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黃忠
張允答道:「我這正有一人,打算推薦給大舅。」
蔡瑁剛才也就是隨口一問,沒想到張允居然還真的有人選推薦,於是他饒有興致的問道:「哦,說說具體情況。」
「此人名叫黃忠,南陽人士,現在是荊南劉磐手下的一名中郎將。」張允答道。
從這簡單的幾句話中,蔡瑁根本判斷不出張允為何會舉薦黃忠,所以他繼續追問道:「你為何會舉薦此人?」
張允心裡早就有了腹稿,於是笑著答道:「我舉薦此人,主要理由有三:首先,此人乃是劉磐麾下將領,將他遣出可以削弱劉磐的勢力;其次,此人雖是南陽人,但卻只是南陽黃氏的偏支,只有一子卻早喪,所以並無多大背景;最後,他的官職是中郎將,不高也不低,正適合帶領這支兵馬。」
說到這裡,張允又笑著補充了一句:「而且此人現在已經年過五旬,不正好應了之前大舅所說的老弱病殘嗎?」
蔡瑁聞言哈哈一笑,「哈哈哈,有趣,聽你這麼一說,這個黃忠果然是最佳人選。」
張允見蔡瑁笑的開懷,自己也陪著低聲輕笑了起來。
如果陳璋在這裡,他笑的肯定會比這兩位要大聲的多,畢竟他們可是打算把五虎上將之一的黃忠當做垃圾一樣打包送過來。
既然決定了兵馬將領的人選,蔡瑁也不磨嘰,直接連夜寫好了軍令發往荊南各地,讓當地的郡守抽調兵馬趕赴襄陽。
同時,他又給駐軍在長沙攸縣的劉磐書信一封,命他將帳下的中郎將黃忠調往襄陽候命。
晚上,離開了蔡瑁府邸的張允避開眾人的耳目,悄悄來到了荊州牧府。
在劉表的書房中,張允見到了自己的親舅舅劉表。
「事情都辦妥了?」劉表問道。
張允答道:「嗯,蔡德圭已經給荊南四郡的郡守下令,讓他們抽調兵馬北上,不過他在這裡耍了一點心眼,軍令中只規定了要抽調的人數,到時候各郡派來的人馬是否精銳,那就只能看幾位郡守是怎麼想的了。至於黃漢升那邊,他倒是沒有做手腳。」
劉表點了點頭:「能做到這樣也不錯了,真是辛苦你了。」
「舅舅,你不是一直讓我向荊州世家靠攏嗎?為什麼這次又打算助劉備一臂之力呢?」張允問出了這些天心裡的疑惑。
「我一直以來都只想要保住江漢之地,坐觀天下大勢的變化。如今看來,北方袁曹之爭大局已定,曹孟德會是最後贏家。不過劉玄德此人亦有吞吐八荒之志,所以我這才想趁他困窘之時助他一臂之力。將來無論曹劉二人誰勝誰敗,荊州都有一條退路。」
張允明白了劉表的想法,「我明白了,荊襄的世家一直都打算投靠曹孟德,所以舅舅才讓我和琮弟與他們交好,而大公子正好和劉玄德相善。」
這的確是劉表的想法,這是他為自己兒子們安排的退路。當然,只要劉表還在世,那他還是能夠壓服荊州的世家大族,荊州一地也能自保無虞。
可是一旦劉表過世,他的兒子是肯定壓服不了荊州那些投降派的,所以他才讓劉琮娶了蔡氏的女兒,希望利用聯姻讓荊州世家繼續支持自己的兒子。
這樣做本來意味著他放棄了大兒子劉琦,可是劉備的到來並且和劉琦交好,讓他有了另外一條退路。
至於劉修,這個小透明兒子是他最後的保險,無論是哪方都不會在意他的存在,他可以安安全全的延續劉表的血脈。
劉表不愧是能夠單槍匹馬平定荊州的狠人,一番安排為自己的兒子都找好了最佳的退路。原時空的發展也如他所料,劉琮投降曹操被封為列侯,劉琦則是成為劉備奪取荊州的旗幟,至於最沒存在感的劉修,也在魏國安安穩穩當了一個太守。
收到了蔡瑁的軍令後,荊南四郡的太守們都開始調遣人馬,將他們送往襄陽。
因為波及荊南四郡的張羨之亂剛剛平定後不久,各地的太守也是剛剛任命不久,對來自州牧府的軍令還是心存敬畏的。
所以這次他們抽調兵馬的時候並不敢太過耍滑頭,派遣過來的士卒都是身強體壯的青壯年,沒有拿老弱病殘湊數。
當然,各地郡守們多多少少還是在士卒們配備的武器盔甲上剋扣了一點,畢竟軍令里只規定了人數,又沒說要給他們配備齊全。而且盔甲齊全的戰兵加上只有武器的輔兵以及赤手空拳的民夫,這樣的配置任誰也挑不出錯來。
這可把蔡瑁給氣壞了,因為劉表早就答應了劉備,他軍中缺少的武器盔甲到時候可以從江陵的武庫中領取。
所以只要對這些兵馬稍加訓練,劉備立馬就能夠得到一支六千人的精銳。
另一邊的劉磐接到蔡瑁的書信後,立馬叫來了黃忠,並向他展示了調遣他前往襄陽的軍令。
「黃將軍,這次州牧府有令,調你前往襄陽效力,你儘快收拾好東西啟程吧。」劉磬此時並不知道州牧府調遣黃忠回襄陽的目的,不過既然是軍令,那他當然不會阻攔。
「劉將軍,我這一離開,江東那邊的太史子義要是又來襲擾怎麼辦?」
劉磐笑了笑道:「黃將軍不必多慮,自從孫伯符過世後,江東屢次發生內亂,根本無暇顧及騷擾荊南,太史子義那邊應該只會採取守勢了。」
黃忠點了點頭,抱拳領命道:「既然如此,那我明日就前往襄陽。」
再說劉備這邊,遣人給關羽送完信後,他就和陳璋等人待在館舍里閉門謝客了,現在一動不如一靜,一切都順其自然為好。
不過,很快一個好消息就打破了這份寧靜。
倒不是新野的關羽答應了暫時留在荊州,而是之前派遣去隆中臥龍崗蹲點的親衛今早傳回消息,諸葛孔明先生昨日晚間已經回到了草廬。
一聽到這個消息,劉備坐不住了,為了不像上次一樣錯過,他收到消息後就馬上下令準備禮物,準備好後就立刻出發前往隆中拜訪孔明。
蔡瑁剛才也就是隨口一問,沒想到張允居然還真的有人選推薦,於是他饒有興致的問道:「哦,說說具體情況。」
「此人名叫黃忠,南陽人士,現在是荊南劉磐手下的一名中郎將。」張允答道。
從這簡單的幾句話中,蔡瑁根本判斷不出張允為何會舉薦黃忠,所以他繼續追問道:「你為何會舉薦此人?」
張允心裡早就有了腹稿,於是笑著答道:「我舉薦此人,主要理由有三:首先,此人乃是劉磐麾下將領,將他遣出可以削弱劉磐的勢力;其次,此人雖是南陽人,但卻只是南陽黃氏的偏支,只有一子卻早喪,所以並無多大背景;最後,他的官職是中郎將,不高也不低,正適合帶領這支兵馬。」
說到這裡,張允又笑著補充了一句:「而且此人現在已經年過五旬,不正好應了之前大舅所說的老弱病殘嗎?」
蔡瑁聞言哈哈一笑,「哈哈哈,有趣,聽你這麼一說,這個黃忠果然是最佳人選。」
張允見蔡瑁笑的開懷,自己也陪著低聲輕笑了起來。
如果陳璋在這裡,他笑的肯定會比這兩位要大聲的多,畢竟他們可是打算把五虎上將之一的黃忠當做垃圾一樣打包送過來。
既然決定了兵馬將領的人選,蔡瑁也不磨嘰,直接連夜寫好了軍令發往荊南各地,讓當地的郡守抽調兵馬趕赴襄陽。
同時,他又給駐軍在長沙攸縣的劉磐書信一封,命他將帳下的中郎將黃忠調往襄陽候命。
晚上,離開了蔡瑁府邸的張允避開眾人的耳目,悄悄來到了荊州牧府。
在劉表的書房中,張允見到了自己的親舅舅劉表。
「事情都辦妥了?」劉表問道。
張允答道:「嗯,蔡德圭已經給荊南四郡的郡守下令,讓他們抽調兵馬北上,不過他在這裡耍了一點心眼,軍令中只規定了要抽調的人數,到時候各郡派來的人馬是否精銳,那就只能看幾位郡守是怎麼想的了。至於黃漢升那邊,他倒是沒有做手腳。」
劉表點了點頭:「能做到這樣也不錯了,真是辛苦你了。」
「舅舅,你不是一直讓我向荊州世家靠攏嗎?為什麼這次又打算助劉備一臂之力呢?」張允問出了這些天心裡的疑惑。
「我一直以來都只想要保住江漢之地,坐觀天下大勢的變化。如今看來,北方袁曹之爭大局已定,曹孟德會是最後贏家。不過劉玄德此人亦有吞吐八荒之志,所以我這才想趁他困窘之時助他一臂之力。將來無論曹劉二人誰勝誰敗,荊州都有一條退路。」
張允明白了劉表的想法,「我明白了,荊襄的世家一直都打算投靠曹孟德,所以舅舅才讓我和琮弟與他們交好,而大公子正好和劉玄德相善。」
這的確是劉表的想法,這是他為自己兒子們安排的退路。當然,只要劉表還在世,那他還是能夠壓服荊州的世家大族,荊州一地也能自保無虞。
可是一旦劉表過世,他的兒子是肯定壓服不了荊州那些投降派的,所以他才讓劉琮娶了蔡氏的女兒,希望利用聯姻讓荊州世家繼續支持自己的兒子。
這樣做本來意味著他放棄了大兒子劉琦,可是劉備的到來並且和劉琦交好,讓他有了另外一條退路。
至於劉修,這個小透明兒子是他最後的保險,無論是哪方都不會在意他的存在,他可以安安全全的延續劉表的血脈。
劉表不愧是能夠單槍匹馬平定荊州的狠人,一番安排為自己的兒子都找好了最佳的退路。原時空的發展也如他所料,劉琮投降曹操被封為列侯,劉琦則是成為劉備奪取荊州的旗幟,至於最沒存在感的劉修,也在魏國安安穩穩當了一個太守。
收到了蔡瑁的軍令後,荊南四郡的太守們都開始調遣人馬,將他們送往襄陽。
因為波及荊南四郡的張羨之亂剛剛平定後不久,各地的太守也是剛剛任命不久,對來自州牧府的軍令還是心存敬畏的。
所以這次他們抽調兵馬的時候並不敢太過耍滑頭,派遣過來的士卒都是身強體壯的青壯年,沒有拿老弱病殘湊數。
當然,各地郡守們多多少少還是在士卒們配備的武器盔甲上剋扣了一點,畢竟軍令里只規定了人數,又沒說要給他們配備齊全。而且盔甲齊全的戰兵加上只有武器的輔兵以及赤手空拳的民夫,這樣的配置任誰也挑不出錯來。
這可把蔡瑁給氣壞了,因為劉表早就答應了劉備,他軍中缺少的武器盔甲到時候可以從江陵的武庫中領取。
所以只要對這些兵馬稍加訓練,劉備立馬就能夠得到一支六千人的精銳。
另一邊的劉磐接到蔡瑁的書信後,立馬叫來了黃忠,並向他展示了調遣他前往襄陽的軍令。
「黃將軍,這次州牧府有令,調你前往襄陽效力,你儘快收拾好東西啟程吧。」劉磬此時並不知道州牧府調遣黃忠回襄陽的目的,不過既然是軍令,那他當然不會阻攔。
「劉將軍,我這一離開,江東那邊的太史子義要是又來襲擾怎麼辦?」
劉磐笑了笑道:「黃將軍不必多慮,自從孫伯符過世後,江東屢次發生內亂,根本無暇顧及騷擾荊南,太史子義那邊應該只會採取守勢了。」
黃忠點了點頭,抱拳領命道:「既然如此,那我明日就前往襄陽。」
再說劉備這邊,遣人給關羽送完信後,他就和陳璋等人待在館舍里閉門謝客了,現在一動不如一靜,一切都順其自然為好。
不過,很快一個好消息就打破了這份寧靜。
倒不是新野的關羽答應了暫時留在荊州,而是之前派遣去隆中臥龍崗蹲點的親衛今早傳回消息,諸葛孔明先生昨日晚間已經回到了草廬。
一聽到這個消息,劉備坐不住了,為了不像上次一樣錯過,他收到消息後就馬上下令準備禮物,準備好後就立刻出發前往隆中拜訪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