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
兩人一勝一負。
此時,伊瓦爾共九枚籌碼,休伊特則淨賺一枚。
伊瓦爾陷入劣勢,卻並不慌張。
他思索了許久,似乎在計算此時雙方的情形,隨即虛心問道:「第三場,您覺得該如何?」
休伊特同樣思索著。
直至目前,兩場戰鬥都在他的意料之內。
第一場,他刻意將對決引向強強對決的方向,但卻沒押多少籌碼,便是知悉己方的整體實力遠遠弱於對方,輸掉的概率極大。
最關鍵的是,他想起了先前被侍衛引入房間時的那一幕情景。
印象里,侍衛將自己二人帶入房間時,一側有幾位侍衛正在交頭接耳。
當時,休伊特以為那幾人是對著自己指指點點。
然而,直到侍衛在處刑台上出現的一刻,他恍然醒悟,意識到那幾人的議論對象正是侍衛其人,而非自己。
那侍衛語氣謙虛、態度平和,才帶著自己面見伊瓦爾,下一刻卻被抓到了處刑台上。
在此期間,伊瓦爾並無任何舉動。
這是為何?
稍加思索,答案便顯而易見了。
在休伊特見伊瓦爾之前,侍衛便犯了某些錯誤,因此受到了伊瓦爾的懲罰。
更進一步,在了解了伊瓦爾的情緒狀態之後,休伊特大膽作出推測——侍衛並不知曉為何受罰。
那名侍衛不知犯了什麼錯,受到了生死懲罰,應當處於極為懵逼的狀態。
於是,休伊特代入侍衛的身份。
他努力想像,一位才意識到自己犯了錯的侍衛,即將面臨一場莫名其妙的決鬥,到底應該抱著怎樣一種心態?
首先,侍衛必然不會做出頭鳥。
在見到了先前二十人被直接斬首的情況下,在看到其餘九人都是菜鳥、自己實力超群的情況下,在知曉決鬥一共要進行五場的情況下,侍衛應該是極度謹慎的。
他已經被嚇到了,絕不敢輕舉妄動。
他不知曉勝敗之後要面對什麼,而自己又擁有隨時取勝的實力,自然要先觀察一番。
綜合以上推測,休伊特有充足理由相信——第一場雖是強強對決,但己方出戰的絕不會是侍衛。
事實也是如此。
能證明這一點的,不僅有決鬥的時長、結果,還有決鬥途中身後傳來的六次山呼海嘯般的歡呼吶喊。
六次吶喊——前四次較弱,是盾牌被擊碎,場面激烈;第五次最強,是決出了勝負;第六次不強不弱,是勝者處死敗者——充分驗證了休伊特的猜測。
而到了第二場,侍衛的心態必然發生了變化。
有了第一場的經驗,他看清了局勢,又見到勝者處死敗者的結局,自然便會考慮出手了。
休伊特的思維縝密,結合處刑場的情形做出了又一判斷。
侍衛必然會在第二場出戰。
對方作為犯人,所見所知閉塞,只能從傳話的侍衛身上得知一些信息。
如果那侍衛的精神足夠緊張、注意力足夠集中、觀察足夠細緻,應該不難發現第一場決鬥結束之後,那名傳話侍衛的反應。
那般愉悅,還能因為什麼?
當然是首領勝了!
侍衛只要不傻,應該能藉助第一場的勝負、傳話侍衛的狀態,進而猜出自己所處的陣營了。
首領的對立面。
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壞消息。
侍衛本就犯了錯,此時又要面臨生死抉擇。
北方人的決鬥規則,使得其無法刻意失敗,畢竟決鬥中的敗者,真的要任由對方處置。
侍衛只能勝,才能保命。
而勝與勝又有所不同。
比如,花費多久?在哪一輪次?面對怎樣的對手?
擺在侍衛面前的選擇其實並不多。
一定要速勝。如此明確自己的身份,提示首領;
一定要在第二輪勝。如此早勝保命、儘快脫身,千萬能拖至最後,成為導致首領失敗的勝負手;
一定要挑選一位較弱的對手,以此提高首領的勝率。
綜合以上情況,只能是第二輪了。
當然,以上皆是休伊特的推斷,也許並不符合實際情況。
說不準,那侍衛壓根什麼都沒發現,就抱了一個「俺就要打第二個!」的念頭,於是便被撞了大運的休伊特蒙中了。
又或者,侍衛此時仍在呆呆地等著出手的時機。
不過話又說回來,結果既然符合推測,休伊特自然要順著這一思路繼續下去,由此決出第三位出戰的人選。
按照預期,己方應該還剩兩位孩童、一位成人。
至於對方則少了一位強者、一位父親,此時留在陣營里的,還剩下一位父親、兩位強者。
推測倒也簡單。
第一場強強對話,在什麼都不了解的情況下,伊瓦爾一方自然不可能派出最弱的。
萬一就是三局兩勝呢?
那五人豈不是白白將保命的機會拱手送人?
總之,第一場雙方勢在必得,不然也不會打得激烈。
而第一場結束,決鬥的目的、結果已然清晰。
勝者生,敗者死。
見了這一結果,兩名強者一定抱了求勝的心理。
在這一前提下,他們不會盯著休伊特一方的強者,反倒一定會盯上那兩位孩童。
對戰孩童,保住性命。
這無疑是最穩的選擇。
然而,好巧不巧,剩餘的兩人是孩童的父親們,兩位父親也都想對上兩名孩子。
如此一來,伊瓦爾一方四人都抱了避戰觀望的想法。
正在此時,侍衛出場了。
侍衛的強大毋庸置疑,絕對足以碾壓其餘九人。
四人必然不想死,必然不想面對侍衛,在生死面前,弱肉強食便是唯一有效的法則。
毫無疑問,兩位強者占據了話語權,他們壓迫兩位父親,派出其中一人送死。
而這也恰恰暗合了侍衛的心理——對戰一名弱者!
雙方雖然沒有溝通,但必然一拍即合。
伊瓦爾敗了。
也正因此,第二場戰鬥結束得極快。
戰鬥結束後,休伊特也沒聽到孩童的哭喊聲。
-----------------
綜合以上判斷,休伊特推測出了雙方的殘餘陣容。
伊瓦爾一方,一位父親作為中等馬、兩位實力不錯的上等馬;己方,兩位孩童作為下等馬,一位成人為上等馬。
休伊特看似落入下風。
然而,他的下等馬卻專克對方的中等馬。
如此一來,無論他如何排列,對方的那匹中等馬都必敗無疑。
直至此刻,局勢已經足夠明朗。
休伊特只需要保證兩點。
第一,自己的下等馬孩童,要對上伊瓦爾的中等馬父親;
第二,自己的上等馬,不能被對方的中等馬牽制。
唯一的勝算出現了。
休伊特想通一切,望著伊瓦爾,自信笑道:「最後一場,定勝負。我依舊派出最強者,賭注,三枚籌碼。至於剩下的四枚……」
「那四枚便換成四枚銀幣,交給那兩位孩童,讓他們買些糖吃吧。」
「……」
伊瓦爾陷入沉默。
他的手指緩緩用力,捏得指節泛白。
過了許久,他深吸口氣,陰沉面色忽如春暖花開,抬頭盯著休伊特,和煦笑著道:「侄兒嘆服!第三場不比了,侄兒甘願認輸。」
賭局落下帷幕。
如此突然,以致置身局外的幾人如同夢醒一般,一時恍惚難言。
休伊特身旁,海伊德面上疑惑,正掰著手指數算,她思索半晌,忽地露出恍然神色,笑盈盈看來。
休伊特淡然笑著,推了一杯酒過去,隨即轉身看向那名侍衛。
那位侍衛瞪了過來,滿臉的不服氣與不可置信,愣在原地不知該做些什麼。
他來回跑腿,自然清楚雙方的陣容。
五個大男人,打三人帶兩個小孩,竟然也能輸?
認輸者,還是首領!
他尚未明白其中關節,只是本著對於首領的無條件信任,勉強相信了首領失敗的事。
事實上,賭局的確勝負未分。
此時,休伊特占了一枚籌碼的優勢。
這枚籌碼,恰恰是終結賭局的關鍵。
無論伊瓦爾如何排兵布陣,休伊特的順序都不再變動。
強、弱、弱。
也即,成人、孩童、孩童,分別押上三、二、二枚籌碼。
如此一來,伊瓦爾的順序也定了。
若他第一場派出父親,自然便是送菜,只能白白丟掉三枚籌碼。
哪怕其餘兩人能輕鬆取勝,但最終也只能賺回四枚籌碼。
整體不勝不負。
反之,他若是派出一位強者,再度強強對決。
剩餘的兩場對決中,孩童對上父親,勝一場,遇到強者,敗一場。
總體一勝一負。
後兩場不影響勝局,關鍵便全落在了第三場的勝負之上。
賭局的確仍保留著懸念。
可這還重要嗎?
哪怕開局極為艱難,休伊特一番操作,竟然硬生生找出了獲勝的機會。
最關鍵的是,他徹底剝離了最後兩場決鬥的意義。
兩位孩童的性命徹底保住了,甚至出於侍衛的不知何種心理,那位父親竟然也活了下來。
如今,兩對父子的性命無憂。
站在這一角度來看,休伊特勝了豈止分毫。
伊瓦爾雖然占據了極大的先天優勢,卻沒能牢牢占據主動,化優勢為勝勢,反倒將勝負交給了天意,交給了一場難辨勝負的決鬥。
賭到這份上,除了賭局的勝負,對方已經滿盤皆輸了。
顯然,以伊瓦爾的心氣,並不願意接受如此結局。
於是,他坦然認輸了。
休伊特收斂了笑意,認真盯著伊瓦爾問道:「侄兒,你可知敗在何處?」
伊瓦爾疑惑道:「人心?」
「錯了!」
休伊特搖頭,隨即瞪著伊瓦爾,指著兩個木筐嚴厲道:「你很聰明,但戾氣過重。仇恨當然需要時刻銘記,但以你現在的心態,非但不能報仇,還會平白送命。」
他盯著眼前這位正虛心傾聽的晚輩,語重心長道:
「你的父親曾說,你們父子終會在瓦爾哈拉相聚,他在瓦爾哈拉等著你。但我想,他希望等到的,應該不是如此年輕的你吧……」
伊瓦爾愣愣地聽著,揮退了守在門前的侍衛。
他嘴唇微顫,埋低了腦袋。
過了許久,他抬起頭,瞪著泛紅的眼睛道:「您教訓的是,侄兒錯了……」
伊瓦爾的聲音有些顫抖,他說著話,雙手捏著角杯,眼神只是往杯子裡看,似是在回憶著什麼。
片刻後,他捧起空杯對在嘴上,隨即仰起了腦袋。
喉結滾動,卻沒喝酒聲。
不多時,角杯底下,雙手未能掩蓋的臉頰處,滑過兩條晶瑩的淚光。
休伊特見對方感傷,便也悶頭喝酒。
他並非執意刺激對方,也知曉對方為何執著於勝負。
還能為了什麼?
當然是想在獲勝後,順其自然地提出「協助復仇」一事了。
可伊瓦爾如今羽翼未豐。
雖然聰慧過人、心智早熟,但性情卻走向了極端。
想要憑藉如此狀態,橫穿格古蘭大陸的幾大王國,抵達諾森布里亞替父報仇,實在是天方夜譚。
沒多久,伊瓦爾調整好了情緒。
他咳咳兩聲,盯著手中酒杯道:「都柏林的挪維人仍需提防,我需要留人戒備,再加上米思虎視眈眈……」
介紹了情況,伊瓦爾抬眼看來,認真道:「五百精兵、五十戰船,這是我能動用的極限了。」
休伊特聽了,反倒驚喜。
不愧為都柏林,不愧為北方人在艾蘭大陸建設最久的基地。
哪怕伊瓦爾尚未擺平城內的威脅,仍舊能開口調動如此規模的軍隊。
休伊特很滿意,笑著解釋道:「你的軍隊,不需要遠離都柏林,艦隊更不必亂動,還是留在利菲河巡視米思王國的動向吧。」
伊瓦爾蹙眉,疑惑道:「不用調兵,那該怎麼救索吉爾斯?」
休伊特毫無保留,介紹了全盤計劃。
介紹結束,他又針對伊瓦爾的職責,解釋道:「你的軍隊,需要大範圍騷擾米思,使其無法抽身支援康諾特。」
「只要時間符合,具體計劃你自行制定即可。」
「就這麼簡單?」
伊瓦爾皺眉,似乎在懷疑計劃的合理性。
他頓了片刻,沒有直接指明計劃的弊端,而是細緻分析道:「乘長船沿利菲河進內陸,到了蘭尼城便棄船,如此加速行軍,應該能趕得上的。」
「其實,軍隊並非關鍵因素。重要的是苦主教會、那些信徒、乃至天使,甚至……」
休伊特指向天空,壓低聲音道:「甚至是他們口中的救世主。」
此時,伊瓦爾共九枚籌碼,休伊特則淨賺一枚。
伊瓦爾陷入劣勢,卻並不慌張。
他思索了許久,似乎在計算此時雙方的情形,隨即虛心問道:「第三場,您覺得該如何?」
休伊特同樣思索著。
直至目前,兩場戰鬥都在他的意料之內。
第一場,他刻意將對決引向強強對決的方向,但卻沒押多少籌碼,便是知悉己方的整體實力遠遠弱於對方,輸掉的概率極大。
最關鍵的是,他想起了先前被侍衛引入房間時的那一幕情景。
印象里,侍衛將自己二人帶入房間時,一側有幾位侍衛正在交頭接耳。
當時,休伊特以為那幾人是對著自己指指點點。
然而,直到侍衛在處刑台上出現的一刻,他恍然醒悟,意識到那幾人的議論對象正是侍衛其人,而非自己。
那侍衛語氣謙虛、態度平和,才帶著自己面見伊瓦爾,下一刻卻被抓到了處刑台上。
在此期間,伊瓦爾並無任何舉動。
這是為何?
稍加思索,答案便顯而易見了。
在休伊特見伊瓦爾之前,侍衛便犯了某些錯誤,因此受到了伊瓦爾的懲罰。
更進一步,在了解了伊瓦爾的情緒狀態之後,休伊特大膽作出推測——侍衛並不知曉為何受罰。
那名侍衛不知犯了什麼錯,受到了生死懲罰,應當處於極為懵逼的狀態。
於是,休伊特代入侍衛的身份。
他努力想像,一位才意識到自己犯了錯的侍衛,即將面臨一場莫名其妙的決鬥,到底應該抱著怎樣一種心態?
首先,侍衛必然不會做出頭鳥。
在見到了先前二十人被直接斬首的情況下,在看到其餘九人都是菜鳥、自己實力超群的情況下,在知曉決鬥一共要進行五場的情況下,侍衛應該是極度謹慎的。
他已經被嚇到了,絕不敢輕舉妄動。
他不知曉勝敗之後要面對什麼,而自己又擁有隨時取勝的實力,自然要先觀察一番。
綜合以上推測,休伊特有充足理由相信——第一場雖是強強對決,但己方出戰的絕不會是侍衛。
事實也是如此。
能證明這一點的,不僅有決鬥的時長、結果,還有決鬥途中身後傳來的六次山呼海嘯般的歡呼吶喊。
六次吶喊——前四次較弱,是盾牌被擊碎,場面激烈;第五次最強,是決出了勝負;第六次不強不弱,是勝者處死敗者——充分驗證了休伊特的猜測。
而到了第二場,侍衛的心態必然發生了變化。
有了第一場的經驗,他看清了局勢,又見到勝者處死敗者的結局,自然便會考慮出手了。
休伊特的思維縝密,結合處刑場的情形做出了又一判斷。
侍衛必然會在第二場出戰。
對方作為犯人,所見所知閉塞,只能從傳話的侍衛身上得知一些信息。
如果那侍衛的精神足夠緊張、注意力足夠集中、觀察足夠細緻,應該不難發現第一場決鬥結束之後,那名傳話侍衛的反應。
那般愉悅,還能因為什麼?
當然是首領勝了!
侍衛只要不傻,應該能藉助第一場的勝負、傳話侍衛的狀態,進而猜出自己所處的陣營了。
首領的對立面。
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壞消息。
侍衛本就犯了錯,此時又要面臨生死抉擇。
北方人的決鬥規則,使得其無法刻意失敗,畢竟決鬥中的敗者,真的要任由對方處置。
侍衛只能勝,才能保命。
而勝與勝又有所不同。
比如,花費多久?在哪一輪次?面對怎樣的對手?
擺在侍衛面前的選擇其實並不多。
一定要速勝。如此明確自己的身份,提示首領;
一定要在第二輪勝。如此早勝保命、儘快脫身,千萬能拖至最後,成為導致首領失敗的勝負手;
一定要挑選一位較弱的對手,以此提高首領的勝率。
綜合以上情況,只能是第二輪了。
當然,以上皆是休伊特的推斷,也許並不符合實際情況。
說不準,那侍衛壓根什麼都沒發現,就抱了一個「俺就要打第二個!」的念頭,於是便被撞了大運的休伊特蒙中了。
又或者,侍衛此時仍在呆呆地等著出手的時機。
不過話又說回來,結果既然符合推測,休伊特自然要順著這一思路繼續下去,由此決出第三位出戰的人選。
按照預期,己方應該還剩兩位孩童、一位成人。
至於對方則少了一位強者、一位父親,此時留在陣營里的,還剩下一位父親、兩位強者。
推測倒也簡單。
第一場強強對話,在什麼都不了解的情況下,伊瓦爾一方自然不可能派出最弱的。
萬一就是三局兩勝呢?
那五人豈不是白白將保命的機會拱手送人?
總之,第一場雙方勢在必得,不然也不會打得激烈。
而第一場結束,決鬥的目的、結果已然清晰。
勝者生,敗者死。
見了這一結果,兩名強者一定抱了求勝的心理。
在這一前提下,他們不會盯著休伊特一方的強者,反倒一定會盯上那兩位孩童。
對戰孩童,保住性命。
這無疑是最穩的選擇。
然而,好巧不巧,剩餘的兩人是孩童的父親們,兩位父親也都想對上兩名孩子。
如此一來,伊瓦爾一方四人都抱了避戰觀望的想法。
正在此時,侍衛出場了。
侍衛的強大毋庸置疑,絕對足以碾壓其餘九人。
四人必然不想死,必然不想面對侍衛,在生死面前,弱肉強食便是唯一有效的法則。
毫無疑問,兩位強者占據了話語權,他們壓迫兩位父親,派出其中一人送死。
而這也恰恰暗合了侍衛的心理——對戰一名弱者!
雙方雖然沒有溝通,但必然一拍即合。
伊瓦爾敗了。
也正因此,第二場戰鬥結束得極快。
戰鬥結束後,休伊特也沒聽到孩童的哭喊聲。
-----------------
綜合以上判斷,休伊特推測出了雙方的殘餘陣容。
伊瓦爾一方,一位父親作為中等馬、兩位實力不錯的上等馬;己方,兩位孩童作為下等馬,一位成人為上等馬。
休伊特看似落入下風。
然而,他的下等馬卻專克對方的中等馬。
如此一來,無論他如何排列,對方的那匹中等馬都必敗無疑。
直至此刻,局勢已經足夠明朗。
休伊特只需要保證兩點。
第一,自己的下等馬孩童,要對上伊瓦爾的中等馬父親;
第二,自己的上等馬,不能被對方的中等馬牽制。
唯一的勝算出現了。
休伊特想通一切,望著伊瓦爾,自信笑道:「最後一場,定勝負。我依舊派出最強者,賭注,三枚籌碼。至於剩下的四枚……」
「那四枚便換成四枚銀幣,交給那兩位孩童,讓他們買些糖吃吧。」
「……」
伊瓦爾陷入沉默。
他的手指緩緩用力,捏得指節泛白。
過了許久,他深吸口氣,陰沉面色忽如春暖花開,抬頭盯著休伊特,和煦笑著道:「侄兒嘆服!第三場不比了,侄兒甘願認輸。」
賭局落下帷幕。
如此突然,以致置身局外的幾人如同夢醒一般,一時恍惚難言。
休伊特身旁,海伊德面上疑惑,正掰著手指數算,她思索半晌,忽地露出恍然神色,笑盈盈看來。
休伊特淡然笑著,推了一杯酒過去,隨即轉身看向那名侍衛。
那位侍衛瞪了過來,滿臉的不服氣與不可置信,愣在原地不知該做些什麼。
他來回跑腿,自然清楚雙方的陣容。
五個大男人,打三人帶兩個小孩,竟然也能輸?
認輸者,還是首領!
他尚未明白其中關節,只是本著對於首領的無條件信任,勉強相信了首領失敗的事。
事實上,賭局的確勝負未分。
此時,休伊特占了一枚籌碼的優勢。
這枚籌碼,恰恰是終結賭局的關鍵。
無論伊瓦爾如何排兵布陣,休伊特的順序都不再變動。
強、弱、弱。
也即,成人、孩童、孩童,分別押上三、二、二枚籌碼。
如此一來,伊瓦爾的順序也定了。
若他第一場派出父親,自然便是送菜,只能白白丟掉三枚籌碼。
哪怕其餘兩人能輕鬆取勝,但最終也只能賺回四枚籌碼。
整體不勝不負。
反之,他若是派出一位強者,再度強強對決。
剩餘的兩場對決中,孩童對上父親,勝一場,遇到強者,敗一場。
總體一勝一負。
後兩場不影響勝局,關鍵便全落在了第三場的勝負之上。
賭局的確仍保留著懸念。
可這還重要嗎?
哪怕開局極為艱難,休伊特一番操作,竟然硬生生找出了獲勝的機會。
最關鍵的是,他徹底剝離了最後兩場決鬥的意義。
兩位孩童的性命徹底保住了,甚至出於侍衛的不知何種心理,那位父親竟然也活了下來。
如今,兩對父子的性命無憂。
站在這一角度來看,休伊特勝了豈止分毫。
伊瓦爾雖然占據了極大的先天優勢,卻沒能牢牢占據主動,化優勢為勝勢,反倒將勝負交給了天意,交給了一場難辨勝負的決鬥。
賭到這份上,除了賭局的勝負,對方已經滿盤皆輸了。
顯然,以伊瓦爾的心氣,並不願意接受如此結局。
於是,他坦然認輸了。
休伊特收斂了笑意,認真盯著伊瓦爾問道:「侄兒,你可知敗在何處?」
伊瓦爾疑惑道:「人心?」
「錯了!」
休伊特搖頭,隨即瞪著伊瓦爾,指著兩個木筐嚴厲道:「你很聰明,但戾氣過重。仇恨當然需要時刻銘記,但以你現在的心態,非但不能報仇,還會平白送命。」
他盯著眼前這位正虛心傾聽的晚輩,語重心長道:
「你的父親曾說,你們父子終會在瓦爾哈拉相聚,他在瓦爾哈拉等著你。但我想,他希望等到的,應該不是如此年輕的你吧……」
伊瓦爾愣愣地聽著,揮退了守在門前的侍衛。
他嘴唇微顫,埋低了腦袋。
過了許久,他抬起頭,瞪著泛紅的眼睛道:「您教訓的是,侄兒錯了……」
伊瓦爾的聲音有些顫抖,他說著話,雙手捏著角杯,眼神只是往杯子裡看,似是在回憶著什麼。
片刻後,他捧起空杯對在嘴上,隨即仰起了腦袋。
喉結滾動,卻沒喝酒聲。
不多時,角杯底下,雙手未能掩蓋的臉頰處,滑過兩條晶瑩的淚光。
休伊特見對方感傷,便也悶頭喝酒。
他並非執意刺激對方,也知曉對方為何執著於勝負。
還能為了什麼?
當然是想在獲勝後,順其自然地提出「協助復仇」一事了。
可伊瓦爾如今羽翼未豐。
雖然聰慧過人、心智早熟,但性情卻走向了極端。
想要憑藉如此狀態,橫穿格古蘭大陸的幾大王國,抵達諾森布里亞替父報仇,實在是天方夜譚。
沒多久,伊瓦爾調整好了情緒。
他咳咳兩聲,盯著手中酒杯道:「都柏林的挪維人仍需提防,我需要留人戒備,再加上米思虎視眈眈……」
介紹了情況,伊瓦爾抬眼看來,認真道:「五百精兵、五十戰船,這是我能動用的極限了。」
休伊特聽了,反倒驚喜。
不愧為都柏林,不愧為北方人在艾蘭大陸建設最久的基地。
哪怕伊瓦爾尚未擺平城內的威脅,仍舊能開口調動如此規模的軍隊。
休伊特很滿意,笑著解釋道:「你的軍隊,不需要遠離都柏林,艦隊更不必亂動,還是留在利菲河巡視米思王國的動向吧。」
伊瓦爾蹙眉,疑惑道:「不用調兵,那該怎麼救索吉爾斯?」
休伊特毫無保留,介紹了全盤計劃。
介紹結束,他又針對伊瓦爾的職責,解釋道:「你的軍隊,需要大範圍騷擾米思,使其無法抽身支援康諾特。」
「只要時間符合,具體計劃你自行制定即可。」
「就這麼簡單?」
伊瓦爾皺眉,似乎在懷疑計劃的合理性。
他頓了片刻,沒有直接指明計劃的弊端,而是細緻分析道:「乘長船沿利菲河進內陸,到了蘭尼城便棄船,如此加速行軍,應該能趕得上的。」
「其實,軍隊並非關鍵因素。重要的是苦主教會、那些信徒、乃至天使,甚至……」
休伊特指向天空,壓低聲音道:「甚至是他們口中的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