盆地(費爾干納盆地)都保不住,實力已經大為削弱,根本無力去購買這麼多的奴隸孩童,更別提還要把他們訓練成馬木留克。
所以布哈拉汗國真正可以儀仗的常備軍說有一萬三千人,但最多只能奏出來七千人,這點實力,根本就不夠大虞塞牙縫的。
要知道,大虞現在出兵是東北使司來的征西軍三萬,董金鳳帶來的皇漢軍隊定西軍三萬,李獻文夏藩三衛四千五百,外加一萬長征健兒,一萬團結健兒。
光是戰兵,就足足有八萬五千人左右。後續第四撥還有三個近衛、三個京營的平西軍四萬多人。
這十二萬五千人,根本就不是衝著擊敗或者征服布哈拉汗國來的,而是要直接把三汗國之人,甚至整個河中的葛邏祿(烏茲別克)、烏古斯(土庫曼)等亡國滅種來的。
當然,河中之人,並不知道大虞已經下了這麼大的決心,他們也不清楚大虞到底來了多少人。
現在哈基姆將軍和穆拉德埃米爾這麼憂心,只是因為他們已經感覺到了事情不對勁,害怕成為下一個準格爾。
不過聽了哈基姆將軍的話,布哈拉首席庫什貝吉烏特庫爾.比伊搖了搖頭,「我們不可能不救撒馬爾罕,因為我們沒辦法說服撒馬爾罕省區的伊克塔們。
他們見識到了桃花石人的兇殘,心裡憤怒又害怕,正期盼著埃米爾殿下出兵保護,不可能聽從這樣的命令。」
這就是沒有一個絕對強力君主的弊端了,因為下面的人各有各的利益和訴求,你還不能忽視,是以壯志斷腕、忍辱負重之類的操作,完全沒法施行。
而所謂的庫什貝吉,是布哈拉汗國的一種官職,類似丞相或者大學土。
布哈拉汪國公中一天仁工二定官員任命等的工作工L
,形同副皇帝。
下庫什貝吉主管財政,負責穆斯林天課等重要賦稅的收繳,形同財政大臣。
穆拉德埃米爾在軍隊大將和宰相兩人的臉上看了看,咳嗽兩聲後直起脊背坐正,隨後緩緩說道:
「庫什貝吉的話有理,我們沒有辦法眼看著撒馬爾罕陷落,要知道城中可有三十萬人,所屬撒馬爾罕省份,更是有八十萬人,我們不能,也沒有理由丟下他們。」
布哈拉汗國一共也就兩百四十萬人左右,其中布哈拉及其所在省份約八十萬,撒馬爾罕約一百三十萬,其餘四個(也可能有五個)省份,一共才三十萬人。
這要是捨棄了撒馬爾罕,那都是不是壯志斷腕,那叫做屁股以下截肢。
哈基姆將軍還想說什麼,因為他也知道不可能放棄全部撒馬爾罕,所以打算是放棄的,只是撒馬爾罕城。
他準備讓撒馬爾罕三十萬人拼命抵抗,把桃花石人耗的精疲力盡。
同時把鄉野的伊克塔都召喚到布哈拉來,用這些人對桃花石人的仇恨,
武裝起一支復仇之軍,最後在布哈拉進行決戰。
而且等到那時候,感受到威脅的阿富汗杜蘭尼王朝也應該可以出兵了,
當布哈拉決戰的時候,杜蘭尼王朝的軍隊就從高山上下來進攻撒馬爾罕,切斷桃花石人的退路。
只是,他想繼續勸諫的時候,一道凌厲的自光盯上了他,那是他的叔叔,禁衛將軍哈桑責備的眼神。
哈基姆將軍瞬間懂了,埃米爾穆拉德的第三子,也是他的親表弟哈桑海珊王子還在撒馬爾罕城呢,這可是家族的未來的倚仗,怎麼可以不救,
於是,千言萬語化作一聲暗自嘆息,這個唯一有可能給大虞西軍造成一點麻煩的作戰計劃,就此消失。
西元1795年,9月18日,中華大虞光中二十年,原乾隆六十年,農曆八月初五。
河中的天氣到了農曆八月,已經相當乾爽了,正是作戰的好時機。
從陰涼山區下來的大虞算上民夫十二萬大軍,按照既定計劃,只用了十幾天的時間就部署到位,其中主力又把撒馬爾罕城給圍了起來。
布哈拉汗國這邊,趁著大虞暫時撤兵的契機,也加強了撒馬爾罕城內的防禦。
許多老弱婦孺被送到了鄉下投靠親友,數萬丁壯被放入了城中,準備做堅決的抵抗。
而從布哈拉來的援軍也到了,八千希瓦騎兵,八千布哈拉伊塔克騎兵,
一萬三千城市重步兵,還有小兩萬的輕騎兵,,也可以叫做武裝牧民。
只不過,當御駕親征的穆拉德埃米爾在撒馬爾罕東北庫哈克山上,看到遠處的大虞軍隊時,只覺得一陣天旋地轉。
雖然以大虞西軍的補給能力,不可能把十二萬人都擺在撒馬爾罕城外,
但從三個方向圍困這撒馬爾罕的,仍然有大約六萬五千人。
「桃花石人怎麼能出動這麼多人,浩罕的領土產出,是承擔不了這麼多人征戰的,他們連糧食都不夠吃。」
沒人能回答穆拉德埃米爾的話,因為他們同樣不能理解,不能理解以大宛盆地那點面積,怎麼能種出可以供養這麼多大軍的糧食。
而要是有中華之人聽見他們的驚呼,肯定是不屑的冷哼一聲。
你以為什麼民族都能被叫做農耕民族?你以為種地狂魔的名號,是白給的?
大宛盆地多好的地方,都快能跟關中平原相比了,你們狗屁不會,自然種出來的糧食只能支撐兩三萬人作戰。
可是大宛盆地到了中華百姓手裡,想想當年秦漢時,在那種生產力下,
都能支撐十幾二十萬人常年作戰。
現在有了蒸汽抽水機和相對高產的種子,生鐵農具後,連幾方人作戰都不能支撐,那就白瞎莫子布三年給夏藩砸的一千一百萬銀元改善基礎設施的錢了。
意識到敵人強大無比後,穆拉德埃米爾立刻想到了第二個問題。
既然虞國來了這麼多人,為什麼不來占領庫哈克山這個要地,而是讓他們輕鬆占據。
然後,穆拉德埃米爾立刻就知道為什麼了。
因為自從他們到了之後,一直在圍城的大虞西軍立刻出動,其中東南兩面的圍困,幾乎是立刻取消,大軍徑直往庫哈克山而來。
「竟然是衝著我們的來的!」禁衛老將哈桑有些難以置信的喊道。
庫哈克山雖然只是一面比較寬廣的山坡,但相當陡峭,常年被風侵蝕後,山上彎彎拐拐特別多,非常適合藏兵。
山上還有一座規模宏大的馬扎(陵墓),據說埋葬的是帖木兒汗國赫赫有名君主跛子帖木兒。
陵墓東側,則是一連串的宮殿,其中以帖木兒孫子烏魯別克修建的烏魯別克天文台六出安公是大的天立台如今,雖然這些建築大多損壞,但正好拿來用作防守的建築,省了很大一部分修建營帳的功夫。
此外,阿姆河的重要支流澤拉夫尚河從庫哈克山旁邊流過,保證了山坡上駐紮軍隊不會缺水。
所以在穆拉德埃米爾和哈桑將軍看來,這裡就是整個撒馬爾罕郊外最重要的要地,桃花石人不來占領,真是太奇怪了。
山下,李獻文命陳光耀親自率征西軍兩萬,前來合圍,征西軍中有火炮六十餘門了,基本都是能快速移動的野戰炮和白炮。
陳光耀一到,立刻就命楊開甲直接把大炮擺開猛轟,布哈拉的軍隊哪見過這麼猛烈的炮火,固然庫哈克山能躲藏的地方多,但是山腳下還是很危險的。
眼見傷亡很大,硬抗了兩天之後,穆拉德埃米爾便想看先稍微後撤,躲過這波猛烈的炮火後,再來想辦法。
結果布哈拉的軍隊剛往山上一躲,陳光耀的定西軍立刻開始調轉方向,
前去進攻庫哈克山西面的一個山頭。
「太狂妄了,太狂妄了!」哈桑將軍憤怒的大聲咆哮著,原來這個庫哈克山西面的山頭,守著的正是布哈拉大軍退回布哈拉的路。
「這些桃花石人,不但想吃掉撒馬爾罕的軍隊,還想吃掉我們!」哈桑將軍氣的鬚髮根根豎起,他走到穆拉德埃米爾身前請求道:
「埃米爾殿下,請讓我率領騎兵進攻,他們的炮兵走不快也缺少騎兵保護,我一個衝鋒,就能擊垮他們。」
穆拉德埃米爾想了想,點頭同意了,「我給你五千騎兵,帶上足夠的火藥,找准機會衝上去,只要炸掉了那些火炮,就勝利一半了。」
這位埃米爾也是真敢想,哈桑將軍也是真敢幹。
但是他們都沒注意到一點,那就是征西軍這六十餘門火炮,是集中使用的。
基本就是瞄準一個地方,集體開始猛烈炮擊,不然也不可能一開打,就給布哈拉人造成極大的傷害。
而這種將火炮集中使用的戰術,拿破崙在土倫港戰役的時候,已經開始使用了,歷史上還成了拿破崙的招牌戰術。
這種看起來並不是什麼天才創造的戰術,之所以之前很多將領沒有使用過,那是因為此時的火炮可是清一色的滑膛炮,且鑄造工藝哪怕同一批次也會有差異。
這種最原始的火炮要確定射擊諸元是非常麻煩的事情,氣壓、高差、風速、風向,以及滑膛炮那神鬼莫測的彈道,都會成為影響炮擊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此時,能迅速搞定射擊諸元的炮兵,是需要大量的學習與實踐經驗的,法蘭西大革命政府最開始軍隊都沒法打仗,就是因為缺少了這種有經驗的炮兵。
所以,把這種經驗豐富的炮兵集中起來使用,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也只有軍校遍地開花的法蘭西和中華,有這個實力調動這麼多精銳炮兵,實施火炮集中使用的闊氣戰術。
(吉)田東光漠然的看著遠處不斷靠近的騎兵,他們吊在炮兵隊伍後面,已經很久了。
這些傢伙非常狡猾,你出動騎兵去追,他們就跑,騎兵撤回,他們就圍上來。
更重要的是,指揮官楊開甲賣了兩次破綻,但都被識破,這些騎兵就是不上來咬鉤。
「由都司,總兵揚大人問你,他要是選擇把護衛炮兵的騎兵都撤走,你有沒有辦法抗住一個小時?」
來回試探,大家都不耐煩了,來一次真的吧。
「早就該這樣了,別說我有八百人,就是只有五百人,也能護住炮兵!」
(吉)田東光斬釘截鐵的說道,這個參與過亞齊大屠殺的東洋武士,已經完全進化成皇漢,同時還非常有小鬼子賭國運的風采,他早就想這麼幹了。
而楊開甲既然來問,也就是做好了真正放水給出破綻的準備,是以很快,騎兵們被調往了別處,炮兵們也離開陣地,在戰馬的協助下,開始繼續轉移。
哈桑將軍在遠處看見,看到最遠的桃花石騎兵都在二十里之外後,才終於下定決心沖了過來。
馬蹄聲如雷,布哈拉的騎兵們,師從奧斯曼帝國,而且還是最古老的馬木留克打法。
即騎兵身著輕便鐵甲,策馬在一百米左右緩緩前進的時候,先用火繩槍在馬上射擊。
隨後利用火繩槍打出的少量傷害和煙塵遮蔽,開始加速,並從背後拿出馬弓。
等到五十米左右,按照草原騎兵的戰法,傾瀉出一波箭雨,依靠這波箭雨,讓敵陣開始混亂後,最後再衝上去砍殺。
這一套堪稱馬上雜技的打法,其實威力還真不小,是天方教騎士們的絕技。
但有個致命的問題,就是能著甲在馬上先用火槍再用弓箭,還要保證殺傷力,可不是一般人能辦到的。
雖然奧斯曼土耳其最精銳的馬木留克,完全可以操作好這套複雜的戰術,甚至其中的很多人還在拿戰遠征埃及之後,成為了拿破崙魔下的精銳騎兵。
可這種精英,奧斯曼土耳其都養不起多少,小小的布哈拉汗國,就更養不出幾個了。
是以,列陣保護炮兵的(吉)田東光本想把這些騎兵放近一些再打,但很快就被他們騷操作給看楞住了。
一百多米,劣質的火繩槍里啪啦的射來了鉛彈,然而幾乎沒有造成任何傷亡。
這距離,想要用火繩槍打中目標,基本都是神射手,更別說還在馬上。
而打完了槍,布哈拉騎兵開始加速,他們換上了短小的馬弓。
望遠鏡中看見這一切,愣神結束的(吉)田東光揮了揮手,超過四百支線膛槍開火了,長長的米涅彈,彈道筆直的就跟一條線一樣。
手裡拿著馬弓的布哈拉騎兵接二連三的摔倒,戰場上傳來了一陣陣慘叫,不過他們還是在向前。
除了這些人士氣和勇氣都還不錯以外,還因為騎兵對決時,對於戰場的感知沒有步兵那麼清晰,很多時候已經傷亡過半了,但其他人還不知道。
布哈拉的騎兵就是這種,等到最開始的一千騎發覺不對的時候,已經沒了三百多了,隨後趕緊在更加密集的槍聲中溜走。
與此同時,第二撥騎兵在借著第一波騎兵的掩護,沖了上來,但迎接他們的,就是非常整齊的齊射。
轟隆一聲聲,宛若雷霆,很多布哈拉騎兵連手裡的火繩槍都還沒放下,
就被打翻在了地上。
「霰彈,給他們好看!」(吉)由東光大叫一聲,原來,藏在最後的第三撥騎兵到了。
他們已經靠近到了四五十米的距離,射出的箭矢已經往下落。
十幾個倒霉的線列步兵被命中,不過好在身上的泡釘甲擋住了大量傷害。
轟!鳴嗷!
密密麻麻的霰彈只有鴿子蛋大小,但動能卻非常強,衝來的第三撥布哈拉騎兵剛拿出馬刀,這些收割生命的魔鬼就趕到了。
最前面的騎兵甚至被打的千瘡百孔,連強壯的馬兒都被打的透露破爛。
這五六門發射霰彈的大炮,就像是給戰爭按了一下修改鍵一般,死傷慘重的布哈拉騎兵瞬間從正向衝鋒變成了反向衝鋒。
「退,退回山上去,退回山上去!」老將哈桑大聲命令著,聽到命令的布哈拉騎兵如蒙大赦,掉頭就跑。
(吉)田東光則嘲笑幾聲,這哪用他堅持一個小時,這才只有半個小時,他都還沒過癮呢,布哈拉的騎兵,就已經退了下去。
隨後,這個心狠手辣的東洋武士護看炮兵繼續向西,很快便拿下了布哈拉援軍關鍵退路上的山包,並架設大炮進行封鎖。
穆拉德埃米爾的心,直往下沉,這些桃花石人太鎮定自若了,他們甚至都沒多少興奮勁,整個戰場的走向,宛如設定好的按部就班一樣。
現在好了,城內城外的軍隊,都被桃花石人給困住,穆拉德埃米爾仿佛都提前看見了自己軍隊覆滅的命運。
「埃米爾,如今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救援撒馬爾罕,讓海珊王子堅守這座堅城,把桃花石人拖到疲憊不堪,而我們則在布哈拉加緊訓練軍隊。」
被稱作方舟城的埃米爾宮中,布哈拉汗國大將艾哈邁德.哈基姆低聲將自己的作戰方略,說了出來。
「埃米爾,我帶兵去跟桃花石人交過手。」哈基姆將軍說到這裡,臉上露出了一絲絲驚懼,但很快隱去。
「他們非常兇狠,步兵陣型嚴整,五百兵立在曠野,我們兩千騎兵去沖,他們都紋絲不動。
至於騎兵,就更可怕了,下面的哈薩克和蒙古騎兵我們都無法對付,那些紅盔紅甲的皇帝近衛,據說比蒙古各部騎兵還要兇狠一百倍。
而且我們的勇士,很多都沒有經過訓練,連旗號和鼓聲都不會聽,短時間內,根本沒法作戰,必須要進行訓練。」
這位哈基姆將軍,倒還是真有點本事的,布哈拉汗國雖然並不是遊牧部族組成的國家聯盟,擁有相當的農耕基礎,但汗國的各方面,依然是非常分散的。
兩百四十多萬人口中,大部分掌握在各級貴族手中。
王室和朝廷能控制的,也就是各個省份中的大城市。
這點,倒是跟夏藩的情況有些相似,只不過夏藩的封建主是才上位的,
又有朝廷壓著,整體上比較聽話。
而布哈拉的巴依老爺們,好多都傳承幾百年了,勢力盤根錯節,住在布哈拉和撒馬爾罕的埃米爾能讓他們低頭就不錯了,根本做不到完全驅使。
國家政體都這樣了,軍隊就更混亂,兩百四十萬人的布哈拉,埃米爾手裡能掌握的軍隊只有一方三千常備軍。
除開這一萬三千人,要打仗了就是先徵召布哈拉、撒馬爾罕、卡爾希這樣大城市中的市民為汗王重步兵,徵召四州鄉野封臣為伊克塔騎兵。
而就是這一萬三千的常備軍,也存在很大的水分。
因為布哈拉是一個天方教國家,也跟奧斯曼土耳其一樣,軍隊的支柱並不是國民,而是從被征服的異教徒中擄來、買來的各種奴隸。
比如這個正在獻策的哈基姆將軍,他就是從高加索地區被轉賣過來的奴隸。
而布哈拉汗國經過不停的動亂之後,連大宛盆地(費爾干納盆地)都保不住,實力已經大為削弱,根本無力去購買這麼多的奴隸孩童,更別提還要把他們訓練成馬木留克。
所以布哈拉汗國真正可以儀仗的常備軍說有一萬三千人,但最多只能奏出來七千人,這點實力,根本就不夠大虞塞牙縫的。
要知道,大虞現在出兵是東北使司來的征西軍三萬,董金鳳帶來的皇漢軍隊定西軍三萬,李獻文夏藩三衛四千五百,外加一萬長征健兒,一萬團結健兒。
光是戰兵,就足足有八萬五千人左右。後續第四撥還有三個近衛、三個京營的平西軍四萬多人。
這十二萬五千人,根本就不是衝著擊敗或者征服布哈拉汗國來的,而是要直接把三汗國之人,甚至整個河中的葛邏祿(烏茲別克)、烏古斯(土庫曼)等亡國滅種來的。
當然,河中之人,並不知道大虞已經下了這麼大的決心,他們也不清楚大虞到底來了多少人。
現在哈基姆將軍和穆拉德埃米爾這麼憂心,只是因為他們已經感覺到了事情不對勁,害怕成為下一個準格爾。
不過聽了哈基姆將軍的話,布哈拉首席庫什貝吉烏特庫爾.比伊搖了搖頭,「我們不可能不救撒馬爾罕,因為我們沒辦法說服撒馬爾罕省區的伊克塔們。
他們見識到了桃花石人的兇殘,心裡憤怒又害怕,正期盼著埃米爾殿下出兵保護,不可能聽從這樣的命令。」
這就是沒有一個絕對強力君主的弊端了,因為下面的人各有各的利益和訴求,你還不能忽視,是以壯志斷腕、忍辱負重之類的操作,完全沒法施行。
而所謂的庫什貝吉,是布哈拉汗國的一種官職,類似丞相或者大學土。
布哈拉汪國公中一天仁工二定官員任命等的工作工L
,形同副皇帝。
下庫什貝吉主管財政,負責穆斯林天課等重要賦稅的收繳,形同財政大臣。
穆拉德埃米爾在軍隊大將和宰相兩人的臉上看了看,咳嗽兩聲後直起脊背坐正,隨後緩緩說道:
「庫什貝吉的話有理,我們沒有辦法眼看著撒馬爾罕陷落,要知道城中可有三十萬人,所屬撒馬爾罕省份,更是有八十萬人,我們不能,也沒有理由丟下他們。」
布哈拉汗國一共也就兩百四十萬人左右,其中布哈拉及其所在省份約八十萬,撒馬爾罕約一百三十萬,其餘四個(也可能有五個)省份,一共才三十萬人。
這要是捨棄了撒馬爾罕,那都是不是壯志斷腕,那叫做屁股以下截肢。
哈基姆將軍還想說什麼,因為他也知道不可能放棄全部撒馬爾罕,所以打算是放棄的,只是撒馬爾罕城。
他準備讓撒馬爾罕三十萬人拼命抵抗,把桃花石人耗的精疲力盡。
同時把鄉野的伊克塔都召喚到布哈拉來,用這些人對桃花石人的仇恨,
武裝起一支復仇之軍,最後在布哈拉進行決戰。
而且等到那時候,感受到威脅的阿富汗杜蘭尼王朝也應該可以出兵了,
當布哈拉決戰的時候,杜蘭尼王朝的軍隊就從高山上下來進攻撒馬爾罕,切斷桃花石人的退路。
只是,他想繼續勸諫的時候,一道凌厲的自光盯上了他,那是他的叔叔,禁衛將軍哈桑責備的眼神。
哈基姆將軍瞬間懂了,埃米爾穆拉德的第三子,也是他的親表弟哈桑海珊王子還在撒馬爾罕城呢,這可是家族的未來的倚仗,怎麼可以不救,
於是,千言萬語化作一聲暗自嘆息,這個唯一有可能給大虞西軍造成一點麻煩的作戰計劃,就此消失。
西元1795年,9月18日,中華大虞光中二十年,原乾隆六十年,農曆八月初五。
河中的天氣到了農曆八月,已經相當乾爽了,正是作戰的好時機。
從陰涼山區下來的大虞算上民夫十二萬大軍,按照既定計劃,只用了十幾天的時間就部署到位,其中主力又把撒馬爾罕城給圍了起來。
布哈拉汗國這邊,趁著大虞暫時撤兵的契機,也加強了撒馬爾罕城內的防禦。
許多老弱婦孺被送到了鄉下投靠親友,數萬丁壯被放入了城中,準備做堅決的抵抗。
而從布哈拉來的援軍也到了,八千希瓦騎兵,八千布哈拉伊塔克騎兵,
一萬三千城市重步兵,還有小兩萬的輕騎兵,,也可以叫做武裝牧民。
只不過,當御駕親征的穆拉德埃米爾在撒馬爾罕東北庫哈克山上,看到遠處的大虞軍隊時,只覺得一陣天旋地轉。
雖然以大虞西軍的補給能力,不可能把十二萬人都擺在撒馬爾罕城外,
但從三個方向圍困這撒馬爾罕的,仍然有大約六萬五千人。
「桃花石人怎麼能出動這麼多人,浩罕的領土產出,是承擔不了這麼多人征戰的,他們連糧食都不夠吃。」
沒人能回答穆拉德埃米爾的話,因為他們同樣不能理解,不能理解以大宛盆地那點面積,怎麼能種出可以供養這麼多大軍的糧食。
而要是有中華之人聽見他們的驚呼,肯定是不屑的冷哼一聲。
你以為什麼民族都能被叫做農耕民族?你以為種地狂魔的名號,是白給的?
大宛盆地多好的地方,都快能跟關中平原相比了,你們狗屁不會,自然種出來的糧食只能支撐兩三萬人作戰。
可是大宛盆地到了中華百姓手裡,想想當年秦漢時,在那種生產力下,
都能支撐十幾二十萬人常年作戰。
現在有了蒸汽抽水機和相對高產的種子,生鐵農具後,連幾方人作戰都不能支撐,那就白瞎莫子布三年給夏藩砸的一千一百萬銀元改善基礎設施的錢了。
意識到敵人強大無比後,穆拉德埃米爾立刻想到了第二個問題。
既然虞國來了這麼多人,為什麼不來占領庫哈克山這個要地,而是讓他們輕鬆占據。
然後,穆拉德埃米爾立刻就知道為什麼了。
因為自從他們到了之後,一直在圍城的大虞西軍立刻出動,其中東南兩面的圍困,幾乎是立刻取消,大軍徑直往庫哈克山而來。
「竟然是衝著我們的來的!」禁衛老將哈桑有些難以置信的喊道。
庫哈克山雖然只是一面比較寬廣的山坡,但相當陡峭,常年被風侵蝕後,山上彎彎拐拐特別多,非常適合藏兵。
山上還有一座規模宏大的馬扎(陵墓),據說埋葬的是帖木兒汗國赫赫有名君主跛子帖木兒。
陵墓東側,則是一連串的宮殿,其中以帖木兒孫子烏魯別克修建的烏魯別克天文台六出安公是大的天立台如今,雖然這些建築大多損壞,但正好拿來用作防守的建築,省了很大一部分修建營帳的功夫。
此外,阿姆河的重要支流澤拉夫尚河從庫哈克山旁邊流過,保證了山坡上駐紮軍隊不會缺水。
所以在穆拉德埃米爾和哈桑將軍看來,這裡就是整個撒馬爾罕郊外最重要的要地,桃花石人不來占領,真是太奇怪了。
山下,李獻文命陳光耀親自率征西軍兩萬,前來合圍,征西軍中有火炮六十餘門了,基本都是能快速移動的野戰炮和白炮。
陳光耀一到,立刻就命楊開甲直接把大炮擺開猛轟,布哈拉的軍隊哪見過這麼猛烈的炮火,固然庫哈克山能躲藏的地方多,但是山腳下還是很危險的。
眼見傷亡很大,硬抗了兩天之後,穆拉德埃米爾便想看先稍微後撤,躲過這波猛烈的炮火後,再來想辦法。
結果布哈拉的軍隊剛往山上一躲,陳光耀的定西軍立刻開始調轉方向,
前去進攻庫哈克山西面的一個山頭。
「太狂妄了,太狂妄了!」哈桑將軍憤怒的大聲咆哮著,原來這個庫哈克山西面的山頭,守著的正是布哈拉大軍退回布哈拉的路。
「這些桃花石人,不但想吃掉撒馬爾罕的軍隊,還想吃掉我們!」哈桑將軍氣的鬚髮根根豎起,他走到穆拉德埃米爾身前請求道:
「埃米爾殿下,請讓我率領騎兵進攻,他們的炮兵走不快也缺少騎兵保護,我一個衝鋒,就能擊垮他們。」
穆拉德埃米爾想了想,點頭同意了,「我給你五千騎兵,帶上足夠的火藥,找准機會衝上去,只要炸掉了那些火炮,就勝利一半了。」
這位埃米爾也是真敢想,哈桑將軍也是真敢幹。
但是他們都沒注意到一點,那就是征西軍這六十餘門火炮,是集中使用的。
基本就是瞄準一個地方,集體開始猛烈炮擊,不然也不可能一開打,就給布哈拉人造成極大的傷害。
而這種將火炮集中使用的戰術,拿破崙在土倫港戰役的時候,已經開始使用了,歷史上還成了拿破崙的招牌戰術。
這種看起來並不是什麼天才創造的戰術,之所以之前很多將領沒有使用過,那是因為此時的火炮可是清一色的滑膛炮,且鑄造工藝哪怕同一批次也會有差異。
這種最原始的火炮要確定射擊諸元是非常麻煩的事情,氣壓、高差、風速、風向,以及滑膛炮那神鬼莫測的彈道,都會成為影響炮擊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此時,能迅速搞定射擊諸元的炮兵,是需要大量的學習與實踐經驗的,法蘭西大革命政府最開始軍隊都沒法打仗,就是因為缺少了這種有經驗的炮兵。
所以,把這種經驗豐富的炮兵集中起來使用,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也只有軍校遍地開花的法蘭西和中華,有這個實力調動這麼多精銳炮兵,實施火炮集中使用的闊氣戰術。
(吉)田東光漠然的看著遠處不斷靠近的騎兵,他們吊在炮兵隊伍後面,已經很久了。
這些傢伙非常狡猾,你出動騎兵去追,他們就跑,騎兵撤回,他們就圍上來。
更重要的是,指揮官楊開甲賣了兩次破綻,但都被識破,這些騎兵就是不上來咬鉤。
「由都司,總兵揚大人問你,他要是選擇把護衛炮兵的騎兵都撤走,你有沒有辦法抗住一個小時?」
來回試探,大家都不耐煩了,來一次真的吧。
「早就該這樣了,別說我有八百人,就是只有五百人,也能護住炮兵!」
(吉)田東光斬釘截鐵的說道,這個參與過亞齊大屠殺的東洋武士,已經完全進化成皇漢,同時還非常有小鬼子賭國運的風采,他早就想這麼幹了。
而楊開甲既然來問,也就是做好了真正放水給出破綻的準備,是以很快,騎兵們被調往了別處,炮兵們也離開陣地,在戰馬的協助下,開始繼續轉移。
哈桑將軍在遠處看見,看到最遠的桃花石騎兵都在二十里之外後,才終於下定決心沖了過來。
馬蹄聲如雷,布哈拉的騎兵們,師從奧斯曼帝國,而且還是最古老的馬木留克打法。
即騎兵身著輕便鐵甲,策馬在一百米左右緩緩前進的時候,先用火繩槍在馬上射擊。
隨後利用火繩槍打出的少量傷害和煙塵遮蔽,開始加速,並從背後拿出馬弓。
等到五十米左右,按照草原騎兵的戰法,傾瀉出一波箭雨,依靠這波箭雨,讓敵陣開始混亂後,最後再衝上去砍殺。
這一套堪稱馬上雜技的打法,其實威力還真不小,是天方教騎士們的絕技。
但有個致命的問題,就是能著甲在馬上先用火槍再用弓箭,還要保證殺傷力,可不是一般人能辦到的。
雖然奧斯曼土耳其最精銳的馬木留克,完全可以操作好這套複雜的戰術,甚至其中的很多人還在拿戰遠征埃及之後,成為了拿破崙魔下的精銳騎兵。
可這種精英,奧斯曼土耳其都養不起多少,小小的布哈拉汗國,就更養不出幾個了。
是以,列陣保護炮兵的(吉)田東光本想把這些騎兵放近一些再打,但很快就被他們騷操作給看楞住了。
一百多米,劣質的火繩槍里啪啦的射來了鉛彈,然而幾乎沒有造成任何傷亡。
這距離,想要用火繩槍打中目標,基本都是神射手,更別說還在馬上。
而打完了槍,布哈拉騎兵開始加速,他們換上了短小的馬弓。
望遠鏡中看見這一切,愣神結束的(吉)田東光揮了揮手,超過四百支線膛槍開火了,長長的米涅彈,彈道筆直的就跟一條線一樣。
手裡拿著馬弓的布哈拉騎兵接二連三的摔倒,戰場上傳來了一陣陣慘叫,不過他們還是在向前。
除了這些人士氣和勇氣都還不錯以外,還因為騎兵對決時,對於戰場的感知沒有步兵那麼清晰,很多時候已經傷亡過半了,但其他人還不知道。
布哈拉的騎兵就是這種,等到最開始的一千騎發覺不對的時候,已經沒了三百多了,隨後趕緊在更加密集的槍聲中溜走。
與此同時,第二撥騎兵在借著第一波騎兵的掩護,沖了上來,但迎接他們的,就是非常整齊的齊射。
轟隆一聲聲,宛若雷霆,很多布哈拉騎兵連手裡的火繩槍都還沒放下,
就被打翻在了地上。
「霰彈,給他們好看!」(吉)由東光大叫一聲,原來,藏在最後的第三撥騎兵到了。
他們已經靠近到了四五十米的距離,射出的箭矢已經往下落。
十幾個倒霉的線列步兵被命中,不過好在身上的泡釘甲擋住了大量傷害。
轟!鳴嗷!
密密麻麻的霰彈只有鴿子蛋大小,但動能卻非常強,衝來的第三撥布哈拉騎兵剛拿出馬刀,這些收割生命的魔鬼就趕到了。
最前面的騎兵甚至被打的千瘡百孔,連強壯的馬兒都被打的透露破爛。
這五六門發射霰彈的大炮,就像是給戰爭按了一下修改鍵一般,死傷慘重的布哈拉騎兵瞬間從正向衝鋒變成了反向衝鋒。
「退,退回山上去,退回山上去!」老將哈桑大聲命令著,聽到命令的布哈拉騎兵如蒙大赦,掉頭就跑。
(吉)田東光則嘲笑幾聲,這哪用他堅持一個小時,這才只有半個小時,他都還沒過癮呢,布哈拉的騎兵,就已經退了下去。
隨後,這個心狠手辣的東洋武士護看炮兵繼續向西,很快便拿下了布哈拉援軍關鍵退路上的山包,並架設大炮進行封鎖。
穆拉德埃米爾的心,直往下沉,這些桃花石人太鎮定自若了,他們甚至都沒多少興奮勁,整個戰場的走向,宛如設定好的按部就班一樣。
現在好了,城內城外的軍隊,都被桃花石人給困住,穆拉德埃米爾仿佛都提前看見了自己軍隊覆滅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