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改制
「要約法三章?!這是什麼意思?!」
「聽這話的意思,應該不是要殺了咱們?!」
「我看差不多,早些年聽老一輩的人講,漢高祖劉邦在進入關中後與人約法三章,意思就是不殺人!」
「這是真的嗎?現在這世道還有這種人?!」
李長安這話剛剛落下,這些百姓便議論紛紛,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
邠州距離長安不算遠,就在長安周邊,世代生活在這裡的百姓也大多聽過劉邦約法三章的故事,所以此時在聽到李長安說要與他們約法三章時,原本緊繃著的心弦也放鬆不少。
李長安自然能聽到他們說的這些話,在短暫的沉默之後,接著說道:「我要與諸位約法三章,而這內容也很簡單。
第一:不殺人劫掠。自我軍兵馬入城之後,不會隨意殺戮劫掠百姓,你們之前幹什麼,現在就幹什麼,以後也幹什麼,不必擔驚受怕,惶恐不安。
第二:興農興商。諸位皆是我靜難軍的百姓,孟子有云:民貴君輕社稷次之。我深以為然。從明年春耕開始,取消一切苛捐雜稅,只收丁口稅與田畝稅,若是有百姓新墾良田,該田在兩年之內不徵收任何賦稅。至於無地之民,即日起便來節帥府造冊登記,分發田畝,於春耕時恢復生產。
若有農戶缺少糧種或者耕牛,則報於節帥府,由節帥府統一調度。至於行商,從即日起,取消城門稅、稅關稅等一切苛捐雜稅,按照所賣貨物錢款只徵收商稅,以商十稅一進行收取,同時禁絕任何兵馬劫掠商隊。
第三:重軍強軍。取消之前抓壯丁的徵兵形式,全部改由募兵,自願報名。若有意從軍,則發放一定的安家銀或者安家田。若是後續立下軍功,則會獎勵一定的軍功田,以為傳世之用。」
其實李長安在頒布這「約法三章」之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靜難軍雖然統轄四州之地,但其名聲在本地實在狼藉。軍士不事生產,以劫掠為生,殺人搶劫強姦只是尋常。
這種混亂的生活環境對於一個勢力而言是極其危險的,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就容易從內部崩潰,而且也走不長久。約法三章的第一章,便是給百姓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
至於第二章,則是鼓勵生產,鼓勵商業。之前李繼徽主政靜難軍時,賦稅系統極其雜亂,像什麼人丁稅,糧食稅,兵甲稅,田畝稅,柴火稅等等五花八門,若是年景好,倒也能留下一些口糧,可一旦遭了災,一年到頭產出的糧食別說填飽肚子了,甚至都湊不夠繳納的賦稅。
百姓吃不飽肚子,自然要跑,這一跑,地就沒人種,稅收也就沒了著落。而沒有足夠的稅收,想要養活靜難軍那麼多的士兵可沒那麼容易,所以很多軍士便揮起刀到處去搶。
邠州是靜難軍的軍部,情況能稍微好一些,可其他地方的百姓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被殺,被搶,被強姦的事情數不勝數,當時李長安穿越過來的那個村莊,就是被靜難軍軍士所搶的。現在有了權力,這種涸澤而漁的事情自然不能再做。
靜難軍的商業之前差到了極點,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像什麼城門稅,稅關稅,經營稅等等也有十幾種之多,商人來靜難軍經商,別說賺錢了,能不能保住本都難說。也正是因為這種嚴苛的經商環境,所以靜難軍的商業差到了極點。
雖說古人一直重農抑商,但不代表絕對禁止。農業是根本,商業是基石。沒有商業的運轉,那麼社會就是一潭死水,想要賺錢就更加困難。
商十稅一的比例確實很低,但這也是鼓勵商業,吸引商隊的強有力手段。如此施行下去,定然能吸引來不少做生意的商人,商人來的多了,那麼收取的商稅也就越多。
而且還能憑藉著這個機會吸引一些外地商人來此定居,這些人拖家帶口的過來,就能充盈當地人口,促進良性發展。
有了人,有了錢,也就不用擔心軍隊的問題了。
至於最後這一章,則是改變徵兵方式。靜難軍傳統抓壯丁的方式雖然能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拉起一大隊人馬,但抓來的壯丁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一觸即潰更是常態。
帶著這樣的兵馬去打仗,不吃敗仗才是壞事。至於給他們分發軍功田,此事也算不上什麼問題,由於靜難軍四州戰爭不斷,這附近有的是拋荒的荒田,將這些荒田發給他們,既可以收心,又可以讓他們耕種。
當然,這只是李長安所構想的一個大概,至於具體的條例政策還需要進一步的細化,不過也是根據這「約法三章」的內容而來。而這「約法三章」,也是以後李長安用於執政的基石。
在場的這些百姓雖然不明白李長安這約法三章當中的真正意義,但也能聽出來裡面的好處。
在場的所有人幾乎都被李長安說的這些震住了,一時竟然陷入了沉寂,遲遲沒人說話。
實在是這些政策太好了,好到讓他們不敢相信。若說之前李繼徽定下的政策是地,那麼李長安定下的政策就是天,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敢問將軍,您說的都是真的嗎?!」人群中傳來一道小心翼翼的聲音。
「我會讓人在此處用堅石立一石碑,將我方才說的『約法三章』雕刻上去,石碑一日不毀,政策一日不改!」李長安指了指腳下的位置,聲音洪亮的道。
「將軍仁義!」
「將軍仁德!」
這些百姓紛紛歡呼起來,更有甚者喜極而泣,不停的抹著眼淚。
靜難軍四州的百姓生活的很苦,兵災、人災、天災各種各樣的災難在他們身上一遍又一遍的重複,不斷的侵吞著他們的骨肉。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里,別說吃飽肚子了,能安穩的活到成年也是一種奢望。
能夠躲過飢餓,能夠躲過天災,未必能躲過戰亂。這些百姓僅是活命便已用盡了力氣,更別說是其他了。那些高高在上的軍將或者節度使又或者當權人,何時將他們當做人來看?不過是會說話的牛羊,一遍又一遍的剝削著他們,直至榨乾他們體內的最後一滴血。
他們也想過反抗,可手無寸鐵的他們如何會是士兵的對手?他們被鎮壓,被砍下頭顱,成了軍將或者節度使的戰功。
他們也曾期盼過天上會降下神明解救他們,可這混亂的世道,哪裡有神明?無非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節度使如走馬燈一般更替,他們的日子仍然很苦。
可如今,李長安的這些政策讓他們看到了希望。雖然這只是一個口頭上的承諾,尚未落到實處,但這天下之大,又有幾人能做出這樣的承諾?!
李長安看著眼前歡呼的百姓,心中感慨萬千。這片土地上的百姓是世界上最好的百姓,只要給他們一片土地,他們就能創造出巨大的價值。
節度使們不把他們當人看,我便把他們當人看。
安撫之策如今已經完成三項,接下來就該安撫士兵了。
這年頭的士兵打仗,無非就是升官發財。收攏而來的那些兵馬隨著他從美原一路到邠州,以後還得倚重他們,在這武人當道的世界,兵馬不能隨意拋棄,不然就是身死道消。
心裡也早就做好了安排,在第二天的早上,李長安便來到了城中軍營當中,將所有的士兵聚集起來,說明了獎勵政策。
隨著他一路從美原而來的士兵,每人賞賜一定的錢或糧或田畝,在這其中立下功勞的士兵,在升官的同時也會賞賜一定的錢糧。
至於趙虎、張猛、孫才、李成等人,李長安也早就做好了安排。
等到鴻門宴之事塵埃落定之後,李長安將這些人聚集在了一起。
小小的房間之中,坐著趙虎、張猛、孫才和李成這四個親信,他們俱是一臉熱切的看著李長安,等候著李長安的安排。
李長安看著眾人,從身上取出一冊文書:「你們的功勞我已經總結完畢,賞賜也已經定下,不過今天將你們幾人叫過來,除了賞賜功勞之外,還有一件事情要與你們商量!」
「敢問將軍,可是節帥府改制之事?!」孫才開口問道。
在過去的這幾天裡,李長安曾找過他商議過節帥府改制之事,所以他下意識的就想到了這個。
「不錯,正是此事。」李長安說道:「對,節帥府下轄官職混亂重疊,職權不明,時有衝突。所以我準備取消節帥府下轄所有官職,重新設立。這是我的構想,你們先聽聽,看哪裡有無不合適的地方。
靜難軍節度使下設靜難軍節度副使,下設兵、戶、工、刑、禮、吏六堂。兵堂掌管新兵招募、新兵訓練、兵馬駐紮、兵馬調動、軍功記錄核實、軍官升遷等事,戶堂掌管財政、戶籍、田畝、稅收等,工堂掌管工匠、建設、兵械打造等事,刑堂掌管律法、緝拿、捕盜等事,禮堂掌管禮儀、儀仗、出行、考試等事,吏堂掌管官吏考核、官吏升遷、官吏任命等事……」
「聽這話的意思,應該不是要殺了咱們?!」
「我看差不多,早些年聽老一輩的人講,漢高祖劉邦在進入關中後與人約法三章,意思就是不殺人!」
「這是真的嗎?現在這世道還有這種人?!」
李長安這話剛剛落下,這些百姓便議論紛紛,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
邠州距離長安不算遠,就在長安周邊,世代生活在這裡的百姓也大多聽過劉邦約法三章的故事,所以此時在聽到李長安說要與他們約法三章時,原本緊繃著的心弦也放鬆不少。
李長安自然能聽到他們說的這些話,在短暫的沉默之後,接著說道:「我要與諸位約法三章,而這內容也很簡單。
第一:不殺人劫掠。自我軍兵馬入城之後,不會隨意殺戮劫掠百姓,你們之前幹什麼,現在就幹什麼,以後也幹什麼,不必擔驚受怕,惶恐不安。
第二:興農興商。諸位皆是我靜難軍的百姓,孟子有云:民貴君輕社稷次之。我深以為然。從明年春耕開始,取消一切苛捐雜稅,只收丁口稅與田畝稅,若是有百姓新墾良田,該田在兩年之內不徵收任何賦稅。至於無地之民,即日起便來節帥府造冊登記,分發田畝,於春耕時恢復生產。
若有農戶缺少糧種或者耕牛,則報於節帥府,由節帥府統一調度。至於行商,從即日起,取消城門稅、稅關稅等一切苛捐雜稅,按照所賣貨物錢款只徵收商稅,以商十稅一進行收取,同時禁絕任何兵馬劫掠商隊。
第三:重軍強軍。取消之前抓壯丁的徵兵形式,全部改由募兵,自願報名。若有意從軍,則發放一定的安家銀或者安家田。若是後續立下軍功,則會獎勵一定的軍功田,以為傳世之用。」
其實李長安在頒布這「約法三章」之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靜難軍雖然統轄四州之地,但其名聲在本地實在狼藉。軍士不事生產,以劫掠為生,殺人搶劫強姦只是尋常。
這種混亂的生活環境對於一個勢力而言是極其危險的,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就容易從內部崩潰,而且也走不長久。約法三章的第一章,便是給百姓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
至於第二章,則是鼓勵生產,鼓勵商業。之前李繼徽主政靜難軍時,賦稅系統極其雜亂,像什麼人丁稅,糧食稅,兵甲稅,田畝稅,柴火稅等等五花八門,若是年景好,倒也能留下一些口糧,可一旦遭了災,一年到頭產出的糧食別說填飽肚子了,甚至都湊不夠繳納的賦稅。
百姓吃不飽肚子,自然要跑,這一跑,地就沒人種,稅收也就沒了著落。而沒有足夠的稅收,想要養活靜難軍那麼多的士兵可沒那麼容易,所以很多軍士便揮起刀到處去搶。
邠州是靜難軍的軍部,情況能稍微好一些,可其他地方的百姓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被殺,被搶,被強姦的事情數不勝數,當時李長安穿越過來的那個村莊,就是被靜難軍軍士所搶的。現在有了權力,這種涸澤而漁的事情自然不能再做。
靜難軍的商業之前差到了極點,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像什麼城門稅,稅關稅,經營稅等等也有十幾種之多,商人來靜難軍經商,別說賺錢了,能不能保住本都難說。也正是因為這種嚴苛的經商環境,所以靜難軍的商業差到了極點。
雖說古人一直重農抑商,但不代表絕對禁止。農業是根本,商業是基石。沒有商業的運轉,那麼社會就是一潭死水,想要賺錢就更加困難。
商十稅一的比例確實很低,但這也是鼓勵商業,吸引商隊的強有力手段。如此施行下去,定然能吸引來不少做生意的商人,商人來的多了,那麼收取的商稅也就越多。
而且還能憑藉著這個機會吸引一些外地商人來此定居,這些人拖家帶口的過來,就能充盈當地人口,促進良性發展。
有了人,有了錢,也就不用擔心軍隊的問題了。
至於最後這一章,則是改變徵兵方式。靜難軍傳統抓壯丁的方式雖然能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拉起一大隊人馬,但抓來的壯丁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一觸即潰更是常態。
帶著這樣的兵馬去打仗,不吃敗仗才是壞事。至於給他們分發軍功田,此事也算不上什麼問題,由於靜難軍四州戰爭不斷,這附近有的是拋荒的荒田,將這些荒田發給他們,既可以收心,又可以讓他們耕種。
當然,這只是李長安所構想的一個大概,至於具體的條例政策還需要進一步的細化,不過也是根據這「約法三章」的內容而來。而這「約法三章」,也是以後李長安用於執政的基石。
在場的這些百姓雖然不明白李長安這約法三章當中的真正意義,但也能聽出來裡面的好處。
在場的所有人幾乎都被李長安說的這些震住了,一時竟然陷入了沉寂,遲遲沒人說話。
實在是這些政策太好了,好到讓他們不敢相信。若說之前李繼徽定下的政策是地,那麼李長安定下的政策就是天,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敢問將軍,您說的都是真的嗎?!」人群中傳來一道小心翼翼的聲音。
「我會讓人在此處用堅石立一石碑,將我方才說的『約法三章』雕刻上去,石碑一日不毀,政策一日不改!」李長安指了指腳下的位置,聲音洪亮的道。
「將軍仁義!」
「將軍仁德!」
這些百姓紛紛歡呼起來,更有甚者喜極而泣,不停的抹著眼淚。
靜難軍四州的百姓生活的很苦,兵災、人災、天災各種各樣的災難在他們身上一遍又一遍的重複,不斷的侵吞著他們的骨肉。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里,別說吃飽肚子了,能安穩的活到成年也是一種奢望。
能夠躲過飢餓,能夠躲過天災,未必能躲過戰亂。這些百姓僅是活命便已用盡了力氣,更別說是其他了。那些高高在上的軍將或者節度使又或者當權人,何時將他們當做人來看?不過是會說話的牛羊,一遍又一遍的剝削著他們,直至榨乾他們體內的最後一滴血。
他們也想過反抗,可手無寸鐵的他們如何會是士兵的對手?他們被鎮壓,被砍下頭顱,成了軍將或者節度使的戰功。
他們也曾期盼過天上會降下神明解救他們,可這混亂的世道,哪裡有神明?無非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節度使如走馬燈一般更替,他們的日子仍然很苦。
可如今,李長安的這些政策讓他們看到了希望。雖然這只是一個口頭上的承諾,尚未落到實處,但這天下之大,又有幾人能做出這樣的承諾?!
李長安看著眼前歡呼的百姓,心中感慨萬千。這片土地上的百姓是世界上最好的百姓,只要給他們一片土地,他們就能創造出巨大的價值。
節度使們不把他們當人看,我便把他們當人看。
安撫之策如今已經完成三項,接下來就該安撫士兵了。
這年頭的士兵打仗,無非就是升官發財。收攏而來的那些兵馬隨著他從美原一路到邠州,以後還得倚重他們,在這武人當道的世界,兵馬不能隨意拋棄,不然就是身死道消。
心裡也早就做好了安排,在第二天的早上,李長安便來到了城中軍營當中,將所有的士兵聚集起來,說明了獎勵政策。
隨著他一路從美原而來的士兵,每人賞賜一定的錢或糧或田畝,在這其中立下功勞的士兵,在升官的同時也會賞賜一定的錢糧。
至於趙虎、張猛、孫才、李成等人,李長安也早就做好了安排。
等到鴻門宴之事塵埃落定之後,李長安將這些人聚集在了一起。
小小的房間之中,坐著趙虎、張猛、孫才和李成這四個親信,他們俱是一臉熱切的看著李長安,等候著李長安的安排。
李長安看著眾人,從身上取出一冊文書:「你們的功勞我已經總結完畢,賞賜也已經定下,不過今天將你們幾人叫過來,除了賞賜功勞之外,還有一件事情要與你們商量!」
「敢問將軍,可是節帥府改制之事?!」孫才開口問道。
在過去的這幾天裡,李長安曾找過他商議過節帥府改制之事,所以他下意識的就想到了這個。
「不錯,正是此事。」李長安說道:「對,節帥府下轄官職混亂重疊,職權不明,時有衝突。所以我準備取消節帥府下轄所有官職,重新設立。這是我的構想,你們先聽聽,看哪裡有無不合適的地方。
靜難軍節度使下設靜難軍節度副使,下設兵、戶、工、刑、禮、吏六堂。兵堂掌管新兵招募、新兵訓練、兵馬駐紮、兵馬調動、軍功記錄核實、軍官升遷等事,戶堂掌管財政、戶籍、田畝、稅收等,工堂掌管工匠、建設、兵械打造等事,刑堂掌管律法、緝拿、捕盜等事,禮堂掌管禮儀、儀仗、出行、考試等事,吏堂掌管官吏考核、官吏升遷、官吏任命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