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立制
第225章 立制
議事堂內。
陳銳坐在上首位,邊上坐著的沈束、吳澤、徐渭幾人,下面坐著的是各個管事。
相對來說,陳銳不太管政事,只是領總而已,連人都認不全。
畢竟不是軍中,議論聲此起彼伏,直到陳銳那有若實質的視線落在眾人的臉上,堂內才安靜下來。
「半年時光,多謝諸位。」陳銳說話的節奏分明,常用短句,「如今通河,但金塘島、定海衛、昌國各地尚需勞累。」
「半年內,雖多賴諸位,但期間亦有混亂,所以今日定製。」
「自今日起,設內書房,主管舟山諸多事宜,由陳某領總,沈師、吳澤、陶大順為輔。」
下面眾人神色不一,有的臉上露出笑容,有的顯得有些,也有人視線遊走不定。
沈束原先就是主管政事,吳澤是沈家門的主要籌建者,只有陶大順的資歷淺了些,不過先主演鹽田,後在各個機構歷練,也有些經驗。
陶大順是適才才知道陳銳的決定的,偷眼警向陳銳,
陶大順出身官宦世家,二十多歲年紀不算小了,自小攻讀經史,略為年長就開始得長輩教導相關的其他學識,比如帳自驗看,比如為官之道,比如各層官府機構的構成等等。
所以,陶大順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陳銳這是在建制。
在陳銳看來,建制是為了更好的管理,而在陶大順看來,建制是在獨立說白了,如今的舟山,在建制之後,可以被視為一股割據力量。
「下設採買處,以廉興賢為首,主責各式採買。」陳銳頓了頓,補充道:「軍方採買另有安排。」
廉興賢起身應了聲,他原本就主要負責這一塊。
陶大順略有些意外,但想了想也不覺得意外,明朝官衙先後有省、部、
司、院、科,主事者各有品級。
如今舟山建制,陳銳另選「處」也在情理之中。
「庶務,以沈師領總,基建處,以吳澤領總。」
「鹽場,由鄭單領總,後勤,由劉同領總,曲建中為輔。」
吳澤臉色變了變,曲建中是他很得力的下屬,堪稱左膀右臂,這下子被搶走了。
「倉儲處,由歐強領總。」
「作坊處,由屈超領總。
4
「財務處,由陳默領總。
「其餘人,均為副管事,由各個處的管事任命。」
今天只是順道來參加的徐渭縮在椅子上,無聊的打了個哈欠,心想段崇文查出的那件事雖然目前還沒有水露石出,但顯然給了陳銳不小的刺潮放。
除卻內情處之外的七個處,基本上都被陳銳信任的人占住了。
廉興賢本就是陳家的姻親,陳默是陳銳的嫡親叔父,
劉同、歐強都是隨陳銳南下的嫡系,鄭單還是陳銳在雙嶼島的舊部。
屈超是護衛軍第一個因傷退伍的士卒。
實際上並不僅僅只是屈超一人,杭州一戰退下來的士卒都會陸續進入各個部門,他們對陳銳的忠心不好說有多少,但對這個團體肯定有著很高的忠誠度。
如此一來,陳銳即使平日裡不管事,但卻能通過這些人牢牢的掌控住局面。
陳銳等待了片刻,才繼續揚聲道:「日後任何採買、入帳、售貨,以及從倉庫調撥物資,都需呈文內書房,留檔備查。」
下面依舊沒什麼人說話,只是相互用眼神示意,這也太正規了.說的不好聽點,這是在提防誰呢?
有心思機巧的左顧右盼,搞不好是誰手腳不乾淨,才導致陳千戶」·
徐渭又打了個哈欠,這樣一來,權力基本上都集中到內書房了。
說起來很有點意思,內書房的幾人差不多就相當於明廷的內閣,下面各處相當於六部,只負責做事,沒有決斷的權力。
不過七個處中,或有對等工部、戶部等部門的,但沒有對等禮部、更部的。
沒有禮部是正常的,但沒有吏部,顯然是陳銳刻意為之,將人事任命權掌握在自己一個人手中。
說白了,今天的立制,就是一次權力集中。
各個管事離開之後,陳銳招手讓留下的幾人上前。
「軍中事務單獨列出。」陳銳解說道:「旅部由我領總,周君佑、徐渭、萬公、陳子鑾為輔。」
「下設軍法處,萬公領總,孫鈺為輔。」
「設輻重營,胡八領總。」
「軍器處,由曹振領總,裴達為輔。」
「採買處,由錢哲領總。
「倉儲處,由吳克領總。」
幾人一一應是,吳澤哀嘆一聲,「你這是把人都搶光了,吳克就不說了,你讓裴達去軍器處作甚?」
裴達是孫鈺舉薦來的,專門燒窯制磚。
「自然有原因。」徐渭笑呵呵的說:「不過你是內書房的,就不要過問軍中事務了。」
陳銳看向吳克,「既然軍中單設倉儲處,那就要充實倉庫,你這幾日與徐渭、周君佑商議,從倉儲調配物資。」
正。
「此外,採買處無有銀錢,也需要呈文內書房,從財務處調撥銀兩,不過需要經旅部審核,此事由徐渭轄之。」
錢哲應了聲,他是隨陳銳北上南下的老兄弟之一,之前在雙嶼島時候就負責這一塊。
「最重要的還是輻重營。」陳銳盯著胡八,「既要負責飲食,又要負責出征時候的糧草供應、軍械補充。」
胡八咬了咬牙應了聲,他跟著陳銳很久了,但在護衛軍中不冒尖,後來被指派負責後勤這塊兒。
「很快就要出征了。」陳銳有點不放心,「最緊要的是什麼?」
胡八看了眼吳克,」「先從倉儲調來糧食,製作炒米,隨軍北上。」
「需呈文旅部。」陳銳點頭道:「不僅是炒米,而且還要運送糧食至劉家莊,此地我會從新兵營調撥五百士卒鎮守。」
徐渭補充道:「此外,輻重營還要負責出征時候的採買糧食,萊州府南側還算太平,如今正是秋收時候。「」
「不錯。」陳銳點點頭,看向萬表,「護衛軍出征之後,軍中事由萬公主持。」
萬表深吸了口氣,「必不負所托。」
議事堂內。
陳銳坐在上首位,邊上坐著的沈束、吳澤、徐渭幾人,下面坐著的是各個管事。
相對來說,陳銳不太管政事,只是領總而已,連人都認不全。
畢竟不是軍中,議論聲此起彼伏,直到陳銳那有若實質的視線落在眾人的臉上,堂內才安靜下來。
「半年時光,多謝諸位。」陳銳說話的節奏分明,常用短句,「如今通河,但金塘島、定海衛、昌國各地尚需勞累。」
「半年內,雖多賴諸位,但期間亦有混亂,所以今日定製。」
「自今日起,設內書房,主管舟山諸多事宜,由陳某領總,沈師、吳澤、陶大順為輔。」
下面眾人神色不一,有的臉上露出笑容,有的顯得有些,也有人視線遊走不定。
沈束原先就是主管政事,吳澤是沈家門的主要籌建者,只有陶大順的資歷淺了些,不過先主演鹽田,後在各個機構歷練,也有些經驗。
陶大順是適才才知道陳銳的決定的,偷眼警向陳銳,
陶大順出身官宦世家,二十多歲年紀不算小了,自小攻讀經史,略為年長就開始得長輩教導相關的其他學識,比如帳自驗看,比如為官之道,比如各層官府機構的構成等等。
所以,陶大順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陳銳這是在建制。
在陳銳看來,建制是為了更好的管理,而在陶大順看來,建制是在獨立說白了,如今的舟山,在建制之後,可以被視為一股割據力量。
「下設採買處,以廉興賢為首,主責各式採買。」陳銳頓了頓,補充道:「軍方採買另有安排。」
廉興賢起身應了聲,他原本就主要負責這一塊。
陶大順略有些意外,但想了想也不覺得意外,明朝官衙先後有省、部、
司、院、科,主事者各有品級。
如今舟山建制,陳銳另選「處」也在情理之中。
「庶務,以沈師領總,基建處,以吳澤領總。」
「鹽場,由鄭單領總,後勤,由劉同領總,曲建中為輔。」
吳澤臉色變了變,曲建中是他很得力的下屬,堪稱左膀右臂,這下子被搶走了。
「倉儲處,由歐強領總。」
「作坊處,由屈超領總。
4
「財務處,由陳默領總。
「其餘人,均為副管事,由各個處的管事任命。」
今天只是順道來參加的徐渭縮在椅子上,無聊的打了個哈欠,心想段崇文查出的那件事雖然目前還沒有水露石出,但顯然給了陳銳不小的刺潮放。
除卻內情處之外的七個處,基本上都被陳銳信任的人占住了。
廉興賢本就是陳家的姻親,陳默是陳銳的嫡親叔父,
劉同、歐強都是隨陳銳南下的嫡系,鄭單還是陳銳在雙嶼島的舊部。
屈超是護衛軍第一個因傷退伍的士卒。
實際上並不僅僅只是屈超一人,杭州一戰退下來的士卒都會陸續進入各個部門,他們對陳銳的忠心不好說有多少,但對這個團體肯定有著很高的忠誠度。
如此一來,陳銳即使平日裡不管事,但卻能通過這些人牢牢的掌控住局面。
陳銳等待了片刻,才繼續揚聲道:「日後任何採買、入帳、售貨,以及從倉庫調撥物資,都需呈文內書房,留檔備查。」
下面依舊沒什麼人說話,只是相互用眼神示意,這也太正規了.說的不好聽點,這是在提防誰呢?
有心思機巧的左顧右盼,搞不好是誰手腳不乾淨,才導致陳千戶」·
徐渭又打了個哈欠,這樣一來,權力基本上都集中到內書房了。
說起來很有點意思,內書房的幾人差不多就相當於明廷的內閣,下面各處相當於六部,只負責做事,沒有決斷的權力。
不過七個處中,或有對等工部、戶部等部門的,但沒有對等禮部、更部的。
沒有禮部是正常的,但沒有吏部,顯然是陳銳刻意為之,將人事任命權掌握在自己一個人手中。
說白了,今天的立制,就是一次權力集中。
各個管事離開之後,陳銳招手讓留下的幾人上前。
「軍中事務單獨列出。」陳銳解說道:「旅部由我領總,周君佑、徐渭、萬公、陳子鑾為輔。」
「下設軍法處,萬公領總,孫鈺為輔。」
「設輻重營,胡八領總。」
「軍器處,由曹振領總,裴達為輔。」
「採買處,由錢哲領總。
「倉儲處,由吳克領總。」
幾人一一應是,吳澤哀嘆一聲,「你這是把人都搶光了,吳克就不說了,你讓裴達去軍器處作甚?」
裴達是孫鈺舉薦來的,專門燒窯制磚。
「自然有原因。」徐渭笑呵呵的說:「不過你是內書房的,就不要過問軍中事務了。」
陳銳看向吳克,「既然軍中單設倉儲處,那就要充實倉庫,你這幾日與徐渭、周君佑商議,從倉儲調配物資。」
正。
「此外,採買處無有銀錢,也需要呈文內書房,從財務處調撥銀兩,不過需要經旅部審核,此事由徐渭轄之。」
錢哲應了聲,他是隨陳銳北上南下的老兄弟之一,之前在雙嶼島時候就負責這一塊。
「最重要的還是輻重營。」陳銳盯著胡八,「既要負責飲食,又要負責出征時候的糧草供應、軍械補充。」
胡八咬了咬牙應了聲,他跟著陳銳很久了,但在護衛軍中不冒尖,後來被指派負責後勤這塊兒。
「很快就要出征了。」陳銳有點不放心,「最緊要的是什麼?」
胡八看了眼吳克,」「先從倉儲調來糧食,製作炒米,隨軍北上。」
「需呈文旅部。」陳銳點頭道:「不僅是炒米,而且還要運送糧食至劉家莊,此地我會從新兵營調撥五百士卒鎮守。」
徐渭補充道:「此外,輻重營還要負責出征時候的採買糧食,萊州府南側還算太平,如今正是秋收時候。「」
「不錯。」陳銳點點頭,看向萬表,「護衛軍出征之後,軍中事由萬公主持。」
萬表深吸了口氣,「必不負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