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樹倒猢猻散,劉備挾民逃往荊南
朝陽東出,江夏城外的江面上波光粼粼。
一艘小船停泊在江岸邊。
魯肅一身寬袍大袖,下船後迎著朝陽騎馬進入了江夏城。
城內的景象,卻令他大吃一驚。
街道上車馬同行,軍士縱橫,百姓攜家帶口出城。
城門前的告示牌前圍滿了百姓。
魯肅下馬上前觀望,不禁大驚失色。
趕忙上馬,直奔郡府。
郡府大門前,諸葛亮羽扇綸巾,著一身素衣。
望見快馬而至的魯肅,當即拱手道:「子敬,你終於來了!」
魯肅聞言,趕快下了馬,隨即拱手還禮:「敢問孔明,可是曹軍已經動兵了?」
諸葛亮搖搖頭:「江夏一帶的水路已經被曹軍封鎖,曹軍的羅天大網即將降下!」
「哎!」魯肅一聲嘆息。
「子敬,請入府一敘!」諸葛亮伸手示意。
「多謝!」魯肅拱手,隨諸葛亮一同入了郡府。
劉琦、劉備、張飛皆在正堂。
雙方相互見禮,一同落座。
劉備率先問起了三江口的情況。
魯肅:「不瞞皇叔,我江東設下百道鐵索橫斷長江,曹軍不敢擅攻!」
即便是魯肅來江夏城,也是繞路前行。
這段路,十分的曲折。
未來,必將影響荊州和江東的商貿。
鐵索阻隔的不只是曹軍,未來江東的經濟也會遭受阻隔。
「嗯!」劉備點頭:「三江口無事便好!」
魯肅拱手:「我入城時,見城內百姓來去匆匆,皇叔準備離開江夏城嗎?」
劉備搖頭道:「江夏已經孤城,若曹軍來攻,孤立無援,不得不棄!」
「哎!」魯肅嘆息:「我江東亦是有心相助,無力相援!」
對於江東無法援助江夏之事,本就在預料之中。
劉備倒也沒有多言。
魯肅又問道:「敢問皇叔欲往何處?」
「荊南!」劉備道。
魯肅搖頭:「江夏水路已經被曹軍封鎖,前往長沙就要走陸路,便要穿越曹軍後方防線,此去不易啊!」
「是啊!」劉備點點頭。
魯肅又說道:「我見城中已經發榜,皇叔也要帶走城中百姓嗎?」
「嗯!」劉備點頭:「百姓從新野便追隨我入樊城,而後隨我渡江來到江夏,如今自當與我同行!」
建安五年,劉備於豫州聯合劉辟攻略豫州,企圖牽制曹操。
最終,劉備敗於曹仁之手,敗走新野。
從建安五年到建安十三年,整整八年時間。
各地流民攜家帶口到新野投奔劉備。
劉備安置流民,挑選精壯充入軍中。
跟隨劉備的百姓,大多數是軍眷家屬,這些人算荊州百姓,是劉備的私民。
也是劉備擁兵的根基。
劉備帶著這些百姓從樊城入江夏,如今入荊南,同樣無法拋棄這些人。
魯肅搖頭:「軍民同行本就是難上加難,皇叔此去荊南,無疑是難如上青天啊!」
「縱有萬難,亦當前往!」劉備堅定的說道。
魯肅的本意是希望劉備率軍入江東,兩家合兵一處。
未來便可共抗曹操。
而此刻,劉備寧願跨越千山萬水前往荊南,也不願入江東。
這大概是皇叔最後的倔強了。
魯肅點頭:「皇叔心意已決,我不做多言,但我江東亦會留在三江口,至少牽制曹軍一路軍馬,為皇叔保駕護航!」
劉備拱手示意:「請子敬代我謝過吳侯!」
「皇叔言重了!」魯肅拱手還禮。
日落時分,魯肅在諸葛亮的陪同下來到了江岸邊。
魯肅回身道:「今日,我見劉琦公子在堂上一言不發,似乎不願放棄江夏城!」
「嗯!」諸葛亮點頭:「我家主公苦勸,但劉琦公子仍不願離開江夏城!」
「哎!」魯肅嘆息:「若劉琦公子繼位,荊州又豈會有今日啊?」
諸葛亮低頭沉默不語。
劉琦留在江夏城,一是不願捨棄百姓,二是為了策應劉備。
劉琦在江夏,至少能為劉備拖住一路曹軍兵馬。
而且,曹操南下荊州要殺的就是劉備。
劉備離開了江夏,縱然劉琦投降,曹操也不會為難他!
這對於劉琦來說,不是最好的結果,但也不是最壞的結果。
如今江東無力支援,劉琦死守江夏城,劉備被迫逃亡荊南,皆因赤壁慘敗。
所謂樹倒猢猻散,便是如此。
「孔明,就此別過!」魯肅拱手行禮,轉身上了船。
「子敬,有緣再見!」諸葛亮拱手還禮。
魯肅的身影伴著夕陽一同遠去。
回身望向江夏城頭,隱隱看到了劉備和劉琦的身影。
劉備的目光始終注視著江面。
劉琦沉默不言。
從劉備和魯肅初次相見,兩人便是促膝長談。
劉備對魯肅的喜好,絲毫不亞於諸葛亮。
魯肅對劉備的敬佩,可能已經勝過孫權。
只可惜,魯肅是孫權的謀主。
縱然魯肅如何傾慕劉備,也不可能轉投劉備。
劉備也永遠無法讓魯肅成為自己的謀主。
在錯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
終將是遺憾。
當夜子時,數十萬軍民一同離開了江夏城。
次日清晨,張允率八萬水師戰船抵達江夏城外,於沿岸安營紮寨。
消息很快傳到了後方的曹操軍中。
按照行程,曹操和曹仁所率領的三十萬兵馬會於今夜抵達江夏城外。
三日內對江夏城發起進攻。
可此時,張允卻傳來消息,江夏城數十萬百姓出逃。
儘管劉備的大旗還插在江夏城頭,但不代表劉備還在城中。
一個艱難的選擇出現在曹操面前。
若繼續向江夏城進軍,半月內必定能破城。
但若是劉備趁不在城中,已經進入了荊南。
那麼奪下了江夏城,對於曹操來說都不算得勝。
這個時候,曹操不能心存任何僥倖心理。
曹操將張允的書信交給了曹仁和程昱查看。
程昱搖頭:「果然如子翼所料,劉備此刻恐怕已經逃離了江夏城!」
曹仁也說道:「若是到了荊南立足,麻煩就大了!」
「嗯!」曹操點頭。
從水路前往長沙城是最快的,但眼下,水師一半在夏口防備周瑜,一半進入江夏水域,等待與劉琦開戰。
曹仁道:「文聘手中還有五萬水軍,可令他火速趕往長沙城!」
程昱搖頭:「文聘或許先劉備一步到達長沙,但未必能擋住劉備!」
「這倒是個麻煩事啊!」曹操道。
一艘小船停泊在江岸邊。
魯肅一身寬袍大袖,下船後迎著朝陽騎馬進入了江夏城。
城內的景象,卻令他大吃一驚。
街道上車馬同行,軍士縱橫,百姓攜家帶口出城。
城門前的告示牌前圍滿了百姓。
魯肅下馬上前觀望,不禁大驚失色。
趕忙上馬,直奔郡府。
郡府大門前,諸葛亮羽扇綸巾,著一身素衣。
望見快馬而至的魯肅,當即拱手道:「子敬,你終於來了!」
魯肅聞言,趕快下了馬,隨即拱手還禮:「敢問孔明,可是曹軍已經動兵了?」
諸葛亮搖搖頭:「江夏一帶的水路已經被曹軍封鎖,曹軍的羅天大網即將降下!」
「哎!」魯肅一聲嘆息。
「子敬,請入府一敘!」諸葛亮伸手示意。
「多謝!」魯肅拱手,隨諸葛亮一同入了郡府。
劉琦、劉備、張飛皆在正堂。
雙方相互見禮,一同落座。
劉備率先問起了三江口的情況。
魯肅:「不瞞皇叔,我江東設下百道鐵索橫斷長江,曹軍不敢擅攻!」
即便是魯肅來江夏城,也是繞路前行。
這段路,十分的曲折。
未來,必將影響荊州和江東的商貿。
鐵索阻隔的不只是曹軍,未來江東的經濟也會遭受阻隔。
「嗯!」劉備點頭:「三江口無事便好!」
魯肅拱手:「我入城時,見城內百姓來去匆匆,皇叔準備離開江夏城嗎?」
劉備搖頭道:「江夏已經孤城,若曹軍來攻,孤立無援,不得不棄!」
「哎!」魯肅嘆息:「我江東亦是有心相助,無力相援!」
對於江東無法援助江夏之事,本就在預料之中。
劉備倒也沒有多言。
魯肅又問道:「敢問皇叔欲往何處?」
「荊南!」劉備道。
魯肅搖頭:「江夏水路已經被曹軍封鎖,前往長沙就要走陸路,便要穿越曹軍後方防線,此去不易啊!」
「是啊!」劉備點點頭。
魯肅又說道:「我見城中已經發榜,皇叔也要帶走城中百姓嗎?」
「嗯!」劉備點頭:「百姓從新野便追隨我入樊城,而後隨我渡江來到江夏,如今自當與我同行!」
建安五年,劉備於豫州聯合劉辟攻略豫州,企圖牽制曹操。
最終,劉備敗於曹仁之手,敗走新野。
從建安五年到建安十三年,整整八年時間。
各地流民攜家帶口到新野投奔劉備。
劉備安置流民,挑選精壯充入軍中。
跟隨劉備的百姓,大多數是軍眷家屬,這些人算荊州百姓,是劉備的私民。
也是劉備擁兵的根基。
劉備帶著這些百姓從樊城入江夏,如今入荊南,同樣無法拋棄這些人。
魯肅搖頭:「軍民同行本就是難上加難,皇叔此去荊南,無疑是難如上青天啊!」
「縱有萬難,亦當前往!」劉備堅定的說道。
魯肅的本意是希望劉備率軍入江東,兩家合兵一處。
未來便可共抗曹操。
而此刻,劉備寧願跨越千山萬水前往荊南,也不願入江東。
這大概是皇叔最後的倔強了。
魯肅點頭:「皇叔心意已決,我不做多言,但我江東亦會留在三江口,至少牽制曹軍一路軍馬,為皇叔保駕護航!」
劉備拱手示意:「請子敬代我謝過吳侯!」
「皇叔言重了!」魯肅拱手還禮。
日落時分,魯肅在諸葛亮的陪同下來到了江岸邊。
魯肅回身道:「今日,我見劉琦公子在堂上一言不發,似乎不願放棄江夏城!」
「嗯!」諸葛亮點頭:「我家主公苦勸,但劉琦公子仍不願離開江夏城!」
「哎!」魯肅嘆息:「若劉琦公子繼位,荊州又豈會有今日啊?」
諸葛亮低頭沉默不語。
劉琦留在江夏城,一是不願捨棄百姓,二是為了策應劉備。
劉琦在江夏,至少能為劉備拖住一路曹軍兵馬。
而且,曹操南下荊州要殺的就是劉備。
劉備離開了江夏,縱然劉琦投降,曹操也不會為難他!
這對於劉琦來說,不是最好的結果,但也不是最壞的結果。
如今江東無力支援,劉琦死守江夏城,劉備被迫逃亡荊南,皆因赤壁慘敗。
所謂樹倒猢猻散,便是如此。
「孔明,就此別過!」魯肅拱手行禮,轉身上了船。
「子敬,有緣再見!」諸葛亮拱手還禮。
魯肅的身影伴著夕陽一同遠去。
回身望向江夏城頭,隱隱看到了劉備和劉琦的身影。
劉備的目光始終注視著江面。
劉琦沉默不言。
從劉備和魯肅初次相見,兩人便是促膝長談。
劉備對魯肅的喜好,絲毫不亞於諸葛亮。
魯肅對劉備的敬佩,可能已經勝過孫權。
只可惜,魯肅是孫權的謀主。
縱然魯肅如何傾慕劉備,也不可能轉投劉備。
劉備也永遠無法讓魯肅成為自己的謀主。
在錯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
終將是遺憾。
當夜子時,數十萬軍民一同離開了江夏城。
次日清晨,張允率八萬水師戰船抵達江夏城外,於沿岸安營紮寨。
消息很快傳到了後方的曹操軍中。
按照行程,曹操和曹仁所率領的三十萬兵馬會於今夜抵達江夏城外。
三日內對江夏城發起進攻。
可此時,張允卻傳來消息,江夏城數十萬百姓出逃。
儘管劉備的大旗還插在江夏城頭,但不代表劉備還在城中。
一個艱難的選擇出現在曹操面前。
若繼續向江夏城進軍,半月內必定能破城。
但若是劉備趁不在城中,已經進入了荊南。
那麼奪下了江夏城,對於曹操來說都不算得勝。
這個時候,曹操不能心存任何僥倖心理。
曹操將張允的書信交給了曹仁和程昱查看。
程昱搖頭:「果然如子翼所料,劉備此刻恐怕已經逃離了江夏城!」
曹仁也說道:「若是到了荊南立足,麻煩就大了!」
「嗯!」曹操點頭。
從水路前往長沙城是最快的,但眼下,水師一半在夏口防備周瑜,一半進入江夏水域,等待與劉琦開戰。
曹仁道:「文聘手中還有五萬水軍,可令他火速趕往長沙城!」
程昱搖頭:「文聘或許先劉備一步到達長沙,但未必能擋住劉備!」
「這倒是個麻煩事啊!」曹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