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神禾塬兵變
第117章 神禾塬兵變
滈河畔,收割熱火朝天。
羅家堡有個東家特仁義大方,給的工錢比別家多,伙食也比別家好,帶著老人娃都能有飯吃,這消息口口相傳,導致現在天天有許多人跑來羅家堡求活干。
人太多了,
開始李逸也是來了就讓千活,幾天時間,李逸家塬下一百多畝稻田,塬上一百多畝穀子、大豆就都收回來了。
碾場脫粒,晾曬入倉,
數天時間,三百多畝地,糧食全收完了。
可來討活的災民倒越來越多,他們在河灘上搭起簡易的稻草棚,拖家帶口扶老攜幼的十分可憐。
「活幹完了,工錢也都結了,可這些人倒越來越多了,這可咋辦?」
羅二等幾個保長一臉愁容,
這羅家堡漓河對岸已經有一百多戶災民了,好幾百人。
這些人現在到處討活,可一般的百姓,家裡就幾十畝地,自己一家子辛苦一下,哪裡還會請人。
就是田地多些的大戶,也有長工,農忙時再請點短工就行,也要不了幾人。
「昨天三家村的人跟那些人吵起來了,還動了手,晚上有饑民跑地里直接授稻穀呢,被發現了打的頭破血流。」
三家村以前就只有三家人,但現在也不過七八戶,住在漓河南岸,也是興盛里的。
「這些饑民,餓急了肯定會偷,昨天還有個漢子想偷咱家的狗嘞,幸好存孝發現,一拳打翻。」
這些饑民引發了許多矛盾,
一邊要生存,餓急了偷雞摸狗甚至直接地里授人家稻穀,而本地百姓當然不願意了。
「村長,得想個辦法,要不然以後天天得打架,最怕的是這些人越來越多,
咱們還不一定打的過他們。」羅三直言。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餓急了他們敢拼命。
李逸想了想,這也不全是因為自己請災民幹活條件好導致的,是這些災民看到稻子熟了主動過來了,他李逸才在他們中招了人。
他招不招人,這些災民都是奔著金黃的稻子來的。
「咱村裡的青壯也都回來了,不過各家都還在忙著收割,我看這樣吧,聯繫一下咱們里七個村的大戶,大家一起坐下來商議一下對策,
我建議是大戶們這個時候要有點擔當,有人的出人,有錢的出錢,咱們拉一支隊伍起來,巡邏本里七村,尤其是夜裡要巡邏,防止這些偷摸、鬥毆的事情發生。
還有呢,這些災民也不易,大戶們要招長工、短工,或是招部曲佃戶的,也可以趁這機會招一些,」
「另外,學會帶頭,拿一些糧食出來,我們到韋曲去搭粥棚施粥,把災民引開我們興盛里。」
董七郎笑著道:「校長你這是要禍水東引啊,韋曲那邊的人可不會樂意啊。」
「韋曲不是有大集麼,咱們在那施粥,也還是給他們韋曲漲名聲呢。」
「人家肯定不讓的。」
「那就在韋堡那邊施粥,」
韋堡是興盛里最北北邊的一個村子,他還是長安和方年縣界,一個村子被一條溝分成東西兩半,
東半邊屬萬年縣御宿鄉興盛里,西半邊屬長安縣。
李逸要拉起一支民兵,或者說叫鄉團也好,叫巡邏隊也罷,這個提議得到了郭二郎等各村長的大力支持。
七個村長,都是本村大戶,
他們最煩這些外來災民,偷雞摸狗,甚至有反客為主的意思,大戶們見識都要遠些,
他們也聽說過當饑民聚集起來後,容易失控的事,那些饑民餓急了,可不只是偷雞摸狗,或是地里授些稻穀,
這些人餓急了,是敢跟大戶們『借糧』的,當然借糧只是好聽,實際上他們是吃大戶。
幾十甚至成百上千的人湧進你家,把你家的糧食吃光,甚至有的無法無天,
把你家的女人也給弄了。
最後吃光搶盡,再去吃下一家大戶。
這種情況是最可怕的,
必須得防範於未然。
李逸的提議一出,大家都贊成,都願意出點錢糧。
甚至大戶家裡多少有點木槍、獵弓、長刀啥的,要拉起一支隊伍不難。
於是乎,
李逸帶頭下,興盛里保安團成立,目的就是保境安民。
李逸派出了存孝存存悌存忠存義存禮五人組,加上劉黑子,外加每人還有一條羌狗,
而郭二郎等六個村長,也各派了幾個家丁,馮家堡的馮鄉佐、董鄉佐,也表示支持,派了長工家丁,
再加上李逸等大戶的子弟等,
興盛里保安團,就有了子弟十三人,家丁三十人,快有一隊人馬了。
不過李逸對外宣稱,興盛里保安團有一團人馬,
正常一團應當是有兩旅,一旅有兩隊,
但實際上,保安團暫編一個旅,這個旅暫編一個隊,這個隊,還沒滿編,
但對外說是一個團嘛。
裝備嘛相對簡陋,各家的土傢伙,加上掏錢買了點,鐵匠鋪打了點,
於是現在人手一桿紅櫻槍,一把刀,一張獵弓或是彈弓。
畲刀其實就是把柴刀,鐵匠鋪打造的比較粗製的刀,安上短柄就是柴刀,如果安上長柄,那就是把殺傷力很驚人的朴刀了。
這刀好幾斤重,刀背厚,伐木砍柴都很鋒利,砍人自然更不在話下。
獵弓嘛,雖不如軍中的弓箭精良,但也是遠程武器,能射兔子射鳥也能射人,只是保安隊裡,也就大戶子弟們有幾個會射鳥放箭,其它人不會。
但不會沒關係,你背張弓,再帶一壺箭,立馬就很有威力了。
鎧甲沒有,不管鐵的皮的都沒,只有李逸有副犀皮甲,
甲這玩意,嚴禁私藏,私藏必死。
有句話說的好,一申頂三弩,三申下地府。
而實際上的律法規定的是,私藏甲一領及弩三張,流二千里,申三領及弩五張,絞!
長矛、大盾、弩也不許私擁。
但弄點小木盾是沒問題的。
不過李逸還是特意去跟鄉里和萬年縣報備了。
不管怎麼說這也是一支武裝,雖然挺簡陋的,才三十幾個保安,跟過家家一樣。
縣裡既不支持,但也不反對,只是讓李逸一定要帶好隊伍,可別亂來。
李逸走馬上任,是在方年縣報備登記的興盛里保安團長,不叫校尉,那是官職,不能自己給自己安,叫團長沒事。
在李逸組建保安團,開始拉到漓河灘災民窩棚旁訓練,震鑷宵小不法之時,
一支真正的軍隊,也從渭北咸陽,開赴城南御宿川,駐於將軍營等幾地。
這是三千羌人,由酋長旁企地率領,
他們此前依附於薛舉,涇州戰後被皇帝調來關中,現在朝廷正式授旁企地為驃騎將軍,
他的三千羌騎,將被編為三個驃騎府,駐於城南御宿川一帶。
後續,要把他們的家眷也遷來關中,於駐地安置。
旁企地穿著件緋袍,騎馬行在隊伍中,目中卻很是不滿,對於皇帝僅授了他一個從四品下的官,連爵位都沒有,還被打發到城南來駐防,難以接受。
當初薛舉邀請他率部出征,可是冊封他為國公,拜大將軍,還把侄女嫁給他,還承諾凡是他攻下的城池、村莊等,錢帛牲畜女子,他得一半。
說白了,旁企地就是衝著搶劫才出兵的。
結果如今到倒是來了長安城,但卻是俘虜降兵的身份,最後就給了個從四品的驃騎將軍,
他手下這三千人,甚至還被分成三部份,他以後只能統領一千人。
越想是越氣,
秋高氣爽,雲淡風輕,
軍隊行進驚起飛鳥振翅高飛,野兔四下逃竄。
旁岱地一聲呼喝,縱馬狂奔,張弓搭箭,追鳥趕兔。
他魔下三千赤排羌也紛紛策馬狂奔,
很快他們就不再限於路上奔馳,而是縱馬沖入田地,
神禾塬頭,成片的粟谷金黃,百姓們正開始收割,這三千騎肆無忌憚的衝進谷地,兔子逐鳥,
到後面,更多成了跑馬發泄。
大片莊稼被踏毀,
有村民上前阻擋,不僅被抽了鞭子,有的還被直接撞倒,甚至還有來不及閃躲被馬踩踏的。
這群赤排羌,呼嘯著縱橫馳騁。
不少村民受傷,甚至有個孩子被踩死了,氣憤的村民立即找村長,村長報鄉長,鄉長聞訊也趕緊騎馬趕到長安稟報。
得到稟報的方年縣衙也不敢怠慢,立馬往上報。
很快,
層層上報的消息,送到了御前。
李淵看到這個消息後非常不滿,「一群不開化的羌蠻,敢如此目無法紀,派人將這個帝企地帶回長安問罪,傷人者全都逮捕!」
「另派軍官前去接管三千羌騎。」
兵部一位員外郎帶著幾名手下趕往神未塬,終於找到了這群蠻子,他們縱情撒歡後,直接把戰馬放牧在百姓粟谷田裡吃莊稼,然後他們在田野燒烤,
烤的羊肉,也是直接搶的百姓放牧的。
當那位員外郎到來,大聲喝斥他們無法無紀,並宣讀了皇帝命令後,
旁企地仍在自顧自的吃著羊肉串。
「旁企地,馬上隨我回長安接受審問!」
「還有今日踏死、撞傷人的羌騎,全都要帶回一併接受訊問。」
旁企地吃完手裡的羊肉串,抬頭冷笑,「這就是你們皇帝李淵的旨意?」
「大膽,敢直呼聖人名諱,」
「胚,那是你們皇帝,又不是我們皇帝,我們要回隴右老家,不給李淵賣打仗。」
「大膽狂徒,將他拿下。」員外郎怒喝。
旁企地丟下吃剩下的柳枝,拔刀,二話不說就一刀捅進了員外郎的腹部,
員外郎瞪大眼睛,不敢相信,長安郊外,天子腳下,這羌奴怎麼敢!
旁企地殺了員外郎,他手下的人也是一擁而上,把兵部員外郎的隨從全殺了「回隴右!」
旁企地打算從終南山經子午道先去漢中,然後借道回隴右老家。
「誰敢阻擋,殺!」
三千羌騎這段時間也都一直壓抑著,以前跟著薛舉父子,邊打邊搶,日子瀟灑痛快,可降唐後,整天吃的也不好,住的也不好,這個規矩那個規矩,最後還不讓回家,要長駐長安郊外,甚至有可能隨時要派到中原戰場去,
給的官職又低,爵位都沒,旁企地乾脆就反回隴右,
把那倒霉的兵部員外郎的戶體,還有他手下隨從的戶體,全都插在了粟地里,吃飽的旁岱地翻身上馬,
「回家!」
三千羌騎興奮的豪叫,沿著官馬大道,往御宿川而去,前往南山,經子午道去漢中。
滈河畔,收割熱火朝天。
羅家堡有個東家特仁義大方,給的工錢比別家多,伙食也比別家好,帶著老人娃都能有飯吃,這消息口口相傳,導致現在天天有許多人跑來羅家堡求活干。
人太多了,
開始李逸也是來了就讓千活,幾天時間,李逸家塬下一百多畝稻田,塬上一百多畝穀子、大豆就都收回來了。
碾場脫粒,晾曬入倉,
數天時間,三百多畝地,糧食全收完了。
可來討活的災民倒越來越多,他們在河灘上搭起簡易的稻草棚,拖家帶口扶老攜幼的十分可憐。
「活幹完了,工錢也都結了,可這些人倒越來越多了,這可咋辦?」
羅二等幾個保長一臉愁容,
這羅家堡漓河對岸已經有一百多戶災民了,好幾百人。
這些人現在到處討活,可一般的百姓,家裡就幾十畝地,自己一家子辛苦一下,哪裡還會請人。
就是田地多些的大戶,也有長工,農忙時再請點短工就行,也要不了幾人。
「昨天三家村的人跟那些人吵起來了,還動了手,晚上有饑民跑地里直接授稻穀呢,被發現了打的頭破血流。」
三家村以前就只有三家人,但現在也不過七八戶,住在漓河南岸,也是興盛里的。
「這些饑民,餓急了肯定會偷,昨天還有個漢子想偷咱家的狗嘞,幸好存孝發現,一拳打翻。」
這些饑民引發了許多矛盾,
一邊要生存,餓急了偷雞摸狗甚至直接地里授人家稻穀,而本地百姓當然不願意了。
「村長,得想個辦法,要不然以後天天得打架,最怕的是這些人越來越多,
咱們還不一定打的過他們。」羅三直言。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餓急了他們敢拼命。
李逸想了想,這也不全是因為自己請災民幹活條件好導致的,是這些災民看到稻子熟了主動過來了,他李逸才在他們中招了人。
他招不招人,這些災民都是奔著金黃的稻子來的。
「咱村裡的青壯也都回來了,不過各家都還在忙著收割,我看這樣吧,聯繫一下咱們里七個村的大戶,大家一起坐下來商議一下對策,
我建議是大戶們這個時候要有點擔當,有人的出人,有錢的出錢,咱們拉一支隊伍起來,巡邏本里七村,尤其是夜裡要巡邏,防止這些偷摸、鬥毆的事情發生。
還有呢,這些災民也不易,大戶們要招長工、短工,或是招部曲佃戶的,也可以趁這機會招一些,」
「另外,學會帶頭,拿一些糧食出來,我們到韋曲去搭粥棚施粥,把災民引開我們興盛里。」
董七郎笑著道:「校長你這是要禍水東引啊,韋曲那邊的人可不會樂意啊。」
「韋曲不是有大集麼,咱們在那施粥,也還是給他們韋曲漲名聲呢。」
「人家肯定不讓的。」
「那就在韋堡那邊施粥,」
韋堡是興盛里最北北邊的一個村子,他還是長安和方年縣界,一個村子被一條溝分成東西兩半,
東半邊屬萬年縣御宿鄉興盛里,西半邊屬長安縣。
李逸要拉起一支民兵,或者說叫鄉團也好,叫巡邏隊也罷,這個提議得到了郭二郎等各村長的大力支持。
七個村長,都是本村大戶,
他們最煩這些外來災民,偷雞摸狗,甚至有反客為主的意思,大戶們見識都要遠些,
他們也聽說過當饑民聚集起來後,容易失控的事,那些饑民餓急了,可不只是偷雞摸狗,或是地里授些稻穀,
這些人餓急了,是敢跟大戶們『借糧』的,當然借糧只是好聽,實際上他們是吃大戶。
幾十甚至成百上千的人湧進你家,把你家的糧食吃光,甚至有的無法無天,
把你家的女人也給弄了。
最後吃光搶盡,再去吃下一家大戶。
這種情況是最可怕的,
必須得防範於未然。
李逸的提議一出,大家都贊成,都願意出點錢糧。
甚至大戶家裡多少有點木槍、獵弓、長刀啥的,要拉起一支隊伍不難。
於是乎,
李逸帶頭下,興盛里保安團成立,目的就是保境安民。
李逸派出了存孝存存悌存忠存義存禮五人組,加上劉黑子,外加每人還有一條羌狗,
而郭二郎等六個村長,也各派了幾個家丁,馮家堡的馮鄉佐、董鄉佐,也表示支持,派了長工家丁,
再加上李逸等大戶的子弟等,
興盛里保安團,就有了子弟十三人,家丁三十人,快有一隊人馬了。
不過李逸對外宣稱,興盛里保安團有一團人馬,
正常一團應當是有兩旅,一旅有兩隊,
但實際上,保安團暫編一個旅,這個旅暫編一個隊,這個隊,還沒滿編,
但對外說是一個團嘛。
裝備嘛相對簡陋,各家的土傢伙,加上掏錢買了點,鐵匠鋪打了點,
於是現在人手一桿紅櫻槍,一把刀,一張獵弓或是彈弓。
畲刀其實就是把柴刀,鐵匠鋪打造的比較粗製的刀,安上短柄就是柴刀,如果安上長柄,那就是把殺傷力很驚人的朴刀了。
這刀好幾斤重,刀背厚,伐木砍柴都很鋒利,砍人自然更不在話下。
獵弓嘛,雖不如軍中的弓箭精良,但也是遠程武器,能射兔子射鳥也能射人,只是保安隊裡,也就大戶子弟們有幾個會射鳥放箭,其它人不會。
但不會沒關係,你背張弓,再帶一壺箭,立馬就很有威力了。
鎧甲沒有,不管鐵的皮的都沒,只有李逸有副犀皮甲,
甲這玩意,嚴禁私藏,私藏必死。
有句話說的好,一申頂三弩,三申下地府。
而實際上的律法規定的是,私藏甲一領及弩三張,流二千里,申三領及弩五張,絞!
長矛、大盾、弩也不許私擁。
但弄點小木盾是沒問題的。
不過李逸還是特意去跟鄉里和萬年縣報備了。
不管怎麼說這也是一支武裝,雖然挺簡陋的,才三十幾個保安,跟過家家一樣。
縣裡既不支持,但也不反對,只是讓李逸一定要帶好隊伍,可別亂來。
李逸走馬上任,是在方年縣報備登記的興盛里保安團長,不叫校尉,那是官職,不能自己給自己安,叫團長沒事。
在李逸組建保安團,開始拉到漓河灘災民窩棚旁訓練,震鑷宵小不法之時,
一支真正的軍隊,也從渭北咸陽,開赴城南御宿川,駐於將軍營等幾地。
這是三千羌人,由酋長旁企地率領,
他們此前依附於薛舉,涇州戰後被皇帝調來關中,現在朝廷正式授旁企地為驃騎將軍,
他的三千羌騎,將被編為三個驃騎府,駐於城南御宿川一帶。
後續,要把他們的家眷也遷來關中,於駐地安置。
旁企地穿著件緋袍,騎馬行在隊伍中,目中卻很是不滿,對於皇帝僅授了他一個從四品下的官,連爵位都沒有,還被打發到城南來駐防,難以接受。
當初薛舉邀請他率部出征,可是冊封他為國公,拜大將軍,還把侄女嫁給他,還承諾凡是他攻下的城池、村莊等,錢帛牲畜女子,他得一半。
說白了,旁企地就是衝著搶劫才出兵的。
結果如今到倒是來了長安城,但卻是俘虜降兵的身份,最後就給了個從四品的驃騎將軍,
他手下這三千人,甚至還被分成三部份,他以後只能統領一千人。
越想是越氣,
秋高氣爽,雲淡風輕,
軍隊行進驚起飛鳥振翅高飛,野兔四下逃竄。
旁岱地一聲呼喝,縱馬狂奔,張弓搭箭,追鳥趕兔。
他魔下三千赤排羌也紛紛策馬狂奔,
很快他們就不再限於路上奔馳,而是縱馬沖入田地,
神禾塬頭,成片的粟谷金黃,百姓們正開始收割,這三千騎肆無忌憚的衝進谷地,兔子逐鳥,
到後面,更多成了跑馬發泄。
大片莊稼被踏毀,
有村民上前阻擋,不僅被抽了鞭子,有的還被直接撞倒,甚至還有來不及閃躲被馬踩踏的。
這群赤排羌,呼嘯著縱橫馳騁。
不少村民受傷,甚至有個孩子被踩死了,氣憤的村民立即找村長,村長報鄉長,鄉長聞訊也趕緊騎馬趕到長安稟報。
得到稟報的方年縣衙也不敢怠慢,立馬往上報。
很快,
層層上報的消息,送到了御前。
李淵看到這個消息後非常不滿,「一群不開化的羌蠻,敢如此目無法紀,派人將這個帝企地帶回長安問罪,傷人者全都逮捕!」
「另派軍官前去接管三千羌騎。」
兵部一位員外郎帶著幾名手下趕往神未塬,終於找到了這群蠻子,他們縱情撒歡後,直接把戰馬放牧在百姓粟谷田裡吃莊稼,然後他們在田野燒烤,
烤的羊肉,也是直接搶的百姓放牧的。
當那位員外郎到來,大聲喝斥他們無法無紀,並宣讀了皇帝命令後,
旁企地仍在自顧自的吃著羊肉串。
「旁企地,馬上隨我回長安接受審問!」
「還有今日踏死、撞傷人的羌騎,全都要帶回一併接受訊問。」
旁企地吃完手裡的羊肉串,抬頭冷笑,「這就是你們皇帝李淵的旨意?」
「大膽,敢直呼聖人名諱,」
「胚,那是你們皇帝,又不是我們皇帝,我們要回隴右老家,不給李淵賣打仗。」
「大膽狂徒,將他拿下。」員外郎怒喝。
旁企地丟下吃剩下的柳枝,拔刀,二話不說就一刀捅進了員外郎的腹部,
員外郎瞪大眼睛,不敢相信,長安郊外,天子腳下,這羌奴怎麼敢!
旁企地殺了員外郎,他手下的人也是一擁而上,把兵部員外郎的隨從全殺了「回隴右!」
旁企地打算從終南山經子午道先去漢中,然後借道回隴右老家。
「誰敢阻擋,殺!」
三千羌騎這段時間也都一直壓抑著,以前跟著薛舉父子,邊打邊搶,日子瀟灑痛快,可降唐後,整天吃的也不好,住的也不好,這個規矩那個規矩,最後還不讓回家,要長駐長安郊外,甚至有可能隨時要派到中原戰場去,
給的官職又低,爵位都沒,旁企地乾脆就反回隴右,
把那倒霉的兵部員外郎的戶體,還有他手下隨從的戶體,全都插在了粟地里,吃飽的旁岱地翻身上馬,
「回家!」
三千羌騎興奮的豪叫,沿著官馬大道,往御宿川而去,前往南山,經子午道去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