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河內之戰,群雄討董(一)
(祝各位讀者,新年快樂!)
……
河內郡,懷縣。
此刻府邸內,氣氛熱烈。
只見袁紹身著華服,面容威嚴,端坐在主位之上,其目光掃過眾人,微微一笑,道:
「諸位,今日我等齊聚於此,皆因一件喜事,白波軍首領郭太已明確答應我等請求,願與我等聯手共同對付董卓!」
須知,白波軍,作為昔日黃巾軍殘留下來的餘孽,雖多為流民出身,但作戰勇猛,人數眾多,足有十餘萬之眾。
袁紹深知,有了這白波軍十餘萬人的加入,己方的實力必將大增,再加上此刻白波軍所處位置敏感,一旦其順利拿下河東,便能對董卓的後路造成極大威脅,待來年己方聯軍三路大軍一同圍攻洛陽,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想到這裡,袁紹的心情著實有些不錯。
此刻,許攸,逢紀等袁紹麾下的一眾文武亦是紛紛起身,拱手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此番白波軍的加入,必將助我等一臂之力,接下來我等必能順利驅逐董卓,匡扶漢室!」
袁紹見狀哈哈大笑,起身踱步,道:「董卓逆賊,殘害忠良,禍亂朝綱,我等士人,向以天下為己任,豈能坐視不理?如今白波軍加入,我等當趁此良機,逼迫董卓退出洛陽,交出朝中大權!」
堂下的王匡見狀亦是面露喜色,端著酒杯,興奮地說道:「袁公所言極是!接下來我等當齊心協力,共討董賊,在下不才,願率麾下泰山軍為先鋒,率軍南下,直取洛陽!」
袁紹擺了擺手,道:「王公且慢,董卓老賊向來狡猾多端,其麾下兵馬又是當今天下有數的勁旅,我等多需謹慎行事,不可大意輕敵,待穩住陣腳之後,再徐圖進取不遲。」
眾人聞言皆是點頭稱是。
突然,一名親信匆匆而入,附在袁紹耳邊低語幾句。
袁紹面色微變,隨即又恢復常態,道:「韓浩傳來消息,董卓突然出兵,攻破河陰縣,擒獲縣令杜陽,在得知杜陽乃是韓浩之舅後,董卓當即以此為要挾,試圖說降韓浩。」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一驚。
袁紹見狀,不由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懊惱,沒想到董卓竟然如此迅速地做出了反應。
其深知眼下河陰縣的失守意味著什麼,韓浩一旦孤立無援,河內防線必將岌岌可危。
就在袁紹思考之時,卻見王匡猛地拍案而起,怒道:「董卓老賊,竟如此無恥!袁公,我素知元嗣(韓浩字)為人,其乃是忠勇之人,必不會受其脅迫!」
袁紹見狀點了點頭,沉聲道:「公節放心,公嗣已拒絕董卓要求,且派人前來通知我等,盼我等速派援軍。」
「原來如此,公嗣麾下兵馬不多,面對董卓大軍,恐堅持不了多少時日,我這就率軍南下支援!」
袁紹見狀,當即攔下王匡,對其說道:「公節兄,我知公嗣為你心腹,你有所心急,在所難免,但切勿慌亂,此事我等尚需從長計議。」
王匡聞言,急道:「袁公,河陰已破,董卓大軍正往河內而來,若我等不速發援軍,恐河內危矣!」
袁紹聞言強作鎮定,抬手示意王匡稍安勿躁:「公節兄先莫要驚慌,且待我等先商議一下對策再說。」
隨即目光緩緩掃過眾人,最後落在許攸和逢紀身上,道:「元圖、子遠,不知二位可有良策?」
許攸沉思片刻,率先開口:「主公,依我之見,董卓此次來勢洶洶,我軍切不可與之正面硬拼,當務之急,是先避敵鋒芒,待其銳氣稍挫之後,再行對敵!」
「計將安出?」
「主公可先派出一路援軍,駐紮在險要之地,扼守住咽喉要道,阻擋董卓的進攻,同時,迅速派人去通知郭太,讓他命令麾下的白波軍加快匯合的速度,只要白波軍一到,我軍兵力大增,便可與董卓一決高下。」許攸想了想,說道。
逢紀見狀亦是微微點頭,贊同道:「子遠所言極是,此外,我們還需儘快穩定軍心,韓浩將軍面對董卓威逼,還能堅守不降,當是我軍的榜樣,我們應大力嘉獎,以激勵其他將士。」
「元圖所言甚是,稍後,我便派人前去嘉獎!」王匡當即保證道。
其後,王匡稍頓了頓,眼中不由閃過一絲狠厲,「至於董卓派去說降之人,當殺之,以儆效尤!」
「王公,所言甚是!」
眾人聞言,皆是點了點頭,贊同道。
袁紹聽著二人的建議,思索了片刻之後,心中逐漸有了主意。
當即看向王匡,說道:「公節兄,汝身為河內太守,對本地地形最為熟悉,依你之見,何處最為適合駐軍防守?」
王匡聞言,也不由漸漸冷靜下來,他思索片刻後回答道:「河陽津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河內的重要門戶,先前我便命元嗣率軍駐守在那裡,我願即刻率麾下精銳泰山軍,前往河陽津與其匯合,加強防守,想來只要能守住河陽津,董卓便難以長驅直入。」
「王公節麾下的泰山軍向以勇猛善戰著稱,是其手中的嫡系精銳部隊,遠非眾人麾下剛剛招募不久的郡兵可比,即便不敵董卓麾下的涼州鐵騎,但想來用防守險要,應是不難。」
想到這裡,袁紹當即點了點頭,表示認可,道:「好,公節兄麾下的泰山軍向來勇猛善戰,有公節兄率軍親自前往,我便放心了。
其後,我便率顏良、文丑等幾員大將,前往孟津駐守,我在那裡牽制董卓,你我二軍互為犄角之勢,如此,想來應當能夠擋住董卓一段時間,為大軍匯合爭取一些時間。」
顏良、文丑皆是袁紹到河北後,慕名來投的猛將,武藝高強,有他們相助,袁紹相信自己應當能夠在孟津堅守一段時間。
商議已定,眾人便開始迅速行動起來。
王匡剛回到自己的營帳,便立刻點齊了五千泰山軍,這些士兵個個身強體壯,手持利刃,腰佩強弓,在月光下閃爍著肅殺之氣。
「兄弟們!」
王匡站在點將台上,目光炯炯地看著自己的士兵,面色嚴肅道
「董卓那老賊進犯我河內,妄圖顛覆我大漢社稷,今日,便是我們報效國家的時候!隨我前往河陽津支援韓將軍,守住我們的家園,殺退敵軍!」
「殺!殺!殺!」
士兵們聞言齊聲高呼,聲音響徹夜空,士氣倒是頗為高昂。
他們多為王匡花費家財在老家招募的鄉勇,對王匡極為忠誠,在王匡言語的鼓動之下,眼下,皆懷著對董卓的滿腔怒火,只盼著能早日與敵軍交戰,將敵軍殺個片甲不留。
見在自己的鼓動之下,麾下兵士盡皆士氣高昂,王匡不由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翻身上馬,手持佩劍,一馬當先,率領著泰山軍向著河陽津疾馳而去。
與此同時,袁紹也在自己的營帳中調兵遣將。
顏良、文丑二人早已在帳外等候。
只見顏良身材魁梧,滿臉絡腮鬍,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文丑則身形矯健,眼神中透著一股狠勁,此刻,二人盡皆身披重甲,威風凜凜。
「顏將軍、文將軍,此次我等前往孟津駐守,責任重大,務必拖延住董卓的進攻,為我軍爭取時間。」袁紹嚴肅地說道。
「主公放心,我等定當竭盡全力,若不能守住孟津,願提頭來見!」
顏良聞言當即抱拳說道,聲音如洪鐘般響亮。
文丑見狀亦是也跟著表態:「末將定與顏將軍並肩作戰,絕不讓董卓前進一步!」
袁紹看著二人,不由滿意地點了點頭:「好,我期待著二位將軍的表現,出發!」
隨即大手一揮,率領著大軍浩浩蕩蕩地向孟津進發。
……
……
河內郡,懷縣。
此刻府邸內,氣氛熱烈。
只見袁紹身著華服,面容威嚴,端坐在主位之上,其目光掃過眾人,微微一笑,道:
「諸位,今日我等齊聚於此,皆因一件喜事,白波軍首領郭太已明確答應我等請求,願與我等聯手共同對付董卓!」
須知,白波軍,作為昔日黃巾軍殘留下來的餘孽,雖多為流民出身,但作戰勇猛,人數眾多,足有十餘萬之眾。
袁紹深知,有了這白波軍十餘萬人的加入,己方的實力必將大增,再加上此刻白波軍所處位置敏感,一旦其順利拿下河東,便能對董卓的後路造成極大威脅,待來年己方聯軍三路大軍一同圍攻洛陽,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想到這裡,袁紹的心情著實有些不錯。
此刻,許攸,逢紀等袁紹麾下的一眾文武亦是紛紛起身,拱手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此番白波軍的加入,必將助我等一臂之力,接下來我等必能順利驅逐董卓,匡扶漢室!」
袁紹見狀哈哈大笑,起身踱步,道:「董卓逆賊,殘害忠良,禍亂朝綱,我等士人,向以天下為己任,豈能坐視不理?如今白波軍加入,我等當趁此良機,逼迫董卓退出洛陽,交出朝中大權!」
堂下的王匡見狀亦是面露喜色,端著酒杯,興奮地說道:「袁公所言極是!接下來我等當齊心協力,共討董賊,在下不才,願率麾下泰山軍為先鋒,率軍南下,直取洛陽!」
袁紹擺了擺手,道:「王公且慢,董卓老賊向來狡猾多端,其麾下兵馬又是當今天下有數的勁旅,我等多需謹慎行事,不可大意輕敵,待穩住陣腳之後,再徐圖進取不遲。」
眾人聞言皆是點頭稱是。
突然,一名親信匆匆而入,附在袁紹耳邊低語幾句。
袁紹面色微變,隨即又恢復常態,道:「韓浩傳來消息,董卓突然出兵,攻破河陰縣,擒獲縣令杜陽,在得知杜陽乃是韓浩之舅後,董卓當即以此為要挾,試圖說降韓浩。」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一驚。
袁紹見狀,不由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懊惱,沒想到董卓竟然如此迅速地做出了反應。
其深知眼下河陰縣的失守意味著什麼,韓浩一旦孤立無援,河內防線必將岌岌可危。
就在袁紹思考之時,卻見王匡猛地拍案而起,怒道:「董卓老賊,竟如此無恥!袁公,我素知元嗣(韓浩字)為人,其乃是忠勇之人,必不會受其脅迫!」
袁紹見狀點了點頭,沉聲道:「公節放心,公嗣已拒絕董卓要求,且派人前來通知我等,盼我等速派援軍。」
「原來如此,公嗣麾下兵馬不多,面對董卓大軍,恐堅持不了多少時日,我這就率軍南下支援!」
袁紹見狀,當即攔下王匡,對其說道:「公節兄,我知公嗣為你心腹,你有所心急,在所難免,但切勿慌亂,此事我等尚需從長計議。」
王匡聞言,急道:「袁公,河陰已破,董卓大軍正往河內而來,若我等不速發援軍,恐河內危矣!」
袁紹聞言強作鎮定,抬手示意王匡稍安勿躁:「公節兄先莫要驚慌,且待我等先商議一下對策再說。」
隨即目光緩緩掃過眾人,最後落在許攸和逢紀身上,道:「元圖、子遠,不知二位可有良策?」
許攸沉思片刻,率先開口:「主公,依我之見,董卓此次來勢洶洶,我軍切不可與之正面硬拼,當務之急,是先避敵鋒芒,待其銳氣稍挫之後,再行對敵!」
「計將安出?」
「主公可先派出一路援軍,駐紮在險要之地,扼守住咽喉要道,阻擋董卓的進攻,同時,迅速派人去通知郭太,讓他命令麾下的白波軍加快匯合的速度,只要白波軍一到,我軍兵力大增,便可與董卓一決高下。」許攸想了想,說道。
逢紀見狀亦是微微點頭,贊同道:「子遠所言極是,此外,我們還需儘快穩定軍心,韓浩將軍面對董卓威逼,還能堅守不降,當是我軍的榜樣,我們應大力嘉獎,以激勵其他將士。」
「元圖所言甚是,稍後,我便派人前去嘉獎!」王匡當即保證道。
其後,王匡稍頓了頓,眼中不由閃過一絲狠厲,「至於董卓派去說降之人,當殺之,以儆效尤!」
「王公,所言甚是!」
眾人聞言,皆是點了點頭,贊同道。
袁紹聽著二人的建議,思索了片刻之後,心中逐漸有了主意。
當即看向王匡,說道:「公節兄,汝身為河內太守,對本地地形最為熟悉,依你之見,何處最為適合駐軍防守?」
王匡聞言,也不由漸漸冷靜下來,他思索片刻後回答道:「河陽津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河內的重要門戶,先前我便命元嗣率軍駐守在那裡,我願即刻率麾下精銳泰山軍,前往河陽津與其匯合,加強防守,想來只要能守住河陽津,董卓便難以長驅直入。」
「王公節麾下的泰山軍向以勇猛善戰著稱,是其手中的嫡系精銳部隊,遠非眾人麾下剛剛招募不久的郡兵可比,即便不敵董卓麾下的涼州鐵騎,但想來用防守險要,應是不難。」
想到這裡,袁紹當即點了點頭,表示認可,道:「好,公節兄麾下的泰山軍向來勇猛善戰,有公節兄率軍親自前往,我便放心了。
其後,我便率顏良、文丑等幾員大將,前往孟津駐守,我在那裡牽制董卓,你我二軍互為犄角之勢,如此,想來應當能夠擋住董卓一段時間,為大軍匯合爭取一些時間。」
顏良、文丑皆是袁紹到河北後,慕名來投的猛將,武藝高強,有他們相助,袁紹相信自己應當能夠在孟津堅守一段時間。
商議已定,眾人便開始迅速行動起來。
王匡剛回到自己的營帳,便立刻點齊了五千泰山軍,這些士兵個個身強體壯,手持利刃,腰佩強弓,在月光下閃爍著肅殺之氣。
「兄弟們!」
王匡站在點將台上,目光炯炯地看著自己的士兵,面色嚴肅道
「董卓那老賊進犯我河內,妄圖顛覆我大漢社稷,今日,便是我們報效國家的時候!隨我前往河陽津支援韓將軍,守住我們的家園,殺退敵軍!」
「殺!殺!殺!」
士兵們聞言齊聲高呼,聲音響徹夜空,士氣倒是頗為高昂。
他們多為王匡花費家財在老家招募的鄉勇,對王匡極為忠誠,在王匡言語的鼓動之下,眼下,皆懷著對董卓的滿腔怒火,只盼著能早日與敵軍交戰,將敵軍殺個片甲不留。
見在自己的鼓動之下,麾下兵士盡皆士氣高昂,王匡不由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翻身上馬,手持佩劍,一馬當先,率領著泰山軍向著河陽津疾馳而去。
與此同時,袁紹也在自己的營帳中調兵遣將。
顏良、文丑二人早已在帳外等候。
只見顏良身材魁梧,滿臉絡腮鬍,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文丑則身形矯健,眼神中透著一股狠勁,此刻,二人盡皆身披重甲,威風凜凜。
「顏將軍、文將軍,此次我等前往孟津駐守,責任重大,務必拖延住董卓的進攻,為我軍爭取時間。」袁紹嚴肅地說道。
「主公放心,我等定當竭盡全力,若不能守住孟津,願提頭來見!」
顏良聞言當即抱拳說道,聲音如洪鐘般響亮。
文丑見狀亦是也跟著表態:「末將定與顏將軍並肩作戰,絕不讓董卓前進一步!」
袁紹看著二人,不由滿意地點了點頭:「好,我期待著二位將軍的表現,出發!」
隨即大手一揮,率領著大軍浩浩蕩蕩地向孟津進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