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逃兵
李成意活了二十六年,頭一次體會到被人打醒是什麼感受。
臉皮鈍痛萬分,一下還沒緩將過來,另一下就已續接住,熱血上涌,他立時瞪眼,連慢慢睜開的步驟都省去,直接怒目而視。
視線里,是一個陌生男子的臉,黑皮,圓臉,大眼,看起來比他還小上幾歲。此刻他正揪著自己的衣領,一本正經地扇巴掌。
見李成意陡然甦醒,圓臉士兵登時愣住。他接到的命令,是「給他弄醒」,如今人醒了,任務便完成,應當該立刻停手才對,可他的手掌都已揮下一半,倘若停手,頗為奇怪。圓臉士兵略一躊躇,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潑出去的水斷無回收的說法,那落下去的巴掌,也沒終止的道理。
「啪。」
一聲輕響,李成意的憤怒似被突然按上停止鍵,轉而流露出茫然來。
不是,這人有病吧?最後一下子,跟摸他臉有什麼區別?
他還沒做出適當反應,圓臉士兵迅速縮手,「唰」地站起,立直向袁承琮報告:「報告監軍,人已醒了!」而後望向李成意,嚴肅道,「面見大人,還不跪下?」
李成意瞥他一眼,又轉而去看坐於上首面容儒雅之人,只見他年約五十,目光如炬,頦下一把短須,儒雅之中更添威嚴。
可他頭疼、臉疼,哪兒都疼,所以他不跪。
袁承琮觀他只顧扶額摸臉,不講禮數,想來是農戶出身,無知無畏,心雖不喜,卻也無甚所說,只向圓臉士兵擺擺手,叫他退去一邊,自己則問李成意:「本監軍問你,你姓甚名何,家於何處,緣何投身異軍,參與造反?」
李成意呲牙咧嘴,盤腿一坐,想著反正此間無人知他真實身份,索性連編帶蒙,混過算過,外加能不死儘量先不死,大丈夫能屈能伸,又何必在乎一時屈辱,故而醞釀些許,倏而立跪,雙手撐地,換了副唯唯諾諾的神情,道:「小人李成意,家住舡縣,本辛勤務農,可閎江驟發洪水,淹沒小人土地,糧食顆粒無收,當地田賦繁重,小人上繳不起,參加起義,實乃無奈之舉,還望大人饒小的一命。」
袁承琮見他神情悲苦,言辭懇切,心道舡縣異軍,本就因農田毀失,百姓交不出稅糧而憤起造反,說到底還是因朝廷政策及手段不利,便放鬆神情,問道:「那你緣何從明義軍中逃跑?」
李成意道:「不日前,明義軍傷亡慘重,有人構陷小人,乃與大人勾結的叛徒,小人不服,拼死逃出。」
袁承琮忽道:「你可是季以仁手下兵士?」
李成意想到老譚臨行前囑託,不敢托大,略一思忖,回道:「不是,小人乃杜佐使手下。」
袁承琮面色突變,又瞬間恢復正常,李成意觀他神色有異,頓時緊張,生怕自己說錯,惹來殺身之禍。二人各懷心思,
皆不言語,然而不容多慮,門外忽傳報聲,一士兵旋風般跑進屋內,面有急色,道:「報大人,距南門五十里外,發現敵軍蹤跡,不足百人,未見炮馬,預備兩個時辰內抵達!」
袁承琮霍然起身,驚聲道:「不足百人?」他內心煩躁,不知明義軍又出什麼么蛾子。
士兵道:「這些人由渦山而下,兩三為聚,夜色漸深,不好強盯,恐有漏網之魚。」
袁承琮面露厲色,沉聲道:「傳下去,命瞭望兵緊盯敵方動向,四城門加強警戒,且南門多加一倍人手……讓陳春、蘇珖過來。」
李成意本不想湊這熱鬧,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也就聽個熱鬧,但轉念一想,自己現是敵軍逃兵,渦城憑什麼容他留在此處苟活?城中上下,多少人死於明義軍人刀下,他若想安身,就要凸顯自身獨特價值,讓這監軍甘當護身符,但要如何才能讓此人意識到他的價值?
他心道:「那晚從明義軍逃跑後,大火沖天,而距牢房不遠處,就是營地糧倉,看來是老譚引火將糧燒了,現在,假使那幾十人真來自明義軍,那趁夜穿山,偷偷摸摸接近渦城南門是為了什麼?」
故而試探著問道:「你們這兒,糧倉在哪個位置?」
袁承琮聞言,眼中戒備立現,面色凝重,上下打量起李成意,反問道:「這與你何干?」
李成意咂舌,暗道:「這裡的人心眼兒怎麼都這麼多?」隨即直起腰板,直截了當道,「大人你不知道,明義軍營地糧草被燒,不知保下多少,要是這段時間再攻不下渦城,他們連吃的都不夠,後續補給再跟不上,可能就得打道回府。就算後續能跟上,運輸也需要時間,那中途缺糧的日子怎麼辦?營地里少說還有千號來人,總不能沖西北張大嘴喝風吧?」
袁承琮道:「依你之意,此行這數十餘人,是為搶我渦城餘糧而來?可他們又如何得知糧倉位於何處?況且區區百人,竟想入城搶糧?」
李成意把手一攤,道:「這我哪知道,人餓極了什麼事干不出來?他們的糧沒了,你們的糧還有,憑什麼?所以過來一些人,要麼偷你的糧,要麼燒你的糧。至於方位……要是排除他們在起義之前就對渦城了如指掌,那隻剩一個結論了。」
袁承琮雙目微眯,以手捋須,緩緩道:「你是說……」
李成意點頭,道:「你們這邊兒,也有叛徒!」
袁承琮久思不語,偶爾還望著李成意,不知何意。沒過多久,有二人一前一後進來,見有生人,皆是一愣,但緊接著,前面那個身形短粗,面目黧黑之人哈哈一笑,聲若洪鐘,問袁承琮:「這便是被那山野丫頭俘來的明義軍逃兵?」
你多冒昧!
李成意狠剜他一眼,聽到袁承琮說:「有件事,吾將與二位共商。」末了揚聲向屋外喚道,「來人!」
先前那打李成意巴掌的圓臉士兵應聲而入,恭敬行禮:「監軍有何吩咐?」
袁承琮道:「你先將此人帶下去,好生看管。」
「是!」
李成意不知自己這個思路提供的怎麼樣,能不能讓這監軍對他有所改觀,但事已至此,結果如何,只有天知。他跟著圓臉士兵出去,四下打量著這座陌生的城池。
此時天色已暗,就像是剛來那天,被帶去營地時的傍晚。
一份強烈的孤獨感油然而生。
他不屬於這個地方,也不屬於這個時代,過去不能與人提起,未來也如此迷茫,他究竟能活到何時,無人知曉。
李成意一瘸一拐地跟著前邊一言不發的圓臉士兵,嘆了口氣。
「哎,你叫什麼?」
圓臉士兵置若罔聞,只顧埋頭帶著李成意走,也不知要給他帶到哪去。倒是大營里有別的多嘴士兵,雖派一部分人分守四個城門,但還是有閒在的,渦山陶帕村的姑娘,拖著個明義軍逃兵入城,早已傳遍整個城市,估計連後勤大娘都知道。
所以李成意一從大營里出去,就叫人盯上了。
圓臉士兵沒理他,有的是人理他。
「喂!逃兵!」
臉皮鈍痛萬分,一下還沒緩將過來,另一下就已續接住,熱血上涌,他立時瞪眼,連慢慢睜開的步驟都省去,直接怒目而視。
視線里,是一個陌生男子的臉,黑皮,圓臉,大眼,看起來比他還小上幾歲。此刻他正揪著自己的衣領,一本正經地扇巴掌。
見李成意陡然甦醒,圓臉士兵登時愣住。他接到的命令,是「給他弄醒」,如今人醒了,任務便完成,應當該立刻停手才對,可他的手掌都已揮下一半,倘若停手,頗為奇怪。圓臉士兵略一躊躇,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潑出去的水斷無回收的說法,那落下去的巴掌,也沒終止的道理。
「啪。」
一聲輕響,李成意的憤怒似被突然按上停止鍵,轉而流露出茫然來。
不是,這人有病吧?最後一下子,跟摸他臉有什麼區別?
他還沒做出適當反應,圓臉士兵迅速縮手,「唰」地站起,立直向袁承琮報告:「報告監軍,人已醒了!」而後望向李成意,嚴肅道,「面見大人,還不跪下?」
李成意瞥他一眼,又轉而去看坐於上首面容儒雅之人,只見他年約五十,目光如炬,頦下一把短須,儒雅之中更添威嚴。
可他頭疼、臉疼,哪兒都疼,所以他不跪。
袁承琮觀他只顧扶額摸臉,不講禮數,想來是農戶出身,無知無畏,心雖不喜,卻也無甚所說,只向圓臉士兵擺擺手,叫他退去一邊,自己則問李成意:「本監軍問你,你姓甚名何,家於何處,緣何投身異軍,參與造反?」
李成意呲牙咧嘴,盤腿一坐,想著反正此間無人知他真實身份,索性連編帶蒙,混過算過,外加能不死儘量先不死,大丈夫能屈能伸,又何必在乎一時屈辱,故而醞釀些許,倏而立跪,雙手撐地,換了副唯唯諾諾的神情,道:「小人李成意,家住舡縣,本辛勤務農,可閎江驟發洪水,淹沒小人土地,糧食顆粒無收,當地田賦繁重,小人上繳不起,參加起義,實乃無奈之舉,還望大人饒小的一命。」
袁承琮見他神情悲苦,言辭懇切,心道舡縣異軍,本就因農田毀失,百姓交不出稅糧而憤起造反,說到底還是因朝廷政策及手段不利,便放鬆神情,問道:「那你緣何從明義軍中逃跑?」
李成意道:「不日前,明義軍傷亡慘重,有人構陷小人,乃與大人勾結的叛徒,小人不服,拼死逃出。」
袁承琮忽道:「你可是季以仁手下兵士?」
李成意想到老譚臨行前囑託,不敢托大,略一思忖,回道:「不是,小人乃杜佐使手下。」
袁承琮面色突變,又瞬間恢復正常,李成意觀他神色有異,頓時緊張,生怕自己說錯,惹來殺身之禍。二人各懷心思,
皆不言語,然而不容多慮,門外忽傳報聲,一士兵旋風般跑進屋內,面有急色,道:「報大人,距南門五十里外,發現敵軍蹤跡,不足百人,未見炮馬,預備兩個時辰內抵達!」
袁承琮霍然起身,驚聲道:「不足百人?」他內心煩躁,不知明義軍又出什麼么蛾子。
士兵道:「這些人由渦山而下,兩三為聚,夜色漸深,不好強盯,恐有漏網之魚。」
袁承琮面露厲色,沉聲道:「傳下去,命瞭望兵緊盯敵方動向,四城門加強警戒,且南門多加一倍人手……讓陳春、蘇珖過來。」
李成意本不想湊這熱鬧,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也就聽個熱鬧,但轉念一想,自己現是敵軍逃兵,渦城憑什麼容他留在此處苟活?城中上下,多少人死於明義軍人刀下,他若想安身,就要凸顯自身獨特價值,讓這監軍甘當護身符,但要如何才能讓此人意識到他的價值?
他心道:「那晚從明義軍逃跑後,大火沖天,而距牢房不遠處,就是營地糧倉,看來是老譚引火將糧燒了,現在,假使那幾十人真來自明義軍,那趁夜穿山,偷偷摸摸接近渦城南門是為了什麼?」
故而試探著問道:「你們這兒,糧倉在哪個位置?」
袁承琮聞言,眼中戒備立現,面色凝重,上下打量起李成意,反問道:「這與你何干?」
李成意咂舌,暗道:「這裡的人心眼兒怎麼都這麼多?」隨即直起腰板,直截了當道,「大人你不知道,明義軍營地糧草被燒,不知保下多少,要是這段時間再攻不下渦城,他們連吃的都不夠,後續補給再跟不上,可能就得打道回府。就算後續能跟上,運輸也需要時間,那中途缺糧的日子怎麼辦?營地里少說還有千號來人,總不能沖西北張大嘴喝風吧?」
袁承琮道:「依你之意,此行這數十餘人,是為搶我渦城餘糧而來?可他們又如何得知糧倉位於何處?況且區區百人,竟想入城搶糧?」
李成意把手一攤,道:「這我哪知道,人餓極了什麼事干不出來?他們的糧沒了,你們的糧還有,憑什麼?所以過來一些人,要麼偷你的糧,要麼燒你的糧。至於方位……要是排除他們在起義之前就對渦城了如指掌,那隻剩一個結論了。」
袁承琮雙目微眯,以手捋須,緩緩道:「你是說……」
李成意點頭,道:「你們這邊兒,也有叛徒!」
袁承琮久思不語,偶爾還望著李成意,不知何意。沒過多久,有二人一前一後進來,見有生人,皆是一愣,但緊接著,前面那個身形短粗,面目黧黑之人哈哈一笑,聲若洪鐘,問袁承琮:「這便是被那山野丫頭俘來的明義軍逃兵?」
你多冒昧!
李成意狠剜他一眼,聽到袁承琮說:「有件事,吾將與二位共商。」末了揚聲向屋外喚道,「來人!」
先前那打李成意巴掌的圓臉士兵應聲而入,恭敬行禮:「監軍有何吩咐?」
袁承琮道:「你先將此人帶下去,好生看管。」
「是!」
李成意不知自己這個思路提供的怎麼樣,能不能讓這監軍對他有所改觀,但事已至此,結果如何,只有天知。他跟著圓臉士兵出去,四下打量著這座陌生的城池。
此時天色已暗,就像是剛來那天,被帶去營地時的傍晚。
一份強烈的孤獨感油然而生。
他不屬於這個地方,也不屬於這個時代,過去不能與人提起,未來也如此迷茫,他究竟能活到何時,無人知曉。
李成意一瘸一拐地跟著前邊一言不發的圓臉士兵,嘆了口氣。
「哎,你叫什麼?」
圓臉士兵置若罔聞,只顧埋頭帶著李成意走,也不知要給他帶到哪去。倒是大營里有別的多嘴士兵,雖派一部分人分守四個城門,但還是有閒在的,渦山陶帕村的姑娘,拖著個明義軍逃兵入城,早已傳遍整個城市,估計連後勤大娘都知道。
所以李成意一從大營里出去,就叫人盯上了。
圓臉士兵沒理他,有的是人理他。
「喂!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