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課業
當然了,教育框架這種理應更適合長期維繫的構形,若只需要稍微調整,而不必大刀闊斧地改革,也足以說明基礎是相當穩固的。
畢竟需要長期使用的框架,實在沒必要像迅速疊代的科技產品般,每數年都要更換審美觀感。
但在與其他地區比較之中,陽野天命五郡的教育系統,的確很多年都沒有變化了。甚至大體的框架,還可以追溯到帝昭陽時期,運用社會的全部餘力,超前建設的普遍教育框架。
圍繞這一基石,因為師資的相對匱乏,或者還有別的需要。總體來說,小學和中學的教育,建立在老師灌輸知識,還有培養紀律的基礎上。
畢竟若是要讓每一個適齡的孩子,都能夠在學校度過童年和青春,並完成初步的社會化,投入與產出的比值是不恰當的。
因此,如果因材施教太過困難,作為後發與次生著,也不必追求每個人的充分發展。
所以,在填充的過程之中,同樣也可以避免蕪雜之物生長。比如說,現在的學校,就整天出些有的沒的亂子。
若與過去對比,當然可以歸咎於還是題做得太少了。
可過去是否有亂子呢?當然還是有了。
甚至圍繞這一邏輯,過去的許多混亂,還是因為一部分人題做少了,或者太多不必要的力量來打攪大家一起做題了。
可在過去,做題往往還是有回報的,而且教育的階次,無論是職業教育還是學術教育,連同產業體系和人口,都維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就算間或略有不足,也有其他地方的力量來補充。
就比如現在,殷都司這一系拿進來的,不就是很大的一筆嗎?
因此,由於天命五郡始終相對維持穩態,並且隨著外部力量的注入,即使是在經濟周期的低谷之中,也沒有發生不可控的學歷價值崩盤情況。
這一相對的保值物,和無論正確與否,大體還是可以有事實參考的,所謂人力資本的投資與回報,做題的必要性,反而沒有受到大面積與廣泛的質疑。
只是出題的那邊,還是一天到晚鬥來鬥去。
只是勉強維持斗而不破,所以暫時沒有影響做題的這邊。
還是使用先前預設,不只是教育,其實天命五郡的系統社會組織系統,的確也很長時間,都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了。在往昔的故事中,說不定這往往是不幸的開端。
但具體到片段的現狀,教育先將或也仿佛幼子的野獸,鑄造成名為人類的標準件。再將這些標準件,陸續嵌入到工業的大機器之中,或許是一個不算太壞的選擇。
自恃為標準之中的標準,甚至可謂道標者,在這種滿意之中,最恨什麼呢?
當然是不標準的東西了。
若對於個人的天才,縱使是得到了協力,依舊是可以接受的。但只是作為權力者的相關者,就可以肆意妄為,甚至濫用公器,無論說得再怎麼冠冕堂皇,也依舊是不可接受的。
至少,不能將學校的內部問題外部化。
就算必須要外部化,理由也不能太過不正當,後果則更不能產生新的、更糟糕的問題。
但遺憾的是,直到現在,似乎還沒有更為有力,更為正確的力量,來制止夏天的肆意妄為。
這難道不是一件壞事嗎?
也有可能,是他將須臾之物視作永恆。
討論往昔與現狀,究竟是何時的往昔與現狀呢?
而且說到底,在工業社會開始發展,人口自然向城市聚集之前……
許多的人類,是不被視作現代觀念的人類的。
一群看著像是人類的野獸,也就奴役著另一群看著像是人類的野獸,那時還有這樣的故事吧?
那麼,帝昭陽的理念,難道不是當時的最優解嗎?
但當時的最優解逐漸成形,放在數個甲子後,或許就顯得不合時宜了。尤其是在軍官團退出學校的現在,還有時間流逝,許多事情都發生改變的現在。
在帝昭陽離開陽野,並長時間游移在其他的國土之後……
或許在歷史上,可以這樣描述,祂先是在天命五郡統治,而後是之後的歲月,逐漸構築起來五京體系。
最終,祂將按照自己的想法,長時間地居留在某一個地方,來作為擁有天下的帝國之樞紐。
而在天命百年這個進程後,玄鳥家族的子,就作為聖人,止在洛陽了。
如此一來,帝國取回了天命。
在此之後,軍官團與教育系統的鬥爭結果,是其在學校能夠占據的比例越來越少。
軍事教育,似乎也變得越來越次要,至少要向製造的問題讓步。
雖然偶有反覆,但趨勢如此。
可是人類為了身體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卻還是需要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
原本的課間,也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動,學校格局的變化,逐漸局限在戶內時,也失去了這部分應有的意義。
所以,如果無法接受長時間的戶外軍事教育。那麼,是否能夠將一部分的課業學習時間,換成其他的團體活動呢?
望楚鎮的楚材中學,就是這類改革的試點學校,也是景山郡舊長城線,小城鎮教育建設的支點中心。
這或許也可以視為,這座鎮子,是因為他的家庭,主要是羅修的影響,才能夠變得相對幸福的證明吧?
真的可以嗎?
他又咽下了一塊糖果。
下午,一天的課業,在申時就結束了。
一般而言,這個時候,夏天一般會去圖書館看書,並享受那裡安靜的氛圍,但是今天有其他約定。
雖然紗世里沒有做好社團相關的,關於時間和地點的規劃。
時間與計劃,是好的,意外和混亂,則讓人討厭。
若是指望,無論發生何等的變化,依舊有不變之物,則更是痴心妄想。而為了將這種痴心妄想強加於人,所進行的一切嘗試,家庭的強加、觀念的強壓、儀軌的強迫,則更令人厭惡。
所以,他沒必要改變行程。
畢竟需要長期使用的框架,實在沒必要像迅速疊代的科技產品般,每數年都要更換審美觀感。
但在與其他地區比較之中,陽野天命五郡的教育系統,的確很多年都沒有變化了。甚至大體的框架,還可以追溯到帝昭陽時期,運用社會的全部餘力,超前建設的普遍教育框架。
圍繞這一基石,因為師資的相對匱乏,或者還有別的需要。總體來說,小學和中學的教育,建立在老師灌輸知識,還有培養紀律的基礎上。
畢竟若是要讓每一個適齡的孩子,都能夠在學校度過童年和青春,並完成初步的社會化,投入與產出的比值是不恰當的。
因此,如果因材施教太過困難,作為後發與次生著,也不必追求每個人的充分發展。
所以,在填充的過程之中,同樣也可以避免蕪雜之物生長。比如說,現在的學校,就整天出些有的沒的亂子。
若與過去對比,當然可以歸咎於還是題做得太少了。
可過去是否有亂子呢?當然還是有了。
甚至圍繞這一邏輯,過去的許多混亂,還是因為一部分人題做少了,或者太多不必要的力量來打攪大家一起做題了。
可在過去,做題往往還是有回報的,而且教育的階次,無論是職業教育還是學術教育,連同產業體系和人口,都維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就算間或略有不足,也有其他地方的力量來補充。
就比如現在,殷都司這一系拿進來的,不就是很大的一筆嗎?
因此,由於天命五郡始終相對維持穩態,並且隨著外部力量的注入,即使是在經濟周期的低谷之中,也沒有發生不可控的學歷價值崩盤情況。
這一相對的保值物,和無論正確與否,大體還是可以有事實參考的,所謂人力資本的投資與回報,做題的必要性,反而沒有受到大面積與廣泛的質疑。
只是出題的那邊,還是一天到晚鬥來鬥去。
只是勉強維持斗而不破,所以暫時沒有影響做題的這邊。
還是使用先前預設,不只是教育,其實天命五郡的系統社會組織系統,的確也很長時間,都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了。在往昔的故事中,說不定這往往是不幸的開端。
但具體到片段的現狀,教育先將或也仿佛幼子的野獸,鑄造成名為人類的標準件。再將這些標準件,陸續嵌入到工業的大機器之中,或許是一個不算太壞的選擇。
自恃為標準之中的標準,甚至可謂道標者,在這種滿意之中,最恨什麼呢?
當然是不標準的東西了。
若對於個人的天才,縱使是得到了協力,依舊是可以接受的。但只是作為權力者的相關者,就可以肆意妄為,甚至濫用公器,無論說得再怎麼冠冕堂皇,也依舊是不可接受的。
至少,不能將學校的內部問題外部化。
就算必須要外部化,理由也不能太過不正當,後果則更不能產生新的、更糟糕的問題。
但遺憾的是,直到現在,似乎還沒有更為有力,更為正確的力量,來制止夏天的肆意妄為。
這難道不是一件壞事嗎?
也有可能,是他將須臾之物視作永恆。
討論往昔與現狀,究竟是何時的往昔與現狀呢?
而且說到底,在工業社會開始發展,人口自然向城市聚集之前……
許多的人類,是不被視作現代觀念的人類的。
一群看著像是人類的野獸,也就奴役著另一群看著像是人類的野獸,那時還有這樣的故事吧?
那麼,帝昭陽的理念,難道不是當時的最優解嗎?
但當時的最優解逐漸成形,放在數個甲子後,或許就顯得不合時宜了。尤其是在軍官團退出學校的現在,還有時間流逝,許多事情都發生改變的現在。
在帝昭陽離開陽野,並長時間游移在其他的國土之後……
或許在歷史上,可以這樣描述,祂先是在天命五郡統治,而後是之後的歲月,逐漸構築起來五京體系。
最終,祂將按照自己的想法,長時間地居留在某一個地方,來作為擁有天下的帝國之樞紐。
而在天命百年這個進程後,玄鳥家族的子,就作為聖人,止在洛陽了。
如此一來,帝國取回了天命。
在此之後,軍官團與教育系統的鬥爭結果,是其在學校能夠占據的比例越來越少。
軍事教育,似乎也變得越來越次要,至少要向製造的問題讓步。
雖然偶有反覆,但趨勢如此。
可是人類為了身體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卻還是需要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
原本的課間,也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動,學校格局的變化,逐漸局限在戶內時,也失去了這部分應有的意義。
所以,如果無法接受長時間的戶外軍事教育。那麼,是否能夠將一部分的課業學習時間,換成其他的團體活動呢?
望楚鎮的楚材中學,就是這類改革的試點學校,也是景山郡舊長城線,小城鎮教育建設的支點中心。
這或許也可以視為,這座鎮子,是因為他的家庭,主要是羅修的影響,才能夠變得相對幸福的證明吧?
真的可以嗎?
他又咽下了一塊糖果。
下午,一天的課業,在申時就結束了。
一般而言,這個時候,夏天一般會去圖書館看書,並享受那裡安靜的氛圍,但是今天有其他約定。
雖然紗世里沒有做好社團相關的,關於時間和地點的規劃。
時間與計劃,是好的,意外和混亂,則讓人討厭。
若是指望,無論發生何等的變化,依舊有不變之物,則更是痴心妄想。而為了將這種痴心妄想強加於人,所進行的一切嘗試,家庭的強加、觀念的強壓、儀軌的強迫,則更令人厭惡。
所以,他沒必要改變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