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自我
認為行為就足以塑造人類的狂妄者,認為技術可控的失控者,縱使只是淺薄的想法,夏天也總是想要發問。
難道要說,一切的人類,之所以成為自己,只是因為其處境嗎?他覺得至少從許多違背常理的錯誤嘗試之中,已經得到了許多慘痛的教訓,與或許不必要的悲劇了。
但是,他卻往往什麼都沒有做。可是時間還是一刻不停地流逝,這是否也是一種謬論呢?
在屢次回憶和塗抹往昔的失敗嘗試中,似乎也因為現行的通俗文學,產生了——或者還是從別處摘抄下來些許想法,而後在新的修飾之中引用。
有限的情節,卻渴求無止境的新鮮感。在這種情緒的希冀之中,就仿佛斬斷一切無明業火的劍客般,不想要任何痛苦、折磨與磨難。
最好也不必有死亡,有失去,有得到,有變化,不需要沉重和認真的筆觸,只是希望在溫暖的搖籃中,閱讀輕鬆的故事,仿佛飲下甘甜的泉水,咀嚼鬆軟的餅乾。
其實,這有什麼不好的呢?
若是可以,在故事的開始,最好就要有已經確定的人物關係,已經完成的人物塑造,至多在日常的情節互動中稍作筆墨,就算在傳統的玄幻奇幻故事,也可以做一些世界觀解密來做調劑。
這樣一來,羅修自然就不用到南方去打仗,紗世里不必陷入鬱郁的情緒,他也不必沉湎在整日的幻想中。
可說到底人總是要有新的生活,新的朋友,就像要翻開一本新的故事來閱讀般。這也都沒什麼不好的,失敗既然是一種必然,卻似乎尚且沒有到不堪重負的程度,如若只是緩慢的凋零和腐爛,又有什麼理由,不只是享受瞬息的現在呢?
這是足以說服自我的觀念,可事到臨頭,夏天到底還是只去做他應當做的事情。
許多時候成為他人眼中理想的自己,或許應當做的事情,也是另一種輕鬆。況且在他這個處境之中,這種應當做的事情,往往也只是什麼都不要做,占據這個位置,不要作惡就已經算是好人了。
因為他不是承擔了,作為組織的節點,這一個往往作惡的位置,卻只是庸常地循規蹈矩嗎?
不想去看,卻還是要去看。不想要做事,卻還是要做事。不想要討論,卻還是要討論。恩惠與懲罰,這樣說起來,不是還是做了許多事情嗎?
所以,在占據位置之後,一個理想的要求,只是儘可能地少做事情,所謂的無為而無不為。
但在具體實踐上,似乎又不太可能,所以也只能勉為其難地削減自己的行為,填充自己的時間。如此一來,冥思苦想談不上壞事,畢竟他其實也沒有吃很多東西,沒有用很多器物,沒有花很多錢財。
與之相對的,似乎也不是很重的職責,也無非是承擔自己的職分。
新的學年,在共和十年的初春,已經上過一候的調整課程了。在下一旬的,也就是現在的上午,自然是正常的課業,他或許也應當將注意力稍微放在課程上。
還有,今天是驚蟄,天氣又稍顯陰沉,或許也要小心下雨。下雨也不錯,因為帶了傘,鞋子也是防水的,那麼浸染衣物的泥點,則顯得也是青春的氛圍感之一了。
但在雨天之後呢?的確再有不到兩年,他就應該去讀書了。然後人長大了,就是這樣一個結果。
夏天稍微感到無力,甚至存在些許不應有的疲憊,不自然地支起手臂,倚靠著頭顱,似乎很想要稍微休息。
還是繼續投入沉思之中吧。
如若無論如何,一切的意義都不復存在,在有限的時間之中,他更願意將一切的想法都留給自己。
只有他自己的意志與思想,如此的好。
如果可以,如若每個人都能夠在成長之中,成功地成為正常的好人,也會是好的。
可說到底,正常的標準和好的標準,似乎是可以輕易在共識之中得出的,卻往往在枷鎖之中偏差。
所以,說不定成為正常而普通的大人,比想像得更為困難。
也就是說,夏天可給予這樣一個判斷,在大數據中體現的諸多困難,例如經濟、文化、基因、疾病、事故等,像是給屏幕劃痕,於是不會再痊癒的損傷之外。
還有許多的、更多的、無休無止的困境、難題、謬種與劫數,讓人難以成為真正的自我。
在理想情況下,教育或能夠對此有所助益。
好,就從這裡繼續開始想,將其他的處境和想法都拋開,讓主觀和唯心的想法短暫地主宰他自己。
夏天無神的目光似乎略微有所聚焦,似乎是在下課時間,周圍的聲音略微喧譁起來。
撐在課桌上的手臂,一如既往地托舉頭顱,他在橡皮上不對等地放著尺子,將翹起來的一段按下,鬆開,然後再次按下。
久坐或許不太好吧?需要站起來稍微活動一下嗎?算了,都這樣了,這種事情也沒什麼意義。
可夏天最後還是改變了坐姿,順勢從茶水與汽水之中選擇了後者,取了些巧克力曲奇過來,咀嚼、咽下。
蛋糕式的餅乾,吃起來自然是要柔軟些,對於其中的風味,似乎可以稍作評價,但又似乎並無必要。
最好,但還是因為覺得同樣沒有選擇的必要,於是他將保溫杯中的涼可樂喝完了,再一併飲盡溫熱的茶水。
茶水與糖分,非常不錯,無意識地接過來不知道是誰遞過來的紙。
哎呀,多管閒事,不過也無所謂,於是順手也將袋中剩餘的巧克力曲奇一併遞過去。
接下來吃什麼零食呢?
之後再說,他現在還是繼續去空想。
紛繁雜亂的思緒之中,似乎也模糊地感覺到了許多的圖景,思考、理性與智慧,而後再是文法與邏輯,自然是消解與構築威權,並得到更好社會的工具。
就這一點,天命五郡的教育體系,已經很多年沒有變更了。
難道要說,一切的人類,之所以成為自己,只是因為其處境嗎?他覺得至少從許多違背常理的錯誤嘗試之中,已經得到了許多慘痛的教訓,與或許不必要的悲劇了。
但是,他卻往往什麼都沒有做。可是時間還是一刻不停地流逝,這是否也是一種謬論呢?
在屢次回憶和塗抹往昔的失敗嘗試中,似乎也因為現行的通俗文學,產生了——或者還是從別處摘抄下來些許想法,而後在新的修飾之中引用。
有限的情節,卻渴求無止境的新鮮感。在這種情緒的希冀之中,就仿佛斬斷一切無明業火的劍客般,不想要任何痛苦、折磨與磨難。
最好也不必有死亡,有失去,有得到,有變化,不需要沉重和認真的筆觸,只是希望在溫暖的搖籃中,閱讀輕鬆的故事,仿佛飲下甘甜的泉水,咀嚼鬆軟的餅乾。
其實,這有什麼不好的呢?
若是可以,在故事的開始,最好就要有已經確定的人物關係,已經完成的人物塑造,至多在日常的情節互動中稍作筆墨,就算在傳統的玄幻奇幻故事,也可以做一些世界觀解密來做調劑。
這樣一來,羅修自然就不用到南方去打仗,紗世里不必陷入鬱郁的情緒,他也不必沉湎在整日的幻想中。
可說到底人總是要有新的生活,新的朋友,就像要翻開一本新的故事來閱讀般。這也都沒什麼不好的,失敗既然是一種必然,卻似乎尚且沒有到不堪重負的程度,如若只是緩慢的凋零和腐爛,又有什麼理由,不只是享受瞬息的現在呢?
這是足以說服自我的觀念,可事到臨頭,夏天到底還是只去做他應當做的事情。
許多時候成為他人眼中理想的自己,或許應當做的事情,也是另一種輕鬆。況且在他這個處境之中,這種應當做的事情,往往也只是什麼都不要做,占據這個位置,不要作惡就已經算是好人了。
因為他不是承擔了,作為組織的節點,這一個往往作惡的位置,卻只是庸常地循規蹈矩嗎?
不想去看,卻還是要去看。不想要做事,卻還是要做事。不想要討論,卻還是要討論。恩惠與懲罰,這樣說起來,不是還是做了許多事情嗎?
所以,在占據位置之後,一個理想的要求,只是儘可能地少做事情,所謂的無為而無不為。
但在具體實踐上,似乎又不太可能,所以也只能勉為其難地削減自己的行為,填充自己的時間。如此一來,冥思苦想談不上壞事,畢竟他其實也沒有吃很多東西,沒有用很多器物,沒有花很多錢財。
與之相對的,似乎也不是很重的職責,也無非是承擔自己的職分。
新的學年,在共和十年的初春,已經上過一候的調整課程了。在下一旬的,也就是現在的上午,自然是正常的課業,他或許也應當將注意力稍微放在課程上。
還有,今天是驚蟄,天氣又稍顯陰沉,或許也要小心下雨。下雨也不錯,因為帶了傘,鞋子也是防水的,那麼浸染衣物的泥點,則顯得也是青春的氛圍感之一了。
但在雨天之後呢?的確再有不到兩年,他就應該去讀書了。然後人長大了,就是這樣一個結果。
夏天稍微感到無力,甚至存在些許不應有的疲憊,不自然地支起手臂,倚靠著頭顱,似乎很想要稍微休息。
還是繼續投入沉思之中吧。
如若無論如何,一切的意義都不復存在,在有限的時間之中,他更願意將一切的想法都留給自己。
只有他自己的意志與思想,如此的好。
如果可以,如若每個人都能夠在成長之中,成功地成為正常的好人,也會是好的。
可說到底,正常的標準和好的標準,似乎是可以輕易在共識之中得出的,卻往往在枷鎖之中偏差。
所以,說不定成為正常而普通的大人,比想像得更為困難。
也就是說,夏天可給予這樣一個判斷,在大數據中體現的諸多困難,例如經濟、文化、基因、疾病、事故等,像是給屏幕劃痕,於是不會再痊癒的損傷之外。
還有許多的、更多的、無休無止的困境、難題、謬種與劫數,讓人難以成為真正的自我。
在理想情況下,教育或能夠對此有所助益。
好,就從這裡繼續開始想,將其他的處境和想法都拋開,讓主觀和唯心的想法短暫地主宰他自己。
夏天無神的目光似乎略微有所聚焦,似乎是在下課時間,周圍的聲音略微喧譁起來。
撐在課桌上的手臂,一如既往地托舉頭顱,他在橡皮上不對等地放著尺子,將翹起來的一段按下,鬆開,然後再次按下。
久坐或許不太好吧?需要站起來稍微活動一下嗎?算了,都這樣了,這種事情也沒什麼意義。
可夏天最後還是改變了坐姿,順勢從茶水與汽水之中選擇了後者,取了些巧克力曲奇過來,咀嚼、咽下。
蛋糕式的餅乾,吃起來自然是要柔軟些,對於其中的風味,似乎可以稍作評價,但又似乎並無必要。
最好,但還是因為覺得同樣沒有選擇的必要,於是他將保溫杯中的涼可樂喝完了,再一併飲盡溫熱的茶水。
茶水與糖分,非常不錯,無意識地接過來不知道是誰遞過來的紙。
哎呀,多管閒事,不過也無所謂,於是順手也將袋中剩餘的巧克力曲奇一併遞過去。
接下來吃什麼零食呢?
之後再說,他現在還是繼續去空想。
紛繁雜亂的思緒之中,似乎也模糊地感覺到了許多的圖景,思考、理性與智慧,而後再是文法與邏輯,自然是消解與構築威權,並得到更好社會的工具。
就這一點,天命五郡的教育體系,已經很多年沒有變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