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十面埋伏
第120章 十面埋伏
當消息傳到太極宮的時候李淵正在跟大崔小崔彈琵琶,李淵最近新學了一個彈奏方式,棄撥用指,以撫琵琶。
轉軸撥弦三兩聲,低眉信手續續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大崔也跟著學指彈琵琶,小崔伴唱,
一曲畢,李淵滿意大笑,
小崔氏稱讚道:「陛下琵琶技藝,已有當年曹大家之水平矣。」
北魏以來,最擅彈琵琶的非曹家人莫屬,因為琵琶演奏的厲害,曹家三人封王,一個封昭儀。
當年有個叫曹婆羅門的粟特人移居龜茲,習得龜茲琵琶技藝,勤習苦練,臻於化境,曹婆羅門成為龜茲最有名的琵琶大家,後來傳給兒孫們,
其子曹僧奴帶著兒女前往中原,投奔北齊,深獲喜愛胡樂的齊後主賞識,僧奴封日南王,女兒封昭儀,曹妙達兄弟則同時封郡王,
可以說簡直是琵琶界無人能達到的巔峰。
就算到了如今,中原許多琵琶大家,也都是曹氏後人。
李淵的指彈技法,就是跟曹家後人學的,他嘴角翹了起來,學會新技法的喜悅,讓皇帝不免得意。
這時,
小黃門送進一道急奏。
驃騎將軍旁企地率魔下三千羌騎譁變,殺兵部員外郎等,正一路搶掠往南山而去,似要前往漢中回隴右。
李淵勃然大怒,
再無心思歌舞彈奏,
皇帝急召裴寂等大臣議事,
「旁企地和他的三千羌騎,本是隴右赤排羌,先前依附於薛舉,涇州之戰,
隨薛仁泉在折城投降,」裴寂對皇帝解釋,這三千羌騎,當時跟許多隴右精銳一樣,被秦王收編,納於魔下。
李世民授旁企地統軍之職,並奏請授柱國、封侯。
但很快皇帝在裴寂等一些大臣建議下,把薛仁果宗羅等一些大將殺了,並把隴右精銳另調到各衛名下,
旁企地也僅被授了一個從四品的驃騎將軍,還把他的三千騎,拆分成三個驃騎府,分開駐紮。
旁企地的三千人,都隸屬於左武侯衛。
「龐玉呢?」
李淵並不覺得是因為自己把隴右降兵,從次子手裡調過來出的問題。
他直接問左武侯大將軍龐玉,
旁企地是劃分在他的左武候衛,他有責任。
龐玉是今年夏才跟皇甫無逸先後從洛陽奔入關中投降李淵的,出身南安龐氏,跟李淵以前同朝為臣算是故人老友,他在隋朝時是右監門郎將,一投關中,
李淵就授他大將軍,跟著就參與了二次淺水原之戰。
龐玉能夠一來就封大將軍,除了是李淵故人外,還有一點,他不是孤身一人投唐,是在洛陽王世充兵變後,見形勢不妙,帶著萬餘人歸附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龐玉身材魁梧,英武有力,將門出身,明曉軍法,久守宮禁,熟知朝廷典制,比起那些農民、流賊等出身的武將,自然更受李淵賞識。
可不料這次出這麼大差錯。
「龐玉出的差錯,讓他自己去收拾,命龐玉率部立即剿滅這些反覆無常的赤排美,」
氣極的李淵下達了旨意,這三千叛羌,全部格殺,一個不留。
為了以示懲罰,還將龐玉由左武候大將軍,降為右衛將軍。
龐玉一身紫袍,候在宮門外,
但終究沒有等到皇帝召見的旨意,只等到貶降為右衛將軍之旨,並令他立即率部平叛。
「龐將軍,陛下龍顏大怒,請將軍速速平定叛亂,」
龐玉也知道三千羌騎在天子腳下叛亂,肯定會引的天子震怒,也不敢半分猶豫,立馬去兵部領了魚符,然後召集兵馬。
皇帝給了他五千兵馬,兩千輕騎三千步兵。
但一時半會也召集不齊,
等集結了部份兵馬後,他便迫不及待的率領一千輕騎,率先追擊出去。
龐玉心急如焚,
若是等五千人馬全集結完畢,又還得半天,那些叛羌又會多燒殺搶掠半天,
最麻煩的是,萬一讓這些叛羌真的跑進了南山,那可就不好追了,這些羌人皆是騎兵,來自隴右,山地騎行也擅長,要真讓他們跑去漢中,甚至逃回隴右,
那他龐玉這右衛將軍也保不住了。
「必須得在他們進南山之前堵住他們!」
漢中,現在名義上歸附大唐,但實際上朝廷還沒在那駐軍,地方豪強自治,
那些蠻族更是趁機做亂,吞州並縣。
「陛下有令,遇叛羌格殺勿論,不要活口。」
龐玉咬牙切齒,其實心裡頭也很冤,這三千人原來被秦王收編,許諾高官厚爵,甚至原本是讓他們跟柴紹竇軌等打回隴右,結果皇帝一道旨意把人調來長安不說,
又只給從四品官,也沒給爵位,還要把三千人分散,又有傳言要調他們到河東去,隸屬四皇子齊王殿下,去跟劉武周作戰。
折騰來折騰去,把這些赤排羌給折騰反了,
現在倒怪起他來了,
跟他有啥關係啊,他那左武候大將軍,也並不能直接統領旁企地三千騎。
千騎卷平岡,
一路快馬加鞭,馬不停蹄,
前面就是將軍營,
遠遠能看到有還有火在燃燒,
那個二百多戶的大村子,已經被叛軍燒殺搶掠過了,
「繼續追,」
龐玉也顧不得去查看殘破的村子,
千騎從殘破的村莊旁衝過,
突然,前面的騎兵慘叫栽倒,
不斷有戰馬失蹄,
「有陷馬坑,」
「鐵藜!」
前方有騎兵發出大叫,
龐玉心頭一震,陷馬坑,鐵藜?那可是專對付騎兵的,一般是埋伏,或是紮營時設在營外的一道防線。
這裡怎麼會有這東西?
敵人埋伏?
「停止前進,小心敵襲!」龐玉大喊他的話音未落,從那個還在燃燒冒煙的村莊裡,突然就衝出許多敵騎,
無數箭矢射來,
旁企地搶掠完了將軍營,居然沒走,而是埋伏在此,
龐玉只以為這些叛羌會如喪家之犬一樣,急急逃竄進南山,哪料到會有如此膽大包天之人,
距離長安不到三十里處,他們燒殺搶掠完,還敢在此埋伏。
羌騎兩面包抄,中間突破。
正在行進軍的龐玉千騎,是一字長蛇行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因在天子腳下,龐玉甚至都沒有派出斥候偵騎,
誰能想到呢,
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面對三倍於已的隴右精騎,龐玉他們毫無優勢,被打的措手不及,不斷有人落馬倒地,
龐玉揮起馬,將一名羌騎挑落馬下,看著形勢岌可危,也只得怒吼著大呼撤退。
必須得先脫離戰鬥,然後重新整理隊。
且戰且退,
叛羌兇悍無比,一直追著打,
追擊七八里後,龐玉才終於脫離羌騎,
叛羌得意的呼嘯離去,
龐玉面沉如水,欲哭無淚,
一番清點,一千騎,只剩下了二百來騎,有經驗的龐玉估計還有大部份騎兵逃散開了,
但保守估計,剛才這一戰,他們可能折了三百騎。
吃了這個大虧,龐玉膽戰心驚,再沒有開始的衝動,不敢再輕易追擊,反而是又向後退了五里,一面派人去催後面的大部隊,一面收攏敗兵。
他不敢再輕騎追擊,只得撒出去數十輕騎去偵察。
眼看夕陽西下,
龐玉只得派人回京稟報敗訊,他請求更多兵馬,並請求等兵馬到齊後明日再追擊,以防夜晚被埋伏襲擊。
李淵聽聞敗訊,
氣的差點摔了杯子,
這可是長安,
三千羌騎居然如此肆無忌憚,龐玉在京師郊外還能吃這麼大敗仗。
恨不得直接罷免了龐玉之職,
好在裴寂力保,
「再給龐玉調五千步騎,限他三日之內,提旁岱地首級來見。」
夕陽下,劉黑子從長安報信回來他回來時,特意繞道皇糧村那邊,路上倒沒碰到羌騎,但已經看到不少從將軍營那邊逃過來的百姓,都在說將軍營被搶掠,還有人說官軍在那打了敗仗,死了很多人。
「官軍在將軍營被羌賊伏擊兵敗?」
李逸聽到這個消息,不由的有幾分頭皮發麻。
「只是聽一些逃出來的百姓說的,真假也還不能確定。」
「好,這個消息你不得再對任何人散播,以免動搖軍心。」李逸小聲交待。
馮家南園現在氣氛十分緊張,
眾人惶惶不安。
眼看著夜晚即將來臨,大家越是不安,這晚上若羌賊來襲,可更難防守。
「阿郎,」
姬氏找了過來,「秀芝不見了,問了大門那的人,說是出去找兒子了。」
秀芝沒見到門栓門柱兩兄弟,於是心急的出去尋找了,到現在都還沒見到人回來。
「黑子,跟我去外面找找,賊人隨時會來。」李逸道。
劉黑子一把按住李逸,「阿郎,你留在這裡坐鎮指揮,我騎馬出去找尋,」
「那你小心,一旦發現羌賊,立馬就退回來。」
「知道,」
「務必小心。」
黑子喝了幾口水,又騎馬出去了。
李逸看了看天,
殘陽如血,紅霞漫天。
「天就要黑了,通知放飯,讓大家飽餐一頓,打起精神來防守。」
「虧有,頒布賞格,殺一叛羌,賞牛一頭,傷一叛羌,也賞粟三斗。若有傷亡,輕傷賞粟五斗,重傷殘疾者,賞牛一頭。若是不幸戰死者,燒埋錢糧牛一頭,稻穀兩石。
若是留有孤兒寡母,鄉里也會每月給六斗粟撫養。」
郭二郎在旁輕聲道:「太多了吧?」
「將軍營已經被屠了,二百多戶人家,死傷無數,」李逸冷聲三答郭二郎,「若是莊園破了,我們也不能倖免。錢財都是身外之物,這時候了就別小氣了,
重賞之下有勇夫,要讓大傢伙末命,總得讓大家後顧無憂。」
董秀才過來,
「無逸說)對,這是末命,」
「加一條,打退羌賊,所有人,男丁賞粟二斗,女丁賞粟一斗。」董秀才大氣人道。
「對,同仇敵氣,共衛家園!」
當消息傳到太極宮的時候李淵正在跟大崔小崔彈琵琶,李淵最近新學了一個彈奏方式,棄撥用指,以撫琵琶。
轉軸撥弦三兩聲,低眉信手續續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大崔也跟著學指彈琵琶,小崔伴唱,
一曲畢,李淵滿意大笑,
小崔氏稱讚道:「陛下琵琶技藝,已有當年曹大家之水平矣。」
北魏以來,最擅彈琵琶的非曹家人莫屬,因為琵琶演奏的厲害,曹家三人封王,一個封昭儀。
當年有個叫曹婆羅門的粟特人移居龜茲,習得龜茲琵琶技藝,勤習苦練,臻於化境,曹婆羅門成為龜茲最有名的琵琶大家,後來傳給兒孫們,
其子曹僧奴帶著兒女前往中原,投奔北齊,深獲喜愛胡樂的齊後主賞識,僧奴封日南王,女兒封昭儀,曹妙達兄弟則同時封郡王,
可以說簡直是琵琶界無人能達到的巔峰。
就算到了如今,中原許多琵琶大家,也都是曹氏後人。
李淵的指彈技法,就是跟曹家後人學的,他嘴角翹了起來,學會新技法的喜悅,讓皇帝不免得意。
這時,
小黃門送進一道急奏。
驃騎將軍旁企地率魔下三千羌騎譁變,殺兵部員外郎等,正一路搶掠往南山而去,似要前往漢中回隴右。
李淵勃然大怒,
再無心思歌舞彈奏,
皇帝急召裴寂等大臣議事,
「旁企地和他的三千羌騎,本是隴右赤排羌,先前依附於薛舉,涇州之戰,
隨薛仁泉在折城投降,」裴寂對皇帝解釋,這三千羌騎,當時跟許多隴右精銳一樣,被秦王收編,納於魔下。
李世民授旁企地統軍之職,並奏請授柱國、封侯。
但很快皇帝在裴寂等一些大臣建議下,把薛仁果宗羅等一些大將殺了,並把隴右精銳另調到各衛名下,
旁企地也僅被授了一個從四品的驃騎將軍,還把他的三千騎,拆分成三個驃騎府,分開駐紮。
旁企地的三千人,都隸屬於左武侯衛。
「龐玉呢?」
李淵並不覺得是因為自己把隴右降兵,從次子手裡調過來出的問題。
他直接問左武侯大將軍龐玉,
旁企地是劃分在他的左武候衛,他有責任。
龐玉是今年夏才跟皇甫無逸先後從洛陽奔入關中投降李淵的,出身南安龐氏,跟李淵以前同朝為臣算是故人老友,他在隋朝時是右監門郎將,一投關中,
李淵就授他大將軍,跟著就參與了二次淺水原之戰。
龐玉能夠一來就封大將軍,除了是李淵故人外,還有一點,他不是孤身一人投唐,是在洛陽王世充兵變後,見形勢不妙,帶著萬餘人歸附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龐玉身材魁梧,英武有力,將門出身,明曉軍法,久守宮禁,熟知朝廷典制,比起那些農民、流賊等出身的武將,自然更受李淵賞識。
可不料這次出這麼大差錯。
「龐玉出的差錯,讓他自己去收拾,命龐玉率部立即剿滅這些反覆無常的赤排美,」
氣極的李淵下達了旨意,這三千叛羌,全部格殺,一個不留。
為了以示懲罰,還將龐玉由左武候大將軍,降為右衛將軍。
龐玉一身紫袍,候在宮門外,
但終究沒有等到皇帝召見的旨意,只等到貶降為右衛將軍之旨,並令他立即率部平叛。
「龐將軍,陛下龍顏大怒,請將軍速速平定叛亂,」
龐玉也知道三千羌騎在天子腳下叛亂,肯定會引的天子震怒,也不敢半分猶豫,立馬去兵部領了魚符,然後召集兵馬。
皇帝給了他五千兵馬,兩千輕騎三千步兵。
但一時半會也召集不齊,
等集結了部份兵馬後,他便迫不及待的率領一千輕騎,率先追擊出去。
龐玉心急如焚,
若是等五千人馬全集結完畢,又還得半天,那些叛羌又會多燒殺搶掠半天,
最麻煩的是,萬一讓這些叛羌真的跑進了南山,那可就不好追了,這些羌人皆是騎兵,來自隴右,山地騎行也擅長,要真讓他們跑去漢中,甚至逃回隴右,
那他龐玉這右衛將軍也保不住了。
「必須得在他們進南山之前堵住他們!」
漢中,現在名義上歸附大唐,但實際上朝廷還沒在那駐軍,地方豪強自治,
那些蠻族更是趁機做亂,吞州並縣。
「陛下有令,遇叛羌格殺勿論,不要活口。」
龐玉咬牙切齒,其實心裡頭也很冤,這三千人原來被秦王收編,許諾高官厚爵,甚至原本是讓他們跟柴紹竇軌等打回隴右,結果皇帝一道旨意把人調來長安不說,
又只給從四品官,也沒給爵位,還要把三千人分散,又有傳言要調他們到河東去,隸屬四皇子齊王殿下,去跟劉武周作戰。
折騰來折騰去,把這些赤排羌給折騰反了,
現在倒怪起他來了,
跟他有啥關係啊,他那左武候大將軍,也並不能直接統領旁企地三千騎。
千騎卷平岡,
一路快馬加鞭,馬不停蹄,
前面就是將軍營,
遠遠能看到有還有火在燃燒,
那個二百多戶的大村子,已經被叛軍燒殺搶掠過了,
「繼續追,」
龐玉也顧不得去查看殘破的村子,
千騎從殘破的村莊旁衝過,
突然,前面的騎兵慘叫栽倒,
不斷有戰馬失蹄,
「有陷馬坑,」
「鐵藜!」
前方有騎兵發出大叫,
龐玉心頭一震,陷馬坑,鐵藜?那可是專對付騎兵的,一般是埋伏,或是紮營時設在營外的一道防線。
這裡怎麼會有這東西?
敵人埋伏?
「停止前進,小心敵襲!」龐玉大喊他的話音未落,從那個還在燃燒冒煙的村莊裡,突然就衝出許多敵騎,
無數箭矢射來,
旁企地搶掠完了將軍營,居然沒走,而是埋伏在此,
龐玉只以為這些叛羌會如喪家之犬一樣,急急逃竄進南山,哪料到會有如此膽大包天之人,
距離長安不到三十里處,他們燒殺搶掠完,還敢在此埋伏。
羌騎兩面包抄,中間突破。
正在行進軍的龐玉千騎,是一字長蛇行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因在天子腳下,龐玉甚至都沒有派出斥候偵騎,
誰能想到呢,
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面對三倍於已的隴右精騎,龐玉他們毫無優勢,被打的措手不及,不斷有人落馬倒地,
龐玉揮起馬,將一名羌騎挑落馬下,看著形勢岌可危,也只得怒吼著大呼撤退。
必須得先脫離戰鬥,然後重新整理隊。
且戰且退,
叛羌兇悍無比,一直追著打,
追擊七八里後,龐玉才終於脫離羌騎,
叛羌得意的呼嘯離去,
龐玉面沉如水,欲哭無淚,
一番清點,一千騎,只剩下了二百來騎,有經驗的龐玉估計還有大部份騎兵逃散開了,
但保守估計,剛才這一戰,他們可能折了三百騎。
吃了這個大虧,龐玉膽戰心驚,再沒有開始的衝動,不敢再輕易追擊,反而是又向後退了五里,一面派人去催後面的大部隊,一面收攏敗兵。
他不敢再輕騎追擊,只得撒出去數十輕騎去偵察。
眼看夕陽西下,
龐玉只得派人回京稟報敗訊,他請求更多兵馬,並請求等兵馬到齊後明日再追擊,以防夜晚被埋伏襲擊。
李淵聽聞敗訊,
氣的差點摔了杯子,
這可是長安,
三千羌騎居然如此肆無忌憚,龐玉在京師郊外還能吃這麼大敗仗。
恨不得直接罷免了龐玉之職,
好在裴寂力保,
「再給龐玉調五千步騎,限他三日之內,提旁岱地首級來見。」
夕陽下,劉黑子從長安報信回來他回來時,特意繞道皇糧村那邊,路上倒沒碰到羌騎,但已經看到不少從將軍營那邊逃過來的百姓,都在說將軍營被搶掠,還有人說官軍在那打了敗仗,死了很多人。
「官軍在將軍營被羌賊伏擊兵敗?」
李逸聽到這個消息,不由的有幾分頭皮發麻。
「只是聽一些逃出來的百姓說的,真假也還不能確定。」
「好,這個消息你不得再對任何人散播,以免動搖軍心。」李逸小聲交待。
馮家南園現在氣氛十分緊張,
眾人惶惶不安。
眼看著夜晚即將來臨,大家越是不安,這晚上若羌賊來襲,可更難防守。
「阿郎,」
姬氏找了過來,「秀芝不見了,問了大門那的人,說是出去找兒子了。」
秀芝沒見到門栓門柱兩兄弟,於是心急的出去尋找了,到現在都還沒見到人回來。
「黑子,跟我去外面找找,賊人隨時會來。」李逸道。
劉黑子一把按住李逸,「阿郎,你留在這裡坐鎮指揮,我騎馬出去找尋,」
「那你小心,一旦發現羌賊,立馬就退回來。」
「知道,」
「務必小心。」
黑子喝了幾口水,又騎馬出去了。
李逸看了看天,
殘陽如血,紅霞漫天。
「天就要黑了,通知放飯,讓大家飽餐一頓,打起精神來防守。」
「虧有,頒布賞格,殺一叛羌,賞牛一頭,傷一叛羌,也賞粟三斗。若有傷亡,輕傷賞粟五斗,重傷殘疾者,賞牛一頭。若是不幸戰死者,燒埋錢糧牛一頭,稻穀兩石。
若是留有孤兒寡母,鄉里也會每月給六斗粟撫養。」
郭二郎在旁輕聲道:「太多了吧?」
「將軍營已經被屠了,二百多戶人家,死傷無數,」李逸冷聲三答郭二郎,「若是莊園破了,我們也不能倖免。錢財都是身外之物,這時候了就別小氣了,
重賞之下有勇夫,要讓大傢伙末命,總得讓大家後顧無憂。」
董秀才過來,
「無逸說)對,這是末命,」
「加一條,打退羌賊,所有人,男丁賞粟二斗,女丁賞粟一斗。」董秀才大氣人道。
「對,同仇敵氣,共衛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