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各有打算,白波來襲(二合一)
……
「義父,眼看我就要將那太史慈拿下,不知為何突然鳴金收兵?」
在將赤兔和方天畫戟交給親兵保管之後,呂布大步踏入營中。
卻見此番出戰的將領,除卻李傕、郭汜情況尚好些外,大都身上掛彩。
牛輔右肩受創,華雄更是誇張,一道如同蜈蚣般的傷口,自其左肩一路向下直劃到腹部,顯得分外猙獰。
不過好在傷口倒是不深,只需靜養些時日想來便能痊癒。
「想不到,崔州平這小子,短短時間不到,手下兵馬的戰力竟又成長了不少。
老夫本以為其麾下的張遼和太史慈便已經是這當世難得的猛將,卻不想又冒出這樣一名天生神力的猛將!」
董卓聞言卻是沒有立馬回答呂布的話,仔細替華雄包紮好的傷口之後,回到主位上,目光環視場中諸將一圈後,這才淡淡地說道:
「奉先的問題,稍後再說,爾等覺得此番與你們交戰的對手如何?」
諸將聞言,紛紛面面相覷,片刻後,李傕率先開口:
「主公,那崔州平手下兵馬,果真不容小覷。今日一戰,其陣法嚴整,進退有度,我軍雖有優勢,卻也難以輕易取勝。」
一旁的華雄見狀,當即點頭附和道:
「不錯,和我交手的那名面相兇惡的將領,天生神力,武藝高強,我與他交手數次,皆是險象環生。
若非方才主公及時下令鳴金,今日之戰,恐怕我還真有可能折在他的手上!」
呂布聽罷,臉上不由露出不以為然之色,冷哼一聲:
「爾等未免太過高看了那幫傢伙兒,在某看來,其不過爾爾!那太史慈雖有些本事,但在某家手下,不過手下敗將罷了,今日若非主公鳴金,我定能將其親手斬於馬下!」
董卓見狀微微一笑,卻不反駁呂布,畢竟,方才眾人的表現,其都一一看在眼中。
除卻呂布所領的那隊騎軍,從一開始就壓著太史慈打外,其餘幾人的戰果都不太理想。
尤其是牛輔,方才開戰沒多久,就被張遼直接掃落馬下,不過此事若是深究的話,倒也怪不得牛輔,畢竟張遼的勇武,自己是知道的。
即便是換做年輕時的自己,也不敢保證一定就是那張遼的對手,而牛輔此番竟還能鼓起勇氣,主動向其發起衝鋒。
雖然最後依舊沒能改變被俘的結果,但至少其努力的過程,自己還是知道的,故而此番倒也沒打算太過為難他。
至於其餘諸將,若說他們不努力吧,倒也說不上,但就結果而言,終究是讓董卓有些失望。
不過董卓也明白,不是自己的飛熊軍比不上對面的虎賁諸營,而實在是雙方將領的素質相差得有些大了。
尤其方才剛剛出現的典韋,就讓董卓大吃了一驚,其怎麼也想不到,其竟能赤手空拳的將半衝鋒起來的戰馬給攔住,並生生掀翻了過來。
雖然,華雄反應及時,沒有被摔倒的戰馬壓住,但在失去了戰馬的優勢之後,其一身的本領幾乎十成去了七成,且在驚懼之下,就更不是典韋的對手。
而步戰又恰恰是典韋最擅長的領域,此消彼長之下,不過數招之間,便被典韋打得手足無措,若非董卓鳴金及時,只怕眼下就不是如此簡單的一處傷口了!
不過,真正讓董卓提前鳴金的,倒不是戰局上的失利,而是先前董卓提前向安邑周邊縣邑派出的斥候所傳回的消息。
畢竟,按照先前的戰局,只要呂布那邊擊敗太史慈,抽出人手之後,便能迅速援助其他方向的諸將,到時必將迅速的將戰局扭轉過來。
對於呂布這一點的信心,董卓還是有的,畢竟,放眼整個天下,能在騎戰上與呂布一較高下的基本一個沒有。
而據斥候匯報回的消息來看,原本四散在周邊縣邑抄掠的白波軍,隱隱有向安邑方向匯聚的趨勢,憑藉著在戰場上多年鍛鍊出來的直覺,董卓本能的預感到了其中的問題,這才鳴金暫時結束了這場戰鬥。
畢竟,相較於即將遠赴西河郡任職的崔鈞來說,近在河內的袁紹等人方才是董卓的心腹之患,但理清楚其間的關竅之後,董卓不由緩緩說道:
「奉先我兒,武藝高強,天下皆知,但戰場之上,卻非只有武力可定勝負,今日鳴金,除卻老夫已經基本了解到崔氏小兒麾下這支虎賁的基本戰力外,最主要的還是附近縣邑,白波軍那些不同尋常的舉動。」
呂布聞言,微微皺眉,但見董卓語氣堅定,便不再多言。
「那主公的意思是?」
這時卻見李傕突然出言發問道。
董卓沉吟片刻,目光如鷹隼般銳利,掃視著帳中的眾將,緩緩開口道:
「白波軍向安邑匯聚,必有異圖,崔州平雖有些麻煩,但卻不在當下,當前在河內對我等虎視眈眈袁紹等人,才是老夫的心腹大患。
而此番白波軍的異動,讓老夫不得不懷疑其動機,若是在日後我軍與袁紹等人交戰的關口,突然在我軍的背後發難,只怕我軍必將會陷入腹背受敵之境。」
呂布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精芒,拱手道:「義父,那依您之見,我軍當如何應對?」
「依老夫看,為了以防萬一,還是儘快從崔鈞小兒手中將安邑城接手過來,只要有城池在手,即便是那幫白波賊有什麼動作,我等也能從容應對!」
說到這裡,董卓不由將目光投向左列的李肅。
李肅見狀當即會意,起身拱手抱拳道。
「主公放心,此事就交給我了!」
「善!」
……
而另一邊,崔鈞這邊自然也在和眾將一起分析著此戰的得失,總體而言,崔鈞試驗麾下虎賁諸營戰力的想法,基本得到實現。
雖在總體戰鬥經驗上與飛熊軍那些百戰餘生的涼州老兵相比,崔鈞麾下的這支兵馬尚顯得有些年輕,但就總體而言,還算是不錯的了,接下來所欠缺的不過是一場又一場戰鬥的磨礪罷了。
而接下來的西河之行,就是自己麾下這支兵馬,完成最後一場試煉的時刻。
「子義,你肩膀的傷口可有大礙?」
看著太史慈那稍有些蒼白的面色,崔鈞多少還有些心有餘悸,若不是自己一意孤行,要突然發起這場戰鬥,太史慈也不會因此而負傷!
太史慈聞言,倒是不以為意,既然選擇了從軍的這一條道路,那麼對於生死多少還是有些看淡,稍稍活動了一下右臂,覺得傷口已經沒有方才那般疼痛之後,不由出言安慰道:
「主公放心,先前慈躲閃的及時,眼下只是些許簡單的皮外傷罷了,並未傷及要害!」
崔鈞見狀,這才微鬆了一口氣,「不過即便是簡單的皮外傷,也要注意傷口的護理,這些日子,儘量不要動用右臂,以免創口崩裂,影響下一步的恢復!」
「主公,放心,末將省得!」
崔鈞見狀微微點了點頭後,隨即將目光投向身旁的賈詡,面色凝重道:「先生,向前巨業派斥候傳來的消息您也看了,對於白波軍接下來的動作,您怎麼看?」
賈詡聞言,沉吟了片刻後,緩緩說道:「從這次白波軍此次行動的行動軌跡來看,其似乎有意匯合,重新攻打安邑。」
崔鈞聞言,不禁皺眉道:「先前我等攻破巫咸山大寨的時間尚還不長,其應當還沒有這麼快就發現才對,卻不知此番,白波軍為何如此急切地想要攻打安邑?」
賈詡聞言道:「白波軍此次行動,顯然多少應當是已經知道了些什麼,拋卻其所獲得信息來源不談,哪怕是為了爭奪河東的控制權,其也必定會再來安邑。
安邑地處要衝,乃是兵家必爭之地,白波軍若能占據安邑,便能進可攻,退可守。
於外,既能威脅河內,又能牽制董卓。
於內,安邑城作為河東郡的郡治,乃是整個河東郡的精華所在,再加上先前牛輔採取了豎壁清野的策略。
安邑周邊幾個縣的人口物資全都被搬到了城內,眼下城中囤積的那些大量的物資,也是白波軍覬覦之所在。」
「如此說來,白波軍此次行動,乃是志在必得。我們若不儘快完成安邑城的交接工作,只怕會捲入這場不必要的麻煩當中。」崔鈞沉吟道。
賈詡點頭道:「正是如此,我建議將軍儘快與董卓完成安邑城的交接工作,以免夜長夢多。」
崔鈞深以為然,當即便向手下詢問起最後的準備工作完成情況。
手下稟報導:「除卻偏廂車尚需幾日才能將最後的一部分完成後,最遲明天下午就可以啟程。」
崔鈞點了點頭,心中暗自盤算。
偏廂車的打造雖然還需要幾天時間,但最遲明天下午應該就能啟程,如此想來時間上應當已經足夠了。
當即便準備派人去聯繫董卓,商討明日移交城池的事宜,就在此時,門外的親衛突然來報:「李肅奉董卓之命,過來商討雙方移交城池的時間。」
崔鈞微微一愣,隨即與賈詡對視一眼,兩人眼中都閃過一絲瞭然。
賈詡微微一笑,在崔鈞耳邊低聲說道:「將軍,看來董卓應當是和我們想到一塊去了,這對我們來說,正好是個機會。」
崔鈞點了點頭,心中已經有了計較,當即向親衛下令道:
「去,讓李將軍進來!」
「諾!」
這名親衛,當即拱手應諾後,便轉身出門去將李肅帶了進來。
李肅走進來時,崔鈞已經起身相迎,臉上帶著和煦的笑容:「李將軍,太尉他派你過來,想來應當是準備商討一下接下來城池交接的時間吧?」
李肅聞言當即拱了拱手,說道:「將軍英明,主公派我來此,正是想向將軍確定一下接下來雙方移交城池的時間,我家主公希望能最遲能在明日傍晚完成換防,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崔鈞聞言心中不由一喜,這正是他想要的時間。隨後微微一笑,說道:「不瞞將軍,方才我與麾下商議,也是覺得儘快完成交接為好,只是,我軍還有最後一些準備工作尚未完成,這樣吧,最遲明日下午如何?待明日下午,我軍便徹底退出城池,不知太尉那邊可能接受?」
李肅聞言思索了片刻,隨即點了點頭,說道:「崔將軍放心,你們的難處我們也都知道,既然,將軍您都如此說了,我等又豈有不答應之理!」
崔鈞聞言心中大定,立刻下令準備交接事宜。
其後又與李肅商討了一下具體的細節,包括城防的交接、物資的清點等,以確保一切順利進行。
「如此,剩餘的事情,就勞煩李將軍了!」
「將軍放心,我定會將這些事情交代給我家主公,告辭!」
崔鈞見狀亦是拱手回了一禮。
待李肅離去後,崔鈞與賈詡再次對視一眼,兩人的眼中都露出了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賈詡低聲說道:「將軍,董卓如此急切,顯然也是猜測到了白波軍接下來的目標。我們正好借坡下驢,儘快離開安邑,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正如先生所言,明日傍晚換防之後,我等便立刻啟程,前往巫咸山與巨業匯合,在那裡,我們可以安心打造偏廂車。
待最後一步的工序都完成之後,再行出發前往西河郡,正好,我也可以在此觀察一下雙方的戰況,看看白波軍的主力部隊,真實的戰力情況,以對日後平定西河白波軍老巢作出一定的判斷!」
兩人商議已定,崔鈞立刻下令,讓手下加快準備速度,確保明日傍晚能夠順利交接。
待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崔鈞心中終於鬆了一口氣,「接下來,一切就都交給時間!」
次日,雙方在做好最後的交接後,崔鈞和董卓道別之後,便率領軍隊先往西前進了一段路。
為了避免引起董卓的懷疑,崔鈞特意選擇了偏僻的小道前行。
待避開董卓的耳目之後,崔鈞便偷偷折向東南方向行進。
打算先行前往安邑城東南方向的巫咸山,和駐守在那裡的崔巨業匯合。
……
「義父,眼看我就要將那太史慈拿下,不知為何突然鳴金收兵?」
在將赤兔和方天畫戟交給親兵保管之後,呂布大步踏入營中。
卻見此番出戰的將領,除卻李傕、郭汜情況尚好些外,大都身上掛彩。
牛輔右肩受創,華雄更是誇張,一道如同蜈蚣般的傷口,自其左肩一路向下直劃到腹部,顯得分外猙獰。
不過好在傷口倒是不深,只需靜養些時日想來便能痊癒。
「想不到,崔州平這小子,短短時間不到,手下兵馬的戰力竟又成長了不少。
老夫本以為其麾下的張遼和太史慈便已經是這當世難得的猛將,卻不想又冒出這樣一名天生神力的猛將!」
董卓聞言卻是沒有立馬回答呂布的話,仔細替華雄包紮好的傷口之後,回到主位上,目光環視場中諸將一圈後,這才淡淡地說道:
「奉先的問題,稍後再說,爾等覺得此番與你們交戰的對手如何?」
諸將聞言,紛紛面面相覷,片刻後,李傕率先開口:
「主公,那崔州平手下兵馬,果真不容小覷。今日一戰,其陣法嚴整,進退有度,我軍雖有優勢,卻也難以輕易取勝。」
一旁的華雄見狀,當即點頭附和道:
「不錯,和我交手的那名面相兇惡的將領,天生神力,武藝高強,我與他交手數次,皆是險象環生。
若非方才主公及時下令鳴金,今日之戰,恐怕我還真有可能折在他的手上!」
呂布聽罷,臉上不由露出不以為然之色,冷哼一聲:
「爾等未免太過高看了那幫傢伙兒,在某看來,其不過爾爾!那太史慈雖有些本事,但在某家手下,不過手下敗將罷了,今日若非主公鳴金,我定能將其親手斬於馬下!」
董卓見狀微微一笑,卻不反駁呂布,畢竟,方才眾人的表現,其都一一看在眼中。
除卻呂布所領的那隊騎軍,從一開始就壓著太史慈打外,其餘幾人的戰果都不太理想。
尤其是牛輔,方才開戰沒多久,就被張遼直接掃落馬下,不過此事若是深究的話,倒也怪不得牛輔,畢竟張遼的勇武,自己是知道的。
即便是換做年輕時的自己,也不敢保證一定就是那張遼的對手,而牛輔此番竟還能鼓起勇氣,主動向其發起衝鋒。
雖然最後依舊沒能改變被俘的結果,但至少其努力的過程,自己還是知道的,故而此番倒也沒打算太過為難他。
至於其餘諸將,若說他們不努力吧,倒也說不上,但就結果而言,終究是讓董卓有些失望。
不過董卓也明白,不是自己的飛熊軍比不上對面的虎賁諸營,而實在是雙方將領的素質相差得有些大了。
尤其方才剛剛出現的典韋,就讓董卓大吃了一驚,其怎麼也想不到,其竟能赤手空拳的將半衝鋒起來的戰馬給攔住,並生生掀翻了過來。
雖然,華雄反應及時,沒有被摔倒的戰馬壓住,但在失去了戰馬的優勢之後,其一身的本領幾乎十成去了七成,且在驚懼之下,就更不是典韋的對手。
而步戰又恰恰是典韋最擅長的領域,此消彼長之下,不過數招之間,便被典韋打得手足無措,若非董卓鳴金及時,只怕眼下就不是如此簡單的一處傷口了!
不過,真正讓董卓提前鳴金的,倒不是戰局上的失利,而是先前董卓提前向安邑周邊縣邑派出的斥候所傳回的消息。
畢竟,按照先前的戰局,只要呂布那邊擊敗太史慈,抽出人手之後,便能迅速援助其他方向的諸將,到時必將迅速的將戰局扭轉過來。
對於呂布這一點的信心,董卓還是有的,畢竟,放眼整個天下,能在騎戰上與呂布一較高下的基本一個沒有。
而據斥候匯報回的消息來看,原本四散在周邊縣邑抄掠的白波軍,隱隱有向安邑方向匯聚的趨勢,憑藉著在戰場上多年鍛鍊出來的直覺,董卓本能的預感到了其中的問題,這才鳴金暫時結束了這場戰鬥。
畢竟,相較於即將遠赴西河郡任職的崔鈞來說,近在河內的袁紹等人方才是董卓的心腹之患,但理清楚其間的關竅之後,董卓不由緩緩說道:
「奉先我兒,武藝高強,天下皆知,但戰場之上,卻非只有武力可定勝負,今日鳴金,除卻老夫已經基本了解到崔氏小兒麾下這支虎賁的基本戰力外,最主要的還是附近縣邑,白波軍那些不同尋常的舉動。」
呂布聞言,微微皺眉,但見董卓語氣堅定,便不再多言。
「那主公的意思是?」
這時卻見李傕突然出言發問道。
董卓沉吟片刻,目光如鷹隼般銳利,掃視著帳中的眾將,緩緩開口道:
「白波軍向安邑匯聚,必有異圖,崔州平雖有些麻煩,但卻不在當下,當前在河內對我等虎視眈眈袁紹等人,才是老夫的心腹大患。
而此番白波軍的異動,讓老夫不得不懷疑其動機,若是在日後我軍與袁紹等人交戰的關口,突然在我軍的背後發難,只怕我軍必將會陷入腹背受敵之境。」
呂布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精芒,拱手道:「義父,那依您之見,我軍當如何應對?」
「依老夫看,為了以防萬一,還是儘快從崔鈞小兒手中將安邑城接手過來,只要有城池在手,即便是那幫白波賊有什麼動作,我等也能從容應對!」
說到這裡,董卓不由將目光投向左列的李肅。
李肅見狀當即會意,起身拱手抱拳道。
「主公放心,此事就交給我了!」
「善!」
……
而另一邊,崔鈞這邊自然也在和眾將一起分析著此戰的得失,總體而言,崔鈞試驗麾下虎賁諸營戰力的想法,基本得到實現。
雖在總體戰鬥經驗上與飛熊軍那些百戰餘生的涼州老兵相比,崔鈞麾下的這支兵馬尚顯得有些年輕,但就總體而言,還算是不錯的了,接下來所欠缺的不過是一場又一場戰鬥的磨礪罷了。
而接下來的西河之行,就是自己麾下這支兵馬,完成最後一場試煉的時刻。
「子義,你肩膀的傷口可有大礙?」
看著太史慈那稍有些蒼白的面色,崔鈞多少還有些心有餘悸,若不是自己一意孤行,要突然發起這場戰鬥,太史慈也不會因此而負傷!
太史慈聞言,倒是不以為意,既然選擇了從軍的這一條道路,那麼對於生死多少還是有些看淡,稍稍活動了一下右臂,覺得傷口已經沒有方才那般疼痛之後,不由出言安慰道:
「主公放心,先前慈躲閃的及時,眼下只是些許簡單的皮外傷罷了,並未傷及要害!」
崔鈞見狀,這才微鬆了一口氣,「不過即便是簡單的皮外傷,也要注意傷口的護理,這些日子,儘量不要動用右臂,以免創口崩裂,影響下一步的恢復!」
「主公,放心,末將省得!」
崔鈞見狀微微點了點頭後,隨即將目光投向身旁的賈詡,面色凝重道:「先生,向前巨業派斥候傳來的消息您也看了,對於白波軍接下來的動作,您怎麼看?」
賈詡聞言,沉吟了片刻後,緩緩說道:「從這次白波軍此次行動的行動軌跡來看,其似乎有意匯合,重新攻打安邑。」
崔鈞聞言,不禁皺眉道:「先前我等攻破巫咸山大寨的時間尚還不長,其應當還沒有這麼快就發現才對,卻不知此番,白波軍為何如此急切地想要攻打安邑?」
賈詡聞言道:「白波軍此次行動,顯然多少應當是已經知道了些什麼,拋卻其所獲得信息來源不談,哪怕是為了爭奪河東的控制權,其也必定會再來安邑。
安邑地處要衝,乃是兵家必爭之地,白波軍若能占據安邑,便能進可攻,退可守。
於外,既能威脅河內,又能牽制董卓。
於內,安邑城作為河東郡的郡治,乃是整個河東郡的精華所在,再加上先前牛輔採取了豎壁清野的策略。
安邑周邊幾個縣的人口物資全都被搬到了城內,眼下城中囤積的那些大量的物資,也是白波軍覬覦之所在。」
「如此說來,白波軍此次行動,乃是志在必得。我們若不儘快完成安邑城的交接工作,只怕會捲入這場不必要的麻煩當中。」崔鈞沉吟道。
賈詡點頭道:「正是如此,我建議將軍儘快與董卓完成安邑城的交接工作,以免夜長夢多。」
崔鈞深以為然,當即便向手下詢問起最後的準備工作完成情況。
手下稟報導:「除卻偏廂車尚需幾日才能將最後的一部分完成後,最遲明天下午就可以啟程。」
崔鈞點了點頭,心中暗自盤算。
偏廂車的打造雖然還需要幾天時間,但最遲明天下午應該就能啟程,如此想來時間上應當已經足夠了。
當即便準備派人去聯繫董卓,商討明日移交城池的事宜,就在此時,門外的親衛突然來報:「李肅奉董卓之命,過來商討雙方移交城池的時間。」
崔鈞微微一愣,隨即與賈詡對視一眼,兩人眼中都閃過一絲瞭然。
賈詡微微一笑,在崔鈞耳邊低聲說道:「將軍,看來董卓應當是和我們想到一塊去了,這對我們來說,正好是個機會。」
崔鈞點了點頭,心中已經有了計較,當即向親衛下令道:
「去,讓李將軍進來!」
「諾!」
這名親衛,當即拱手應諾後,便轉身出門去將李肅帶了進來。
李肅走進來時,崔鈞已經起身相迎,臉上帶著和煦的笑容:「李將軍,太尉他派你過來,想來應當是準備商討一下接下來城池交接的時間吧?」
李肅聞言當即拱了拱手,說道:「將軍英明,主公派我來此,正是想向將軍確定一下接下來雙方移交城池的時間,我家主公希望能最遲能在明日傍晚完成換防,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崔鈞聞言心中不由一喜,這正是他想要的時間。隨後微微一笑,說道:「不瞞將軍,方才我與麾下商議,也是覺得儘快完成交接為好,只是,我軍還有最後一些準備工作尚未完成,這樣吧,最遲明日下午如何?待明日下午,我軍便徹底退出城池,不知太尉那邊可能接受?」
李肅聞言思索了片刻,隨即點了點頭,說道:「崔將軍放心,你們的難處我們也都知道,既然,將軍您都如此說了,我等又豈有不答應之理!」
崔鈞聞言心中大定,立刻下令準備交接事宜。
其後又與李肅商討了一下具體的細節,包括城防的交接、物資的清點等,以確保一切順利進行。
「如此,剩餘的事情,就勞煩李將軍了!」
「將軍放心,我定會將這些事情交代給我家主公,告辭!」
崔鈞見狀亦是拱手回了一禮。
待李肅離去後,崔鈞與賈詡再次對視一眼,兩人的眼中都露出了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賈詡低聲說道:「將軍,董卓如此急切,顯然也是猜測到了白波軍接下來的目標。我們正好借坡下驢,儘快離開安邑,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正如先生所言,明日傍晚換防之後,我等便立刻啟程,前往巫咸山與巨業匯合,在那裡,我們可以安心打造偏廂車。
待最後一步的工序都完成之後,再行出發前往西河郡,正好,我也可以在此觀察一下雙方的戰況,看看白波軍的主力部隊,真實的戰力情況,以對日後平定西河白波軍老巢作出一定的判斷!」
兩人商議已定,崔鈞立刻下令,讓手下加快準備速度,確保明日傍晚能夠順利交接。
待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崔鈞心中終於鬆了一口氣,「接下來,一切就都交給時間!」
次日,雙方在做好最後的交接後,崔鈞和董卓道別之後,便率領軍隊先往西前進了一段路。
為了避免引起董卓的懷疑,崔鈞特意選擇了偏僻的小道前行。
待避開董卓的耳目之後,崔鈞便偷偷折向東南方向行進。
打算先行前往安邑城東南方向的巫咸山,和駐守在那裡的崔巨業匯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