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稻穀飄香正當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12章 稻穀飄香正當時

  終南山下秋風起,稻穀飄香正當時。

  一早,李逸便收拾東西,回御宿川鄉下,稻子熟了,該收穫了。

  只留下阿福夫婦平康坊宅看門,其餘人都跟著回鄉下。

  就算對貴族們來說,每年收割時,也都是個大日子,主家得親自參與,

  尤其是頭一天開鐮的時候。

  滴河兩岸,萬畝水稻已經金黃一片,稻穗沉甸甸的,讓人看著就高興。

  由間地頭的稻草人也在守護著稻由,不讓鳥雀偷糧。

  「今年是個豐年哩,」劉黑子騎著馬,一路上很興奮,他也是個種地的好把式,以前都是給人種地,而今年他已經分了地,等這茬秋收過後,那三十畝地就正式移交給他了。

  他已經划算好,收了地就趕緊翻土,種上一茬小麥。

  這個時節還不晚,今年雨水也還不錯,神禾塬上的地情合適,只是晚播要多加點種子,到時在阿郎家買點糞肥,產量仍有保證。

  李逸看看河兩岸的稻田,真的聞到了稻香。

  「神禾塬上的穀子、大豆也熟了。」

  民以食為天,

  看看地里豐收,所有人心情都很好,

  路過韋曲,

  李逸特意還帶看眾人去趕集買菜,

  韋曲是日日集,每天都有集,與長安兩市午後開市不同,這裡的集市很早,附近鄉民都是天不亮就來了,帶著自己的農產品或是手工口來出售,換回所需,一般到了中午就散了。

  比王曲的集要大,也更熱鬧。

  特別是在杜曲王曲不當集的時候,這裡人更多。

  一行人邊逛邊買,明天開始收稻子,要買些鐮刀等,肉菜得明早再買,

  沒有冰箱不好保存,放井裡過夜也沒那麼新鮮。

  今天買上幾隻活的鴨子,買點雞蛋這些,

  集市上啥都有賣的,

  有人在賣雞蛋,也有人抱著公雞賣的,還有人在賣小雞崽、小鴨崽、小貓小狗小鵝苗的。

  「要買些雞崽鴨苗鵝苗麼?」姬氏問。

  「現在養這些小雞崽鴨苗合適麼,馬上天冷了?」

  「現在秋收季節,可以呢,」

  百姓孵化雞崽,一般都是春秋節,避開夏冬,這時氣溫好孵化,孵化出來的小崽也易成活,等冬天時,已經挺大了。

  「好,那抓點。」李逸覺得鄉下就得養點雞鴨鵝貓狗豬牛這些,一來有這條件養,二來自己吃也方便嘛,就算賣,也是能加收入。

  李逸把買小雞小鴨小鵝這任務,交給阿貴阿威他們的老婆,自己去找小狗崽。

  一直說要買狗看家護院,卻一直沒來的及買。

  黑子說養狗就得從狗崽開始養,大狗養不熟。

  韋集上還真有不少人賣狗崽的,李逸對狗的品種不太了解,劉黑子倒是很熟,一眼就能認出來,說這個是細犬,那個是松獅,最多的是柴狗,

  「想不到這居然還能看到遼東來的哈巴狗,還有羌地的贅犬,」

  「哈巴狗?」這名字李逸後世也常聽到啊,但大多成了個形容詞。

  「嗯,在遼東也被稱為笨狗,在河北那邊也挺多,這狗啊頭大而圓,鼻子短寬,眼睛圓凸,身體結實,四肢粗肚,被毛光滑,最是耐寒,可惜這窩哈巴狗兒不純,看著好像跟土狗混過,」劉黑子搖搖頭。

  李存孝幾個赤排羌,卻圍著一窩小犬,

  「這是羌人那邊的贅,性情兇猛,好鬥,但對主人很忠心,羌人喜歡養,在中原因此也稱這狗為羌狗。

  這種狗太兇了,不適合家裡養。」

  可李存孝四個赤排羌卻不捨得挪窩,看到這窩羌狗子,他們似乎看到了家鄉老友,

  李存孝還給李逸邊說帶比劃,意思就是想買。

  存禮在旁邊翻譯,「他們說這狗是最忠誠的朋友,養大後也非常兇猛,

  能夠看家護院保護主人,打獵也很不錯,兩隻就能聯合攻擊一頭老虎,可以輕易的獵殺野耗牛,他們想一人養一隻,他們以前都養過,會調教,能夠把它們訓練成一隻好護衛。


  「這純嗎?」李逸問,李逸看這窩小狗毛色不一,七隻小狗,三隻黑色的,卻又有四隻是灰色的,那四隻眼晴還是藍的。

  「純的,」李存孝拎著狗崽肯定的道,他還指著那四隻灰的,說這四隻更好。

  可李逸聽那賣狗的人說,這窩狗崽的父母都是黑色的。

  李存孝比劃一番,存禮翻譯說這四隻灰色的是極品,返祖的,這種極少見,但這種狗更好。

  「既然你們喜歡,那就一人買一隻。」

  「存禮,要不你也養一隻,你們這五人一組的,要養一起養。」李逸笑道。

  存禮聽說這種羌狗,長大後能有一百多斤重,連老虎都敢攻擊,有些害怕。但最後四個跟他混熟的赤排羌拍著他肩膀,讓他也一定要養,甚至還要劉黑子也養一條。

  於是乎,七條狗買了六條,還剩下一隻。

  「阿郎,要不這隻也買了,你也養一隻。」

  李逸看著僅剩下一隻的純黑小狗崽,

  「好吧,這隻也一起買了。」

  劉黑子其實更想買細犬或松獅,細長身子的細犬,可是打獵的好幫手,

  尤擅追擊。而藍舌頭的松獅,也俗稱獅子狗,這種土本松獅,天生長毛,漢朝時就是皇帝的獵犬了,也稱熊獅犬,一聽這名字就知道多兇悍,跟後來李逸見到的那種松獅完全不同,那是國外雜交品種了。

  按劉黑子說的,細犬、松獅,是現在長安貴族們養的最多的兩種狗,既能護衛,更是好獵犬,不過今天集市上的松獅細犬都不夠純,

  混的太雜,不好。

  集市上最多的是土狗,尋常百姓家養的看家護院的,黑的黃的紅的都有,李逸對這種被稱為土狗的小狗很喜歡,北方唐人也稱為柴狗,南方人稱為草狗。

  此時小崽子時更可愛,毛茸茸的。

  他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爺爺家養的大黃,這種狗子性格溫馴十分忠誠,看家護院是好手,

  「挑一隻黃狗,」

  「沒碰到狼青,那種狗其實也挺不錯的,母狗跟狼交配下的崽,稱為狼犬,外形像狼,比柴狗兇狠,」

  李逸好奇,「還真有狼跟犬配的種,能養的熟嗎?」

  「不好養,但養好了就非常值錢了。可惜今天沒碰到,這種還是比較少見的,估計得到終南山腳下的村子裡去尋才能碰到。」

  李逸對養狼犬啥的也沒興趣,甚至對那幾隻也沒啥興趣,他喜歡土狗。

  剛買來的土狗小黃,李逸特意給它取了個名字:「你以後就叫旺財,跟咱家招財要好處相處。」

  旺財是只小公狗,

  另一隻小黑,李逸也取了個名字,「你就叫來福吧。」

  一下子買了七隻贅,一隻土狗,

  轉身,那邊姬氏她們也挑好了雞崽鴨鵝崽,買了三十隻雞崽,三十隻小鴨子,還買了十隻小鵝。

  幾個婦人倒是經驗豐富,挑了很多母的,公的少。

  「養雞要跟鵝一起養,鵝不僅能看家護院,而且有鵝不怕黃鼠狼。」阿貴家的女人道。

  李逸想的則是自家多養點雞鴨,以後就能經常吃到土雞蛋了,還能做鹹鴨蛋,還能方便吃上土雞土鴨,

  不過這一批苗,最後也不知道能活多少。

  李逸還特意去看了下集市上的腐竹豆泡,韋家杜家都在集上有個鋪面,

  前面店鋪後面作坊,

  之前韋家查封掉的那個作坊又開起來了,仍是韋家的,看來是交了罰金解封了。

  兩家賣的腐竹豆泡,跟李逸家作坊的沒啥區別,價格都是百錢左右,也看不出銷量來,這玩意一般百姓也吃不起,豆腐賣肉價,誰捨得。

  也就是跟藻豆一樣,專供貴族大戶們的。

  看兩家店的員工,應當銷量挺不錯,反正人很多忙碌的很。

  李逸心態還好,面對韋杜這樣的頂級門閥的攻擊,他起碼也還拿到了一百兩黃金的方子錢,沒被他們吃干抹淨已經不錯了。

  韋家當初花五兩黃金就從李逸這挖走了人,拿到了方子,可最後自己作坊被查封,兩個管事被下獄,他們也一樣得捏著鼻子給李逸送來五十兩黃金,

  那次送錢之後,韋家倒好像沒有後續動作了,可能暫時記下了。


  但這件事,韋家肯定覺得比李逸更屈,前後搭進去何止百萬錢,更丟了臉面,但有秦王在,他們現在又不敢明亂來,估計憋屈的吐血。

  杜家那位老夫人,最近也沒再來煩過他。

  但李逸清楚,這些頂級門閥不是那種肯吃虧的主,現在不發作,但早晚還會秋後算帳的。

  但他李逸也一樣不是那種願意吃虧的人。

  當初別人也勸他不要收韋家的五十兩黃金,更反對他又主動賣方子給杜家,可李逸還是幹了,

  他可不會被人往左臉吐了口口水,再把右臉扭過去讓人吐。

  一行人回到無極草堂,

  草堂頓時熱鬧了起來,

  羅二羅三等都馬上過來,

  「看天色,最近幾天可能都是好天氣,收稻子的好日子呢,收了就能趕緊趁天晴曬上幾天入倉,你不回來我還說去長安跟你說嘞。」羅三道。

  「明天就開始收割,」

  李逸三十畝稻子,倒費不了多少功夫。

  不過學田還有二百八十畝地呢,其中稻田有一百二十畝,塬上還有一百畝穀子和六十畝大豆也要收。

  「要搶天時,萬一誤了這好晴天,等一下雨,爛在田裡,或是收回來發芽可就要命了,」羅三種地是好把式,他建議臨時雇些人來收割打穀,先入倉為安。

  李逸原本想著等村民們收割完,再請大家來收學田的,也算是給村民們提供個工作賺點外快。

  現在聽羅三一說,也覺得有道理,這天氣也不是能一直晴好,要是遇到連陰雨,那損失可就大了。

  趁著天時,先顆粒歸倉要緊。

  「那三叔你覺得是就在咱鄉里請一些本地鄉親來幫工,還是說直接到三橋、灞橋那邊去喊些青壯災民來?」

  「農忙時節,各家各戶現在都均田分地了,都要忙著收割打稻子,也要搶時間呢,

  不過用不著去三橋灞橋那邊找災民嘞,這前些天,看著稻子熟了,已經陸續有許多災民聞著稻香就過來嘞,如今就在滴河岸邊扎著草棚,等著活干嘞,

  吆喝一嗓子,要多少人就有多少,」

  三叔經驗豐富,「咱就按畝算,往年收割農忙時,也會有人來割稻子,

  不管他幾人一夥,就按收一畝地給多少糧食就是嘞。」

  「以前來收麥稻的麥客,好手一天能割一畝二分地呢。今年這麼多人來等活干,包兩頓乾飯,一畝再給二升稻子都有人搶嘞。」

  李逸覺得收稻穀這活可是非常辛苦的,割一畝稻才二升稻子太少了,說實話一人一天割一畝,那都得是非常熟練的年輕人才行。

  不能因為現在討活的人多,就刻意壓榨。

  都是窮苦人,受戰亂天災等影響,背並離鄉逃難在外,都不容易。

  「這樣,收一畝地給三升小米,包兩餐飯,都是下苦力的活,給大家吃好點,明天早上去買些肉,豬頭肉,豬蹄燉黃豆,得讓大家吃飽才有力氣幹活。」

  「還有一個,既然很多災民來討活,我們也不要挑挑揀揀只要青壯了,

  人家一家老少的,也可以一起來。」

  羅二在一旁道:「村長,雖說按畝計數,可還要包兩餐,又要有葷素,

  這要是一家老少一起干,小的老的幹不了多少活,卻不少吃,不划算嘞。」

  李逸笑笑,「他們譜非常不容易,都上門來討生活了,我能幫點就幫點1

  「村長,還有個事情,這秋收了,學堂說放半個月假,那我們作坊怎麼辦?」羅蒼問,雖說現在作坊沒不前那麼賺錢了,但譜還是一直賺錢的,生意譜還不錯,這要是停工,每天譜損失不人。

  李逸想了想,「我看要不這樣,作坊呢不停工,咱作坊里的人繼續做事,作坊出錢,僱人頂替她們回家收稻子穀子,蒼叔覺得怎麼樣?」

  雇一個青壯男人,頂替作坊或橋頭攤子的婦人回家收稻子穀子,這個工錢,甚至作坊來出。

  「這多不好,工坊不是出了兩份錢,又出女工們的工錢,還得給她們出錢僱工。」羅蒼趕緊道。

  「作坊停工,我們譜有損失,僱人替他們秋收,就當是大家在作坊辛苦做事的一個福利。」

  「這福利譜太好了,」羅蒼感嘆著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