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上午九時許,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慰問演出正式開始。
其時太陽已經升起兩竿多高,冬日的晨霧早便消散淨盡,在現場民工們的鼓掌喝彩、歡呼雀躍中,先是一陣密如爆豆的鑼鼓聲響,驚得舞台四圍數百米內的鳥雀嘎嘎飛起;鑼鼓聲噤,伴隨著二胡、三弦奏響的悠揚的過門,舞台帷幕後面走出了手持有線話筒的報幕員。
梁棟原本以為走出的是范曉荷,把眼睛擦了幾擦,方才認清竟是邵碧青。
邵碧青今天頭戴火車頭栽絨帽,身穿過於寬大的草綠色軍大衣,腰扎軍用牛皮帶,腳蹬半高跟皮鞋,頸披艷紅耀目的紅色羊毛圍巾,圍巾一角垂於胸前一角搭於肩後;儘管打扮不倫不類,卻拼命擺出一副文藝范兒,搖搖擺擺走到舞台正中,將話筒對著嘴巴,撇著極其拙劣的普通話道:
「廣大工友同志們、廣大兄弟姐妹們,大家上午好。鄧縣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慰問演出現在開始……」
此言一出,舞台下面立刻便如炸了窩般的鬨笑起來,人們亂紛紛的嚷道:「呀,聽聲音原來竟是在廣播裡播音的那位呀,——鄧站人民廣播縣……」
四賴子、驢娃和高二寸更是跳了出來,惟妙惟肖的模仿著邵碧青的嗓音:
「哎呀娃屙了,屙到廣播室里了;小建老駱,快喚狗……」
「老娘現在是播音員,播音員知道不?從今往後,給娃擦屁股就該是你的事情了!」
「啊呀,播音器的開關忘記關了……」
面對民工們的鬨笑嬉鬧,還有四賴子、驢娃和高二寸的冷嘲熱諷,舞台上的邵碧青面不改色氣不發喘,只管發揚死不要臉精神,繼續撇著拙劣不堪的普通話道:「下面,請欣賞第一個節目《公社是棵常青藤》!」
邵碧青報幕完畢,視線恨恨的掃視台下一周,然後退進了幕後。
在陣陣悠揚的過門音樂聲中,兩排年皆妙齡的女演員身穿彩色服裝,有的肩扛鋤頭有的腋夾小䦆,有的頭頂向日葵造型有的背挎紅高粱造型,分從兩側帷幕後面絡繹而出,行雲流水般的走至舞台正中,擺出各種各樣的勞動姿勢且舞且歌:
公社是棵常青藤,
社員都是藤上的瓜。
瓜兒連著藤,
藤兒連著瓜。
……
坐在台下的梁棟一邊欣賞美輪美奐的歌舞,一邊盡力朝著好的方向推測:看這情景,大約應是范曉荷和邵碧青輪流報幕吧,說不定下個節目,就該是范曉荷出來預報了吧?……
遠遠的禹山腳下的某個角落裡,忽然傳來幾聲「豌豆搭垛、割麥插禾」的布穀啼鳴,在歌舞和音樂的間隙里聽來格外清晰。
梁巧巧豎起耳朵靜靜的諦聽片刻,然後對著梁棟的耳根說道:「哥,我要出去解手!」
「去吧去吧!」梁棟不願梁巧巧多在耳邊聒噪,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那我走啦!」梁巧巧臉上溢滿得意的笑,迫不及待的擠出人群,匆匆跑開了。
《公社是棵常青藤》演出完畢,演員退下,從帷幕後面走出來的依舊是邵碧青:「廣大工友同志們、廣大兄弟姐妹們,下面請欣賞第二個節目河南墜子《穆桂英掛帥》……」
正如梁棟昨天從節目單上看到的那樣,接下來的節目不過是魔術、相聲、快板、舞蹈和三句半,以及各種革命傳統歌曲的大聯唱。演出進行大半,依然不見范曉荷出面報幕,梁棟不覺暗暗思忖:看來范曉荷昨天的預感還真準確,她又再次成功的被邵碧青臨時「替補」了!
一旦得出這個結論,梁棟不禁在心裡隱隱的替范曉荷難受起來了。
舞台上,邵碧青已不知是第幾次手捧話筒搖搖擺擺走出,亦不知是第幾次撇著拙劣的普通話報導:「下面請欣賞豫劇《當陽橋》片段……」
一陣叮叮咣咣的鑼鼓聲響,一群身穿古裝的兵丁持刀扛槍,在一面「曹」字大旗的引領下衝出左側帷幕,口中高喊著「追呀殺呀」急速跑過舞台,消失在了右側帷幕後面。
「不是說曹操有八十三萬雄兵嗎,這才嘣里星里幾個人呀?」坐於台下的老咕嘎嘟噥說道。
「這你就不明白了吧?做戲做戲,就是做做樣子給人看哩,真要是有八十三萬人馬,那還不得在舞台上過他個三天三夜啊!」坐在近旁的胖嬸低聲解釋說道。
德貴老漢在鞋底上磕了磕煙鍋,笑道:「演戲嘛,講究的就是『三五步走遍天下,五七人百萬雄兵』哩!」
……
舞台上面兵丁過去,伴隨緊鑼密鼓樂音,右側帷幕後閃出一位黑臉爆須大將,頭戴野雞翎,背插四面旗,手持丈八蛇矛,擺出馬上顛伏形狀疾步奔至舞台正中,擺出勒馬後仰幾乎仰翻跌落的姿勢打住,然後伸手一捋髯口,粗聲喝道:「燕人……」
至此,演員忽然忘詞,張口結舌,不知如何繼續下去。
鑼鼓只好再敲一遍,演員也只好再將前邊動作重複一邊,一捋髯口,粗聲喝道:「燕人……」
「張翼德,燕人張翼德在此!」舞台後面有人小聲提詞。
儘管鑼鼓已停,台上台下一片靜寂,演員卻只仿佛沒有聽見,手捋髯口,反覆沉吟:「燕人……燕人……」
「說呀,快說呀,燕人誰呀?」台下鼓掌跺腳扯口哨,亂紛紛的喝起了倒彩。
「昨晚不讓喝酒,你偏要喝;弄得第一次上場,就成了這樣局面,」舞台後面傳出惡聲叱罵,「看下台回家,老娘不剝了你三層狗皮才怪!」
「燕人……燕人……」演員挨罵之後,忽然間心靈福至,重新擺個亮相,粗喝一聲,「燕人駱思秋在此!」
台下哄然大笑,且山呼海嘯般的喝起倒彩來,有認識演員的人叫道:「駱思秋,你是咋跑進三國里去的?」
有不認識演員的叫道:「不對不對,是閹人騾子球,不是燕人駱思秋!」
一場鬧劇糊塗過去,演出即將接近尾聲,但范曉荷卻仍不見露面。梁棟正在暗自失望時候,邵碧青已經搖搖擺擺走至舞台中央道:「廣大工友同志們、廣大兄弟姐妹們,下面請欣賞本場演出的最後一個節目,蘇聯革命歷史劇《南斯拉夫的鐵,拖到了莫斯科》……」
台下再次掀起鬨笑,鼓掌聲、跺腳聲、扯口哨聲、喝倒彩聲喧天動地;人們實在忍無可忍了,揮起森林般的手臂衝著舞台大聲喊道:「滾下去,就這樣的水平還有臉當報幕員,簡直把我大鄧國的臉皮都丟盡了!」
邵碧青面不改色,氣不發喘,一副誓將不要臉精神發揮到底模樣,依舊手執節目單,穩若泰山的站立不動:「廣大工友同志們、廣大兄弟姐妹們,剛才報幕失誤,最後一個節目的名稱應是《南斯拉夫的地鐵,被拖到了莫斯科》……」
台下突然安靜下來,所有的人都簡直震驚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只面面對覷仿佛在相互諮詢著什麼。
「地鐵呢是一種新生事物,在座的同志們可能沒有見過,我也沒有見過……」
邵碧青獨立舞台中央,自以為成功挽回局面,正在侃侃而語、面現得色時候,一陣土垃石塊蝗蟲般的嘩嘩飛落下來,同時伴著山呼海嘯般的怒吼聲:「滾回去重新回回爐吧,快換一個懂行的出來!」
邵碧青仍舊賴站舞台中央,動也不動,大有一副「任你土石如雨,我自巋然不動」的死不要臉氣概;直到帷幕後面衝出三四個男人一陣生拉硬扯,方才將其強行拖了進去。
台下眾人漸漸整齊一致的揮著手臂,整齊一致的喊著口號:「換一個懂行的出來,換一個懂行的出來!」
大約冷場四五分鐘後,鑼鼓聲再度響起;伴隨鑼鼓聲款款走出帷幕後面的,是另外一位報幕員。
梁棟仔細看時,正是范曉荷。
范曉荷依舊繫著墨綠色圍巾,穿著土黃色短呢大衣,長發披在肩後,話筒捧於胸前,腳步輕緩,眉目含笑,顯得既沉穩嫻靜又落落大方,既具古典優雅美又具現代文藝范兒。
「好——」范曉荷剛一上場,台下便爆響起了山呼海嘯般的喝彩聲。
鑼鼓聲噤,范曉荷恰好走至舞台中央;她的目光緩緩掃視台下一周,然後鞠躬微笑,並用甜潤悅耳、純正標準的普通話說道:「各位工友,剛才我們的報幕員稍稍有些口誤,最後一個節目的名稱應是《南斯拉夫的狄托,到了莫斯科》。狄托呢是南斯拉夫國家領導人的名字,他應蘇聯國家領導人的邀請,前往莫斯科進行國事訪問……」
「好——」聽范曉荷解說得淺顯易懂,清楚明白,台下再次響起熱烈的喝彩聲。
范曉荷報幕完畢,目光再次緩緩掃過台下,接著便微微一笑,側身退入到了幕後。
那一刻,梁棟感覺范曉荷的目光似在自己身上專意停留片刻,於是他的目光也便跟隨著范曉荷緩緩的移向了幕後,並在心裡暗暗的替范曉荷高興著。
一陣叮叮哐哐的鑼鼓聲響,蘇聯革命歷史劇《南斯拉夫的狄托到了莫斯科》正式開演。
梁棟雙目依舊動也不動的盯著舞台的帷幕後面。
梁棟並不知道,就在他盯著帷幕後面的時候,在他的肩旁,另有一雙眼睛正滿懷嫉恨的在盯著他。
其時太陽已經升起兩竿多高,冬日的晨霧早便消散淨盡,在現場民工們的鼓掌喝彩、歡呼雀躍中,先是一陣密如爆豆的鑼鼓聲響,驚得舞台四圍數百米內的鳥雀嘎嘎飛起;鑼鼓聲噤,伴隨著二胡、三弦奏響的悠揚的過門,舞台帷幕後面走出了手持有線話筒的報幕員。
梁棟原本以為走出的是范曉荷,把眼睛擦了幾擦,方才認清竟是邵碧青。
邵碧青今天頭戴火車頭栽絨帽,身穿過於寬大的草綠色軍大衣,腰扎軍用牛皮帶,腳蹬半高跟皮鞋,頸披艷紅耀目的紅色羊毛圍巾,圍巾一角垂於胸前一角搭於肩後;儘管打扮不倫不類,卻拼命擺出一副文藝范兒,搖搖擺擺走到舞台正中,將話筒對著嘴巴,撇著極其拙劣的普通話道:
「廣大工友同志們、廣大兄弟姐妹們,大家上午好。鄧縣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慰問演出現在開始……」
此言一出,舞台下面立刻便如炸了窩般的鬨笑起來,人們亂紛紛的嚷道:「呀,聽聲音原來竟是在廣播裡播音的那位呀,——鄧站人民廣播縣……」
四賴子、驢娃和高二寸更是跳了出來,惟妙惟肖的模仿著邵碧青的嗓音:
「哎呀娃屙了,屙到廣播室里了;小建老駱,快喚狗……」
「老娘現在是播音員,播音員知道不?從今往後,給娃擦屁股就該是你的事情了!」
「啊呀,播音器的開關忘記關了……」
面對民工們的鬨笑嬉鬧,還有四賴子、驢娃和高二寸的冷嘲熱諷,舞台上的邵碧青面不改色氣不發喘,只管發揚死不要臉精神,繼續撇著拙劣不堪的普通話道:「下面,請欣賞第一個節目《公社是棵常青藤》!」
邵碧青報幕完畢,視線恨恨的掃視台下一周,然後退進了幕後。
在陣陣悠揚的過門音樂聲中,兩排年皆妙齡的女演員身穿彩色服裝,有的肩扛鋤頭有的腋夾小䦆,有的頭頂向日葵造型有的背挎紅高粱造型,分從兩側帷幕後面絡繹而出,行雲流水般的走至舞台正中,擺出各種各樣的勞動姿勢且舞且歌:
公社是棵常青藤,
社員都是藤上的瓜。
瓜兒連著藤,
藤兒連著瓜。
……
坐在台下的梁棟一邊欣賞美輪美奐的歌舞,一邊盡力朝著好的方向推測:看這情景,大約應是范曉荷和邵碧青輪流報幕吧,說不定下個節目,就該是范曉荷出來預報了吧?……
遠遠的禹山腳下的某個角落裡,忽然傳來幾聲「豌豆搭垛、割麥插禾」的布穀啼鳴,在歌舞和音樂的間隙里聽來格外清晰。
梁巧巧豎起耳朵靜靜的諦聽片刻,然後對著梁棟的耳根說道:「哥,我要出去解手!」
「去吧去吧!」梁棟不願梁巧巧多在耳邊聒噪,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那我走啦!」梁巧巧臉上溢滿得意的笑,迫不及待的擠出人群,匆匆跑開了。
《公社是棵常青藤》演出完畢,演員退下,從帷幕後面走出來的依舊是邵碧青:「廣大工友同志們、廣大兄弟姐妹們,下面請欣賞第二個節目河南墜子《穆桂英掛帥》……」
正如梁棟昨天從節目單上看到的那樣,接下來的節目不過是魔術、相聲、快板、舞蹈和三句半,以及各種革命傳統歌曲的大聯唱。演出進行大半,依然不見范曉荷出面報幕,梁棟不覺暗暗思忖:看來范曉荷昨天的預感還真準確,她又再次成功的被邵碧青臨時「替補」了!
一旦得出這個結論,梁棟不禁在心裡隱隱的替范曉荷難受起來了。
舞台上,邵碧青已不知是第幾次手捧話筒搖搖擺擺走出,亦不知是第幾次撇著拙劣的普通話報導:「下面請欣賞豫劇《當陽橋》片段……」
一陣叮叮咣咣的鑼鼓聲響,一群身穿古裝的兵丁持刀扛槍,在一面「曹」字大旗的引領下衝出左側帷幕,口中高喊著「追呀殺呀」急速跑過舞台,消失在了右側帷幕後面。
「不是說曹操有八十三萬雄兵嗎,這才嘣里星里幾個人呀?」坐於台下的老咕嘎嘟噥說道。
「這你就不明白了吧?做戲做戲,就是做做樣子給人看哩,真要是有八十三萬人馬,那還不得在舞台上過他個三天三夜啊!」坐在近旁的胖嬸低聲解釋說道。
德貴老漢在鞋底上磕了磕煙鍋,笑道:「演戲嘛,講究的就是『三五步走遍天下,五七人百萬雄兵』哩!」
……
舞台上面兵丁過去,伴隨緊鑼密鼓樂音,右側帷幕後閃出一位黑臉爆須大將,頭戴野雞翎,背插四面旗,手持丈八蛇矛,擺出馬上顛伏形狀疾步奔至舞台正中,擺出勒馬後仰幾乎仰翻跌落的姿勢打住,然後伸手一捋髯口,粗聲喝道:「燕人……」
至此,演員忽然忘詞,張口結舌,不知如何繼續下去。
鑼鼓只好再敲一遍,演員也只好再將前邊動作重複一邊,一捋髯口,粗聲喝道:「燕人……」
「張翼德,燕人張翼德在此!」舞台後面有人小聲提詞。
儘管鑼鼓已停,台上台下一片靜寂,演員卻只仿佛沒有聽見,手捋髯口,反覆沉吟:「燕人……燕人……」
「說呀,快說呀,燕人誰呀?」台下鼓掌跺腳扯口哨,亂紛紛的喝起了倒彩。
「昨晚不讓喝酒,你偏要喝;弄得第一次上場,就成了這樣局面,」舞台後面傳出惡聲叱罵,「看下台回家,老娘不剝了你三層狗皮才怪!」
「燕人……燕人……」演員挨罵之後,忽然間心靈福至,重新擺個亮相,粗喝一聲,「燕人駱思秋在此!」
台下哄然大笑,且山呼海嘯般的喝起倒彩來,有認識演員的人叫道:「駱思秋,你是咋跑進三國里去的?」
有不認識演員的叫道:「不對不對,是閹人騾子球,不是燕人駱思秋!」
一場鬧劇糊塗過去,演出即將接近尾聲,但范曉荷卻仍不見露面。梁棟正在暗自失望時候,邵碧青已經搖搖擺擺走至舞台中央道:「廣大工友同志們、廣大兄弟姐妹們,下面請欣賞本場演出的最後一個節目,蘇聯革命歷史劇《南斯拉夫的鐵,拖到了莫斯科》……」
台下再次掀起鬨笑,鼓掌聲、跺腳聲、扯口哨聲、喝倒彩聲喧天動地;人們實在忍無可忍了,揮起森林般的手臂衝著舞台大聲喊道:「滾下去,就這樣的水平還有臉當報幕員,簡直把我大鄧國的臉皮都丟盡了!」
邵碧青面不改色,氣不發喘,一副誓將不要臉精神發揮到底模樣,依舊手執節目單,穩若泰山的站立不動:「廣大工友同志們、廣大兄弟姐妹們,剛才報幕失誤,最後一個節目的名稱應是《南斯拉夫的地鐵,被拖到了莫斯科》……」
台下突然安靜下來,所有的人都簡直震驚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只面面對覷仿佛在相互諮詢著什麼。
「地鐵呢是一種新生事物,在座的同志們可能沒有見過,我也沒有見過……」
邵碧青獨立舞台中央,自以為成功挽回局面,正在侃侃而語、面現得色時候,一陣土垃石塊蝗蟲般的嘩嘩飛落下來,同時伴著山呼海嘯般的怒吼聲:「滾回去重新回回爐吧,快換一個懂行的出來!」
邵碧青仍舊賴站舞台中央,動也不動,大有一副「任你土石如雨,我自巋然不動」的死不要臉氣概;直到帷幕後面衝出三四個男人一陣生拉硬扯,方才將其強行拖了進去。
台下眾人漸漸整齊一致的揮著手臂,整齊一致的喊著口號:「換一個懂行的出來,換一個懂行的出來!」
大約冷場四五分鐘後,鑼鼓聲再度響起;伴隨鑼鼓聲款款走出帷幕後面的,是另外一位報幕員。
梁棟仔細看時,正是范曉荷。
范曉荷依舊繫著墨綠色圍巾,穿著土黃色短呢大衣,長發披在肩後,話筒捧於胸前,腳步輕緩,眉目含笑,顯得既沉穩嫻靜又落落大方,既具古典優雅美又具現代文藝范兒。
「好——」范曉荷剛一上場,台下便爆響起了山呼海嘯般的喝彩聲。
鑼鼓聲噤,范曉荷恰好走至舞台中央;她的目光緩緩掃視台下一周,然後鞠躬微笑,並用甜潤悅耳、純正標準的普通話說道:「各位工友,剛才我們的報幕員稍稍有些口誤,最後一個節目的名稱應是《南斯拉夫的狄托,到了莫斯科》。狄托呢是南斯拉夫國家領導人的名字,他應蘇聯國家領導人的邀請,前往莫斯科進行國事訪問……」
「好——」聽范曉荷解說得淺顯易懂,清楚明白,台下再次響起熱烈的喝彩聲。
范曉荷報幕完畢,目光再次緩緩掃過台下,接著便微微一笑,側身退入到了幕後。
那一刻,梁棟感覺范曉荷的目光似在自己身上專意停留片刻,於是他的目光也便跟隨著范曉荷緩緩的移向了幕後,並在心裡暗暗的替范曉荷高興著。
一陣叮叮哐哐的鑼鼓聲響,蘇聯革命歷史劇《南斯拉夫的狄托到了莫斯科》正式開演。
梁棟雙目依舊動也不動的盯著舞台的帷幕後面。
梁棟並不知道,就在他盯著帷幕後面的時候,在他的肩旁,另有一雙眼睛正滿懷嫉恨的在盯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