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西河民情,籠絡糜氏(二合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單于言重了!我既將任使匈奴中郎將一職,對於單于自當有應護之責。

  只是對於西河,我雖曾於京中之時查過其部分資料,但那已是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時的資料,時載西河郡有戶五千六百九十八戶,口兩萬零八百三十八人。

  如今數十年過去,卻不知現如今西河郡那邊情況究竟如何,且據我所知,自去年那場聲勢浩大的叛亂之後,現朝廷已將南單于庭從西河美稷遷至離石。

  卻不知單于對於眼下西河那邊的情況了解多少?可否替我簡單介紹一下,我也好在去赴任之前能夠提前作些準備!」

  於夫羅聞言微微皺了皺眉,思索了片刻後說道:

  「不瞞將軍,西河郡於我匈奴而言,亦是故地,在流落漢地這些時日,我也曾多次派人前去打探西河郡那邊族人的情況,對於大體的情況,倒還算了解,既然將軍有問,小王自不敢隱瞞!」

  崔鈞聞言不由正襟危坐,對著於夫羅說道:「如此,還望單于不吝賜教!」

  於夫羅聞言微微點了點頭,神色逐漸凝重了下來:

  「先說說人口吧,自黃巾之亂後,中原動盪,冀州更是當時的重災區,除卻大量百姓逃入山中之外。

  更是有不少流民自河東湧入西河,其中,更有不少是精通農事的漢人,他們的到來,倒是讓西河的農耕有了不少的起色。」

  「哦,那如此說來,此刻西河郡的人口應當還有不少咯?」

  於夫羅苦笑著搖頭,

  「西河郡地處邊郡,其情勢與我在河北這一年多來所看到的多有不同。

  自中平五年正月,休屠各胡人寇略西河郡,西河太守邢紀被殺之後,朝廷一直都未能委派新的郡守到任。

  其地官府幾乎徹底癱瘓,對當地百姓幾無管理,加之大量關東流民湧入,其戶籍早已混亂不堪。

  如今在西河郡,我見到不少漢民村落都是自行推舉里正,管理日常事務,對朝廷的政令,也是能遵行則遵行,力不能及之處,便只能自行周旋。」

  「那安全和治安方面呢?如今南單于庭就設在西河郡治,漢匈兩族百姓夾雜,往來人員複雜,不知其地如何治理?」

  崔鈞聞言不禁皺了皺眉,繼續問道。

  於夫羅聞言不由輕嘆一聲:

  「匈奴各部與漢人雜居,習俗、律法多有不同,故而摩擦時有發生,一些小的爭鬥不斷,盜竊之事也屢見不鮮。

  而且,周邊還有不少馬賊,時常趁亂劫掠,之前朝廷建制健全之時,尚有官兵巡邏彈壓,故而兩族百姓尚能勉強控制。

  如今朝廷自顧不暇,西河郡的治安,便只能靠當地的豪強和各族自行維持。」

  「豪強?」

  崔鈞聞言不由挑了挑眉頭。

  「正是!」

  於夫羅點了點頭後,繼續道,

  「西河郡雖地處偏遠,但當地亦有幾大家族,其中以田氏和孫氏因與我族多部有所往來,故其兩家根基最為深厚。

  其家中多蓄養私兵,在當地暗中多有橫行不法之舉,將軍若是到了當地,當需多加小心這兩家豪強才是!」

  「恩,多謝單于提點,那其地經濟情況如何?可有商戶流經此地?百姓如何解決溫飽?」

  崔鈞感謝了於夫羅幾句後,便又繼續問道。

  「不瞞將軍,離石縣周邊,因有三川河流經,故而其地土地肥沃,十分適合漢民的農業種植,其地百姓若能安心種植,想來多能滿足日常所需。

  但商業就艱難許多,其地官道因戰亂年久失修,商隊往來多有不便,原本繁華的集市,如今也變得冷冷清清。

  只有販賣馬匹的生意倒是一直不曾斷絕,多有中原商販不遠千里前來與我族交易馬匹。

  不過,為避開朝廷耳目,故而,大多也只是在暗中進行,其中大多數馬匹生意多由孫、田兩家把控了!」

  「多謝單于告知詳情,如此,鈞心中有數了。」

  崔鈞聞言起身,鄭重地向於夫羅行了一禮,「日後至西河郡之後,還望單于多多支持,與我一同維護西河郡的穩定。」

  於夫羅見狀不敢怠慢,連忙起身拱手道,「將軍放心,我父羌渠單于生前多與大漢親善,如今雖有波折,但我也盼著能恢復往日的和平,此番若能順利回歸離石王庭,西河郡的事,我自會盡力相助。」


  「善!」

  「既如此,今後就麻煩單于了,眼下時候也已經不早,單于就先下去好生安撫部眾,讓其做好準備,待出發之日,我自會派人前去通知單于!」

  「既如此,小王就不多打擾將軍了,告辭!」

  見崔鈞點了點頭後,這才轉身離開。

  看著於夫羅漸漸離去的身影,崔鈞不由長出了一口氣,經過方才的這一番談話,

  其實,雙方心裡都明白,這不過是一場各取所需的合作。

  崔鈞需要於夫羅的匈奴騎兵助力,以增強自己的實力,力求能在西河郡站穩腳跟。

  而於夫羅則是需要崔鈞的支持,藉助東漢朝廷名望和崔鈞的力量,奪回單于之位,重振匈奴的威風。

  至於之後的事情,就只有交給時間去決定。

  ……

  「來人,去將糜氏的二公子帶來!」

  在了解到西河郡當下的部分情況之後,崔鈞當即便有了不少想法,所缺的不過是一定的物資罷了。

  想到這裡,崔鈞突然想到了先前被自己所囚禁的糜芳,當即對著帳外的侍衛高聲吩咐道。

  不多一會兒,糜芳便被親衛帶了進來。

  多日的囚禁讓其面色多少略顯憔悴,在從親衛口中得知崔鈞突然要召見他後,其心中多少有些激動,而在看到崔鈞之後,其眼神中卻多少帶著些許的警惕與不安。

  微微皺眉,盯著崔鈞看了半晌,卻始終沒有開口說話。

  「怎麼,多日不見,糜公子不認識我了嗎?還是說當初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心底發虛,不敢直視於我?」

  看著有些沉默的糜芳,崔鈞忍不住調侃了一下。

  糜芳聞言心下不由一慌,連忙解釋道:

  「將軍明鑑,大王與太后乃天家貴胄,我糜氏不過是海東一小小的商賈家族,即便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更何況當初也是朝廷強行扣押下我等商船,如何安排也都是朝廷做主,我等根本就沒有插手的餘地,就更別提提前知道上船之人的身份了!」

  「公子之言,倒也並非無理,如此看來,當日之事當是有所誤會才是!」崔鈞似笑非笑的看著糜芳,緩緩說道。

  「正是!正是!當初北上之時我就告訴過將軍的部下,我糜氏絕不會做出這種事,怎奈當初無論我如何解釋,將軍部下就是不信。

  以至於我等被無故囚禁了這十多天,還是將軍明察秋毫,能明白我糜氏之心,既如此,不知將軍可否放我一馬?」

  糜芳聞言,似覺離開有戲,當即諂媚道。

  崔鈞見狀,眉頭不由一皺,對於糜芳這等商賈的習性多少有些不喜,但想著接下來,對西河郡的經營尚有不少的地方需要依靠糜氏,遂強忍著心中的不適道:

  「此事公子大可放心,此番尋公子前來,便是為了此事!」

  「此話當真!」

  見崔鈞突然如此好說話,糜芳不由微微有些愣神,疑惑道。

  崔鈞聞言點了點頭道:「而且此番糜氏在物資上但有損失,我崔氏均可按造價賠償,定當不會讓公子吃虧,不知如此,可能讓公子滿意?」

  「什……什麼情況?」

  糜芳聞言不由一愣,顯然被崔鈞這突然的回答,弄得有些不知所措,連忙推辭道:「將軍言重了,將軍能夠明察秋毫放我一馬,便已是感激不盡,又豈敢有如此奢望!」

  「公子放心,崔某方才之言,乃是真心之言,並沒有和公子開完笑的意思,公子大可放心便是!」

  聽崔鈞如此說,糜芳心中的擔憂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更加警惕了起來。

  「這……小人膽小,將軍您有什麼話還請直說便是?」

  崔鈞見狀,心知自己方才的舉動,多少有些太過直接了一些,難免糜芳會有些多想,遂只好開門見山道:

  「放心,此番尋公子前來,吾並無惡意,我已徹底調查清楚,之前渡河時河間王和何太后座船沉沒一事,確定與糜氏無關,此番賠償之舉,只是應有之義,故還請公子勿要多疑!」

  聽到這話,糜芳一直緊繃的身體這才終於放鬆了些,忍不住長舒了一口氣道:

  「原來如此,不瞞將軍,這十多天來,吾每日都擔驚受怕,生怕糜氏被捲入這無端的災禍之中,既然將軍已經查明了真相,不知何時能放我等歸去?」


  崔鈞見狀不由微微一笑,接著說道:「此事不急,吾尚有幾件事情想要向公子打聽一下,卻不知是否方便?」

  「哦……卻不知將軍欲了解何事?」

  糜芳聞言愣了下,猶豫了下說道。

  「不知公子此番西行行商,所謂何事?」

  糜芳聞言,雖不知崔鈞突然打聽這事有何用意,但還是如實說道:

  「不瞞將軍,此番西行,乃是因眼下徐州鐵官出產的鐵器大都被陶刺史徵調去生產兵器,農具產量嚴重不足,難以滿足我等莊園的需求。

  家兄便讓我前往南陽鐵官購買些許鐵器,此外,我還囤積了一批當地的布料、糧食,準備運回徐州販賣。」

  崔鈞聽後,心中頓時一動,想到接下來西河郡的發展,正需要大量物資,略作思考後說道:

  「原來如此,糜公子,我對這些物資很感興趣,願意收購你此番購買的所有鐵器、布料和糧食,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糜芳聞言不由一愣,隨即眼中便閃過一絲驚喜,但很快又恢復鎮定:

  「將軍此言當真?將軍可知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卻不知將軍為何會突然有此需求?」

  崔鈞微微一笑道:

  「不瞞公子,我接下來將會出任西河太守、使匈奴中郎將一職,經略邊郡,安撫匈奴。

  而西河郡歷經戰亂,百廢待興,接下來無論是發展生產,還是安撫百姓都需要大量的鐵製農具及各種生活物資,而公子此番所攜帶之物,正好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原來如此,如此說來,吾倒是要先恭喜將軍了!」

  糜芳聞言,不由連忙向崔鈞恭賀道。

  而其心中則下意識地開始暗自盤算起這筆買賣的利潤。

  「恭喜倒是不必,世人皆知西河地處邊郡,乃是大漢有數的貧瘠之地,若想真正將其發展起來,恐怕少不了外界的助力,因此我有一事相求,還望公子能夠答應?」

  「將軍的意思是……」

  糜芳心中或多或少也猜出了些許崔鈞的用意,若有所思道。

  「正如公子所想,西河郡地處偏遠,物資採購不易,糜氏商隊遍布各地,人脈廣泛,故而我想讓糜氏幫忙收購我西河郡所需的糧草、鐵器、食鹽等物資,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糜芳聞言頓時眼睛一亮,心中快速權衡著利弊,很快便有了決斷。

  隨即站起身,對著崔鈞拱手道:「將軍願意相信我糜氏,也是我糜氏的榮幸,我糜氏自然也不會讓將軍失望,此事我應下了,卻不知將軍又要用什麼來支付這些東西的費用呢?」

  「戰馬如何?須知西河郡為南匈奴王庭所在,往日多有商賈前往販賣馬匹,而且此番擊破匈奴,我也繳獲了不少的匈奴戰馬,想來應當足以支付這些物資的貨款才是!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眼下天下大亂在即,戰馬多有價無市,若真能打通這條線路,定能提高我糜氏日後在徐州的地位。」

  想到這裡,糜芳當即答應道:「既然將軍捨得如此,我糜氏就應下此事!」

  崔鈞聞言大喜,當即站起身,一把抓住糜芳的手道:「好!我敢保證糜氏定不會後悔這個決定。」

  糜芳聞言,亦是點了點頭道:「我相信將軍!」

  接下來,兩人便開始詳細商討起了合作細節,關於物資的價格,崔鈞表示會給出合理的價錢,絕不壓價,對於戰馬的交易,雙方亦是商定了一個初步的數量和價格範圍。

  而在談到糧草的供應時,崔鈞卻有著自己的要求:

  「西河郡百姓飽受戰亂之苦,糧食儲備定然不足,我希望接下來糜氏能優先為我提供大量平價的糧食,以解百姓的燃眉之急。」

  糜芳聞言當即表態道:「將軍心繫百姓之心,實令人敬佩,我糜氏雖為商人,但也懂得大義,定會全力相助。」

  「如此就拜託公子了!」

  「將軍若是不嫌某身份低微,不妨直接稱吾子方便是!」見崔鈞還如此客氣,糜芳不由出言道。

  「既如此,那我就稱呼公子一聲子方兄吧!」

  崔鈞聞言,心知這是糜芳有意想拉近二人間的關係,遂也不推辭,順水推舟道。

  糜芳聞言,心中稍安,便繼續說道:「南陽鐵官的鐵器質量上乘,但產量有限,接下來我會想辦法與其他地方的鐵官溝通,儘量多增加一些對西河郡的供應。」


  「恩,如此就有勞子方幫忙了。此外,食鹽也是重要物資,西河郡的食鹽供應一直依賴外地,還望糜氏能幫忙打通渠道。」

  糜芳思索片刻,說道:「食鹽買賣受官府管控,不過我糜氏在各地也有一些關係,我會盡力而為。」

  其後兩人又討論了運輸的問題。

  考慮到西河郡路途遙遠,運輸不便,且途中可能會遇到盜匪。

  崔鈞當即表示會安排士兵沿途護送,確保物資安全抵達。

  不知不覺,天色已晚,營帳內的燭火愈發明亮。兩人終於談妥了各項事宜,達成了初步的合作協議。

  崔鈞說道:「今日與子方兄相談甚歡,待我到西河郡任職後,再與子方詳細商議後續的合作事宜。」

  糜芳見狀起身告辭:「將軍放心,明日一早我便啟程回去與家兄商議,待將軍就任西河太守之後,便將物資早日運往西河郡。」

  「如此,就有勞了!」

  崔鈞親自將糜芳送出營帳,看著糜芳離去的身影,心中不由對將來充滿了期待。

  其深知,此番與糜氏的合作,必將為西河郡接下來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助力。

  而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崔鈞等人日夜忙碌,緊鑼密鼓地籌備著前往西河郡的各項事宜。

  士兵們則忙著整理兵器、打包行李,後勤人員則精心籌備糧草輜重,整個軍營中一片忙碌的景象,緊張而有序。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