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軍屯
何雲來到馮道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禮,說道:「馮公,晚輩何雲率景城官員恭迎馮公回鄉。」
馮道看著眼前年輕卻沉穩的何雲,微微頷首,眼中露出一絲欣慰。
他在侍從的攙扶下緩緩下了馬車,感慨道:「何將軍年少有為,收復景城,老夫才能得以落葉歸根,此乃大恩。」
看著已經是滿頭白髮的老者,何雲也是肅然起敬。
要知道馮道如今已經七十三歲高齡了,這在古代可是高壽之人啊。況且,能在幾個朝代中都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見其本事不小。
何雲謙遜地說道:「馮公過獎了,晚輩只是盡軍人之責。馮公德高望重,能為家鄉百姓謀福祉,實乃景城之幸。」
馮道微微點頭,心中對於何雲的謙虛也是頗為欣賞。
「以後老夫在景城便要仰仗何將軍了。」
「馮公客氣了,如今滄州歷經戰事,百廢待興,還需要如馮公協助,若是缺了什麼,直接找某。」何雲拍拍胸脯,大方地說道。
馮道點了點頭,絲毫不客氣。「如此就麻煩何將軍了。」
眾人簇擁著馮道進入城中,來到何云為他準備的大宅子。
對於何雲的安排馮道也是頗為滿意。原本馮道已經以為這輩子無法落葉歸根了,沒想到轉眼間這景城又回歸中原天下。
所謂物是人非,便是如此。
有了馮道和杜崇文兩位,政務上何雲可以放鬆了。
而沒過兩天,杜崇文來找何雲了,後面還跟著劉鶴。
何雲倒是有些納悶了,兩人居然一塊來了,難不成有什麼大事?。
可政務上有了馮道,應該不是什麼政務上的事情,難不成是軍隊上的事情?
何雲不清楚,頗有些疑問。
「不知杜先生有何要事,居然找到府上了。」何雲疑惑的問道。
「使君,如今兩軍的財政怕是難以維持兩萬大軍。」杜崇文說完,遞給了何雲一道箋文。
何雲翻開之後,看著上面寫的條例,果然還是自己人懂我啊。
要是那些縣城遞交的牒文,就如此這般,自己也不用這麼累了。
可箋文上寫的內容讓何雲有些沉重。
因為前段時間讓他們統計兩州之地的人口出來了,居然只有三十多萬人。
這屬實讓何雲沒有想到,太少了。
這只是其中記載的,但是沒記載的估計也有不少,畢竟古代的人頭稅,導致很多人藏著不上報。
加上很多大戶人家,不少僕從,下人,這些都是不在名冊之內的。
可這記載上面的三十餘萬人,都是要交稅的。
可這些人口稅收,產糧等,根本就無法維持兩萬大軍的消耗。
按照要是按照比例的話,相當於十五人養一個士兵。
這可根本就行不通啊,要知道他打算養的可是募兵制,完完全全的脫產戰士。
可光看人口比例,就完全不行,脫產戰士要考慮到的糧草、糧餉、武器裝備、甚至衣裳等之類都需要。
就算是唐朝盛世也得需要五十口養一戰士。
何況現在處於亂世,起碼得百人養一戰士。他自己作為一個數學老師,不可能不知道這簡單的問題。
何雲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
雖然符彥卿和韓通撤軍的時候,留下了不少物資,加上繳獲契丹的,倒也能支持幾個月。
可是這等於坐吃山空啊。
「不知杜先生有何見教。」何雲也是當即問道。
「軍屯!」
何雲聽到此話,也是陷入了沉默。
想想其中施行的可能性,施行起來可行的,像是滄州、瀛洲因為戰爭,空出了不少土地,說實在的還真適合軍屯。
但是也不能全部軍屯,最起碼他的騎兵就不能,要知道騎兵訓練是有多麼不容易。
他可是深有體會的。
要這群騎兵去軍屯,怕是給他們練廢了,況且那些習慣了當兵的大爺豈能樂意。
倒是目前剛招收的新兵,倒是無所謂,畢竟大部分都是農夫。
再讓他們去種地,想必他們也不會反對。
「唉~」
何雲無奈地嘆了嘆氣,條件不允許他進行募兵制。
民以食為天,其他什麼都不重要,最重要的便是糧食啊。
三十萬百姓一年能產多少石呢?古代糧食產量又低。畝產也就兩百五十斤左右,這還算是風調雨順的情況之下。
況且大部分的土地其實都在地主手中,這何雲也是知曉的。
很多百姓自己都是沒有地的,只能租種大戶人家的地。
但是其中還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少大戶,寧願地荒著不種,也不給百姓種。
當然何雲還得感謝黃巢,他要不是殺了不少世家大族,如今恐怕還沒有百姓的出路了。
而且據他了解,沒有土地的佃戶,其租種大戶的土地,都是要抽成的。
一般情況之下,最少都要五成左右,甚至如果用了大戶人家的牛、工具之類的話,自己只能得其三四成。
這就算了,還要負擔稅收,比如人頭稅,田稅之類的,空閒之時還要負擔徭役。
想想何雲招募士兵,如此多人紛紛響應。無奈啊,因為很多人確實活不下去了。
但凡有田有地,也不至於淪落到如此地步。
可是何雲現在無法改變這種模式。
就算是重新分地了又如何?
隨著時間的流逝,土地很快便會流向地主。
而現在的情況是,需要安穩,他也不想在內部掀起內亂。
說什麼穿越之後,就搞打地主、分土地,簡直就是不切實際。
何況自己還沒站穩腳跟呢。思來想去,目前只有軍屯一條路。
稅收何雲也不想動,但是對於地主出租土地的比例,倒是可以動動手。
次日,在景城節度使府邸召開大會。
包括劉鶴、杜崇文,白岩、江留等人都一一到齊。此時的軍事會議,商議的便是軍屯之事。
商議一天的結果,便決定在束城、青縣、景城、舊州城以及南皮縣這幾個地方分別進行軍屯。
因為戰爭開始,這幾個縣損失最大,甚至南皮縣,因為契丹劫掠,更是慘烈無比,基本是家家戶戶都有損失。
而青縣,便是因為靠近契丹,隨著契丹的撤離,附近百姓早就已經沒多少了。
如此下來,便多了很多無主之地。於是何雲大筆一揮,全部圈了起來。
至於有人說是他們的土地,讓他們拿出地契,只要沒地契的,全部視為無主之地。
有地契那就商議花錢買,當然錢肯定是沒多少。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大軍都要進行軍屯,而是分別在束城、青縣留下一千左右的常備軍精銳。
其他的全部打發去軍屯。
馮道看著眼前年輕卻沉穩的何雲,微微頷首,眼中露出一絲欣慰。
他在侍從的攙扶下緩緩下了馬車,感慨道:「何將軍年少有為,收復景城,老夫才能得以落葉歸根,此乃大恩。」
看著已經是滿頭白髮的老者,何雲也是肅然起敬。
要知道馮道如今已經七十三歲高齡了,這在古代可是高壽之人啊。況且,能在幾個朝代中都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見其本事不小。
何雲謙遜地說道:「馮公過獎了,晚輩只是盡軍人之責。馮公德高望重,能為家鄉百姓謀福祉,實乃景城之幸。」
馮道微微點頭,心中對於何雲的謙虛也是頗為欣賞。
「以後老夫在景城便要仰仗何將軍了。」
「馮公客氣了,如今滄州歷經戰事,百廢待興,還需要如馮公協助,若是缺了什麼,直接找某。」何雲拍拍胸脯,大方地說道。
馮道點了點頭,絲毫不客氣。「如此就麻煩何將軍了。」
眾人簇擁著馮道進入城中,來到何云為他準備的大宅子。
對於何雲的安排馮道也是頗為滿意。原本馮道已經以為這輩子無法落葉歸根了,沒想到轉眼間這景城又回歸中原天下。
所謂物是人非,便是如此。
有了馮道和杜崇文兩位,政務上何雲可以放鬆了。
而沒過兩天,杜崇文來找何雲了,後面還跟著劉鶴。
何雲倒是有些納悶了,兩人居然一塊來了,難不成有什麼大事?。
可政務上有了馮道,應該不是什麼政務上的事情,難不成是軍隊上的事情?
何雲不清楚,頗有些疑問。
「不知杜先生有何要事,居然找到府上了。」何雲疑惑的問道。
「使君,如今兩軍的財政怕是難以維持兩萬大軍。」杜崇文說完,遞給了何雲一道箋文。
何雲翻開之後,看著上面寫的條例,果然還是自己人懂我啊。
要是那些縣城遞交的牒文,就如此這般,自己也不用這麼累了。
可箋文上寫的內容讓何雲有些沉重。
因為前段時間讓他們統計兩州之地的人口出來了,居然只有三十多萬人。
這屬實讓何雲沒有想到,太少了。
這只是其中記載的,但是沒記載的估計也有不少,畢竟古代的人頭稅,導致很多人藏著不上報。
加上很多大戶人家,不少僕從,下人,這些都是不在名冊之內的。
可這記載上面的三十餘萬人,都是要交稅的。
可這些人口稅收,產糧等,根本就無法維持兩萬大軍的消耗。
按照要是按照比例的話,相當於十五人養一個士兵。
這可根本就行不通啊,要知道他打算養的可是募兵制,完完全全的脫產戰士。
可光看人口比例,就完全不行,脫產戰士要考慮到的糧草、糧餉、武器裝備、甚至衣裳等之類都需要。
就算是唐朝盛世也得需要五十口養一戰士。
何況現在處於亂世,起碼得百人養一戰士。他自己作為一個數學老師,不可能不知道這簡單的問題。
何雲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
雖然符彥卿和韓通撤軍的時候,留下了不少物資,加上繳獲契丹的,倒也能支持幾個月。
可是這等於坐吃山空啊。
「不知杜先生有何見教。」何雲也是當即問道。
「軍屯!」
何雲聽到此話,也是陷入了沉默。
想想其中施行的可能性,施行起來可行的,像是滄州、瀛洲因為戰爭,空出了不少土地,說實在的還真適合軍屯。
但是也不能全部軍屯,最起碼他的騎兵就不能,要知道騎兵訓練是有多麼不容易。
他可是深有體會的。
要這群騎兵去軍屯,怕是給他們練廢了,況且那些習慣了當兵的大爺豈能樂意。
倒是目前剛招收的新兵,倒是無所謂,畢竟大部分都是農夫。
再讓他們去種地,想必他們也不會反對。
「唉~」
何雲無奈地嘆了嘆氣,條件不允許他進行募兵制。
民以食為天,其他什麼都不重要,最重要的便是糧食啊。
三十萬百姓一年能產多少石呢?古代糧食產量又低。畝產也就兩百五十斤左右,這還算是風調雨順的情況之下。
況且大部分的土地其實都在地主手中,這何雲也是知曉的。
很多百姓自己都是沒有地的,只能租種大戶人家的地。
但是其中還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少大戶,寧願地荒著不種,也不給百姓種。
當然何雲還得感謝黃巢,他要不是殺了不少世家大族,如今恐怕還沒有百姓的出路了。
而且據他了解,沒有土地的佃戶,其租種大戶的土地,都是要抽成的。
一般情況之下,最少都要五成左右,甚至如果用了大戶人家的牛、工具之類的話,自己只能得其三四成。
這就算了,還要負擔稅收,比如人頭稅,田稅之類的,空閒之時還要負擔徭役。
想想何雲招募士兵,如此多人紛紛響應。無奈啊,因為很多人確實活不下去了。
但凡有田有地,也不至於淪落到如此地步。
可是何雲現在無法改變這種模式。
就算是重新分地了又如何?
隨著時間的流逝,土地很快便會流向地主。
而現在的情況是,需要安穩,他也不想在內部掀起內亂。
說什麼穿越之後,就搞打地主、分土地,簡直就是不切實際。
何況自己還沒站穩腳跟呢。思來想去,目前只有軍屯一條路。
稅收何雲也不想動,但是對於地主出租土地的比例,倒是可以動動手。
次日,在景城節度使府邸召開大會。
包括劉鶴、杜崇文,白岩、江留等人都一一到齊。此時的軍事會議,商議的便是軍屯之事。
商議一天的結果,便決定在束城、青縣、景城、舊州城以及南皮縣這幾個地方分別進行軍屯。
因為戰爭開始,這幾個縣損失最大,甚至南皮縣,因為契丹劫掠,更是慘烈無比,基本是家家戶戶都有損失。
而青縣,便是因為靠近契丹,隨著契丹的撤離,附近百姓早就已經沒多少了。
如此下來,便多了很多無主之地。於是何雲大筆一揮,全部圈了起來。
至於有人說是他們的土地,讓他們拿出地契,只要沒地契的,全部視為無主之地。
有地契那就商議花錢買,當然錢肯定是沒多少。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大軍都要進行軍屯,而是分別在束城、青縣留下一千左右的常備軍精銳。
其他的全部打發去軍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