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書之人入書中
姬錄緩緩攪動著碗裡的餛飩,等待著它們涼下來。在這個過程中,他已經數清楚了——碗裡確實是17個餛飩。雖然這家店的餛飩味道一如既往的好,但是碗裡的餛飩卻是一年比一年少了。
這是姬錄在圖書館兼職的第三年,前年的時候碗裡還有21個餛飩,去年時數量降到了19個,而今年竟然減少到了17個。枕頭邊的頭髮越來越多,碗裡的餛飩卻越來越少,要背的書還沒有背會,館裡的工作似乎永遠也做不完。即使是一向心如止水的姬錄,也不禁產生了一絲感慨:「難道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吃完餛飩,姬錄騎上自行車,朝著老城區的方向駛去。他在街道上左拐右繞,最後鑽進一條僻靜的小巷子裡,坐落在巷子盡頭的那棟老樓,就是他工作的圖書館了。
這是一棟充滿了歲月氣息的三層老樓,周圍被高大的梧桐樹環繞,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向地面,形成斑駁的光影。圖書館的牆壁是深沉的暗紅色,許多地方的灰白色塗料早已剝落,露出底下粗糙的磚面,磚石的表面也布滿了裂痕和青苔。正門高大而沉重,木質門板上雕刻著奇藝的花紋,在歲月的侵蝕下,雕刻的細節已經十分模糊,難以辨認。門上懸掛著一塊鏽跡斑斑的銅牌,上面「市立圖書館」幾個字也顯得有些模糊了,在陽光下閃爍著微弱的光澤。
姬錄第一次找到這棟藏在巷子深處的圖書館時,站在門口徘徊了好久。他望著這棟年久失修、散發著歲月氣息的老樓,心中湧起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偶爾一陣風吹過,梧桐樹發出「沙沙」的聲音,幾片樹葉飄落在圖書館的台階上。看到這一幕,姬錄不禁打了個哆嗦,他覺得這棟老樓屬於另一個時代的幽魂,而自己的到來恰好打擾了他們的沉眠。可一想到自己畢竟是當面答應了鍾老頭要來上班,他最終還是決定先進去看看。
見到鍾老頭後,姬錄才知道到,整座圖書館只有兩個員工,其中一位老員工因年紀太大辭職了,因此現在只剩下鍾老頭一個人,兼任館長、管理員、清潔工和門衛。聽到這個消息,姬錄立馬扭頭就走,可惜最後硬是被鍾老頭給拖了回來。無奈之下,他決定先試著工作兩天。然而,誰能想到,這份工作姬錄一試就是三年。
來到門前,姬錄熟練地掏出鎖鏈,將自行車鎖在圖書館門口的路燈燈杆上。這是小巷裡唯一的一盞路燈,它的年紀似乎也很大了,老是發出「噗、噗、噗」的閃爍聲,每隔幾周總是會鬧點毛病。每次它不亮的時候,都是鍾老頭站在下面扶著梯子,姬錄爬上去進行修理。
姬錄從側門走進圖書館,映入眼帘的是深棕色的木質書架,上面整齊排列著厚厚的書籍。這些書籍的封皮已經褪色,紙張也有些微微泛黃。窗框的木材發出輕微的嘎吱聲,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它的年歲。高大的弧形窗戶被厚重的灰塵覆蓋,透出的光線顯得格外柔和,灑在大理石鋪成的地面上,勾勒出一個個模糊的光斑。
姬錄最喜歡的,是坐落在大廳中央的老式座鐘。這座鐘高約一米七,外殼由深色胡桃木製成,木紋清晰而流暢。鐘身表面光滑,在光線的照射下透出溫潤的光澤,顯然是得到了充分的擦拭和保養。座鐘頂部是一個精緻的圓形鐘面,玻璃罩的邊緣鑲嵌著金色的金屬框。鐘面的底色為淡米色,黑色的數字在柔和的背景下顯得格外醒目。指針呈現出優雅的弧度,時針和分針都鍍著淡淡的金色,在從容的腳步中靜靜地訴說著時間的故事。座鐘的底部是一個寬大的基座,同樣由胡桃木製成,基座的邊緣有著流暢的曲線與細緻的雕刻,展現出一種沉穩而寬厚的獨特氣質。
姬錄穿過大廳,走向樓梯。在經過座鐘時,他伸手輕輕擦拭了一下座鐘的頂部,細心檢查是否落下了灰塵。自從他來到圖書館以來,擦拭和保養這座鐘的責任便一直落在他的肩上。確認座鐘乾淨後,姬錄沿著樓梯向三樓走去。這個時間點,鍾老頭通常會坐在辦公室里,抱著一台老式收音機聽歌。
政府早就在新城區修建了一座新的圖書館,雄偉壯觀,設施齊全,藏書豐富。至於這座藏在小巷裡的老圖書館,似乎已經徹底被世人遺忘了,平日裡根本沒有人來借書或者閱讀。鍾老頭是個話特別多的人,館裡沒有訪客,所以每當有機會的時候,他就喜歡和姬錄聊些他在收音機里聽到的事情。
雖然鍾老頭話很多,但是卻從來不提及與自己相關的事情。而姬錄本就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所以也從來不主動詢問這些事情。以至於姬錄在這裡都工作三年了,還不清楚鍾老頭究竟多少歲。雖然姬錄不喜歡說話,但意外的是,他並不討厭聽鍾老頭叨叨。因為每當這時候,鍾老頭的眼睛就變得亮晶晶的,在這座被時光和世人遺忘的圖書館裡,顯得是那麼的格格不入,他眼中的光似乎能夠將館裡堆積的陳舊氣氛一掃而光,能夠將姬錄心中的苦悶孤寂也一掃而光。凝視著這雙眼睛,姬錄總是忍不住會想:「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鍾老頭的心靈一定是一顆熊熊燃燒的太陽吧。」
姬錄來到三樓,剛走到辦公室門口,他就聽見一陣慷慨激昂的音樂:
「我站在風口浪尖,緊握住日月旋轉,
願煙火人間,安得太平美滿,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鍾老頭今天居然沒有聽鄧麗君的歌,這讓姬錄感到有些詫異。他照例敲了敲門,然後推門而入,在簽到表上寫下自己的名字。鍾老頭看到姬錄進來,只是笑著朝他擺了擺手,隨後繼續專心致志地聽著音樂。
姬錄非常清楚,鍾老頭只愛鄧麗君。在他工作的這三年裡,每次走進辦公室,耳邊總是迴蕩著鄧麗君的歌聲。雖然他也有些好奇,想問鍾老頭今天為什麼沒有在聽鄧麗君,但看到鍾老頭閉著眼睛,一副沉浸在音樂中的樣子,姬錄最終還是選擇了沉默。於是,他轉身走出房間,輕輕關上了門。
既然是在圖書館工作,姬錄當然抽空閱讀了館裡的許多書籍。他發現,在這座圖書館裡有許多講述神話故事的書籍,埃及的,北歐的,希臘的……種類繁多,應有盡有。所以每次忙完以後,姬錄總是會隨機從這些書里抽出一本來翻一翻。起初,他並沒有對此在意,但是後來看的多了,姬錄忽然意識到,館裡有這麼多講神話故事的書籍,卻唯獨缺少與中國神話相關的書籍。
這讓姬錄感到有些疑惑:「這麼多的神話故事書,怎麼會唯獨沒有講中國神話的呢?」
於是,姬錄跑去詢問鍾老頭:「館裡沒有講中國神話的書嗎?」
鍾老頭聽後,在館裡翻來覆去,最後居然甩給他了一本線裝版的,一看就很有年代感的《山海經》。
姬錄看了看手裡這本薄薄的《山海經》,想到自己怎麼背都背不完的醫學書,忍不住一陣頭疼,「我說的不是這種書。有沒有書架上擺著的那種厚一點的、有趣一點的?」
鍾老頭翻了翻白眼,聳了聳肩:「沒找到。」
重新回到樓下的姬錄,開始細緻地擦拭書架上的灰塵。正當他的目光在書架上遊走時,忽然發現了一本他從未見過的書。這是一本厚約五厘米的黑色大書,書脊上燙印著幾個金色的大字:「若世有神靈」。在圖書館工作了三年,姬錄自認對書架上的每一本書都了如指掌,但這本名為《若世有神靈》的書,他卻沒有任何印象。
出於好奇,姬錄抽出這本書,走到大廳中央的閱覽桌旁坐下。他的手指輕輕滑過書的封面,指尖傳來一種奇特的觸感。這本書的封面居然是用一種黑色的皮革製成的,質地光滑而富有彈性,散發出一股莫名的氣息。封面的正中央烙印著一雙紅色的眼睛,仿佛在凝視著坐在它面前的姬錄。眼睛的周圍環繞著晦澀的金色符文,閃爍著微弱的光澤,宛如星辰點綴在黑色的夜空中。
姬錄猜測,這些金色的符文可能是一種文字,連在一起後形成了一句完整的話語。可惜,古文字觸及到了姬錄的知識盲區,他瞅了半天也不理解這些符文究竟代表著什麼含義,只是單純地覺得它們的構造十分奇特,散發出一種獨特的美感。在仔細端詳完封面後,姬錄不由自主地翻開了這本書。
就在姬錄翻開書的那一刻,座鐘秒針嗒嗒作響的聲音陡然消失,窗外那盞無精打采的路燈忽然變得神采奕奕,宛如一隻散發著黃色光芒的獨眼,透過窗戶悄咪咪地注視著他。窗外嗚嗚的風聲也隨之消散,投射在窗簾上的樹枝陰影不再搖曳,整個世界仿佛在這一瞬間凝固了,靜止了。
然而,同樣是這一刻,姬錄感覺世間萬物都活了過來。他能察覺到座鐘微弱的呼吸,感受到那盞路燈窺探的目光,以及窗外晚風的輕盈步伐。
「空白的?」姬錄輕聲自語,他伸出手指,試圖觸摸書中的空白。當他的手指觸碰到紙頁的那一剎,凝固被打破,眼前的世界宛如鏡子般破碎開來,這本書化為了一團耀眼的白光。無數細小的光屑緩緩圍繞著他伸出的右手旋轉,緊接著迅速膨脹,將他整個人包裹在其中,猶如萬千山梔花的花瓣,又似無數輕盈的白蝴蝶,上下翻飛。
姬錄微微眯起眼睛,試圖看清這片白茫茫的光海。但是一陣突如其來的倦意如潮水般湧來,瞬間將他推入了這片光的海洋。他的身體緩緩下沉,漸漸融入了這片無盡的白光之中,最終和白光一起消失不見。
「最後一位翻書之人也進入書中了。故事的開始總是千奇百怪,人物的登場總是千姿百態,至於故事的結尾……誰又能說得清呢?」
這是姬錄在圖書館兼職的第三年,前年的時候碗裡還有21個餛飩,去年時數量降到了19個,而今年竟然減少到了17個。枕頭邊的頭髮越來越多,碗裡的餛飩卻越來越少,要背的書還沒有背會,館裡的工作似乎永遠也做不完。即使是一向心如止水的姬錄,也不禁產生了一絲感慨:「難道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吃完餛飩,姬錄騎上自行車,朝著老城區的方向駛去。他在街道上左拐右繞,最後鑽進一條僻靜的小巷子裡,坐落在巷子盡頭的那棟老樓,就是他工作的圖書館了。
這是一棟充滿了歲月氣息的三層老樓,周圍被高大的梧桐樹環繞,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向地面,形成斑駁的光影。圖書館的牆壁是深沉的暗紅色,許多地方的灰白色塗料早已剝落,露出底下粗糙的磚面,磚石的表面也布滿了裂痕和青苔。正門高大而沉重,木質門板上雕刻著奇藝的花紋,在歲月的侵蝕下,雕刻的細節已經十分模糊,難以辨認。門上懸掛著一塊鏽跡斑斑的銅牌,上面「市立圖書館」幾個字也顯得有些模糊了,在陽光下閃爍著微弱的光澤。
姬錄第一次找到這棟藏在巷子深處的圖書館時,站在門口徘徊了好久。他望著這棟年久失修、散發著歲月氣息的老樓,心中湧起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偶爾一陣風吹過,梧桐樹發出「沙沙」的聲音,幾片樹葉飄落在圖書館的台階上。看到這一幕,姬錄不禁打了個哆嗦,他覺得這棟老樓屬於另一個時代的幽魂,而自己的到來恰好打擾了他們的沉眠。可一想到自己畢竟是當面答應了鍾老頭要來上班,他最終還是決定先進去看看。
見到鍾老頭後,姬錄才知道到,整座圖書館只有兩個員工,其中一位老員工因年紀太大辭職了,因此現在只剩下鍾老頭一個人,兼任館長、管理員、清潔工和門衛。聽到這個消息,姬錄立馬扭頭就走,可惜最後硬是被鍾老頭給拖了回來。無奈之下,他決定先試著工作兩天。然而,誰能想到,這份工作姬錄一試就是三年。
來到門前,姬錄熟練地掏出鎖鏈,將自行車鎖在圖書館門口的路燈燈杆上。這是小巷裡唯一的一盞路燈,它的年紀似乎也很大了,老是發出「噗、噗、噗」的閃爍聲,每隔幾周總是會鬧點毛病。每次它不亮的時候,都是鍾老頭站在下面扶著梯子,姬錄爬上去進行修理。
姬錄從側門走進圖書館,映入眼帘的是深棕色的木質書架,上面整齊排列著厚厚的書籍。這些書籍的封皮已經褪色,紙張也有些微微泛黃。窗框的木材發出輕微的嘎吱聲,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它的年歲。高大的弧形窗戶被厚重的灰塵覆蓋,透出的光線顯得格外柔和,灑在大理石鋪成的地面上,勾勒出一個個模糊的光斑。
姬錄最喜歡的,是坐落在大廳中央的老式座鐘。這座鐘高約一米七,外殼由深色胡桃木製成,木紋清晰而流暢。鐘身表面光滑,在光線的照射下透出溫潤的光澤,顯然是得到了充分的擦拭和保養。座鐘頂部是一個精緻的圓形鐘面,玻璃罩的邊緣鑲嵌著金色的金屬框。鐘面的底色為淡米色,黑色的數字在柔和的背景下顯得格外醒目。指針呈現出優雅的弧度,時針和分針都鍍著淡淡的金色,在從容的腳步中靜靜地訴說著時間的故事。座鐘的底部是一個寬大的基座,同樣由胡桃木製成,基座的邊緣有著流暢的曲線與細緻的雕刻,展現出一種沉穩而寬厚的獨特氣質。
姬錄穿過大廳,走向樓梯。在經過座鐘時,他伸手輕輕擦拭了一下座鐘的頂部,細心檢查是否落下了灰塵。自從他來到圖書館以來,擦拭和保養這座鐘的責任便一直落在他的肩上。確認座鐘乾淨後,姬錄沿著樓梯向三樓走去。這個時間點,鍾老頭通常會坐在辦公室里,抱著一台老式收音機聽歌。
政府早就在新城區修建了一座新的圖書館,雄偉壯觀,設施齊全,藏書豐富。至於這座藏在小巷裡的老圖書館,似乎已經徹底被世人遺忘了,平日裡根本沒有人來借書或者閱讀。鍾老頭是個話特別多的人,館裡沒有訪客,所以每當有機會的時候,他就喜歡和姬錄聊些他在收音機里聽到的事情。
雖然鍾老頭話很多,但是卻從來不提及與自己相關的事情。而姬錄本就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所以也從來不主動詢問這些事情。以至於姬錄在這裡都工作三年了,還不清楚鍾老頭究竟多少歲。雖然姬錄不喜歡說話,但意外的是,他並不討厭聽鍾老頭叨叨。因為每當這時候,鍾老頭的眼睛就變得亮晶晶的,在這座被時光和世人遺忘的圖書館裡,顯得是那麼的格格不入,他眼中的光似乎能夠將館裡堆積的陳舊氣氛一掃而光,能夠將姬錄心中的苦悶孤寂也一掃而光。凝視著這雙眼睛,姬錄總是忍不住會想:「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鍾老頭的心靈一定是一顆熊熊燃燒的太陽吧。」
姬錄來到三樓,剛走到辦公室門口,他就聽見一陣慷慨激昂的音樂:
「我站在風口浪尖,緊握住日月旋轉,
願煙火人間,安得太平美滿,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鍾老頭今天居然沒有聽鄧麗君的歌,這讓姬錄感到有些詫異。他照例敲了敲門,然後推門而入,在簽到表上寫下自己的名字。鍾老頭看到姬錄進來,只是笑著朝他擺了擺手,隨後繼續專心致志地聽著音樂。
姬錄非常清楚,鍾老頭只愛鄧麗君。在他工作的這三年裡,每次走進辦公室,耳邊總是迴蕩著鄧麗君的歌聲。雖然他也有些好奇,想問鍾老頭今天為什麼沒有在聽鄧麗君,但看到鍾老頭閉著眼睛,一副沉浸在音樂中的樣子,姬錄最終還是選擇了沉默。於是,他轉身走出房間,輕輕關上了門。
既然是在圖書館工作,姬錄當然抽空閱讀了館裡的許多書籍。他發現,在這座圖書館裡有許多講述神話故事的書籍,埃及的,北歐的,希臘的……種類繁多,應有盡有。所以每次忙完以後,姬錄總是會隨機從這些書里抽出一本來翻一翻。起初,他並沒有對此在意,但是後來看的多了,姬錄忽然意識到,館裡有這麼多講神話故事的書籍,卻唯獨缺少與中國神話相關的書籍。
這讓姬錄感到有些疑惑:「這麼多的神話故事書,怎麼會唯獨沒有講中國神話的呢?」
於是,姬錄跑去詢問鍾老頭:「館裡沒有講中國神話的書嗎?」
鍾老頭聽後,在館裡翻來覆去,最後居然甩給他了一本線裝版的,一看就很有年代感的《山海經》。
姬錄看了看手裡這本薄薄的《山海經》,想到自己怎麼背都背不完的醫學書,忍不住一陣頭疼,「我說的不是這種書。有沒有書架上擺著的那種厚一點的、有趣一點的?」
鍾老頭翻了翻白眼,聳了聳肩:「沒找到。」
重新回到樓下的姬錄,開始細緻地擦拭書架上的灰塵。正當他的目光在書架上遊走時,忽然發現了一本他從未見過的書。這是一本厚約五厘米的黑色大書,書脊上燙印著幾個金色的大字:「若世有神靈」。在圖書館工作了三年,姬錄自認對書架上的每一本書都了如指掌,但這本名為《若世有神靈》的書,他卻沒有任何印象。
出於好奇,姬錄抽出這本書,走到大廳中央的閱覽桌旁坐下。他的手指輕輕滑過書的封面,指尖傳來一種奇特的觸感。這本書的封面居然是用一種黑色的皮革製成的,質地光滑而富有彈性,散發出一股莫名的氣息。封面的正中央烙印著一雙紅色的眼睛,仿佛在凝視著坐在它面前的姬錄。眼睛的周圍環繞著晦澀的金色符文,閃爍著微弱的光澤,宛如星辰點綴在黑色的夜空中。
姬錄猜測,這些金色的符文可能是一種文字,連在一起後形成了一句完整的話語。可惜,古文字觸及到了姬錄的知識盲區,他瞅了半天也不理解這些符文究竟代表著什麼含義,只是單純地覺得它們的構造十分奇特,散發出一種獨特的美感。在仔細端詳完封面後,姬錄不由自主地翻開了這本書。
就在姬錄翻開書的那一刻,座鐘秒針嗒嗒作響的聲音陡然消失,窗外那盞無精打采的路燈忽然變得神采奕奕,宛如一隻散發著黃色光芒的獨眼,透過窗戶悄咪咪地注視著他。窗外嗚嗚的風聲也隨之消散,投射在窗簾上的樹枝陰影不再搖曳,整個世界仿佛在這一瞬間凝固了,靜止了。
然而,同樣是這一刻,姬錄感覺世間萬物都活了過來。他能察覺到座鐘微弱的呼吸,感受到那盞路燈窺探的目光,以及窗外晚風的輕盈步伐。
「空白的?」姬錄輕聲自語,他伸出手指,試圖觸摸書中的空白。當他的手指觸碰到紙頁的那一剎,凝固被打破,眼前的世界宛如鏡子般破碎開來,這本書化為了一團耀眼的白光。無數細小的光屑緩緩圍繞著他伸出的右手旋轉,緊接著迅速膨脹,將他整個人包裹在其中,猶如萬千山梔花的花瓣,又似無數輕盈的白蝴蝶,上下翻飛。
姬錄微微眯起眼睛,試圖看清這片白茫茫的光海。但是一陣突如其來的倦意如潮水般湧來,瞬間將他推入了這片光的海洋。他的身體緩緩下沉,漸漸融入了這片無盡的白光之中,最終和白光一起消失不見。
「最後一位翻書之人也進入書中了。故事的開始總是千奇百怪,人物的登場總是千姿百態,至於故事的結尾……誰又能說得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