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金軍來使
閤門祇侯程先將消息帶來之後,真定、井陘道的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宋的天子已被金軍扣押,很可能會被押去遙遠的北方。
這樣一來,西軍將成為金人北返的攔路虎。
意味著金軍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拔除西軍,也意味著井陘道、真定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
李若水等文臣不能執戈殺敵,可是在宣傳的陣線上無人能敵。
李若水等文臣像不知疲倦的水獺一般,從承天寨進入山西,又從山西奔向真定,在百姓中宣揚他的忠君王護社稷理念。
在這片狹長的土地上,除了沈放,沒人能製得住李若水,可是他也只能在這片土地上行走自由。
出了平定軍谷地,便是金人的天下。
這得益於粘罕出色的戰略布局,他將山西的漢人一股腦兒的趕至黃河以南,剩下的漢人要麼成了金軍的苦役,要麼永遠的躺在他們祖輩生活的地底下。
出了真定一府五城,完顏闍母以河間府為根本,將兵力延伸至河北東路的深州、翼州、德州、永靜軍乃至滄州。
這些地方,也是金人的天下。
趙州、邢州以南,宗澤領導的康王軍、忠義社民軍與金人反覆鏖戰,雖沒能控制住相、磁、衛等州,但是金軍抽不出手來對付西軍。
是以,西軍反而暫時被晾在一邊,平靜似水。
一日,沈放正一身泥一身水的在工地上忙乎,侍衛王小乙快馬趕了過來。
王小乙帶來一個消息,金軍派了個使者入平定軍谷地,正向承天寨前進。
使者是撒盧母。
撒盧母這個人,沈放還是很清楚的。
他作為赴宋常使,貫穿整個宋金戰爭,他與另一個金使王納是最令大宋君臣頭痛的知宋派。
沈放聽了匯報,呵呵笑了:「有意思,走!那就會會這隻狡猾的狐狸去。」
沈放就在元氏縣胡亂的換了一身棉布長襖,土不拉嘰的趕往承天寨去。
人輕馬快,道途平整,一個多時辰後,沈放與王小乙已出現在承天寨堡內,見到了這個叫撒盧母的金軍使者。
撒盧母一身純白的貂皮長袍,頭頂圓氈帽,骨骼寬大,是以身材不算很高,卻顯出不凡氣勢。
鄧桂在軍營中接待撒盧母,專門派了兩個士兵看守這個不速之客,可是撒盧母根本不吃這一套,在新修城牆外窺視。
沈放進來軍營後,鄧桂馬上迎來:「置制使,這個撒盧母要不要抓起來,他意圖很明顯,在刺探軍情。」
沈放淡定道:「無妨。」
像撒盧母這種角色,談判是其一,刺探軍情才是重點任務。
當初金軍決定大規模入侵大宋前,大宋的使者也是背負著刺探軍情的重任出使。
金軍為了營造正常軍事調動的假象,不惜讓大批士兵配合演戲,試圖淡化宋使者的警惕性。
宋使也通過癮密的角度發現了金軍的異常,匯報了大量的軍情給童貫、蔡攸、譚稹等統帥。
可大宋從上到下奉行機會主義,金軍已全面入侵,郭藥師都已降金了,還在討論如何封賞郭藥師,穩住他的心。
這在常人眼裡不可思議的舉動,在大宋朝堂里卻堂而皇之的執行著。
兩相對比,在戰端剛啟時,趙宋已輸的一塌糊塗了。
撒盧母被召至軍營,見堂中首座上坐著的沈放,眼神變幻。
「你就是金使撒盧母大王吧?某是大宋西軍沈放。」
沈放稍微欠了欠身,手拱了拱,輕謾得緊。
撒盧母躬身拜了拜,挺起了胸膛:「沈將軍,誠心實意的說,你與眾不同。」
「哦,『眾』是指哪些人?」
「當然是南朝的禁軍將領。」
「哈哈,」沈放打個哈哈,「過獎了,我不過是個廂兵都頭而已,能有今天也要拜貴國所賜。」
撒盧母嘴角抽了抽,露出了個笑容:「你們漢人有句話,叫『亂世出英雄』,沈將軍正是那個亂世中的英雄。」
「可是漢人也有句老話,『一將功成萬骨枯』,大宋百姓寧願不需要這樣的英雄,更不希望召來豺狼。」
「大金國皇帝是講信用的人,是你們南朝皇帝貪得無厭,屢次失信於我,才召致戰爭。」
沈放搖搖頭,道:「現在不是爭論對與錯的時候。相信這樣的爭論撒盧母大王已和我大宋使團爭辯過無數次了,而且每一次都被你爭贏了。」
「某需要知道的是,你今天來我軍中有什麼訴求?」
撒盧母背起手來,道:「我帶來的不是什麼訴求,是元帥的告誡,用你們南朝的話,叫敕令。」
「哦,」沈放淡淡一笑,「既然是金軍元帥的敕令,某又不是你家元帥的士兵,你回去對你家士兵敕令去吧。」
撒盧母蔑笑:「你家南朝皇帝已下令,命黃河以北的南朝軍民打開城門,接受大金國統治,你可知道?」
沈放攤攤手,納悶道:「沒人告訴我啊!估計就算想告訴我的人,還沒見著我腦袋已被砍了。」
撒盧母笑了。
「我清楚沈將軍的做派,南朝皇帝的號令你從未聽過,甚至在你真定府的信王也不過是個傀儡而已。」
「這麼說的話,希尹大王還算看得起我沈放了。」
撒盧母收起了笑容:「不但神谷大王瞧得起將軍,大金國國師也很重視沈將軍,這次就是國師親自指派我前來商談的。」
「哦,不是敕令了?」
撒盧母躬身道:「敕令是對其他南朝將軍,對沈將軍不管用。剛才不過是我在探探沈將軍的底氣罷了。」
「好吧,既然粘罕大王是明白人,某也不拐彎抹角了。說說條件吧!」
撒盧母掃了一眼沈放身邊的鄧桂等將士。
沈放當即揮手:「鄧桂,你們都下去吧!」
待鄧桂等人都離開了,撒盧母才前行幾步,躬身拜了拜,道:「我大金國師給沈將軍兩個選擇。要麼接受大金國委派,要麼剿滅你的西軍。」
沈放笑吟吟道:「委派?是準備讓我沈放當個大楚皇帝或者大齊皇帝吧?」
撒盧母聽了一震,這還是他見了沈放後第一次吃驚。
這些密議除了粘罕、斡離不和設也馬等幾個統帥之外,幾乎沒人知道。
大王們已密奏國主,在立異姓附庸國與另立趙氏宗親之間做選擇。
異姓王人選已挑定,乃宋國太宰張昌邦,並非沈放。
至於在趙氏宗族中挑選人選,僅有二太子一人在堅持。
國號正是沈放口中的大楚國。
並非元帥們心存善念,而是汴京城裡……太亂了。
幾十萬宋國的軍民還倖存在汴京城內,騷亂帶來的破壞力實在駭人。
元帥們並不擔心大宋禁軍或者其他勤王軍。他們已用盡辦法羞辱宋國的君臣,瓦解了宋國守軍的鬥志。
金軍元帥們最擔心的是汴京城是否會大亂。
一旦大亂,幾十萬隻飢餓的綿羊瞬間就會成為餓狼,撕碎包括金軍在內的一切活物。
沈放見撒盧母不應答,又笑著建議:「不管你們準備選誰當這個傀儡皇帝,千萬別選趙家人,他趙家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是一根筋。」
大宋的天子已被金軍扣押,很可能會被押去遙遠的北方。
這樣一來,西軍將成為金人北返的攔路虎。
意味著金軍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拔除西軍,也意味著井陘道、真定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
李若水等文臣不能執戈殺敵,可是在宣傳的陣線上無人能敵。
李若水等文臣像不知疲倦的水獺一般,從承天寨進入山西,又從山西奔向真定,在百姓中宣揚他的忠君王護社稷理念。
在這片狹長的土地上,除了沈放,沒人能製得住李若水,可是他也只能在這片土地上行走自由。
出了平定軍谷地,便是金人的天下。
這得益於粘罕出色的戰略布局,他將山西的漢人一股腦兒的趕至黃河以南,剩下的漢人要麼成了金軍的苦役,要麼永遠的躺在他們祖輩生活的地底下。
出了真定一府五城,完顏闍母以河間府為根本,將兵力延伸至河北東路的深州、翼州、德州、永靜軍乃至滄州。
這些地方,也是金人的天下。
趙州、邢州以南,宗澤領導的康王軍、忠義社民軍與金人反覆鏖戰,雖沒能控制住相、磁、衛等州,但是金軍抽不出手來對付西軍。
是以,西軍反而暫時被晾在一邊,平靜似水。
一日,沈放正一身泥一身水的在工地上忙乎,侍衛王小乙快馬趕了過來。
王小乙帶來一個消息,金軍派了個使者入平定軍谷地,正向承天寨前進。
使者是撒盧母。
撒盧母這個人,沈放還是很清楚的。
他作為赴宋常使,貫穿整個宋金戰爭,他與另一個金使王納是最令大宋君臣頭痛的知宋派。
沈放聽了匯報,呵呵笑了:「有意思,走!那就會會這隻狡猾的狐狸去。」
沈放就在元氏縣胡亂的換了一身棉布長襖,土不拉嘰的趕往承天寨去。
人輕馬快,道途平整,一個多時辰後,沈放與王小乙已出現在承天寨堡內,見到了這個叫撒盧母的金軍使者。
撒盧母一身純白的貂皮長袍,頭頂圓氈帽,骨骼寬大,是以身材不算很高,卻顯出不凡氣勢。
鄧桂在軍營中接待撒盧母,專門派了兩個士兵看守這個不速之客,可是撒盧母根本不吃這一套,在新修城牆外窺視。
沈放進來軍營後,鄧桂馬上迎來:「置制使,這個撒盧母要不要抓起來,他意圖很明顯,在刺探軍情。」
沈放淡定道:「無妨。」
像撒盧母這種角色,談判是其一,刺探軍情才是重點任務。
當初金軍決定大規模入侵大宋前,大宋的使者也是背負著刺探軍情的重任出使。
金軍為了營造正常軍事調動的假象,不惜讓大批士兵配合演戲,試圖淡化宋使者的警惕性。
宋使也通過癮密的角度發現了金軍的異常,匯報了大量的軍情給童貫、蔡攸、譚稹等統帥。
可大宋從上到下奉行機會主義,金軍已全面入侵,郭藥師都已降金了,還在討論如何封賞郭藥師,穩住他的心。
這在常人眼裡不可思議的舉動,在大宋朝堂里卻堂而皇之的執行著。
兩相對比,在戰端剛啟時,趙宋已輸的一塌糊塗了。
撒盧母被召至軍營,見堂中首座上坐著的沈放,眼神變幻。
「你就是金使撒盧母大王吧?某是大宋西軍沈放。」
沈放稍微欠了欠身,手拱了拱,輕謾得緊。
撒盧母躬身拜了拜,挺起了胸膛:「沈將軍,誠心實意的說,你與眾不同。」
「哦,『眾』是指哪些人?」
「當然是南朝的禁軍將領。」
「哈哈,」沈放打個哈哈,「過獎了,我不過是個廂兵都頭而已,能有今天也要拜貴國所賜。」
撒盧母嘴角抽了抽,露出了個笑容:「你們漢人有句話,叫『亂世出英雄』,沈將軍正是那個亂世中的英雄。」
「可是漢人也有句老話,『一將功成萬骨枯』,大宋百姓寧願不需要這樣的英雄,更不希望召來豺狼。」
「大金國皇帝是講信用的人,是你們南朝皇帝貪得無厭,屢次失信於我,才召致戰爭。」
沈放搖搖頭,道:「現在不是爭論對與錯的時候。相信這樣的爭論撒盧母大王已和我大宋使團爭辯過無數次了,而且每一次都被你爭贏了。」
「某需要知道的是,你今天來我軍中有什麼訴求?」
撒盧母背起手來,道:「我帶來的不是什麼訴求,是元帥的告誡,用你們南朝的話,叫敕令。」
「哦,」沈放淡淡一笑,「既然是金軍元帥的敕令,某又不是你家元帥的士兵,你回去對你家士兵敕令去吧。」
撒盧母蔑笑:「你家南朝皇帝已下令,命黃河以北的南朝軍民打開城門,接受大金國統治,你可知道?」
沈放攤攤手,納悶道:「沒人告訴我啊!估計就算想告訴我的人,還沒見著我腦袋已被砍了。」
撒盧母笑了。
「我清楚沈將軍的做派,南朝皇帝的號令你從未聽過,甚至在你真定府的信王也不過是個傀儡而已。」
「這麼說的話,希尹大王還算看得起我沈放了。」
撒盧母收起了笑容:「不但神谷大王瞧得起將軍,大金國國師也很重視沈將軍,這次就是國師親自指派我前來商談的。」
「哦,不是敕令了?」
撒盧母躬身道:「敕令是對其他南朝將軍,對沈將軍不管用。剛才不過是我在探探沈將軍的底氣罷了。」
「好吧,既然粘罕大王是明白人,某也不拐彎抹角了。說說條件吧!」
撒盧母掃了一眼沈放身邊的鄧桂等將士。
沈放當即揮手:「鄧桂,你們都下去吧!」
待鄧桂等人都離開了,撒盧母才前行幾步,躬身拜了拜,道:「我大金國師給沈將軍兩個選擇。要麼接受大金國委派,要麼剿滅你的西軍。」
沈放笑吟吟道:「委派?是準備讓我沈放當個大楚皇帝或者大齊皇帝吧?」
撒盧母聽了一震,這還是他見了沈放後第一次吃驚。
這些密議除了粘罕、斡離不和設也馬等幾個統帥之外,幾乎沒人知道。
大王們已密奏國主,在立異姓附庸國與另立趙氏宗親之間做選擇。
異姓王人選已挑定,乃宋國太宰張昌邦,並非沈放。
至於在趙氏宗族中挑選人選,僅有二太子一人在堅持。
國號正是沈放口中的大楚國。
並非元帥們心存善念,而是汴京城裡……太亂了。
幾十萬宋國的軍民還倖存在汴京城內,騷亂帶來的破壞力實在駭人。
元帥們並不擔心大宋禁軍或者其他勤王軍。他們已用盡辦法羞辱宋國的君臣,瓦解了宋國守軍的鬥志。
金軍元帥們最擔心的是汴京城是否會大亂。
一旦大亂,幾十萬隻飢餓的綿羊瞬間就會成為餓狼,撕碎包括金軍在內的一切活物。
沈放見撒盧母不應答,又笑著建議:「不管你們準備選誰當這個傀儡皇帝,千萬別選趙家人,他趙家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是一根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