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扼守山口,當路下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親身參與涼州戰事後,劉備才發現,董卓之所以能獲勝,並不是因為流星破空那麼簡單。

  金城郡氣候清涼,多種植青稞,其成熟時間在八月。

  若七月進攻金城郡,打到金城郡西部差不多八月,此時叛軍必須迎戰,無法正常收穫糧食。

  而漢軍進攻,可邊推進,邊搶收糧食。

  這種戰法雖然毒了一些,但十分有效。

  就算找不到叛軍主力,漢軍撤退後,叛軍占領區域定然發生饑荒,沒個一兩年,叛軍緩不過勁兒來。

  眼看進入七月,作為漢軍主帥,董卓命令各部備戰。

  另一邊。

  董卓的謀劃,韓遂已經猜出了大概。

  正當韓遂發愁時,後方傳來消息,并州邊軍已經突入武威郡,威脅自己後方。

  涼州的轄區有一個特點,便是整體狹長,而武威郡恰恰在涼州中部,占領此地,便可將涼州一分為二。

  叛軍軍帳中。

  聽著密探上報消息,韓遂來回踱步,愁容滿面。

  來報告消息的密探繼續言道:「將軍,咱們招降馬騰,來來回回去了三次,前兩次說的好好的,本想著第三次能說通,誰知他得知并州邊軍突襲而來,直接斬了咱們的使者。」

  韓遂一握拳頭,並出劍指,指著天咬牙道:「馬騰還真是個老狐狸,若來日見了,我必殺他。」

  「你先下去吧。」

  打發走密探,韓遂命人把閻行找來。

  閻行走進中軍帳,對韓遂拱手一拜。

  「將軍,喚我來何事?」

  韓遂向閻行交代了一下形勢。

  閻行聽完,按著刀柄的手緊了緊,正思索著,要不要殺了韓遂,拿他的首級投降漢軍。

  韓遂對閻行道:「彥明,你也知道,我的兩個兒子都不擅長戰事,將來我的位置要留給你。」

  閻行聞言,鬆了松握刀的手,轉而拱手道:「將軍,不管今後你如何待我,我這條命就是你的,你讓我往東,我絕不往西,你讓我死,我絕不活。」

  「好!」

  韓遂命令道:「閻行,我給你四萬兵馬為先鋒,你去進攻陳倉,我將親率十萬大軍,繞過陳倉直取三輔,以期攻取長安。」

  所謂三輔,便是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此三郡拱衛長安,乃是關中之精華所在。

  董卓想進攻金城郡,韓遂無法抵禦,便想到拼個魚死網破。

  叛軍的後勤反正是不如漢軍,攻入三輔,一來可以大肆劫掠,補充軍需,二來可以打擊漢軍補給。

  而且以劫掠為目的,更容易凝聚叛軍的人心。

  到時候三輔一亂,董卓也就無力進攻金城郡了。

  閻行領命,率領兵馬出征。

  這邊閻行兵馬未動,親漢的羌人,已經把消息早一些送到董卓手上。

  董卓年少時一身俠氣,有一次遇到羌人首領做客,便把家中的耕牛宰了,招待羌人首領。

  羌人首領十分感激,回到部落,便點了千頭牛羊送給董卓。

  董卓自此有了豐厚家資,也和羌人建立了友誼。

  這些年在涼州作戰,董卓之所以能有戰功,正是因為和羌人關係好,能藉助羌人之中的親漢人士,打聽準確消息。

  自從涼州叛軍聚集以來,雖然兵力上有優勢,卻依然和漢軍對峙。

  主要原因還是叛軍各部,都不想擔任主攻之責,先行損失兵馬。

  如今韓遂能調動這些兵馬出戰,必然是以豐厚的利益,驅動他們往同一目標前進。

  至於豐厚的利益,無非是劫掠三輔,獲取三輔豐富的人口和財富。

  猜到韓遂的策略,董卓立即升帳。

  眾將齊聚,董卓言道:「韓遂盡起叛軍,朝陳倉殺來,諸位認為該如何應對?」

  公孫瓚朗聲道:「戰場上沒有什麼好辦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願領兵出戰,與叛軍決一死戰。」

  董卓笑了笑道:「伯圭之勇,令人欽佩,可我大軍只有四萬,叛軍卻有十四萬,而且這四萬大軍乃是關中最後屏障,可不能隨隨便便拿來拼命。」


  曹操問道:「不知將軍的意思是?」

  董卓正色道:「我主力大軍要撤出陳倉,防止被叛軍合圍,至於陳倉,城高池深,留三千兵馬守衛足矣。」

  「三千?」

  曹操眼睛一瞪,表情有些吃驚。

  董卓繼續說道:「叛軍過了陳倉,必然沿關隴大道前進,而其中最狹窄處,便是郿縣。」

  「我們的大軍當扼守郿縣,以三輔為後盾,消耗叛軍,待叛軍銳氣盡喪,再行反攻。」

  曹操聞言,微微點頭,言此計可行。

  「不過……」

  曹操言道:「施展此計有個難點,便是要以三千兵馬,守住陳倉,如果陳倉丟了,叛軍無後顧之憂,一旦突破郿縣,我軍危矣。」

  公孫瓚問道:「既然陳倉如此重要,為什麼只留三千兵馬守衛,就不能多增加一些兵力嗎?」

  曹操搖了搖頭道:「陳倉的兵力越少,越能吸引叛軍圍攻,而在外的兵力多一分,將來就能多一分反攻的勝算。」

  「誰敢守衛陳倉?」董卓問道。

  營帳中無人說話。

  董卓看著公孫瓚道:「伯圭,軍中你最勇猛,可敢守衛陳倉。」

  公孫瓚尷尬的笑了笑道:「我擅長統領游騎,卻不善守城,守衛陳倉之事,我恐怕干不好。」

  公孫瓚心忖,守衛陳倉風險極大,弄不好命喪隴西,也就沒機會建功立業了。

  董卓笑了笑道:「既然你們沒人願意守陳倉,陳倉可以我來守。」

  「不可!」

  眾將一起勸阻。

  「主帥身系全軍安危,萬萬不能犯險。」

  「這陳倉總得要人守的。」

  董卓看向坐下,不斷掃視眾人。

  劉備微微嘆了一口氣,自己也知道守衛陳倉風險太大,一旦在此殞命,則無法三興大漢。

  但風險和機遇是並存的。

  一旦守住了陳倉,不僅能在此戰中立下大功,而且能留下堅韌勇武的形象。

  賭一把?

  劉備拱手道:「我願領兵守衛陳倉。」

  董卓嘖了一下嘴,眉毛微微皺起,顯然不太滿意。

  「不可。」

  營帳中,有一人朗聲高呼,正是黃忠。

  「黃將軍有何高見?」董卓問道。

  黃忠朗聲道:「陳倉我來守,我座下多是黃巾降兵,一直以來被人看不起,我們便要以此戰告訴世人,我們也是能為大漢立功的。」

  黃忠看向劉備,心中暗暗說道。

  將軍,這大漢可以沒有我黃漢升,但萬萬不可沒有將軍,若是需要以身犯險,這危險留給我黃漢升便好。

  「黃將軍執意要守陳倉?」

  「沒錯!」

  「好!」

  董卓問道:「黃將軍都需要什麼?」

  黃忠言道:「我觀察過陳倉城,這裡確實固若金湯,只需要足夠的弓弩箭矢,我有把握守住這裡十天。」

  「十天足矣!」董卓笑著說道。

  商議完,散帳時,董卓讓劉備留下。

  「玄德,你可知此戰十分兇險?」

  劉備點了點頭。

  董卓沉聲道:「我雖出生在臨洮,卻早就搬到了郿縣居住,我的家業莊園都在郿縣,這一戰我必定拼盡全力,否則家業丟了,沒了兵馬糧草,我即便活著,也和死了沒什麼兩樣。」

  「備願隨將軍死戰。」

  董卓擺手笑了笑道:「你還年輕,不要老是死啊死的,我有一項命令給你。」

  「將軍請講。」劉備拱手道。

  董卓笑了笑道:「你帶兵到隴山口埋伏,隴山口是進攻長安的一條道路,但相對關隴大道,不但繞遠,而且崎嶇難行,我想叛軍不會從那裡經過。」

  「那將軍為何讓我去那裡?」劉備皺眉問道。

  董卓長嘆一聲,悠悠說道:「韓遂大軍傾巢出動,可見我們的疑兵之計沒有嚇到他,這一戰他要與我們魚死網破。」


  「我年紀大了,死在戰場上也算是個歸宿,而你還年輕,又是個將才,總得留個人為我報仇不是?」

  「當然我也是有些私心,玄德你是個厚道人,我在河東還有一座莊園,孫女也在那裡養著。」

  「雖然有她姑姑和姑父照顧她,但這二人都是唯利是圖之人,恐怕我不在了,他們會苛待我那小孫女,還請你幫忙照顧。」

  劉備聞言,鼻子有些酸,這個董卓是上一世那個殘暴無度的董卓嗎?

  劉備沉吟片刻,皺著眉道:「將軍,你們在前方奮力血戰,卻讓我去守隴山口,我不是臨陣脫逃嗎?我劉玄德不是這種人!」

  「什麼臨陣脫逃?」

  董卓沉聲道:「隴山口難道不是要害嗎?一旦叛軍從隴山口攻入三輔,我軍必敗!」

  「你劉玄德不要不把守衛隴山口當回事,丟了隴山口,我必斬你!」

  「諾!」

  劉備輕輕吸了吸鼻子,拱手領命。

  ……

  卻說閻行領兵來到陳倉,命士兵架雲梯攻城,立即遇上了密集的箭矢。

  陳倉城高池深,雖然守軍不多,但箭矢充足,足以應對叛軍的密集陣型。

  除了箭矢,城上還有已經預備好的滾木擂石,另備有火油,燒著了灌下去,到了城下就是一片火海。

  閻行攻了一天,眼看損兵折將,便讓細作探查守軍狀況。

  細作雖然進不了陳倉城,但可以向其餘漢軍軍隊打探,得知陳倉城只有三千守軍。

  閻行聞之氣急,命令先鋒一定要攻下。

  來日攻城,又是箭如雨下。

  孫夏站在城頭指揮射箭,擊退了叛軍,便樂呵呵的來找黃忠。

  「黃將軍,此番戰事讓我想起了當年,我率領八千兵馬,圍攻玄德將軍,他就在營盤中對我射箭,讓我無法進前。」

  黃忠還沒有說話,卻聽劉辟笑道:「孫夏,我還以為你回憶起了什麼戰績,沒想到你居然回憶起了自己的慘敗。」

  「敗給將軍怎麼了?」

  孫夏揚了揚胳膊道:「我胳膊上還中了將軍一箭呢,現在傷疤還在,你想要還沒有呢。」

  劉辟忽然眼神悲愴,吸了吸鼻子道:「若是這次能活著回去,我也得給將軍討要個東西,好留在身邊,睹物思人。」

  黃忠看兩人有些悲傷,不覺嘆了一口氣。

  這兩人好不容易過上了安穩日子,如今又要身處險地,也不知道能不能回去。

  還有自己,已經成了手握重兵之人,手下還有無數莊園塢堡,本來有著大好前程,卻要留在這裡赴死,也不知道是不是值得。

  此時,只聽城外鼓聲震天,叛軍又急攻而來。

  黃忠不願再多想,立即命令兵將,持弓弩射殺敵軍。

  卻說閻行連續攻城幾天,攻城軍隊首先要面對無數的箭矢,接下來還有滾木擂石,後面還有火油一澆一燒。

  每日聽到傷亡數字,閻行只覺得眼蹦。

  幾日後,終於等來了韓遂的後軍,閻行本想找韓遂商議,該如何作戰,卻見統領後軍的是邊章。

  見閻行一臉茫然,邊章笑道:「彥明不必憂心,韓將軍早已想到,關隴大道雖然離長安近,但一路關卡重重,即便打下陳倉,後面還有郿縣。」

  閻行急問道:「將軍何在?」

  邊章指著陳倉北邊道:「將軍率領精銳騎兵,繞道番須道,走隴山口打雍城去了。」

  「一旦拿下雍城,三輔一馬平川,朝廷軍主力隔著渭水,又有我大軍威壓郿縣,想增援渭北,也無能為力,這就叫首尾難顧!」

  ……

  卻說劉備率領一千涿郡部曲,以及兩千南陽兵,來到番須道東端,雍城以北的隴山口。

  番須道一端是隴山口,另一端是街亭,後來諸葛亮北伐,張郃增援涼州,擊敗馬謖,走的就是番須道。

  隴山口道路狹窄,兩側都是高山。

  劉備看了看地勢,命兵將當路下寨,扼守山口,又命張飛尋找當地樵夫,打聽所有可通行的小路,設置暗哨。

  雖然叛軍走隴山口的可能性不大,但布置防禦是劉備手到擒來之事,也沒必要過於放鬆。


  營寨建立好不久,劉備登上塔樓,觀看山景,正和吳懿談笑風生,卻感覺塔樓震顫。

  放眼望去,只見前方煙塵滾滾,大批騎兵正朝隴山口殺來。

  沒想到叛軍真的來了。

  劉備命弓弩手登上寨牆,又命人取了自己的弓箭,準備禦敵。

  另一邊,韓遂領兵前來,見隴山口有一座營寨,直接驚呆。

  隴山口地勢狹窄,進攻兵力無法展開,騎兵更是無法發揮優勢。

  韓遂抬手,命令騎兵停止前進,遠離漢軍營寨設置營盤。

  又命人聯絡樵夫,打聽一下有沒有能越過隴山口的小路。

  得知確有小路可以通行,韓遂親自探查,發現確實可用。

  韓遂命兵將白日裡一切如常,又命士兵晚間悄悄出營,繞到漢軍營寨後方,對漢軍營寨前後夾擊。

  深夜,韓遂命騎兵出營,沿小路突進。

  剛剛出了小路。

  卻見一處地形開闊處,月光敞亮。

  騎兵正要展開,卻聽見一聲雷震般的叫喊。

  「放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