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訓練
第二天天才剛剛微亮,陳田兩兄弟就早早的起來了。
兄弟倆拿著木製長槍就徑直走到了阿豹家的後院位置,這裡原先是阿豹家的幾塊菜地。
但在冬季,菜地里的菜早就被採摘完,而這片空地因為地勢比較開闊,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陳田他們幾人練習戰陣配合的地方。
看著早就趕到此處的黃連、陶瓦幾人,陳地他拎著長槍進入隊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
被此方世界冬日這不含汽車尾氣的冷風一吹,陳田頓時精神一振。晃了晃腦袋,拎著木製長槍便來到幾人的隊列前面。
陳田之所以讓他們五人都手持木製長槍,而不是自己之前在鑄兵坊藏下的大刀。
全是因為,槍乃百兵之王,是軍中最常見,也是一般人最容易上手的武器。
若是地形不太吃虧,處於相同的訓練水平下,使用長槍之人的戰鬥力絕對是人群中最強的那一個。
在地勢開闊地帶,就連使用百兵之首的刀的好漢都不能輕易近長槍兵的身,更別說是使用劍、棍或者其他兵器的人。
至於所謂的「單刀奪槍」?
《無隱錄》里有這麼一句話:
「每見單刀高手,平時侈言破槍,及至赴敵,莫不驚槍而往,則其實用可知矣!」
換而言之,就是在平時吹牛的時候,誰都說自己可以做到單刀奪槍,但真正到了打仗殺敵的時候,用刀的高手也都是拎著長槍去迎敵的。
……
因為這兩日崖口裡的山民才剛剛知道雙方的合作,大多數山民還沒有來得及進山將樹木準備好。
所以,陳田得抓緊這幾天的閒暇時間,將黃連他們幾人訓練得勉強拿得出手。
而不是像昨日大家第一趟送貨那樣,途中遇到一匹孤狼,明明輕易便可拿下,但卻因為幾人的配合不當,無奈讓它逃走。
對於練兵之事,陳田先前在西陵城師傅的書房內也看過幾卷比較大眾化的兵書。
再結合上輩子的記憶,對於練兵其實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並不是完全一竅不通的那種。
在陳田看來。
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
誠然,戰場上千變萬化,決定勝利的因素也有很多,就連齊技擊之士也不乏有戰勝過魏武卒的戰例。
但既然這句話能留存並傳頌開來,必然有它的道理。
在大規模作戰的時候,每個人的力量都只是一滴水。
再強大的一滴水,一旦沒有匯入海中,沒有足夠的後援,早晚會被敵軍吞沒。
所以陣戰的時候,其實都不需要黃連他們這些普通士卒掌握多麼強大的個人單打獨鬥的技巧。
只需要在自己的伍長或者什長的帶領下,朝著某個預定中的位置移動,或者朝著同一個方向揮動武器就行。
至於在揮動兵器的方向,自己的前方是不是有人,這根本不是基層士卒們應該考慮的事情。
興許原先沒有,敵人為了躲避旁邊其他袍澤的攻擊,然後就撞上來了呢?
在大玄的大多數軍隊中,除了亂鬥的時候,也就是雙方徹底打急眼了,像之前在北線打馬澗那樣,士卒完全是在選死法,徹底失去指揮的時候是個人作戰。
其他的大多數時間,最小的作戰單位都是伍。
也就是五個人一組。
陳地、黃連、阿豹他們剛好五人一組,可以在陳田照本宣科的指導下勉強訓練。
或許是因為小規模配合比較簡單,所以兵書中記載的關於「伍」、「什」這種小規模混戰的訓練內容很細緻。
主要分為兩個大的方面。
第一,自己一方「以多欺少」的時候。
其中又細分為五個點。
五個人圍住四個敵軍時如何慢慢的蠶食對方,並儘可能的降低對方反抗時對自己一方造成的傷害。
己方五人,圍住三個敵軍時,則是考慮如何在自己一方沒有損失的前提下解決對手。
圍住兩個敵軍時,考慮的則是如何快速擊殺眼前的對手,去幫助其他地方的袍澤戰鬥。
圍住一個敵軍時則是思索如何活捉他,從他嘴裡套出情報。
另一個就是自己一方被「以多欺少」的時候。
這個倒是只有兩個大的內容。
在數量差距不大的時候如何堅持更長時間,等待援軍的到來。
數量差距太大的時候,如何以小博大,換取更多敵軍的傷亡。或者殊死一搏,讓一人突圍報信。
……
「圍!」
隨著陳田一聲令下,陳地他們五人頃刻間便做出了對應的動作。
開始按照陳田之前說的那樣,將手中長槍對準五人圍成的圓內部的那兩個人形草樁,然後繞著草樁開始緩緩地踱步。
少許,眼看幾人都已經繞圈繞的不耐煩了,陳田才大吼道:
「刺」
可陳地他們五人終歸沒在一起訓練過幾次,所以在聽到陳田的聲音後,幾乎不分前後的便將手中長槍刺向圈內的人形草樁。
並且刺的位置也非常「差」,因為互相之間缺乏溝通,所以五個人都是抱著一擊斃命的打算去的。
五人的槍頭,基本都留在長槍胸口以上的位置,並且還有兩人將草樁扎穿。
看到這一幕,尤其看到在草樁正前方,卻仍然刺向草樁腦袋的黃連。
陳田上去就是一腳,不由怒問:
「告訴我!我之前跟你怎麼說的?在前面的時候刺哪裡?!」
挨了一腳的黃連知道這是訓練,不比平常,也不敢反駁,而是羞愧的答道:
「在前面的人要刺敵人下三路,且不可脫離安全範圍,需要防備敵人暴起上前換命。」
陳田將黃連拎到草樁那裡,指著他那支將草樁扎穿的長槍,惡狠狠的說道:
「扎個對穿!好力氣,你以為戰場上的敵人都和這個草樁一樣,人家是沒長槍的嗎?你去那裡站好,自己看看,你扎那麼狠,人家能不能扎死你……」
罵完在草樁最前方的黃連,陳田又將目光看向位於木樁兩側的陳地以及陶瓦兩人。
還沒等陳田罵人,陳地就忙不迭的說道:
「兄長,我倆知錯,在兩側,應該扎向面向自己敵人的腰腹位置,讓他無法往兩側閃躲。同時可以順勢刺向背向自己那名的敵人的心後或者腦後。」
陳田先是一人給了一腳,接著才繼續罵道:
「心在人的左側,所以在左後方的人刺敵人的心後,另一側的人刺腦後。記住了,這樣殺敵更快!」
最後,將目光移到剩下的阿豹以及古黑兩人身上,陳田倒是沒有繼續上腳,只是警告兩人一句。
讓他們兩人注意圈內另一個敵人的位置,別讓那人將他們兩人中的某一個換掉。
全部罵完一遍後,陳田才讓幾人把長槍收好,然後重新開始枯燥的繞圈圈。
先熟悉一下面對兩個敵軍時如何解決。
「圍!」
「刺!」
「刺!」
「……」
「阿豹,這次你不對,重來!」
「很好,繼續!」
陳田的喝罵聲在阿豹家的後院內響個不停,引得河口裡其餘人紛紛猜測到底是在如何訓練。
但有圍牆隔著,那些人也只是只能聽到聲音,見不到實質的內容。
兄弟倆拿著木製長槍就徑直走到了阿豹家的後院位置,這裡原先是阿豹家的幾塊菜地。
但在冬季,菜地里的菜早就被採摘完,而這片空地因為地勢比較開闊,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陳田他們幾人練習戰陣配合的地方。
看著早就趕到此處的黃連、陶瓦幾人,陳地他拎著長槍進入隊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
被此方世界冬日這不含汽車尾氣的冷風一吹,陳田頓時精神一振。晃了晃腦袋,拎著木製長槍便來到幾人的隊列前面。
陳田之所以讓他們五人都手持木製長槍,而不是自己之前在鑄兵坊藏下的大刀。
全是因為,槍乃百兵之王,是軍中最常見,也是一般人最容易上手的武器。
若是地形不太吃虧,處於相同的訓練水平下,使用長槍之人的戰鬥力絕對是人群中最強的那一個。
在地勢開闊地帶,就連使用百兵之首的刀的好漢都不能輕易近長槍兵的身,更別說是使用劍、棍或者其他兵器的人。
至於所謂的「單刀奪槍」?
《無隱錄》里有這麼一句話:
「每見單刀高手,平時侈言破槍,及至赴敵,莫不驚槍而往,則其實用可知矣!」
換而言之,就是在平時吹牛的時候,誰都說自己可以做到單刀奪槍,但真正到了打仗殺敵的時候,用刀的高手也都是拎著長槍去迎敵的。
……
因為這兩日崖口裡的山民才剛剛知道雙方的合作,大多數山民還沒有來得及進山將樹木準備好。
所以,陳田得抓緊這幾天的閒暇時間,將黃連他們幾人訓練得勉強拿得出手。
而不是像昨日大家第一趟送貨那樣,途中遇到一匹孤狼,明明輕易便可拿下,但卻因為幾人的配合不當,無奈讓它逃走。
對於練兵之事,陳田先前在西陵城師傅的書房內也看過幾卷比較大眾化的兵書。
再結合上輩子的記憶,對於練兵其實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並不是完全一竅不通的那種。
在陳田看來。
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
誠然,戰場上千變萬化,決定勝利的因素也有很多,就連齊技擊之士也不乏有戰勝過魏武卒的戰例。
但既然這句話能留存並傳頌開來,必然有它的道理。
在大規模作戰的時候,每個人的力量都只是一滴水。
再強大的一滴水,一旦沒有匯入海中,沒有足夠的後援,早晚會被敵軍吞沒。
所以陣戰的時候,其實都不需要黃連他們這些普通士卒掌握多麼強大的個人單打獨鬥的技巧。
只需要在自己的伍長或者什長的帶領下,朝著某個預定中的位置移動,或者朝著同一個方向揮動武器就行。
至於在揮動兵器的方向,自己的前方是不是有人,這根本不是基層士卒們應該考慮的事情。
興許原先沒有,敵人為了躲避旁邊其他袍澤的攻擊,然後就撞上來了呢?
在大玄的大多數軍隊中,除了亂鬥的時候,也就是雙方徹底打急眼了,像之前在北線打馬澗那樣,士卒完全是在選死法,徹底失去指揮的時候是個人作戰。
其他的大多數時間,最小的作戰單位都是伍。
也就是五個人一組。
陳地、黃連、阿豹他們剛好五人一組,可以在陳田照本宣科的指導下勉強訓練。
或許是因為小規模配合比較簡單,所以兵書中記載的關於「伍」、「什」這種小規模混戰的訓練內容很細緻。
主要分為兩個大的方面。
第一,自己一方「以多欺少」的時候。
其中又細分為五個點。
五個人圍住四個敵軍時如何慢慢的蠶食對方,並儘可能的降低對方反抗時對自己一方造成的傷害。
己方五人,圍住三個敵軍時,則是考慮如何在自己一方沒有損失的前提下解決對手。
圍住兩個敵軍時,考慮的則是如何快速擊殺眼前的對手,去幫助其他地方的袍澤戰鬥。
圍住一個敵軍時則是思索如何活捉他,從他嘴裡套出情報。
另一個就是自己一方被「以多欺少」的時候。
這個倒是只有兩個大的內容。
在數量差距不大的時候如何堅持更長時間,等待援軍的到來。
數量差距太大的時候,如何以小博大,換取更多敵軍的傷亡。或者殊死一搏,讓一人突圍報信。
……
「圍!」
隨著陳田一聲令下,陳地他們五人頃刻間便做出了對應的動作。
開始按照陳田之前說的那樣,將手中長槍對準五人圍成的圓內部的那兩個人形草樁,然後繞著草樁開始緩緩地踱步。
少許,眼看幾人都已經繞圈繞的不耐煩了,陳田才大吼道:
「刺」
可陳地他們五人終歸沒在一起訓練過幾次,所以在聽到陳田的聲音後,幾乎不分前後的便將手中長槍刺向圈內的人形草樁。
並且刺的位置也非常「差」,因為互相之間缺乏溝通,所以五個人都是抱著一擊斃命的打算去的。
五人的槍頭,基本都留在長槍胸口以上的位置,並且還有兩人將草樁扎穿。
看到這一幕,尤其看到在草樁正前方,卻仍然刺向草樁腦袋的黃連。
陳田上去就是一腳,不由怒問:
「告訴我!我之前跟你怎麼說的?在前面的時候刺哪裡?!」
挨了一腳的黃連知道這是訓練,不比平常,也不敢反駁,而是羞愧的答道:
「在前面的人要刺敵人下三路,且不可脫離安全範圍,需要防備敵人暴起上前換命。」
陳田將黃連拎到草樁那裡,指著他那支將草樁扎穿的長槍,惡狠狠的說道:
「扎個對穿!好力氣,你以為戰場上的敵人都和這個草樁一樣,人家是沒長槍的嗎?你去那裡站好,自己看看,你扎那麼狠,人家能不能扎死你……」
罵完在草樁最前方的黃連,陳田又將目光看向位於木樁兩側的陳地以及陶瓦兩人。
還沒等陳田罵人,陳地就忙不迭的說道:
「兄長,我倆知錯,在兩側,應該扎向面向自己敵人的腰腹位置,讓他無法往兩側閃躲。同時可以順勢刺向背向自己那名的敵人的心後或者腦後。」
陳田先是一人給了一腳,接著才繼續罵道:
「心在人的左側,所以在左後方的人刺敵人的心後,另一側的人刺腦後。記住了,這樣殺敵更快!」
最後,將目光移到剩下的阿豹以及古黑兩人身上,陳田倒是沒有繼續上腳,只是警告兩人一句。
讓他們兩人注意圈內另一個敵人的位置,別讓那人將他們兩人中的某一個換掉。
全部罵完一遍後,陳田才讓幾人把長槍收好,然後重新開始枯燥的繞圈圈。
先熟悉一下面對兩個敵軍時如何解決。
「圍!」
「刺!」
「刺!」
「……」
「阿豹,這次你不對,重來!」
「很好,繼續!」
陳田的喝罵聲在阿豹家的後院內響個不停,引得河口裡其餘人紛紛猜測到底是在如何訓練。
但有圍牆隔著,那些人也只是只能聽到聲音,見不到實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