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國家博物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時間不早了,」關瑤看了看手錶,眼中閃過一絲猶豫:

  「今天真是太感謝你了,要不我請你吃頓飯吧?」

  關瑤很清楚,王燭今天教她的東西有多麼珍貴。

  這樣的修煉方法,這般神奇的能力,放在外面,別說是學,連見都見不到,而她不僅親眼見證,還得到了王燭的悉心指導。

  這份人情,不表示點什麼確實說不過去。

  雖說王燭看起來不在意這些,但該有的誠意還是要有的。

  「下午我得去一趟博物館,有點事情要處理。」王燭說道。

  「哦……」關瑤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失望,但很快又問道:

  「那你晚上有時間嗎?」

  王燭想了想,點頭道:

  「晚上應該沒什麼事。」

  「那要不這樣,」關瑤眼睛一亮:

  「晚上來我家吃飯吧,我親自下廚。」

  請人到家裡吃飯比在外面隨便應付一頓更顯誠意。

  而且關瑤雖然平時忙於科研,但廚藝卻不錯,這也是她父親從小的要求——科研再忙,也不能荒廢了生活的基本能力。

  「你還會做飯?」王燭有些意外。

  「那當然,」關瑤笑著說:

  「雖然平時忙於實驗,但基本的生活技能還是有的。怎麼樣,給個面子?」

  「好啊,」王燭笑著答應:

  「那我處理完事情就過去。」

  「行,那我先去準備食材。」關瑤說著掏出手機:

  「我把地址發給你,你到了直接給我打電話就行。」

  王燭點點頭,看著關瑤在手機上快速地輸入地址。

  「對了,」關瑤突然抬頭:

  「你有什麼特別喜歡或者不能吃的食材嗎?」

  「都可以,」王燭道:

  「我不挑食。」

  關瑤發完地址,收起手機,笑道:

  「那就這麼說定了,晚上見。」

  「晚上見。」

  ……

  國家博物館。

  這座建築有著近二十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收藏了上百萬件文物,從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遺蹟,到近現代的歷史見證,無不蘊含著華國文明的底蘊與傳承。

  博物館的正門兩側,是氣勢恢宏的立柱,每一根都有數十米高,象徵文明的支柱巍然屹立,陽光下,整座建築散發著一種特殊的莊重感。

  這裡不僅是一座展覽館,更是一所研究所。

  在普通遊客看不到的地方,有著眾多的實驗室和研究室,匯聚了全國頂尖的文物修復專家和考古學者,他們日復一日地在這裡工作,用最先進的設備和最專業的技術,保護、修復、研究那些承載著歷史的珍貴文物。

  博物館的西側有一個專門的文物修復中心,安保級別極高,普通人根本無法進入。修復中心內部裝備了最先進的設備,從X光檢測儀到電子顯微鏡,從三維掃描儀到光譜分析儀,應有盡有。

  修復中心內的每個實驗室都保持著恆溫恆濕,空氣經過多重過濾,以確保文物在修復過程中不會受到任何環境因素的影響。

  在修復中心裏面的一間實驗室里,考古教授楊守中正帶著他的學生江雨涵,對一件珍貴的青銅器進行修復。

  楊守中已經七十多歲了,是國內最權威的文物修復專家之一,在青銅器修復領域更是泰山北斗般的存在。

  他的學生江雨涵是京大考古系唯一的在讀研究生。

  在當下這個功利的時代,已經很少有年輕人願意投身其中。

  大多數學生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些就業前景更好的熱門專業上,對於文物修復這種需要大量時間和耐心的傳統技藝,興趣寥寥。

  每年報考考古系的學生越來越少,尤其是專門從事文物修複方向的,更是鳳毛麟角。

  這個領域不僅需要紮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過硬的動手能力和大量的實踐經驗,而這些都需要年復一年的積累,在追求快速成功的時代,很少有人願意投入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


  江雨涵能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選擇這個專業,並且被楊守中收為關門弟子,足見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執著,她不僅有過人的天賦,更重要的是有著難得的耐心和專注,是修復古文物最需要的品質。

  此時,師徒二人正在對一件商代晚期的青銅爵進行修復。

  青銅爵出土時保存相對完整,但表面布滿了厚重的銅鏽,許多精美的紋飾都被氧化物所掩蓋。幾個世紀的侵蝕讓這件珍貴的文物傷痕累累,但在專業人士眼中,依然有不凡的藝術價值。

  楊守中正在使用高倍顯微鏡仔細觀察青銅爵表面的一處細小裂紋。

  裂紋雖然只有頭髮絲般粗細,但在顯微鏡下清晰可見,楊守中極其小心地處理這個部位,既要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又不能影響下面的金屬本體。

  「雨涵,把0.3毫米的瑪瑙針給我。」楊守中頭也不抬地說道。

  江雨涵立即從工具箱中取出一根極其精細的瑪瑙針,這是專門用來清理文物表面微小區域的,針尖經過特殊打磨,既能精確施力,又不會劃傷文物表面。

  楊守中接過瑪瑙針,在顯微鏡下開始小心翼翼地清理裂紋周圍的銅鏽。

  每一下觸碰都像是在進行顯微手術,力道要精確到克。

  稍重了會傷及文物本體,稍輕了又無法清理乾淨。

  「給我pH7.2的特製清洗劑,」片刻後,楊守中又說道:

  「用細毛刷蘸取,不要太多。」

  江雨涵熟練地配製好溶液,用極細的毛刷蘸取了一點,小心地遞給老師。

  這種清洗劑是專門針對古代青銅器研製的,能夠軟化表面的氧化物而不會傷及金屬本體。

  楊守中用毛刷輕輕塗抹在已經清理過的區域,讓清洗劑滲透到銅鏽層中,整個過程都極其穩定,避免任何顫抖,防止藥劑擴散到不需要處理的區域。

  「溫度有點高了,」楊守中突然說道:

  「把恆溫系統調低0.5度。」

  江雨涵立即去調整實驗室的溫度。

  文物修復過程中,環境溫度的細微變化都可能影響到清洗劑的滲透效果,尤其是這種級別的修復工作,每個微小的細節都不容忽視。

  等待清洗劑發揮作用的間隙,楊守中開始觀察青銅爵上露出的紋飾,隨著表層銅鏽的清除,下面精美的花紋逐漸顯現出來。

  「把超聲波清洗器準備好,」楊守中說道:

  「調到最小功率,頻率設在20kHz。」

  特製的超聲波清洗器功率極小,專門用於清理一些細微的區域。

  聲波能夠幫助清洗劑更好地滲透到銅鏽層中,但必須控制好功率,否則可能會影響到文物的結構。

  「老師,您看這裡,」江雨涵指著剛剛清理出來的一處紋飾:

  「這些花紋的風格和工藝,似乎和我們上個月修復的那件商代青銅鼎很相似。」

  楊守中從顯微鏡前直起身,目光落在江雨涵指的位置,仔細觀察了片刻,說道:

  「這種蕉葉紋的確和上個月那件青銅鼎的風格接近,但還是有細微的差別。尤其是葉片的轉角,上個月那件鼎的葉片轉角是銳角,而這件爵的轉角卻是圓弧。這種差異說明它們雖然都是商代晚期的作品,但並非出自同一個作坊。」

  他用瑪瑙針輕輕指向紋飾的邊緣:

  「你仔細看這裡的紋路走向,每一筆都很沉穩有力,是非常老練的工匠才能達到的水準。上個月那件鼎的紋飾雖然也很精美,但筆勢沒有這麼老到,應該是出自一位年輕些的匠人之手。」

  江雨涵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你能注意到這些細節,進步很大。去把紫外分析儀打開,我教你從金屬成分的角度來分辨這些特徵。不同作坊的青銅配比都會有些差異,這也是鑑別器物來源的重要依據。」

  「好的,老師,」江雨涵輕聲應道,轉身去調試紫外分析儀。

  儀器啟動時發出輕微的嗡鳴,藍色的光線灑在青銅爵的表面,將文物映照得忽明忽暗。

  楊守中不急不緩地講解著不同時期青銅器的金屬配比特徵,每句話都包含著數十年積累的經驗,而江雨涵則認真地記錄著,時不時輕聲提出問題。

  窗外的陽光透過特製的玻璃,在地面上投下斑駁的影子,一老一少的身影也被投射在牆上,顯得格外安寧。

  現代科技與古老文明在這間實驗室里交織,時光仿佛變得格外緩慢,過去與現在在此刻交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