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分屬敵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96章 分屬敵對

  「上詔,拜虎賁中郎趙基侍中,領虎賁中郎將事。」

  「臣聆詔。」

  趙基長拜,伸手從宣詔郎官處接住詔書,

  端著仔細研究,是質量比較上乘的黃絹,不是染色而成,用的就是這種顏色的蠶絲。

  他挺喜歡這種詔令書寫方式,很是簡略明了,沒那麼多修飾詞彙,

  見他摺疊好詔書,裴茂旁觀,擔心他犯錯,就取出一方摺疊的乾淨絲巾。

  趙基會意,將詔書用這絲幣裹了,就遞給了韓述。

  至於侍中銀印、虎賁中郎將銀印之類,沒有銀料,也來不及鑄造、鑿刻。

  但給他送來一套侍中冠服,侍中冠又叫貂蟬冠,硬質烏紗製成,冠頂有一團紅色簪纓,冠前有一枚金蟬,整體造型給他熟悉的感覺。

  越看越像《江山風雨情》里大明重臣們佩戴的那種,只是沒有誇張的簪纓、額前金蟬。

  猜測這應該是這兩天時間裡某個侍中加急製成的,只是便宜他了。

  這些侍中也夠閒的,不干別的,趕製冠服倒是一個比一個急。

  楊琦這些人也都是薪新袍服,人靠衣裝,瞅看衣冠楚楚像那麼回事。

  不似之前衣裝檻樓,有一種鄉野親近感。

  趙基解下頭盔,遞給裴豹,雙手端起貂蟬冠,仿佛戴金箍一樣鄭重戴在頭上。

  在下巴扎束系帶,又展開雙臂,敬純等人笑呵呵上前幫他卸甲,又將一領絳色衣袍穿上。

  紮好一塊塊黃金裝飾的腰帶,腰懸寶劍後,趙基試著抖了抖寬大雙袖。

  對著夥伴甩袖做了幾個姿勢,笑問:「如何?」

  莢童心裡本有些芥蒂,見趙基身形充實官服,貂蟬冠面目俊朗,陽光之下熠熠生輝光彩照人,不由笑說:「中郎英武俊朗,無人能及!」

  去卑拿出一塊銅鏡上前笑說:「中郎,請看。」

  銅鏡打磨技藝高超,趙基仔細端詳鏡中自己,漸漸收斂笑容:「還是有些不好,遮住了我的臉頰。等有空了,我為虎責製造一身好看、威武的服飾、冠帽。」

  受影視劇影響,他一直覺得飛碟帽很有特色,尤其是天寶款式。

  體格強健的人穿戴飛碟盔,目觀八方,威力很強。

  正常的頭盔多少有些影響他的發揮,視線極好的飛碟盔,真的與自己很搭。

  心裡思索著,轉身左手按劍柄,右臂一展,詢問楊琦所在:「諸位,如今趙某可能商議朝廷大事?」

  無人回應。

  裴茂見趙基指著密道入口處,就上前回答:「趙侍中,還請入閣樓中商議。」

  「我等商議朝廷大事,又不是鬼崇行舉,為何要躲避虎賁、義從?」

  趙基反問,裴茂就說:「吏士鼓譟喧譁,難免誤事。」

  「我在這裡,誰敢喧譁?」

  趙基扭頭去看幾個虎賁頭目,王琦上前拱手:「不妨口銜木枚。」

  「可以,就讓夥伴們看看朝中公卿是如何議事的。」

  趙基應下,不理眾人,就獨自向密道入口附近的草堆走去。

  昨夜這裡睡過百餘人,草堆鋪的寬展。

  他走到中間位置,盤腿而坐。

  去卑緊隨他而來,落座就問:「侍中就不怕楊氏?」

  「我族兄四人歿於王事,弘農虎賁近乎死絕。」

  趙基聲音低微:「楊琦之子楊亮、楊光在家,楊彪之子楊修也在家,御史中丞楊眾子嗣早亡。我本不在乎這些,這楊琦輕我,他眼中難道我要跪著迎奉他不成?」

  發作脾氣,就是感覺不到楊琦的尊重。

  現在連基本的場面活都不肯做,難道指望自己三拜九叩供著對方,才能換對方一個笑臉,一個中上的評價?

  就跟家裡一樣,本來自己就有外出闖蕩的心思。

  若家裡跟自己商量一下,把事情說明白,尊重一下自己的選擇權,給一點討價還價的餘地,他也不會那樣鬧。

  固然,家裡給的馬匹、鎧甲價值不菲,老趙還跟胡班老爹那裡說了好話幾乎是將能給的都給了,但就是缺少那麼一些尊重。


  楊琦忍辱負重的經驗很豐富,現在不尊重自己,難道就不尊重自己魔下的軍隊?

  這種不尊重的背後,是敵意;是敵意,讓楊琦不肯再掩飾。

  或許是自己暴露了敵意,楊琦也就暴露了。

  此刻不見楊琦動身,他周圍的郎官也都不肯挪步。

  桓典上前溫聲規勸,楊琦才不情不願走向草堆。

  而虎賁、匈奴義從也都斬木枝,削皮後咬在嘴裡,圍坐在草堆附近。

  草堆上圍坐成小團,虎賁頭目、郎官、匈奴貴族圍坐在中層,外層是數量更多虎賁、匈奴義從。

  坐在核心層,這裡已經無法用座次展示尊卑,更讓楊琦感到羞辱。

  從趙基出現,每次見面,他都能感受到這種羞辱。

  哪怕趙基不言語,僅僅是那種審視的目光,就讓楊琦感受到羞惱,仿佛趙基一直在衡量、對比彼此,想要挑戰他一樣。

  楊家人出了名的脾氣壞,似乎這種冠以「剛直』的脾氣是土人美德一樣他們可以用這種剛直來皇帝,似乎卻容不得別人在他們面前也擁有,

  展現同樣的美好品德。

  見沒了雜音,趙基就看裴茂:「裴公已去過密室,密室牆壘可完整?各窖錢幣可有挪動跡象?」

  「並未檢查各窖,只見了五處,錢幣堆積齊整,未見哄搶痕跡。」

  裴茂斟酌語言,他只想快點完成金庫交割,又說:「密室牆壁齊整無缺。」

  隨即裴茂鄭重拱手:「國家危難,趙侍中功勳卓著品性純良。真乃國家支柱,令人折服。」

  桓典也拱手,神情鄭重:「陛下本就有授侍中之位,與趙侍中促膝長談之意,奈何侍中忙碌難以分身,這才延誤耽擱。」

  趙基點頭,就說:「不必來回恭維,朝廷想拿走金庫,要滿足我三件要求。」

  桓典也斂容:「請言。」

  「這第一,要出具文書,說明金庫完整交割給朝廷。我家世貧寒,今後難免有不知情的鼠輩賊子籍此辱我清白。所以今後誰拿此事羞辱我個人、虎賁、右賢王與諸多義從的清譽、品德操守,我等殺之無罪。」

  匈奴人也有品德操守?

  楊琦下意識用餘光去看,才發現視線正面虎賁、匈奴人疊加錯落,跪坐聆聽,都很是專注。

  顯然哪怕是匈奴人,此刻都挺直腰背,面綻榮光,神色紅潤,恨不得將下巴指著天穹,極端顯得趾高氣揚。

  又是沉默,趙基環視這幾個人,就說:「我可以等,諸位仔細調查。抓了衛氏族老,仔細審問,自能知曉藏金多少。此地虎賁、義從,也可詢問盤查。我等上下一心,不給文書,就別想拿走一錢。」

  裴茂神情鄭重:「此應有之事,朝廷自會調查明白,力保趙侍中、以及虎責、諸多義從之名譽。可後人難免無知,若僅僅是質疑、評論就要殺害,

  這未免有失公允。」

  「裴尚書的意思是,卑微小吏可以質疑、議論上位公卿,而不用嚴懲,

  治罪?」

  趙基嘴角含笑,忍不住扭頭去看楊琦:「今我是侍中,平級質疑、議論楊侍中之過失,是不是無罪?」

  楊琦面沉如水不做回應,中圈圍坐的郎官們雙拳緊握。

  現在趙基身份大大的不同,誰敢跳出來罵『黃口小兒』,當場砍死也是活該。

  桓典緊繃麵皮忍著笑,他是袁氏故吏出身,努力維持鎮定、沉靜的姿態。

  他預感到趙家要跟楊家翻臉,沒想到趙彥沒來,趙基這麼有勇氣,就直接翻臉了。

  楊琦還敢開口?

  壓不住趙基,他就已經輸了。

  真讓趙基罵出來..真當天子對楊家沒想法?

  去年六月時,天子車駕、百官東遷,十四歲的天子能知道什麼!

  又能決斷什麼大事!

  不止是天子,天子身邊的老臣百死餘生,誰對楊氏三兄弟沒怨氣?

  年輕郎官看不懂問題的關鍵,有點閱歷的老臣哪個不懂?

  不是說一起吃過苦,就能平息這些怨氣。

  原來還能忍,白波諸將在側,又都餓著肚子,還要靠三楊出去化緣。

  現在白波諸將盡除,不僅能吃飽,還有巨額財富即將入庫,誰還會繼續克制?

  就缺一個重量級的人物站出來,總結得失,清算誤國之臣。

  同樣坐在核心圈的伏德則垂著頭,兩手緊緊掐自己大腿,大概這樣才不會笑出聲。

  趙基應徵虎費以來始終都在砍人,給朝廷的印象就是躁烈,一碰就炸。

  把趙基、虎責與匈奴人安排到一起,這可不僅僅是善意這麼簡單。

  結果倒好,相處兩天時間,彼此瞅對眼還成了朋友夥伴。

  其實一開始楊琦已經在示好趙基了,可趙基根本不上道,自主性太強,

  不肯配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