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出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平淡的日子又過去了幾個月,天氣熱了起來。老賈給自己置辦了一套新襯衫。平時穿工裝很少能穿襯衫這種衣物,年過了以後他就一直在心裡盤算著重新收拾一下自己----從買套襯衫開始,哦對了,最好再打條領帶。

  原因很簡單,廠里開始招新人了,聽說這次放開招了很多技術員,有老技術工也有年輕學生。廠子年後計劃要上一次電視台訪談,所以幾年放開招募一批高素質人才,老賈自然要收拾一番。這次主要負責招聘技術工把關的人是薛梁,還記得他吧。

  最近幾天來廠子裡試工的人很多,薛梁作為主考官,對每一位面試者都仔細詢問,薛梁為人很溫柔,問問題的時候沒有什麼架子,幾乎都只問技術相關的東西,合適的人他仔細記下,再分類到不同技術間。

  「薛工,差不多了吧,這次一共招了17個人,4個車間的,3個檢驗科,6個分機電,4個銷售部。」「銷售部的挑過去給許書記問問,你問我行不行不是扯淡,機電都是變電站的人,主要看看檢驗的那三個,檢驗不要有問題,其他的就這麼定吧,我和劉陸講下。」說完薛梁站起身往劉陸辦公室走去。

  下午快下班的時候,老賈穿著新衣服在配電室門口的空地抽菸,薛梁破天荒過去找他,「老賈,很閒?」老賈吐完煙圈笑一下:「大忙人,咋樣,最近你招人唄?」老賈遞給薛梁一根煙,薛梁接過夾在耳背:「就十幾個人,技術工都是小孩,先幹著,檢驗人不夠正好,麻煩得很。」過了好久老賈才緩緩開口:「咋樣我這身,精神多了」,「確實,人靠衣裝,精神多了」。

  晚上老賈在家屬院碰見許書記和薛梁在說話,就上去打招呼,他聽薛梁說銷售部剛招的人許書記看沒看,他不解,許書記一個黨支部的管什麼銷售啊?等薛梁和許書記說完話,他才問:「許書記怎麼管上銷售了?」薛梁說廠子為了節約培養成本,把許書記調到營銷科了,同時繼續干黨支的事情。「那書記這是要升官了」老賈對許書記逗趣,「升啥啊升,根本沒幹過銷售,還有業績,唉一個人干幾個人的,」然後搖搖頭笑了下,其實許書記蠻高興的,零幾年的建築行業可謂是風生水起的,尤其是廠子又是當地要名聲有名聲要規模有規模的國企,考上中專大專的學土木進水泥廠,電廠已經是那個年代非常順當的安排了,失業基本是不可能的,大部分都是一干15年穩穩退休的。況且那時候國家大力建設西部地區,土木,電力,大壩等都是重點發展項目,每一項都離不開混凝土。不論是軍隊,工地還是水利水電工程,對水泥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只要廠子手裡有足夠的原料,就能穩穩拿住那一片的生意,所以讓許書記做營銷科的經理,對許書記來說其實是好事一件,最起碼比起一個黨支部書記,算是能賺到錢養家了。

  天色漸晚,許書記對老賈說,下周和劉陸還有薛梁要去一趟西城,問老賈去不去,老賈猶豫再三沒有回答,許書記說:「襯衫買了,穿上出去轉轉,讓你徒弟看一周,一起浪浪」。老賈得知路費報銷,當天就答應了。

  很快,新人馬上就上崗了,檢驗科更是要加班加點地把樣本數據做出來,因為過一周就要拿著樣本去西城。西城在年後發布了一個公告,就是要建設新鐵路,鐵路是國家項目,算大單子,廠子裡之前沒有帶頭的人對接,是西城的規劃師聯繫到廠子詢問是否能提供好原料,廠子的領導才反應過來,於是加急檢驗科和車間用最快的速度生產高強度水泥,再讓營銷科負責人和辦公室主任去西城簽生意。

  之前廠子一直主力製作三款水泥,32.5、42.5和52.5,這幾種水泥區別主要是軟硬度不同,32.5屬於軟質,42.5屬於硬質,軟硬不同用途不同。前者一般家用貼瓷磚地磚再就是刷牆抹灰等;後者則用來打混凝土,建設街道,修繕地面和做橋樑。52.5顧名思義,硬度更強,屬於高硬度水泥,用於更大的工程;同時,水泥標號越低,凝固速度越低,那麼一些緊急工程中,則需要使用高標號水泥,甚至使用700,800等。

  廠子的原料來源基本是西北的鹽湖鉀肥,熟料是矽酸鹽水泥熟料,石灰石居多,車間生產磨細後會形成水硬性膠凝材料,這就是矽酸鹽水泥,同時建築中使用水泥一般分為兩種:摻加混合原料為I型矽酸鹽水泥;不摻加則為II型。

  那麼水泥廠的檢驗科一般就是要檢測水泥熟料細度,標準稠度的加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能以及膠砂強度。這些都能直接決定建築的穩固度和安全度,所以檢驗科的樣本對於工程前期的準備工作有決定性作用,那這一次的出差對許書記他們也有決定性意義----能不能穩穩接住這次偶然的升職。

  經過一周加班加點地生產和檢驗,終於,一批優秀熟料樣本出車了。劉陸給老賈做了特別申請,四個人一輛車,再下一周周日上午8點,啟程了。

  開車去西城需要一天一夜,走國道,路上會經過兩個省份,那時候鐵路修繕遠沒有現在這樣方便,所以臨近的省份城市基本運力還是依靠大巴和自駕。大巴不能承載樣本,於是廠里批了一輛皮卡給四人,水泥需要密封,最近多有陰雨,所以四人在路上除了要注意行車安全還要關注水泥情況,防止有雨水滲入影響樣本二次檢測。

  路上四個人還是很開心的,因為那個年代出差是一件非常耗時耗錢耗力的事情,但出差路上會經過許多地方,看許多風景和吃到很多特色,比如途徑天水,可以在國道旁邊買到上貢級別的水蜜桃;也可以在臨近西南的地方嘗到最便宜正宗的當地菜,行車的路途中偶爾能遇到很多趕路人和其他行業的人,時時刻刻都能認識新鮮的人,運氣好還能交到新的朋友。不比現在,出差時間壓縮的短,沒有度假的餘地,同時也沒有經過這些地方的機會,高鐵飛機一站到達,人和人之間也難有交流的機會,一覺醒來各走各的,基本上不再有那樣別致的出差意義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