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詮釋
在陽光的散漫中,感到輕微的眩暈,又因此產生些許的嘔吐感。
他就將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在這種情景之中,他甚至懷疑,自己和紗世里是否已經分開了。
或許他其實坐在教室之中,是在新的想像之中,構思著已經結束,和將要開始的言辭。
甚至還要更糟——
就像是,歷史的必然性那樣糟、那樣好。
比如說,當他陷入絕望時,只是閉上眼睛。他想像自己垂垂老矣,只是失敗。於是睜開眼睛時,就會想,至少我還年輕、已經年老……
就算只是妄想,夏天還不想睜開眼睛。
他拋開了這種關於未來一切不幸的可能,將思緒往後倒帶,就到,是的,關於現實的另一種詮釋。
如果沒有必要,自然不需要增加實體。沒有實證,一場夢境,與一個宇宙,自然是不必要的堆砌。
他現在,只是走在上學路上,與友人交談,似乎又進行著想像,或許是腹誹?
是的,夏天這樣想。
在現在這個時代,生活的壓力,至少暫時沒有那麼讓人窒息。
於是,人就可以在枷鎖、約束和控制之中,稍微得到些許自由。仿佛在迷宮之中,一條路是電流,一條路的食物,用作實驗的鼠類,就必須從中儘快獲得記憶與經驗。
這是不好的,縱使生存只是一種偶然,可不也應尋求須臾之間的幸福嗎?
因此,至少在夏天生存的環境之中,一場又一場的迷夢之間,他或許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只是覺得,大多數人都獲得了相對的自由與幸福。
所以,他完全可以給這些東西,換一個動機。比如說,在如今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被自己的興趣驅動著,好將自己的精力,投入某一處,或許也可稱之為技藝的興趣之中。
當然,大多數人,其實只是在消費,並且在類似重複造輪子的手工作業之中,除了興趣得到了滿足。
卻也往往無法將興趣,從打發時間的玩具,變成比只是熟悉略勝一籌的技藝。
這也沒什麼不好的。
只要不去產生妄想。
你看,分明是想要從樂觀的角度加以詮釋,可到了具體的思緒之中,還是覺得,就算只是興趣,就算沒有往昔那般殘酷,可人類始終還只是人類。
就算是學生的社團活動,在最輕鬆的年歲之中,只是和朋友一起打遊戲、玩音樂,或者隨便做些別的什麼,最終也不會太輕鬆吧?
況且,現實沉重始終還是存在的。
可是就算這樣認識,但仿佛只要蒙上了興趣的面紗,就算再怎麼商榷許多殘酷的內容,也沒有那麼血淋淋。
無論如何,夏天倒是不抗拒這種感覺。
畢竟,從有限接觸對象的經驗來看,或者尋找一個更為確切的例子。自我感覺中的自己,與他人感覺中的自己,是不同的。
再淺顯一點,就是自己不得不與他人談判,交流事務和妄念的過程,放在監控之中,似乎和主觀的想像完全不同。
至少在自己的想像之中,他覺得,自己或許不應該那麼鮮活,那麼好動,甚至到了活潑的程度,頭顱隨著言語的情緒轉動,手臂擺動,做出姿勢,走動起來,單腿彎曲、靠著長椅坐下來,似乎又屈身了,而後又是言語。
他真的是這樣的人嗎?
在這種困惑之中,似乎就連愛麗亞,都沒有那麼庸俗、柔軟、心機和可憎了。
說不定,換一種視角的詮釋,他只是因為情緒和精神病症,看起來有些自我意識過剩了。
所謂的症候群,連同其他更為確切的疾病,神色蒼白、陰鬱沉悶、呼吸困難,甚至要咽下些許鮮血。
如此的痛苦,無論想像、旁觀,甚至是設身處地,庸俗之人似乎也在氛圍之中,因為生的苦悶,尋找到死的華美,又因為死的寂靜,獲得了生的喜悅。
就連生病,尤其是並不尋常的疾病,都變得酷和時髦起來,
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在稚嫩年紀中,可能會產生的怪異情緒嗎?
如果他的年齡更小一點,最好退回到剛上中學的時候,或許會更為合適。
可惜的是,他始終還是長大了。
甚至還沒有真正地獲得成長,就衰老下去——
這句話就很有這種感覺,屬於為賦新詞強說愁了。
所以,似乎要在鏡子中說話的自己,總是做各種怪夢的自己,似乎經歷過許多冒險的自己,間或產生幻覺與妄想,在解離症狀之中神遊物外的自己。
這些都可以是真的。
同樣,現在的這個他,也可以是真的,這並不衝突。
在歲月之中,發生什麼事情都不奇怪,不發生什麼事情,也並不奇怪。
或者說,在生命與死亡之中,多數事情都比不過這兩者。
既然如此,又何必想太多呢?
夏天很滿意這種推諉的言辭,雖然推諉這個詞彙,也不知道是怎麼得來的,大概也仿佛現代感,是一種出於興趣的,對詞語的使用,而且往往必然是會迅速消失、轉移的使用。
他可以將這種邏輯延伸到紗世里身上嗎?
在過去的故事之後,他因為自己的疾病,因為現在的興趣,難免產生各種困擾。
但他還是活著,而且還打算一直活下去。
於是,紗世里也應該是這樣才對。
就算略有偏差,如果以他作為參考,也可以尋找不會有問題的道路吧?
當然,在共性之下,具體的問題,還是需要具體分析。
譬如說,開朗活潑,與人交朋友,或許是紗世里的興趣。
但是她在這一道途的才能,似乎也和夏天類似,並未能達到技藝的程度。
於是在這種詮釋之中,如果要做出評價——雖然沒人要他做評價,但同樣也沒人讓他不做評價。
於是,只是作為朋友,對另一個朋友的關切。
夏天只能說,她願意將時間,更多地花費在嘗試理解他人,還有介入到其餘興趣的活動中。
不過你,夏天始終對此持模稜兩可的態度。
他就將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在這種情景之中,他甚至懷疑,自己和紗世里是否已經分開了。
或許他其實坐在教室之中,是在新的想像之中,構思著已經結束,和將要開始的言辭。
甚至還要更糟——
就像是,歷史的必然性那樣糟、那樣好。
比如說,當他陷入絕望時,只是閉上眼睛。他想像自己垂垂老矣,只是失敗。於是睜開眼睛時,就會想,至少我還年輕、已經年老……
就算只是妄想,夏天還不想睜開眼睛。
他拋開了這種關於未來一切不幸的可能,將思緒往後倒帶,就到,是的,關於現實的另一種詮釋。
如果沒有必要,自然不需要增加實體。沒有實證,一場夢境,與一個宇宙,自然是不必要的堆砌。
他現在,只是走在上學路上,與友人交談,似乎又進行著想像,或許是腹誹?
是的,夏天這樣想。
在現在這個時代,生活的壓力,至少暫時沒有那麼讓人窒息。
於是,人就可以在枷鎖、約束和控制之中,稍微得到些許自由。仿佛在迷宮之中,一條路是電流,一條路的食物,用作實驗的鼠類,就必須從中儘快獲得記憶與經驗。
這是不好的,縱使生存只是一種偶然,可不也應尋求須臾之間的幸福嗎?
因此,至少在夏天生存的環境之中,一場又一場的迷夢之間,他或許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只是覺得,大多數人都獲得了相對的自由與幸福。
所以,他完全可以給這些東西,換一個動機。比如說,在如今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被自己的興趣驅動著,好將自己的精力,投入某一處,或許也可稱之為技藝的興趣之中。
當然,大多數人,其實只是在消費,並且在類似重複造輪子的手工作業之中,除了興趣得到了滿足。
卻也往往無法將興趣,從打發時間的玩具,變成比只是熟悉略勝一籌的技藝。
這也沒什麼不好的。
只要不去產生妄想。
你看,分明是想要從樂觀的角度加以詮釋,可到了具體的思緒之中,還是覺得,就算只是興趣,就算沒有往昔那般殘酷,可人類始終還只是人類。
就算是學生的社團活動,在最輕鬆的年歲之中,只是和朋友一起打遊戲、玩音樂,或者隨便做些別的什麼,最終也不會太輕鬆吧?
況且,現實沉重始終還是存在的。
可是就算這樣認識,但仿佛只要蒙上了興趣的面紗,就算再怎麼商榷許多殘酷的內容,也沒有那麼血淋淋。
無論如何,夏天倒是不抗拒這種感覺。
畢竟,從有限接觸對象的經驗來看,或者尋找一個更為確切的例子。自我感覺中的自己,與他人感覺中的自己,是不同的。
再淺顯一點,就是自己不得不與他人談判,交流事務和妄念的過程,放在監控之中,似乎和主觀的想像完全不同。
至少在自己的想像之中,他覺得,自己或許不應該那麼鮮活,那麼好動,甚至到了活潑的程度,頭顱隨著言語的情緒轉動,手臂擺動,做出姿勢,走動起來,單腿彎曲、靠著長椅坐下來,似乎又屈身了,而後又是言語。
他真的是這樣的人嗎?
在這種困惑之中,似乎就連愛麗亞,都沒有那麼庸俗、柔軟、心機和可憎了。
說不定,換一種視角的詮釋,他只是因為情緒和精神病症,看起來有些自我意識過剩了。
所謂的症候群,連同其他更為確切的疾病,神色蒼白、陰鬱沉悶、呼吸困難,甚至要咽下些許鮮血。
如此的痛苦,無論想像、旁觀,甚至是設身處地,庸俗之人似乎也在氛圍之中,因為生的苦悶,尋找到死的華美,又因為死的寂靜,獲得了生的喜悅。
就連生病,尤其是並不尋常的疾病,都變得酷和時髦起來,
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在稚嫩年紀中,可能會產生的怪異情緒嗎?
如果他的年齡更小一點,最好退回到剛上中學的時候,或許會更為合適。
可惜的是,他始終還是長大了。
甚至還沒有真正地獲得成長,就衰老下去——
這句話就很有這種感覺,屬於為賦新詞強說愁了。
所以,似乎要在鏡子中說話的自己,總是做各種怪夢的自己,似乎經歷過許多冒險的自己,間或產生幻覺與妄想,在解離症狀之中神遊物外的自己。
這些都可以是真的。
同樣,現在的這個他,也可以是真的,這並不衝突。
在歲月之中,發生什麼事情都不奇怪,不發生什麼事情,也並不奇怪。
或者說,在生命與死亡之中,多數事情都比不過這兩者。
既然如此,又何必想太多呢?
夏天很滿意這種推諉的言辭,雖然推諉這個詞彙,也不知道是怎麼得來的,大概也仿佛現代感,是一種出於興趣的,對詞語的使用,而且往往必然是會迅速消失、轉移的使用。
他可以將這種邏輯延伸到紗世里身上嗎?
在過去的故事之後,他因為自己的疾病,因為現在的興趣,難免產生各種困擾。
但他還是活著,而且還打算一直活下去。
於是,紗世里也應該是這樣才對。
就算略有偏差,如果以他作為參考,也可以尋找不會有問題的道路吧?
當然,在共性之下,具體的問題,還是需要具體分析。
譬如說,開朗活潑,與人交朋友,或許是紗世里的興趣。
但是她在這一道途的才能,似乎也和夏天類似,並未能達到技藝的程度。
於是在這種詮釋之中,如果要做出評價——雖然沒人要他做評價,但同樣也沒人讓他不做評價。
於是,只是作為朋友,對另一個朋友的關切。
夏天只能說,她願意將時間,更多地花費在嘗試理解他人,還有介入到其餘興趣的活動中。
不過你,夏天始終對此持模稜兩可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