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百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秦朝時的對外軍事戰爭目標主要是北胡南越,現在秦攻北胡匈奴講完了,該講講秦對南方百越的一系列軍事行動了。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令屠睢率軍五十萬眾南征百越,五十萬秦軍分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干之水。

  雖然軍力強盛,戰略合理,但秦軍於百越之地作戰時處境依舊舉步維艱,戰況極其慘烈,攻取百越之地的難度比之三十萬將士北上攻伐匈奴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百越戰場的秦軍三年不解甲馳弩,長時間保持備戰狀態,時刻處於高度警惕。而且由於百越地區複雜的地勢和焦灼的戰局,糧草供應不及,後勤保障困難。

  秦帝國只能鑿渠運糧,這下又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徵發民力了。

  糧食問題得到一定緩解後,秦軍在百越繼續擴大戰果,並取得了一次重大的勝利,斬殺了西甌部落的首領譯吁宋。

  但譯吁宋的死並沒有使百越人一潰千里或大面積降秦。

  相反,在反秦失利部落首領陣亡後,百越人的反秦情緒依舊十分高昂,他們寧願循入林中與禽獸相處生存,也絕不願成為秦軍的俘虜。】

  「越人其實是個籠統的說法,《漢書》記載:自會稽至交趾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越人的複雜程度遠超你的想像。」

  「我一看到種姓就想到了三哥。(-_-)」

  「種姓制度是吧?百越也有婆羅門?那譯吁宋就是剎帝利了?⊙0⊙」

  「有沒有一種可能,種姓制度在當時的百越都算是先進位度了?(⊙…⊙)」

  「樓上的,你這個說法沒有史料證明吧?」

  「三哥的那套種姓制度超落後的,士農工商比它強多了。(ー`´ー)」

  「還有沒有一種可能!《漢書》中記載的「種姓」直接就是字面意思!跟阿三的種姓制度壓根就沒有半點關係!ヽ(#`Д´)ノ┌┛」

  【百越人在譯吁宋死後,推舉桀駿為反秦首領,這個桀駿能被部族眾多且分布複雜的百越人推為首領是有原因的。

  秦軍的軍力顯然是遠在百越之上,能殺譯吁宋也是秦軍軍力強悍的有力證明。

  所以在桀駿看來絕不能冒然與秦軍正面對戰,不然他很可能就是譯吁宋第二了。

  桀駿針對秦軍所採取的措施可以簡單概括為四個字:揚長避短。

  首先,秦軍的作戰人員眾多,在前線作戰的秦軍數量龐大,絕不是百越人可比的。

  而且秦軍的軍事裝備、組織程度、行軍列陣等都在百越之上。

  那麼秦軍究竟哪方面不如百越?百越要揚長避短,「長」又在何處?

  答案只有一個:地利。

  百越之地的地理因素是秦軍攻城略地的最大阻礙。

  百越地區地形崎嶇險峻,森林密布,河流眾多,氣候炎熱潮濕,這些因素每一項都迫使秦軍在百越作戰的成本暴增。

  而世代生存於此的百越人則大不相同,百越的地理條件是他們對抗秦軍的最大依仗。

  秦軍是這樣的。前線的越人只要全身心投入到戰場中,聽命行事,奮力殺敵就可以,可是與越人作戰的秦軍要考慮的事情就很多了。

  史書中關於桀駿如何率百越部眾與秦軍作戰的過程,甚至桀駿的結局都沒有完整詳盡的記載。

  但從現有的史料中依舊可以窺豹一斑。

  桀駿麾下的百越人始終堅持揚長避短、以長擊短的對秦戰略總方針。

  百越人不冒然與秦軍交戰,而是適時而戰,在夜間襲擊秦軍,可以說是提前發揮南人特色了。

  同時對秦軍的糧道進行襲擾,持續消耗秦軍的有生力量。

  在百越一系列並不算太高明,但卻很致命的手段下秦軍難以招架,已然處在潰敗的邊緣。

  曠日持久,士卒勞倦,糧食乏絕,秦軍已經到了必敗的地步了,百越果斷出擊,秦軍大敗,五十萬征越大軍的主將屠睢亦戰死沙場。

  ———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吁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睢,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淮南子·人間訓》


  ———深入越地,越人遁逃。曠日持久,糧食乏絕,越人擊之,秦兵大敗,秦乃使尉佗將卒以戍越。《漢書·嚴安傳》

  ———留軍屯守空地,曠日持久,士卒勞倦,越乃出擊之。秦兵大破,乃發謫戍以備之。《漢書·嚴助傳》

  秦始皇對秦軍折戟於百越的反應則是———繼續攻越。

  大秦富有四海,銳士百萬(以秦攻匈奴、百越的兵力來看,百萬大軍還真不是「自號」的),小小的百越還攻取不了?

  大秦表面是敗於百越,實質上是敗於後勤。

  不過現在不用擔心後勤了,靈渠已經修成了。

  任囂、趙佗率軍繼續南征百越,為大秦江山開疆擴土吧。】

  「老壽星登場了。(͡°͜ʖ͡°)✧」

  「南下幹部第一人。」

  「小彭祖趙佗。」

  「長壽王趙佗。」

  「百越比匈奴還麻煩啊?五十萬秦軍壓境都搞不定?〣(ºΔº)〣」

  「百越太子可是天澤!∠(ᐛ」∠)_」

  「我嘞個赤眉龍蛇啊。」

  「我嘞個天行九歌啊。」

  「糾正一下,天澤是廢太子。(´・ᴗ・`)」

  「廢太子也是太子!一天是太子一輩子都是太子!」

  「百越士著沒什麼實力,主要是地理位置太困難了,炎熱潮濕的氣候容易滋生瘟疫,密集的叢林、沼澤、河流全都讓秦軍後勤壓力山大。(;´༎ຶД༎ຶ`)」

  …………

  公元前216年。

  秦。

  「屠睢陣亡了?!」

  嬴政驚怒道:「李斯,立刻傳朕詔令,遣使去百越告誡屠睢,讓其安營結寨,固守即可,不需要一味地斬虜越人!」

  「唯!」

  李斯應道後,快步走出殿外傳達皇帝詔令。

  屠睢可是堂堂五十萬大秦軍將的主帥,竟死於未得王化之地,這可比李信伐楚戰死七個都尉的情況都要嚴重百倍。

  「靈渠……」

  想到前些時日官吏匯靈渠開鑿進度的進度,嬴政不免有些煩惱。

  再想到光幕上「士卒勞倦」「糧食乏絕」「伏屍流血數十萬」,征越的苦惱頓時浮上嬴政心間。

  「只能循序漸進了……」

  …………

  西漢。

  「趙佗……」

  「誰能預想到,他趙佗一介秦將竟也在秦末時裂土一方?」

  劉邦想到如今嶺南為趙佗所據的情況,不免感嘆道。

  想他趙佗據荒蕪之地卻依舊懷溝壑難填之心,自號為君王,那些據膏腴沃地的王侯們又該是何等的心境……

  「陛下,南越趙佗對大漢並無什麼影響,真正對大漢有所威脅的還是北胡匈奴。」

  戰功彪炳的平陽侯曹參見劉邦對趙佗有所想法,立刻建言道。

  「曹參多慮了,朕又豈會不知此間利害?」

  劉邦聞言輕笑道:「南越蕞爾小國,於大漢有何危脅?」

  「至於匈奴……朕必破之!」

  …………

  唐。

  「秦師雖盛,而百越之地,非力所能及也。屠睢之死,非戰之罪,乃天時地利人和之不濟也。」

  唐太宗李世民對秦攻百越的失利戰局評論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觀秦攻百越,三年不解甲,弓弦不放,監祿轉運,糧道艱難,此非久戰之策也。越人寧入叢薄,與禽獸為伍,亦不肯為秦虜,此乃民心之向背也……秦軍非仁義之師,豈有不敗之理?」

  「陛下所言甚是……」

  托塔天……刑部尚書李靖開口道:「屠睢之師,三年不解甲弛弩,士卒疲弊,軍心萎靡,況秦以力服人,非心服也,心不服,則其地雖得,終非秦人所有。鑿渠通糧,雖見機巧,然終未審時度勢,不恤軍民之苦,實非長久之計。」

  「越人入叢薄,與禽獸處,不肯為秦虜,共立桀駿以為將,夜襲秦軍,屠睢殞命,數十萬之眾,伏屍流血,其慘烈已超秦攻伐六國矣。」


  并州都督李世勣總結道:「此皆由秦人不知柔以克剛,不恤民心所致。」

  …………

  北宋。

  」夫善用兵者,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古今王者之師,非獨以力勝,必以德服。」

  宋太祖趙匡胤嘆道:「秦之南征,雖拓土千里,然不撫人心,未能固其基業,豈非憾事哉!」

  …………

  明。

  「此一時彼一時啊……」

  看著光幕中秦攻百越慘狀的朱元璋感慨道。

  秦時的蠻地,早已經富饒天下,而關中沃野卻不勝秦時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