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怪魎遺事(七)
「剛剛接到聖上的批覆了……」
府衙之內,伏燾雙目微瞑,對面前的功曹魯松、郡丞陳鮋道:
「你們看看吧,聖上叫我們慢慢公開邪祟之事,中央也下撥了錢款和物資,要我等善撫百姓,不致國家生亂、萬民遭殃。看看上面的批紅。」
說罷,他將章奏遞給二人,稍稍露出點笑容道:
「聖上的意思,對我等盡心辦事,還是頗為滿意的——『卿等忠勤,朕實嘉之』,就是對我等最好的獎賞。
伏燾何德何能,蒙天子如此賞識!」
說到最後,伏燾竟張開雙眼,手舞足蹈起來,十分激動。
郡丞陳鮋——他年近五旬,是郡里的二號人物。
雖說郡丞和郡守的關係較遠,實權不多,但郡中大小事務,還是由他負責處理,地位不可謂不高。
他看過章奏,又遞給魯松,奉承道:
「伏公素來忠勤為國,精益求精。聖上這番誇讚,首先是對伏公這位一郡之君長的肯定。這功勞簿上的第一筆,該是伏公的。
我等全郡官吏在伏公的號令下盡心辦事,聖上也才會如此肯定我等。
不過責任還是要放在第一位的,聖上這既是對我們的肯定,也是對我們的挑戰啊……
尤其是現在聖上變了調子,我們就更不能不小心謹慎了。」
「郡丞說的沒錯。」魯松接過章奏,稍微翻看了一下,略一思考,補充道:
「聖上雖然讓我們變了調子,但萬變不離其宗。前面壓住,後面公開,目的還是一樣的——都是為天子守好江夏,為國分憂。
這『分憂』二字,便是不離之『宗』。天子心中裝有億兆生靈,每日夙夜憂嘆,為臣者豈能不掛懷?
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為國分憂,為君分憂,自是臣子之職分所在,也是大義所在。
下官以為,『分憂』一事最為重要,是貫穿這前後手段變化的主線,是不偏之中、不易之庸。我們做的一切事情,都要圍繞這兩個字。」
「嗯。分憂就是一切,一切為了分憂。」伏燾點了點頭道:
「能分上憂,臣之分也,亦臣之幸也。
具體說,分憂就是讓一郡儘量無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絕不能主動生事。為人臣、為人子,都應該懂這個道理。
若自己有一丁點的委屈,便為國生事,甚至責怪起天子來,豈不是太不當人子了——這種事情,還得你我以身作則,好好督責底下的官吏百姓才對。」
「是,伏公這話,說到下官的心窩裡了。分憂不只是你我這些郡中大吏的事情,也是百姓們的事情。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們既立身於皇王的土地,食用王土之上的五穀,就應該懂這個道理,體諒朝廷的一片苦心。
那些忘恩負義、為國生事之徒,真不知道他們茹誰之毛、踐誰之土?這是天地之大經,古今之常道——
下官以為,我們宣諭百姓,首先要講到『綱常』二字,以保『綱常』不墜。朝廷呵護百姓,百姓也需體諒朝廷。萬事都離不開綱常,若失了綱常,那便是天塌地陷了。」
陳鮋剛發完言,伏燾拍手大笑道:
「子昭(陳鮋字)不愧是先朝狀元,這『綱常』二字,真是妙絕。
沒了『綱常』,那便上失江山社稷,下亂天下黎民,萬方失所,生靈塗炭。那時候還有我等的富貴嗎?
什麼妖邪邪祟都是小事,人心才是最大的妖邪!在危難之中,力保綱常不墜、郡縣不亂,這是為人臣子的本分。
子德(魯松字),這是陳大人的功夫,你學著點,以後有用上的地方。」
「下官明白。」魯松一拱手,拿起筆墨,請示道:
「那下官將『綱常』二字當成重點,作為給下面各縣令長的教令,怎麼樣呢?」「你真是一點就通。」伏燾欣慰地笑了。
「郡中諸曹掾屬、各縣令長等:
古者,民各有鄉俗,其所好惡不同,或不便於民,害於邦。是以先王法天作則,為禮樂法度,以矯民情,以正民心。去其邪僻,國乃可治。
聖人所謂『必也正名乎』,此之謂也。今邪祟橫生,殺害民人,縣官實愍之。郡府上承聖諭,下合民心,務滅此邪,以安百姓,諸縣知之。
今雖有災,縣、道、邑、侯國莫不以安民為要,令國之倫常不墜,士農工商各安其分。若失國之大經,養民邪僻,是不忠矣。
如有民亂不治者,必系令丞以徇,如律令。以次傳。」
大意:郡里的各曹掾屬、各縣的縣令縣長們:
古時候,百姓各有他們地方的習俗,喜好及厭惡的東西都不相同,這樣(的價值觀)有的不利於百姓,甚至有害於國家。
因此,古時的聖王效法上天、制定規範,製作禮樂、法度(以教化百姓),以矯正民心、民情,去除他們不端、不正的(觀念、行為),國家才能得到治理。聖人所說的「必須要端正名分啊」,就是這個道理。
如今邪祟橫生,殺死、傷害百姓,皇上對此實在是憐憫惋惜。郡府對上承聖旨,對下貼合百姓的心愿,務必要消滅這等妖邪,從而安頓百姓,各縣一定要知道啊!
雖然有災祟,各縣、道、邑、侯國(這些縣級單位)都不能不以安定百姓為第一要務,使國家的倫理、綱常不至於失墜,使士農工商各行各業都安守自己的本分。
若將維繫國家的最重要的這一條丟失了,增長百姓們不正(的觀念和行為),那便是不盡忠職守的官員了。
如果有百姓作亂而得不到治理的情況,縣令和縣丞就要受到懲處問罪以示眾,就像相關法律所規定的那樣。
本文書在各縣依次傳閱。
看完了郡里發給各縣的教令,劉煌心裡一半是高興,一半卻是失望。
高興的是,郡里終於肯公開情況,自己總算不至於孤軍奮戰了;
失望的是,郡里發的教令重點只是防民作亂,完全沒有對平治邪祟之事的策劃安排,看上去對此並不上心。
憂喜參半,喜還是更多一些的……劉煌這樣想著,心情稍微放鬆了些,將文書遞給趙就。
趙就接過文書,仔細看了又看,鬆口氣道:
「縣尊,這次總算來消息了。不管怎麼說,有了郡里的幫助,情況總還是樂觀了許多。」
「是這樣。」劉煌點點頭,強擠出一點微笑道:
「這說明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做的都是正確的事情。
時候不早了,本縣也該安排好縣裡的各要務了……具體的事情,就得子元多辛苦辛苦了。」
「辛苦說不上,例行公事罷了。還是縣尊您,這段時間累得,白頭髮都出來了。您比我還年輕許多呢。」
趙就笑著說完,只見劉煌搖了搖頭,苦笑道:
「學堂之中,讀書再苦,也有個盡頭。做官擔上這個擔子,哪裡是盡頭呢?本縣如今才知做官難啊,難在自己還有些良心。
子元這段時間也不容易,本縣給了你太多的壓力——不過從今往後的日子,你能舒心很多了。最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見劉煌一直緊繃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輕鬆神情,趙就心裡也舒暢了許多。他並沒有多說什麼,只附和了幾句,便拱手告退了。
「縣尊,不好了!薛神醫他……自……自盡了!」
劉煌還正自思索著什麼的時候,門外突然竄進一個小廝,帶著哭腔通報導。
「什……什麼?果真如此!?」
劉煌一臉的驚愕,一臉的不敢相信。
明明勝利就在眼前了,很快就能安定下來,共享成功的喜悅了,這又是怎麼回事?這些天超負荷的工作已經把他壓得抬不起頭來,可不能再出什麼岔子。
「確,確有此事!」就這一聲回稟,讓劉煌的腦袋裡「嗡嗡」幾聲,萬千的思緒突然不翼而飛,心中頓時空空如也。
這麼多天的身心疲憊和一瞬間的震驚與失落,讓他突然的眼前一黑,全身不受控制地癱軟,直直向後傾倒下去……
府衙之內,伏燾雙目微瞑,對面前的功曹魯松、郡丞陳鮋道:
「你們看看吧,聖上叫我們慢慢公開邪祟之事,中央也下撥了錢款和物資,要我等善撫百姓,不致國家生亂、萬民遭殃。看看上面的批紅。」
說罷,他將章奏遞給二人,稍稍露出點笑容道:
「聖上的意思,對我等盡心辦事,還是頗為滿意的——『卿等忠勤,朕實嘉之』,就是對我等最好的獎賞。
伏燾何德何能,蒙天子如此賞識!」
說到最後,伏燾竟張開雙眼,手舞足蹈起來,十分激動。
郡丞陳鮋——他年近五旬,是郡里的二號人物。
雖說郡丞和郡守的關係較遠,實權不多,但郡中大小事務,還是由他負責處理,地位不可謂不高。
他看過章奏,又遞給魯松,奉承道:
「伏公素來忠勤為國,精益求精。聖上這番誇讚,首先是對伏公這位一郡之君長的肯定。這功勞簿上的第一筆,該是伏公的。
我等全郡官吏在伏公的號令下盡心辦事,聖上也才會如此肯定我等。
不過責任還是要放在第一位的,聖上這既是對我們的肯定,也是對我們的挑戰啊……
尤其是現在聖上變了調子,我們就更不能不小心謹慎了。」
「郡丞說的沒錯。」魯松接過章奏,稍微翻看了一下,略一思考,補充道:
「聖上雖然讓我們變了調子,但萬變不離其宗。前面壓住,後面公開,目的還是一樣的——都是為天子守好江夏,為國分憂。
這『分憂』二字,便是不離之『宗』。天子心中裝有億兆生靈,每日夙夜憂嘆,為臣者豈能不掛懷?
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為國分憂,為君分憂,自是臣子之職分所在,也是大義所在。
下官以為,『分憂』一事最為重要,是貫穿這前後手段變化的主線,是不偏之中、不易之庸。我們做的一切事情,都要圍繞這兩個字。」
「嗯。分憂就是一切,一切為了分憂。」伏燾點了點頭道:
「能分上憂,臣之分也,亦臣之幸也。
具體說,分憂就是讓一郡儘量無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絕不能主動生事。為人臣、為人子,都應該懂這個道理。
若自己有一丁點的委屈,便為國生事,甚至責怪起天子來,豈不是太不當人子了——這種事情,還得你我以身作則,好好督責底下的官吏百姓才對。」
「是,伏公這話,說到下官的心窩裡了。分憂不只是你我這些郡中大吏的事情,也是百姓們的事情。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們既立身於皇王的土地,食用王土之上的五穀,就應該懂這個道理,體諒朝廷的一片苦心。
那些忘恩負義、為國生事之徒,真不知道他們茹誰之毛、踐誰之土?這是天地之大經,古今之常道——
下官以為,我們宣諭百姓,首先要講到『綱常』二字,以保『綱常』不墜。朝廷呵護百姓,百姓也需體諒朝廷。萬事都離不開綱常,若失了綱常,那便是天塌地陷了。」
陳鮋剛發完言,伏燾拍手大笑道:
「子昭(陳鮋字)不愧是先朝狀元,這『綱常』二字,真是妙絕。
沒了『綱常』,那便上失江山社稷,下亂天下黎民,萬方失所,生靈塗炭。那時候還有我等的富貴嗎?
什麼妖邪邪祟都是小事,人心才是最大的妖邪!在危難之中,力保綱常不墜、郡縣不亂,這是為人臣子的本分。
子德(魯松字),這是陳大人的功夫,你學著點,以後有用上的地方。」
「下官明白。」魯松一拱手,拿起筆墨,請示道:
「那下官將『綱常』二字當成重點,作為給下面各縣令長的教令,怎麼樣呢?」「你真是一點就通。」伏燾欣慰地笑了。
「郡中諸曹掾屬、各縣令長等:
古者,民各有鄉俗,其所好惡不同,或不便於民,害於邦。是以先王法天作則,為禮樂法度,以矯民情,以正民心。去其邪僻,國乃可治。
聖人所謂『必也正名乎』,此之謂也。今邪祟橫生,殺害民人,縣官實愍之。郡府上承聖諭,下合民心,務滅此邪,以安百姓,諸縣知之。
今雖有災,縣、道、邑、侯國莫不以安民為要,令國之倫常不墜,士農工商各安其分。若失國之大經,養民邪僻,是不忠矣。
如有民亂不治者,必系令丞以徇,如律令。以次傳。」
大意:郡里的各曹掾屬、各縣的縣令縣長們:
古時候,百姓各有他們地方的習俗,喜好及厭惡的東西都不相同,這樣(的價值觀)有的不利於百姓,甚至有害於國家。
因此,古時的聖王效法上天、制定規範,製作禮樂、法度(以教化百姓),以矯正民心、民情,去除他們不端、不正的(觀念、行為),國家才能得到治理。聖人所說的「必須要端正名分啊」,就是這個道理。
如今邪祟橫生,殺死、傷害百姓,皇上對此實在是憐憫惋惜。郡府對上承聖旨,對下貼合百姓的心愿,務必要消滅這等妖邪,從而安頓百姓,各縣一定要知道啊!
雖然有災祟,各縣、道、邑、侯國(這些縣級單位)都不能不以安定百姓為第一要務,使國家的倫理、綱常不至於失墜,使士農工商各行各業都安守自己的本分。
若將維繫國家的最重要的這一條丟失了,增長百姓們不正(的觀念和行為),那便是不盡忠職守的官員了。
如果有百姓作亂而得不到治理的情況,縣令和縣丞就要受到懲處問罪以示眾,就像相關法律所規定的那樣。
本文書在各縣依次傳閱。
看完了郡里發給各縣的教令,劉煌心裡一半是高興,一半卻是失望。
高興的是,郡里終於肯公開情況,自己總算不至於孤軍奮戰了;
失望的是,郡里發的教令重點只是防民作亂,完全沒有對平治邪祟之事的策劃安排,看上去對此並不上心。
憂喜參半,喜還是更多一些的……劉煌這樣想著,心情稍微放鬆了些,將文書遞給趙就。
趙就接過文書,仔細看了又看,鬆口氣道:
「縣尊,這次總算來消息了。不管怎麼說,有了郡里的幫助,情況總還是樂觀了許多。」
「是這樣。」劉煌點點頭,強擠出一點微笑道:
「這說明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做的都是正確的事情。
時候不早了,本縣也該安排好縣裡的各要務了……具體的事情,就得子元多辛苦辛苦了。」
「辛苦說不上,例行公事罷了。還是縣尊您,這段時間累得,白頭髮都出來了。您比我還年輕許多呢。」
趙就笑著說完,只見劉煌搖了搖頭,苦笑道:
「學堂之中,讀書再苦,也有個盡頭。做官擔上這個擔子,哪裡是盡頭呢?本縣如今才知做官難啊,難在自己還有些良心。
子元這段時間也不容易,本縣給了你太多的壓力——不過從今往後的日子,你能舒心很多了。最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見劉煌一直緊繃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輕鬆神情,趙就心裡也舒暢了許多。他並沒有多說什麼,只附和了幾句,便拱手告退了。
「縣尊,不好了!薛神醫他……自……自盡了!」
劉煌還正自思索著什麼的時候,門外突然竄進一個小廝,帶著哭腔通報導。
「什……什麼?果真如此!?」
劉煌一臉的驚愕,一臉的不敢相信。
明明勝利就在眼前了,很快就能安定下來,共享成功的喜悅了,這又是怎麼回事?這些天超負荷的工作已經把他壓得抬不起頭來,可不能再出什麼岔子。
「確,確有此事!」就這一聲回稟,讓劉煌的腦袋裡「嗡嗡」幾聲,萬千的思緒突然不翼而飛,心中頓時空空如也。
這麼多天的身心疲憊和一瞬間的震驚與失落,讓他突然的眼前一黑,全身不受控制地癱軟,直直向後傾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