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怪魎遺事(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如大家所見,妖祟已起,郡里又無通告……如何解決此事,還黎民以太平,還得仰仗諸位了。」

  賀豐樓上,劉煌擺了酒宴,宴請了全縣的道士、巫醫,先舉卮酒,恭敬道:「醫者仁心,治病救人,這是自古就有的道理。如今邪祟橫行、生民困苦,有倒懸之急、累卵之危。本縣若不是實在無計可施,也不會煩勞各位的。請各位團結一心,共克時艱,解民倒懸。劉煌代表全縣百姓,在此謝過了!」他將卮酒一飲而盡,又鞠了一躬。

  眾人如何敢受?全都站起身來,連稱不敢。

  劉煌左手邊的男子接話道:「你們沒什麼敢不敢的,現在也不是擺什麼官架子的時候。諸位該受這大禮,也受得了。畢竟縣裡遇到困難,有求於你們。太爺的意思很明白了,如今妖邪作祟,百姓受苦,已經到了不能不重視的程度。

  經過縣裡大致的調查,發現有此等情況者不下二三千人,死亡的也有七八十人。這還只是目前的情況。若是蔓延開來……上萬,、十萬、百萬,也都不是危言聳聽。希望大家都能重視起來。

  因此,縣裡必須採取緊急措施,以保縣中無虞,不要再生大的禍患。太爺今天把你們叫到這裡來,就是要你們分憂解難,定出個計劃來。這豈是為了太爺一人考慮?這是關乎全縣百姓的大事,太爺的一片苦心,你們總該理解了吧?」

  眾人聽罷,紛紛點頭,滿口答應下來。

  此人六尺五寸高,眉眼很是銳利,面容則稍顯瘦削,約莫四十出頭的年紀。他叫趙就,是縣裡的縣丞,劉煌的副手,舉人出身。

  縣令管大事,日常具體的諸曹事務,都由他進行管理。

  他不算精明強幹,好在踏實勤勉,當縣丞二十年來,雖沒有多少政績,也並無大的過失。

  「民女以為......」右手邊,宋星兒首先站了出來,輕施一禮,稟告道:

  「這等邪祟古書上就有,名曰『跌跤荒』,是五行失律、乾坤失協才生出的災禍,並非人力所能掌握。市井之中流傳的什麼『叫魂』妖術,其實是毫無根據的無稽之談,以訛傳訛罷了。

  湯保哥哥和民女查訪各地,差不多明白了它的源頭——就在清河以及清水兩縣交界之處,而後不斷蔓延開來。這是件大事,卻也沒那麼可怕。

  書上記載說,只要教諭百姓早晚掃除污穢、少與外人來往,每隔三天做一場大戲,這妖邪也就能制住了。至於救治已有的患者,雖說步驟繁複一些,卻也不是不能推廣。保哥哥和我在鄉間試過了,書中所說基本屬實。」

  眾人聽宋星兒說得條理清晰、博學多識,紛紛稱讚起來。

  「姑娘啊,你的心意確實可貴,可是這建議.....」趙就搖了搖頭道:

  「三天一場大戲,豈不太勞師動眾?若誤了農時,交不上朝廷的賦稅,誰來擔待?不成,不成。」

  宋星兒聽罷,冷臉道:「民女只知如何驅邪,不知如何照顧農時。驅邪救人是民女的事,照顧農時、上交賦稅,則是各位大人的事。」

  「你.......」見區區一介民女也敢頂撞他,趙就心中是又急又氣,卻發不出威來。

  一來劉煌在座,其人袒護百姓、不教人欺凌臣民的性子他是知道的,絕不能當著他的面擺官架子;其次,面對一個弱女子,他也實不好發火,於是紅著臉道:「你不懂沒關係,可縣裡……」

  「本縣擔待。」沒等趙就說完,劉煌站起身,指著自己的腦袋,看向趙就道:

  「『天地間,人為貴。立君牧民,行之軌則。』不論千講萬講,人命關天,這總是沒錯的吧?

  朝廷和郡里,難道就不管百姓的死活了?本縣既為一方父母,自然要為民做主,保一方平安。若是真出了岔子,朝廷追究下來,就拿劉某的人頭抵罪,不會牽連到任何人。」

  「下官不是這個意思.……」趙就聞言,知道再說下去也是自討沒趣,於是,如同鬥敗的公雞,縮了回去,再不說什麼了。

  眾人談笑歡樂,劉煌又將一些細則吩咐好,便打道回衙去了。

  「有人求見。」劉煌剛到內舍,便聽王牢頭報導:「薛郎中來了,說找您有急事。」

  「快快請進!」劉煌剛剛脫去官服,來不及重新穿上,便大步趕向前廳去了。

  「小青天。」劉煌走到前廳,薛膺見他衣冠不整,不禁莞爾道:

  「草民今日前來,想必大人也知道所為何事。為這個事,大人也很操心吧,所以會如此忙亂。」


  「誰說不是呢……」劉煌有些羞赧,擺擺手道:「本縣正要向郡里上本,奏明縣中的情況,讓郡里重視,早下決斷。」

  「別了,這個沒用。」薛膺搖了搖頭,嘆口氣道:

  「實不相瞞,草民就是先去了郡里,再來這邊稟明的。太守大人看了草民的書狀,不僅不加以重視,反而打起了哈哈,把我安排在傳舍之中,名為招待,實同軟禁。草民原想他待人和善,只是公務繁忙,他又年老昏聵,顢邗糊塗,不重視此事罷了;

  現在看來,他多半是害怕此事一旦鬧出聲響,不利於他粉飾太平,影響仕途。面善心狠、笑裡藏刀,實在可惡。若不是草民有些身手,能夠逾牆逃跑,現在還被困著呢。」

  「此有此理?這狗官!」劉煌聽罷,怒從心起,恨恨地跺腳,又焦急地問道:「神醫今日前來,想必是安排好良策?」

  「說不上良策,不過您也知道,醫道不分家,其中原理都是相通的。在下曾在深山中向真人學過幾年道術,對這種事情有所涉獵。這妖邪名叫『辟熱寒』,俗稱『跌跤荒』,著實厲害得很。

  但若百姓勤灑掃,關閉門戶,幾天搞一出大戲,那就有八九分的把握無恙。這妖邪是陰陽失協產生的鬼怪事情,陰陽相生、五行運轉以一年為周,到了冬至便又是一陽升起之時,若是見了瑞雪,自是萬象更新,妖邪自去;可若是處理得不好,二五之氣得不到調節,那第二年還會繼續肆虐,導致民不聊生。

  若是救治已受害的百姓,則需要複雜的道術,現在怕是沒什麼人懂了。先師是世外高人,一般不會幹涉俗務——他雲遊四方,行蹤不定,尋常也找不到他。除他之外,整個中州會此道術的,恐怕只有草民了。」

  「明白了。」劉煌聽罷,躬身行了大禮,正色道:

  「神醫仁心,本縣佩服。請神醫暫且留在敝縣,為縣裡培養幾個能解此患的能醫高道。此事若成,本縣定有重賞……此事本縣也會公之於眾,讓百姓們小心應對的。謝過神醫了!」

  「重賞就不必了,縣尊視民如傷,草民也懷此天地之心,不是為了賞賜。醫者,治病救人,都是分內之事。如此大禮,折殺草民了。」

  薛膺扶起劉煌,戲謔道:「縣尊您知道,小的風評一直不好。別人明面上叫我『薛一副』、『薛神醫』,暗裡叫我『薛百兩』,都說我治病救人,非百兩不可。

  其實這是先師遺訓,他說世人憂苦甚多,救濟不過來的,像苦行僧那樣的做法也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因此待價而沽、收錢辦事,反倒算得上不公之公、不正之正。是以小人寧負惡名,也要如此辦事,不失一種別樣的『公正』了。

  如今萬民有難,小人一介郎中,又怎能置身事外?薛某雖是俗人,並無兼濟天下之心,但事到如今,還得為自己加一些功德才是。

  縣裡要百姓們開始警戒,免不了各種開銷……這是小的一點家當,縣尊可以藉此開銷一二,減少些壓力。小的知道縣尊是個清官,其志絕不在銀票,是以不疑。希望縣尊也不疑我,收下吧。」

  說到最後,他從懷中掏出一大沓銀票,雙手奉給劉煌,然後深深下拜行禮。

  「劉煌知道了。」劉煌接過銀票,大概數了數,足有數萬兩之多。

  他抬眼看向薛膺,淚珠滾落下來,視線也變得模糊了。

  這是神醫的一片心意、一片赤誠,為萬民求生路,怎好推辭?如此大德大義,豈是幾句感謝的話可以言盡?推辭抑或感謝,都是看低了他。

  劉煌沉默半天,手指天空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神醫的心意,劉煌知道;劉煌的心意,神醫也知道;我們的心意,天也都知道。天意不欺人啊……」

  薛膺輕輕拍了拍他的後背。

  劉煌方才二十出頭,比他年少許多,還只是個大男孩;痴心依舊,雖不失可愛,可要承擔起這萬千百姓的重擔,教人如何不憐?

  那些廟堂之上的老油條們,又怎麼肯承擔這重擔?也許就需要這孩童赤子,才能把這擔子擔起來吧.......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被顛倒了,幸虧還有人可以把它顛倒回來。

  薛膺這樣想著,眼裡閃出了淚光。但這淚光之中,卻閃爍著暖陽照過來的光線,並在不經意間,射出了一道道極盡璀璨的彩虹……

  這裡是曜德樓,江夏郡最出名的酒樓。

  尋常有名氣的酒樓,吸引人的地方,無非就是這麼幾點:酒香、茶好、肉肥、菜美、陳設豪華、歌姬伶俐。


  而曜德樓里不僅有這些,還有其它酒樓不具備的一大優勢——其獨一無二的「安全性」。

  只要是在這酒樓的密室之中,無論你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說著什麼驚天動地的秘密,這裡都能幫你遮掩住,不會有任何人知道。

  就算衙門的捕快,也休想從這個酒樓里的夥計中撬出半個字來——

  這酒樓,是本朝開國功臣後裔、世襲罔替的世世國公,梁國公的幼子詹沖的「搖錢樹」,就算是郡守這樣的二千石,也絕不敢去碰他的霉頭。

  正因如此,那些殺了人的江洋大盜、昧了心的公子王孫,一個個無不將此地視為隱匿潛逃、暗通消息的絕好去處——

  畢竟,在這裡,只要你肯花錢,店家就必然能保你的一時平安。而能用錢解決的事,對他們來說,還叫事嗎?

  左邊廂房雅間,一個花白頭髮的老者,欣賞著席間的歌舞,舉著琉璃制的裝滿了葡萄酒的夜光杯,對左手邊的中年人道:

  「魯功曹,這位就是詹少公子。梁國公為太祖開基立業,為太宗定亂興邦,功在當朝,澤被萬世。公子年紀輕輕,便做出這樣的事業,也算是年輕有為了。你常常說要結識天下英雄,今日有緣一見,還不快快行禮?」

  魯松聽罷,站起身,卻被對面的俊後生叫住了:

  「伏太守、魯功曹,你們二位一是朝廷命官,一是郡中大吏,都是為民辛苦的國家功臣,豈是學生能比的?學生只不過是憑藉祖宗餘澤,向家裡借了點本錢,在此做個酒樓生意罷了。這酒樓沒開幾年,便如此紅火,少不了郡里的照顧……如此大恩,就不言謝了。平日裡學生只見過伏太守,今日有幸得見魯功曹,實在是三生有幸,哪裡敢受您的大禮?」

  那後生也不過十八、九歲的年紀,可言語得體、舉止大方,實在不是尋常人家的孩子能比的。

  他便是本店幕後的大老闆詹沖,只因非嫡非長,襲爵無望,又不願門蔭入仕,做那些勞心的差事,故而向家裡要了本錢,仗著宗族的勢力,在此開了酒樓。

  士農工商,謂之四民,商賈本為最低一等;可詹家手眼通天,豈是一般酒樓所比的?

  曜德樓能在幾年內紅火起來,自是情理中的事。

  今日,伏燾在此宴請詹沖,正是為了商討如何應對妖邪之事。

  一番寒暄過後,伏燾抿了口葡萄酒,切入正題道:

  「公子您是知道的,如今年景並不好,老遭災呢。這妖邪之事越鬧越大,清河縣的劉煌——這是個前些日子剛步入官場的雛兒,不先請示郡里,直接把這事兒揭了蓋子,公之於眾,攪得整個郡都不得安寧。人心惶惶,不太平啊……

  不過本郡覺得,還是要瞞。一是為了皇上文治武功的千秋大業,二是為了黎民百姓的生計太平,三也為了我等的安定前途,也為了公子的買賣不被打攪,都不能教他公開此事。

  劉煌不顧大局、不顧我等苦心,只為他縣裡區區百十萬的黔首考慮,要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那我等的努力,豈不付之流水?今日宴請公子,為的就是這個,商量一個對策,保全你我的長久富貴。」

  「這還不簡單?伏公堂堂一郡之宰,掌握一郡生殺大權,還收拾不了一個小小的縣令嗎?」

  詹沖一邊玩著象牙箸,一邊滿不在乎道:「給他下個教令,讓他壓住此事,難道他還敢違抗嗎?」

  「難就難在這裡。」魯松咽了口唾沫,皺著眉頭道:

  「初生牛犢不怕虎,哪怕伏公親出教令,也難免他不聽話,到時候才尷尬呢。

  您有所不知,這小子的爹是當朝的少府,官居九卿,簡在帝心。就算上書參他,他也不一定怕。況且…….」

  說到這裡,魯松突然把話停住了。這「況且」之後,就是他們的難言之隱了。

  「況且這妖邪不滅,誰也不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要是真鬧大了,成了為患社稷的大事,那天下都會追究郡里,不是先教令百姓避災,而是先壓住消息的罪責。若有教令文書,難免會成為各位大人的『罪證』。

  真到那時,就算天子知道各位大人的忠心,知道各位大人是在為民著想,天下的物議洶洶,也將淹了大人。」

  詹衝倒是不留情面,他一邊用象牙箸夾著烤肉吃,一邊分析道:

  「學生雖年輕,對此道也不是一無所知。

  各位大人在此妖祟橫生之時,所採取的策略有三:不告、不理、不瞞。其中以『不瞞』為上——不然,豈不是欺君大罪?為人臣者,罪莫大於欺君!


  學生以為,既然『不瞞』是大人最重要的策略,那就繼續『不瞞』,再給朝廷打個招呼。給朝廷上的書,如何斟酌語句,那是大人的事;朝廷接到了上書,如何決斷,那就是朝廷的事了。大人千萬不能露個錯處,授人以柄啊!《周易》之中,『無咎無譽』,那就是個吉卦,您說不是?」

  「公子在這個年紀就有如此見識,真讓老朽慚愧啊,白活了這大半輩子呢!公子的見識謀略,實在比老朽高明多了。」伏燾奉承了一句,又嘆氣道:

  「那就任憑這小子胡來?這要是引得附近縣裡有樣學樣,紛紛效仿,那不翻了天?聖上把一郡之地託付給老朽,若不能為國家安寧一方,豈是為臣所應做的?」

  不料,聽完此話,詹沖直接「哈哈」大笑起來:「這就別怪我笑話您了,您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量您這一郡之宰,掌著一郡的生殺大權,明里不好責讓他,暗地裡不能讓他這事情搞不下去麼?」

  二人一聽,也大笑了起來,整個廂房中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這是這幾日商賈鬧事抗議的上書。

  一大早,劉煌剛到中衙,就看到趙就指著桌上的一大摞文書,抱怨道:

  「大人……這幾日民心惶惶、百工不寧,鄉紳、富賈都覺得民情不正,故有這些上書。還請縣尊示下。」

  劉煌隨便翻了翻其中的幾卷,將文書扔在一旁,一捶桌子道:

  「這些混蛋!本縣忙這些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百姓的生計、一縣的安寧?豈是為一家一姓謀私利的?這些傢伙說得冠冕堂皇,什麼沒有郡里的命令啊,什麼百姓不寧啊…….他們身為地方著姓,全無一點社稷之思、蒼生之念嗎?」

  劉煌越說越氣,雙眼瞪得如銅鈴一般,臉色鐵青,頭上好幾處青筋暴起。趙就一看劉煌暴怒,連退幾步,躲在一邊,一句話也不吭了。

  過了半晌,看縣太爺怒氣稍解,趙就小聲說道:

  「太,太爺,您知道的,這肯定是郡里的主意。他們明著不行,那就來暗的。下官說句話,您別往外傳——郡里這樣做事,也忒不地道了……」

  「就算知道是他們使壞,又能怎麼辦?」劉煌又看了看手邊的文件,嘆氣道:

  「打板子又打不到郡裡頭上……若是打這些上書的人,那也沒個正經理由,反倒會授人以柄。

  子元(趙就字)啊,宦海中人,膽子最小,本縣是知道的,本縣不怪你。你能盡心做事,還不給本縣使絆子,本縣已是感激了。官大一級壓死人,和郡里對抗的事情,本來就不是你要操心的……」

  話還沒說完,只聽門外有人來報:「縣尊,白雪姑娘求見。」

  「讓她稍等。」

  劉煌給趙就吩咐下具體的安排後,整理好衣冠,大步走入前廳。

  他見白雪一身孝服,不禁疑惑道:「這是怎麼……」

  「恩公受不了舟車勞累,在路上殂了。」白雪先施一禮,然後帶著哭腔,咬著嘴唇道。

  「姑娘節哀。」劉煌嘆了口氣,感慨道:

  「他方才改過遷善,就遭遇此難,竟然暴死,可惜可嘆啊。不過他最後還是心向光明了……『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是姑娘成全的,想必他走的時候,了無遺憾了吧。」

  「是……民女感謝縣尊,也是這個意思。」

  白雪擦了擦眼淚,破涕為笑道:「既然已將恩公的墳冢立好,民女也再無別的牽掛,於是就回來見大人了。大人如有需要,民女任憑驅使。」

  「這也不必。本縣雖說遇到了大麻煩,可也不是姑娘能解決的……」

  話說到這裡,劉煌便將妖邪一事的前因後果,一併告訴了她。

  「這……」白雪聽得目瞪口呆,半天才回過神來,點點頭道:

  「大人遇到危難,也時刻想著百姓生計,真是難得……郡里的大官都不管,就大人一個人管,誰想得到?大人如此義舉,民女實在佩服。」

  「哎!」劉煌卻沒有推辭,只是搖頭,苦笑道:

  「白雪姑娘,這只是為一方父母官所該做的,沒什麼佩服不佩服的……這事兒你也佩服,只能說明世敗德薄,人人都不守本分了。

  實不相瞞,本縣上任之前,以為清官只是為民盡心、舉手之勞而已,人人都能做到;現在才知道,官場之中,若能堅持這樣做下去,那可不是『為長者折枝』而已,那可是『挾泰山以超北海』了。」


  「中州聞名的『小劉青天』,如今如此消沉,可見我等小老百姓,都走投無路,實在沒個能活的地方了。」見劉煌這番抱怨也頗有趣,白雪不禁莞爾,輕聲笑道。

  劉煌也笑了,他指著白雪身上的孝服道:「斬蓑之服……倒也合適。不如這樣,你我就不喝酒了,來這裡品茗吧,我留你吃些齋飯,這樣也不違喪事。本縣和你談談心事。」

  白雪點點頭,痴痴地笑了。

  這裡是皇城之中,天子安居之所——養心殿。

  在天下臣民的心中,養心殿既是九五至尊的居所,高貴奢華、雍容大氣,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其實這也不錯,若是對比百姓群臣居住的地方,這裡自然是與皇帝的身份地位相符的、最高貴之所在。

  但若以皇城內的建築來看,養心殿卻是相對狹小、不起眼的地方——至少比起每逢大節上朝的至和殿、平日裡上朝的化成門,實在「寒酸」多了。

  畢竟皇帝不是尋常的富商大賈,對那些用金銀堆砌的豪奢富貴,並不那麼感冒,也不用花里胡哨的東西來凸顯自己的地位。

  皇帝最喜歡、最需要的,還是久違的清淨與舒適了。

  不過,就算如此,養心殿還是比天下臣民的住所要氣派個千倍、萬倍——這是規矩,這是「禮」。

  仿佛只有這樣,天地的秩序才不至於顛倒,聖賢的道義才不至喪失,一切文明、德性、道理、規矩,似乎全都凝聚在這高聳入雲的皇城之中,令人望而心驚,甚至於「戰戰惶惶,汗出如漿;戰戰慄栗,汗不敢出」。

  只有這樣,才有如今穩定祥和的太平盛世。

  殿內,皇帝一身淡黃色的長袍,正在龍榻上側臥,與面前的尚書令張象一同批閱文書。

  在養心殿的四處,則是一個個推著載滿了冰塊的小車的小太監,在旁侍立,一點聲音都不敢冒出來。

  時值盛夏,若沒有這些冰塊吸熱,非熱死人不可。有了這些冰塊鎮住酷暑,這養心殿內可是頗為涼爽的,如同初春時節。

  何況,這些冰塊下面或鎮著西域進貢來的西瓜,或鎮著東北地方的御廚精心製作的冰酪,若在盛夏時節能吃上一口,吞進肚中,便能立刻感覺體內有一股冷氣貫通周身,讓人憑空增添十分力氣。如此口福,可只有帝國頂層、權力中心的人,才有資格享受到呢。

  皇帝正看著四方郡守上的章奏,忽然眉頭一皺,對面前的張象道:「江夏郡內可不太平啊……郡里的意思,是教此事不生民變,平平安安最好,這你也是知道的;可現在又冒出來一個縣令劉煌,這孩子有膽量,敢拗著上官的意思,自己把這蓋子揭了.……這劉煌還是清流領袖、新任少府劉雍的貴公子,這多有意思?『各路諸侯』……掐起來了!」說罷,便把章奏丟給了張象。

  張象接過章奏,只略微看了幾眼,便合起來,回稟道:

  「關於妖邪之事,微臣不懂。但微臣知道,古人有話說得好:『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上下有序、尊卑有別,這是從天地初判就立下的規矩。

  天高地卑,君尊臣卑,這是天地之至道,天地之定理。上官已經定好的規矩,小臣頂起牛來,是不是不太好?區區一個小縣令,竟然越俎代庖,和朝廷大吏頂撞起來,未免太莽撞了吧?這個劉煌,微臣知道,家學不錯,卻缺了點歷練,不懂規矩。若是天下人都跟他一樣,以下犯上,那還得了?」

  張象說著說著,竟嘆了口氣,將章奏還給了皇帝:「恕臣無能,對此事實在沒個主意……還是請陛下定奪。」

  「『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好,好,好。」皇帝細細品味著這句話,咂了咂嘴巴,指示道:

  「那就這樣吧,先不管這個劉煌怎麼幹,讓伏燾他們盯緊點,別壞了大事。一個縣令怎麼幹,都不關他們的事。還有就是……」

  皇帝又想了想,話鋒一轉道:「校事密報,江夏郡里妖邪頻出,民情異常。這可不能兒戲視之……」

  「陛下聖明。」正說話間,張象已寫了一個條子,雙手呈給皇帝:

  「就按這個口吻回復?」

  皇帝接過一看,滿意地點點頭,抬頭看了下外面的天色,吩咐道:

  「時間不早了……今天的政事先處理到這裡,明日再來吧。」

  張象領命離開。

  這裡是觀星館。說起這個地方,恐怕就算京城消息靈通到敢於說出皇帝昨晚臨幸了哪個妃子的店小二,也會對此諱莫如深吧。


  這裡堪稱整個皇城最隱秘的角落,那低矮樸素的裝潢,顯得和周圍走廊融為一體。

  但這裡是皇帝最關注的地方之一。每個月的第一天,皇帝必要來領取丹藥,以求延年益壽。

  有時出現天變地異、民情不穩,皇帝也要駕臨此地,諮詢攘災之法。

  這裡被認為隱藏著帝國治亂興亡的一切密碼,那是穩穩居於皇帝之上的、比皇帝更能掌握這個帝國的存在——「命運」。

  它總是捉弄著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掌握著世界上每一個人的生死榮辱,卻從不出現在他們眼前。

  皇帝相信,在這裡,也只有在這裡,能夠窺探到它的一絲端倪。

  觀星館的主人端木均,也是一位神人。他少年時便因善於卜卦而聞名於世,常周旋於各州縣大吏、達官貴人的官衙府邸之中。

  後來更是被天子看中,請到了這處比深宮大殿要寒酸的「密室」中,成了這裡唯一的主人。

  他早已受夠了喧囂擾攘,在這裡當一個隱秘的看客,倒也落得清閒。

  因端木均煉丹、算卦、觀星、攘災無一不精,皇帝是越來越敬佩他,多次請他入朝來當國師,官居宰輔,都被他婉言謝絕。

  儘管這樣,皇帝還是對他青眼有加,甚至不把他當作臣民看待——除了天壇上的天帝百神、廟堂里的列祖列宗,只有他一人敢和天子分庭抗禮了。

  這一天,端木均穿著一身天青色道袍,在壇中靜坐。

  他二三十歲的年紀,面白無須、眉眼如神,頗有一派天人的氣象。

  他正打坐,門外進來一個道童,先施一禮,然後稟告道:

  「師父,天王求見。」

  端木均只是「嗯」了一聲,長長呼了一口氣,方才結束打坐,緩緩站起身,甩了下身旁的拂塵道:

  「請他進來吧。」

  道童領命出去,對候在外面的皇帝道:「師父請您進來。」

  皇帝看了下身旁的力士帖木兒,用眼神示意他站好,方才進來。

  見皇帝進來,端木均微微作了個揖,皇帝施以回禮,方才問道:「天王今日大駕,是為何事?」

  「先生,是這樣的……」

  皇帝緊張地咽了口唾沫,端正了下儀容,方才恭敬道:

  「這幾日校事傳來消息,說中州妖孽橫行,很多人中了妖邪,倒斃身死。民心惶惶,不知所歸。不知先生,有何見教?」

  「此事貧道早已知曉,只是天王未來垂詢,貧道也不好主動說什麼。」

  端木均只一頷首,便岔開話題道:「天王,貧道之前給您說過的長生之法,您還記得嗎?」

  「記得,記得。戒殺、戒怒、善養百姓。這三條朕都記得,一刻也不敢忘記。先生還說,戒殺守德,戒怒守精,善養百姓可得皇天庇佑。」

  「天王能有此心,是萬民之幸運。」端木均輕輕一揖,微笑道:

  「貧道不懂國政,對妖邪也算不上懂。如何治國,是天王的事情。只是以貧道愚見,治國如同治身。治身之要為養精,精盡則氣消;治國之道在養民,民亡則國滅。

  混沌初開,陰陽分判,其間失協,則生妖祟。這如同人有喜怒,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不必驚擾。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得其玄德,故能長久。疾風驟雨,不能終日。閑邪存誠,外毒自弭;外毒若弭,身心自然無擾。唯其存誠,能得自在逍遙於天地,得長生久視於諸己。願天王無憂!」說罷,端木均便一拂袖,重新進入打坐狀態。

  皇帝還想再問,見他雙目微瞑,只得悻悻轉回了。

  「陛下……端木道長剛剛說了些什麼?」見皇帝出來,帖木兒好奇道。

  「朕急功近利,欲求效用,道長教我以根本。根本之要,在於一個『誠』字,只有待百姓以誠,才能長生久視,永享太平。只是朕微末之徒,恐怕道行尚淺,因此於大道還離之萬里,惶恐之至了。回吧!」

  皇帝嘆了口氣,先一步向前走去。

  帖木兒趕忙快步追上皇帝,心中的疑惑更深了:如此英明神武、無所不能的聖主,竟還有自稱「微末」的時候?真是奇哉怪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