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右匈奴故地(3)
與吐蕃人不同,回鶻人對進出城池的商隊徵收的是正兒八經的商稅,十五稅一,在城門口有一處專門管理商隊的機構,彼等查驗貨物後,需立即繳稅,用實物或者折算的錢財都可,繳完後出具一張用粗紙填寫的單據,商戶持此單據在甘州回鶻管轄的範圍行商,且無須再繳納其它費用。
李晟基仔細看了一下那張紙,上面註明了各種貨物多少,準備發賣何處,稅費收訖字樣,還有一個印章。
這東西假冒也很容易啊,李晟基不禁有些疑惑。
「姚護衛,以前也有人造假,不過被回鶻人發現後不禁貨物全部沒收,商戶掌柜斬首,商行還永久喪失行商的機會」,王孝章在一旁解釋道。
「那我的貨物不在彼等境內發賣,要運到別處呢?」,李晟基問道。
「也是這般收稅」
「.…..」
雖然「總部」搬去甘州了,但燕軍與兀剌提合作的商行在涼州還保留了一個據點,涼州以南、以西的售賣都在此進行,還有一處很大的貨棧,專門堆放貨物和飼養牲口的地方,還有不少客房,以前押送貨物的人都在此歇息。
一行人便在貨棧歇息,李晟基、季無憂兩人跟著王孝章來到商鋪後院。
知道李晟基要來,姚珏、米勁帆二人也從甘州趕來,一早就候著。
姚珏今年十九歲了,在甘涼歷練了兩年後越發顯得老成持重,而米勁帆也十七歲了,他專門負責瓜州以西的商事。
「大人」,王孝章開始匯報了,「雲中商行雖然才開了兩年,不過生意卻異常興旺,鐵器、衣物加起來每月可折算淨利一萬貫,此處銅錢稀少,彼等多用皮毛、棉布、糧食來置換,也有一些使用金銀幣的,總數不到兩成」
「目前商路只通到西州、于闐,如果能通到北庭、安西一帶,只怕還要翻幾番」
「一萬貫?」,李晟基心中卻略有些失望,現在需要燕軍發送薪餉的官員、軍人、工匠加起來接近十萬人,按照平均每人每月一貫計算,每個月就是十萬貫,以前從秘瓊、楊光遠那裡打劫的錢財早就用光了。
不過在大同,各種皮毛、牲畜的交易每月可賺一萬貫,賣到中原地帶的鐵器、衣物能賺三萬貫,食鹽每月能賺三萬貫,加上涼州、甘州的利潤,每月尚有一萬貫的缺口,不過有鑄幣的存在,這個缺口還不是大事。
到雲州後,他又一次性鑄造了五十萬貫的清泰通寶(銅錢),五十萬貫的清泰元寶(銀錠),基本上都投放到市場上去了。
有了鑄錢的能力也不能毫無節制地鑄造,佑國軍、保國軍加起來不到四十萬人,貨品需求量、貨幣需求量均有限,貨幣與商品之間也存在著一個動態的平衡,而對外貿易大多是採用易貨貿易——後唐境內錢幣也稀缺得很。
當時李晟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鼓勵來雲州的商家先將貨物換成等值的大同鑄造的通寶、元寶,然後用通寶、元寶來採辦雲州的貨物,這樣一來,雲州鑄造的錢幣慢慢地就使用開了,而每個錢幣雲州方面至少有一成的利潤在裡面。
一次性投放高達一百萬貫的錢幣後,就不能在境內再大量投放了,不過投放到境外卻問題不大,雲州作為草原與中原的大中間商,每年的貿易額都在四十萬貫以上,期中雲中銷售、採辦的各占一半,雲中採買的貨品需要支付的二十萬貫銅錢就是每年新鑄造的,這裡面的利潤就是兩萬貫,補上那個缺口還有一萬貫的盈餘。
這只是錢財方面的細帳,燕軍更注重實物的儲備,在大同、勝州都有常備倉,加起來有五十萬斛,能滿足燕軍一年支應,還有儲存的食鹽、麻布、棉布、棉花,也夠燕軍一年之需,至於武器鎧甲等戰略物資就做不到一年的儲備了,只能按照更換周期,勉強能做到三個月的儲備。
像後唐境內能做到燕軍這樣的,只此一家別無分店,除了河東、宣武等少數幾個節度轄區的士卒有薪餉,其它地區的士兵們只有屯田的糧食收入,最多再加上一些食鹽、布匹,勉強能夠溫飽。
……
當晚就在涼州歇息。
第二天一早,王孝章就帶著李晟基、季無憂去逛人市。
涼州人口眾多,商家也多,一路走來,李晟基見到最多的店鋪便是糧店和白布店(棉布店,此時棉花尚未傳入中原,不過中亞、西域一帶已經大規模種植了),不過在商業街的末端一家商鋪引起了他的注意。
「孝章,此處也有大米賣?」,這家商鋪的匾牌上寫著一個斗大的「米」字,李晟基見了心有所動,便問王孝章。
「哦,這裡的稻米可不是從川蜀一帶運過來的,而是自產的,據說稻種還是從天竺國傳過來的,迄今已有十年了,北方的人都愛吃黍米和麥子,這稻米吃的人倒少,姚護衛你想吃,中午煮一些便是」,王孝章說。
「哦?不知產量如何?」,李晟基心裡暗罵,這麼重要的信息怎麼不早點告訴他?如果在涼州能種水稻,那河套一帶肯定也可以了,水稻的產量可是比黍米、粟米、小麥高多了。
他確實好久沒有吃米飯了,不過他更關心的是稻米的產量。
「聽米店的掌柜說,剛開始和黍米差不多,現在已大大超過黍米了,每畝可產稻米兩斛半,去殼之後,可淨收兩斛稻米」
李晟基聽了心裡激動不已,一畝兩斛,還是淨米,這可比雲州的黍米產量高多了,這次返程時一定要帶一些種子和農戶回去,種在保國軍沿河一帶,只怕要比單純種黍米強許多,將來奪取了應天軍一帶,如果大面積種植,只怕就這一處地方就能滿足全部人口的糧食需要。
「今後一旦發現市面上、鄉下有新的糧食販賣、新的作物種植,一定要第一時間稟告,聽到沒有?」,李晟基湊在王孝章耳邊說道。
「是是是」,王孝章趕緊應道。
今天的人市比較冷清,只有一家檔口有人,李晟基也是第一次見到奴隸買賣,心裡也有些興奮。
檔口的主人一看就是回鶻人,檔口外面蹲著三個衣衫襤褸的人,李晟基仔細看了看,都是十五六歲的半大小子,從面目來看應該是突厥人種。
「彼等都是什麼人?」,王孝章用回鶻語問道。
王孝章是甘涼一帶人市上的大客戶,現在出入市場都不需要繳納入場費了,這位回鶻「主人」自然也認識他。
「王大掌柜,彼等是黠噶斯人,聽說在北邊劫掠,被完顏部的人捉住了,送到此處發賣」
「黠噶斯?」,李晟基一聽心裡一動,自己此次去右匈奴故地最終的目標不就是黠噶斯嘛,看來老天爺待自己真是不薄啊,瞌睡一來就有人送來枕頭。
他蹲下來,仔細瞧著這三位少年,只見三位身形雖未最終長成,不過從骨架上看,都是健壯之輩,三人身高都在一米七十以上,兩人將一人簇擁在中間,中間那人略高一些,眉目間他依稀見到了拔野風的風采——英俊、狠厲,還帶著一絲野性。
「你叫什麼名字?」,他用突厥語問道。
「.…..」,那人卻閉上了眼睛一言不發,一邊的回鶻主人踢了他一腳,「老爺問你呢,你個……」
那少年倏地睜開眼睛瞪了那回鶻人一下,眼中的狠厲讓李晟基想到了草原上的灰狼,那回鶻主人也嚇了一跳,不過他很快意識到自己「主人」的身份,又狠狠地踢了他一腳,這少年倒沒有反抗,只是怒目以對。
「哈哈哈」,李晟基哈哈大笑,有個性!
「這三位我都要了,你開個價吧」
回鶻人聽了大喜,說實話他將這三人弄到市場上來發賣自己心裡也沒底,如果是買小廝的話,誰願意買一個桀驁不馴的人?早上倒來了幾撥主顧,不過見到三人的表情後都搖搖頭走開了,沒想到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買主了!
等李晟基將三人帶回商鋪後院,突然一手一個將兩個人提了起來,然後單手舉到空中,一邊的季無憂會意,也將另一個舉了起來。
這三人雖然還是少年,又餓了幾天,不過上百斤還是有的,見購買自己的「主人」毫不費力地將自己舉在空中,一時也有些懵了。
「你要作甚,快放我下來!」,終於,那個最狠的少年出聲了,說的倒是突厥語,不過與李晟基所熟知的有些不同,他後世外語學得是俄語,這少年突厥語的發音竟帶著些許俄語彈舌的味道。
不過想想也就明白了,黠噶斯人在大湖以北以西的中西伯利亞一帶遊牧,與來自東歐草原的遊牧部族估計也有些交往,久而久之,雙方的口音互相影響也未可知。
李晟基將兩人狠狠地扔到地上,接著將右腳踏上那個眼裡凶光四溢的少年的胸口,「你等聽清楚了,到了我這裡可得老實點,否則,你會後悔做人的」
接著又蹲下來盯著他說道:「說吧」
李晟基仔細看了一下那張紙,上面註明了各種貨物多少,準備發賣何處,稅費收訖字樣,還有一個印章。
這東西假冒也很容易啊,李晟基不禁有些疑惑。
「姚護衛,以前也有人造假,不過被回鶻人發現後不禁貨物全部沒收,商戶掌柜斬首,商行還永久喪失行商的機會」,王孝章在一旁解釋道。
「那我的貨物不在彼等境內發賣,要運到別處呢?」,李晟基問道。
「也是這般收稅」
「.…..」
雖然「總部」搬去甘州了,但燕軍與兀剌提合作的商行在涼州還保留了一個據點,涼州以南、以西的售賣都在此進行,還有一處很大的貨棧,專門堆放貨物和飼養牲口的地方,還有不少客房,以前押送貨物的人都在此歇息。
一行人便在貨棧歇息,李晟基、季無憂兩人跟著王孝章來到商鋪後院。
知道李晟基要來,姚珏、米勁帆二人也從甘州趕來,一早就候著。
姚珏今年十九歲了,在甘涼歷練了兩年後越發顯得老成持重,而米勁帆也十七歲了,他專門負責瓜州以西的商事。
「大人」,王孝章開始匯報了,「雲中商行雖然才開了兩年,不過生意卻異常興旺,鐵器、衣物加起來每月可折算淨利一萬貫,此處銅錢稀少,彼等多用皮毛、棉布、糧食來置換,也有一些使用金銀幣的,總數不到兩成」
「目前商路只通到西州、于闐,如果能通到北庭、安西一帶,只怕還要翻幾番」
「一萬貫?」,李晟基心中卻略有些失望,現在需要燕軍發送薪餉的官員、軍人、工匠加起來接近十萬人,按照平均每人每月一貫計算,每個月就是十萬貫,以前從秘瓊、楊光遠那裡打劫的錢財早就用光了。
不過在大同,各種皮毛、牲畜的交易每月可賺一萬貫,賣到中原地帶的鐵器、衣物能賺三萬貫,食鹽每月能賺三萬貫,加上涼州、甘州的利潤,每月尚有一萬貫的缺口,不過有鑄幣的存在,這個缺口還不是大事。
到雲州後,他又一次性鑄造了五十萬貫的清泰通寶(銅錢),五十萬貫的清泰元寶(銀錠),基本上都投放到市場上去了。
有了鑄錢的能力也不能毫無節制地鑄造,佑國軍、保國軍加起來不到四十萬人,貨品需求量、貨幣需求量均有限,貨幣與商品之間也存在著一個動態的平衡,而對外貿易大多是採用易貨貿易——後唐境內錢幣也稀缺得很。
當時李晟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鼓勵來雲州的商家先將貨物換成等值的大同鑄造的通寶、元寶,然後用通寶、元寶來採辦雲州的貨物,這樣一來,雲州鑄造的錢幣慢慢地就使用開了,而每個錢幣雲州方面至少有一成的利潤在裡面。
一次性投放高達一百萬貫的錢幣後,就不能在境內再大量投放了,不過投放到境外卻問題不大,雲州作為草原與中原的大中間商,每年的貿易額都在四十萬貫以上,期中雲中銷售、採辦的各占一半,雲中採買的貨品需要支付的二十萬貫銅錢就是每年新鑄造的,這裡面的利潤就是兩萬貫,補上那個缺口還有一萬貫的盈餘。
這只是錢財方面的細帳,燕軍更注重實物的儲備,在大同、勝州都有常備倉,加起來有五十萬斛,能滿足燕軍一年支應,還有儲存的食鹽、麻布、棉布、棉花,也夠燕軍一年之需,至於武器鎧甲等戰略物資就做不到一年的儲備了,只能按照更換周期,勉強能做到三個月的儲備。
像後唐境內能做到燕軍這樣的,只此一家別無分店,除了河東、宣武等少數幾個節度轄區的士卒有薪餉,其它地區的士兵們只有屯田的糧食收入,最多再加上一些食鹽、布匹,勉強能夠溫飽。
……
當晚就在涼州歇息。
第二天一早,王孝章就帶著李晟基、季無憂去逛人市。
涼州人口眾多,商家也多,一路走來,李晟基見到最多的店鋪便是糧店和白布店(棉布店,此時棉花尚未傳入中原,不過中亞、西域一帶已經大規模種植了),不過在商業街的末端一家商鋪引起了他的注意。
「孝章,此處也有大米賣?」,這家商鋪的匾牌上寫著一個斗大的「米」字,李晟基見了心有所動,便問王孝章。
「哦,這裡的稻米可不是從川蜀一帶運過來的,而是自產的,據說稻種還是從天竺國傳過來的,迄今已有十年了,北方的人都愛吃黍米和麥子,這稻米吃的人倒少,姚護衛你想吃,中午煮一些便是」,王孝章說。
「哦?不知產量如何?」,李晟基心裡暗罵,這麼重要的信息怎麼不早點告訴他?如果在涼州能種水稻,那河套一帶肯定也可以了,水稻的產量可是比黍米、粟米、小麥高多了。
他確實好久沒有吃米飯了,不過他更關心的是稻米的產量。
「聽米店的掌柜說,剛開始和黍米差不多,現在已大大超過黍米了,每畝可產稻米兩斛半,去殼之後,可淨收兩斛稻米」
李晟基聽了心裡激動不已,一畝兩斛,還是淨米,這可比雲州的黍米產量高多了,這次返程時一定要帶一些種子和農戶回去,種在保國軍沿河一帶,只怕要比單純種黍米強許多,將來奪取了應天軍一帶,如果大面積種植,只怕就這一處地方就能滿足全部人口的糧食需要。
「今後一旦發現市面上、鄉下有新的糧食販賣、新的作物種植,一定要第一時間稟告,聽到沒有?」,李晟基湊在王孝章耳邊說道。
「是是是」,王孝章趕緊應道。
今天的人市比較冷清,只有一家檔口有人,李晟基也是第一次見到奴隸買賣,心裡也有些興奮。
檔口的主人一看就是回鶻人,檔口外面蹲著三個衣衫襤褸的人,李晟基仔細看了看,都是十五六歲的半大小子,從面目來看應該是突厥人種。
「彼等都是什麼人?」,王孝章用回鶻語問道。
王孝章是甘涼一帶人市上的大客戶,現在出入市場都不需要繳納入場費了,這位回鶻「主人」自然也認識他。
「王大掌柜,彼等是黠噶斯人,聽說在北邊劫掠,被完顏部的人捉住了,送到此處發賣」
「黠噶斯?」,李晟基一聽心裡一動,自己此次去右匈奴故地最終的目標不就是黠噶斯嘛,看來老天爺待自己真是不薄啊,瞌睡一來就有人送來枕頭。
他蹲下來,仔細瞧著這三位少年,只見三位身形雖未最終長成,不過從骨架上看,都是健壯之輩,三人身高都在一米七十以上,兩人將一人簇擁在中間,中間那人略高一些,眉目間他依稀見到了拔野風的風采——英俊、狠厲,還帶著一絲野性。
「你叫什麼名字?」,他用突厥語問道。
「.…..」,那人卻閉上了眼睛一言不發,一邊的回鶻主人踢了他一腳,「老爺問你呢,你個……」
那少年倏地睜開眼睛瞪了那回鶻人一下,眼中的狠厲讓李晟基想到了草原上的灰狼,那回鶻主人也嚇了一跳,不過他很快意識到自己「主人」的身份,又狠狠地踢了他一腳,這少年倒沒有反抗,只是怒目以對。
「哈哈哈」,李晟基哈哈大笑,有個性!
「這三位我都要了,你開個價吧」
回鶻人聽了大喜,說實話他將這三人弄到市場上來發賣自己心裡也沒底,如果是買小廝的話,誰願意買一個桀驁不馴的人?早上倒來了幾撥主顧,不過見到三人的表情後都搖搖頭走開了,沒想到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買主了!
等李晟基將三人帶回商鋪後院,突然一手一個將兩個人提了起來,然後單手舉到空中,一邊的季無憂會意,也將另一個舉了起來。
這三人雖然還是少年,又餓了幾天,不過上百斤還是有的,見購買自己的「主人」毫不費力地將自己舉在空中,一時也有些懵了。
「你要作甚,快放我下來!」,終於,那個最狠的少年出聲了,說的倒是突厥語,不過與李晟基所熟知的有些不同,他後世外語學得是俄語,這少年突厥語的發音竟帶著些許俄語彈舌的味道。
不過想想也就明白了,黠噶斯人在大湖以北以西的中西伯利亞一帶遊牧,與來自東歐草原的遊牧部族估計也有些交往,久而久之,雙方的口音互相影響也未可知。
李晟基將兩人狠狠地扔到地上,接著將右腳踏上那個眼裡凶光四溢的少年的胸口,「你等聽清楚了,到了我這裡可得老實點,否則,你會後悔做人的」
接著又蹲下來盯著他說道:「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