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城下之盟
馳道之上,趙基引十幾名虎賁侍郎上前。
對面去卑也引著匈奴小王、頭目,規模類似。
不止是雙方騎從規模類似,雙方武裝構成也格外的酷似。
雙方騎從相隔三十步時勒馬,趙基、去卑驅馬靠近,相距五步。
彼此相互觀察,去卑的相貌相對柔和,歷經風霜,積蓄兩抹油亮的髭鬚,其他鬍鬚、鬢須刮的乾淨,只有胡茬。
趙基一眼掃過,讓他在意的是去卑的雙眸瞳色,是淡淡水藍色。
去卑也審視趙基的相貌,只覺得被對方截住,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去卑握著馬鞭拱手:「當面可是虎賁趙中郎?」
趙基回禮,詢問:「是我,足下可是右賢王劉去卑?」
「是小王。」
去卑轉而就問:「小王聽亂兵說李樂、韓暹俱為中郎所斬?」
「嗯,昨夜胡才逃遁,我南下時與他在城西遭遇,亦被我射殺。後破楊奉,此公逃亡之際也被我格殺。」
趙基說著從馬具里抓出一串印綬錦袋,綬帶都是草草編織而成,就連裡面的官印也不是金銀材質,而是應急的銅印。
他手裡抓出來的不是四枚印信的綬袋,而是十五枚。
白波四將,都已封侯,有侯印、私印、將軍印、州牧印。
除了楊奉有一枚好印外,其他都是倉促製造的銅印,質量低劣。
去卑一時無語,就看著趙基翻開印袋,將一枚枚銅印拿在手裡把玩。
不止是去卑,他身後旁聽的小王、頭目們也是側目不已,還有人忍不住驅馬靠近幾步,想要看的更詳細一些。
趙基將銅印裝在一起遞給去卑:「右賢王仔細看看,免得說我誆你。」
「中郎見笑了。」
去卑伸手接住,隨意翻看幾個後就問:「可否給小王麾下鑑賞一番?」
「可以,不要遺失,這是我要拿回家裡的收藏品。右賢王也知道,白波諸將要挾朝廷,竊居高位,他們這些印可是當世孤品,意義不凡。」
去卑認真點頭,將幾枚銅印裝到錦袋,招來一名小王,將這袋銅印拿下去鑑賞。
不多時這些匈奴小王、部族首領檢查完畢,重新裝袋,送到去卑手裡。
去卑轉交趙基,並說:「中郎驍猛如似神人,我等實不敢冒犯。」
「右賢王說笑了,我三天不喝水也會渴死,半月不吃飯也會餓死,怎麼會是神人?」
趙基帶著笑容,重新檢查手裡的銅印,若真少一個,他就動手。
去卑愕然,等趙基檢驗完畢後詢問:「今賴中郎之力,白波諸將盡皆授首,不知中郎對朝野各方是何看法?」
「我的看法並不重要。」
趙基抬手臂握拳用大拇指指了指身後的虎賁騎士:「八百虎賁,誅殺白波諸將已是僥倖,又怎麼敢談論天下?不知右賢王是何看法?」
去卑側身以右手馬鞭指著身後:「小王這裡有五百精騎,返回西河、汾陽周邊,還能召集兩千餘騎。若能與中郎合力,自當能有一番作為。」
他態度放的很低,似乎願意配合虎賁做事。
趙基卻皺眉,深感疑惑:「君為堂堂右賢王,怎麼才召集區區兩千騎?」
「中郎有所不知,今匈奴右部以休屠各為主,素來不尊單于王庭,當年更是擅立單于,致使國中擾亂。正因右部桀驁,小王方能受此虛位。小王本部,不足千戶。」
去卑頓了頓,誠懇說:「小王久歷四方,漢之英雄莫有如中郎者。」
雙方都在試探對方,去卑越是這樣,趙基越是不敢相信對方的誠意。
迎著去卑探尋目光,趙基一笑:「右賢王的言語,令趙某感到迷惑,不妨講的明白一些。」
「那小王就斗膽了。」
去卑輕咳兩聲:「今日小王與衛氏必有一死,若是小王死而衛氏存。衛氏又會如何看待中郎?中郎乃少年英雄,衛氏豈會容忍?中郎堂堂大丈夫,又豈能俯身於衛氏之下?何況今日河東變化,皆系中郎、列位虎賁之功,衛氏豈會不恨?」
說著去卑還對趙基,與趙基身後的王琦、敬純、常茂等人拱手,似乎真的在表達敬意。
不見趙基反駁,去卑又說:「我匈奴國民不分貴賤皆崇尚英雄,與中郎為友,實系小王真心。若是朝廷受衛氏所惑,中郎今日殺小王,那明日中郎與列位虎賁自不會安樂。」
「原來如此,右賢王是想與我做朋友?」
趙基似乎聽明白了,也不回頭,保持著警惕,高聲詢問:「騎曹怎麼看?」
王琦與周圍人目光交流一番,見普遍眉目狠厲,當即驅馬上前拱手:「中郎,衛氏累世豪強,我等無不忌憚,深以為患。」
現在就看朝廷怎麼選擇了,如果要保衛氏……那隻好借刀殺人。
這是最壞的路,朝廷應該不會這麼短視。
但不能因為朝廷短視,就盲目遵從朝廷的決定。
人要為自己的安全負責。
趙基拿定主意,看向去卑的眼神也明亮許多,神情也趨於開朗:「那右賢王可否解釋一下,這個朋友該是什麼樣的朋友?是酒肉朋友,還是肩並肩,生死與共同謀富貴的朋友?」
「與人為友,自然是交情深闊為好。」
去卑也鬆一口氣,他的形勢很不妙,他見多了袁紹、張楊隨意翻臉的場面,先擺脫目前危局再說其他。
不想趙基追問:「那右賢王口中的交情深闊,該有多深才叫好?」
「自然是如中郎所說的並肩而戰,生死與共。」
去卑說著摘下頭盔連同馬鞭掛在馬具上,雙手抬起托舉掌心朝天,仰頭看天穹:「小王願向戰神盟誓,若違背誓言,將死在亂箭之下,屍體被狼吃掉!」
「有一事忘記向右賢王說了,我等在絳邑駐屯時,有叫劉賀都的匈奴小王與李樂勾結,率部來襲,其父子為我等所殺。聽聞他早年曾追隨前單于征討黃巾,可與右賢王有舊?」
「他呀?小王與他交情淡薄,因右賢王之位,頗有宿怨。」
去卑言辭鑿鑿,神情決然,不似作偽。
還擔心趙基不信,他扭頭展臂指著身後一眾小王、頭目:「此皆可為證,小王與劉賀都並不熟稔。」
趙基側目去看,這些人也都點著頭,陸續用熟練或不熟練的漢語回答。
見此趙基才釋然,就說:「既如此,且等候朝廷敕使。若是誅討衛氏,我等就盟誓天地;如若不然……右賢王該做什麼?」
「小王明白。」
去卑感覺回答的不夠明白,又解釋說:「這必然是宗賊蠱惑奸臣,小王自當誅討宗賊,再向朝廷請罪!」
趙基點著頭,笑說:「那你我各自歸陣,等候朝廷敕使。」
「小王告退。」
去卑還拱拱手,勒馬轉身,拿起馬具上的頭盔,戴在頭頂。
目送這些匈奴貴族離去,王琦等人驅馬靠近:「中郎,朝廷可會如願?」
「有我等在,朝廷又豈會自甘輕賤,去討飯吃?」
趙基眯眼望著遠去的匈奴貴族,評價說:「這個右賢王還是很有禮貌的,難怪匈奴被鮮卑逐入塞內。」
敬純有些擔憂詢問:「中郎要與此人結盟?」
「文卿兄,世上盟約有兄弟之盟,翁婿之盟,主從之盟,也有城下之盟。眼前不過權宜之計,有盟約在,他想走,不給我等留些幫手未免有失盟友道義。」
趙基驅馬上前幾步控馬轉身,看著周圍虎賁頭目:「這有名無實的右賢王,很適合為我們帶路。匈奴族群部眾甚多,有他協助,能省去許多瑣碎事。飯要一點點吃,不能急。」
王琦見過大場面,最先反應過來,拱手:「喏!」
其他虎賁也是拱手:「喏!」
「歸陣,等待朝廷敕使!」
對面去卑也引著匈奴小王、頭目,規模類似。
不止是雙方騎從規模類似,雙方武裝構成也格外的酷似。
雙方騎從相隔三十步時勒馬,趙基、去卑驅馬靠近,相距五步。
彼此相互觀察,去卑的相貌相對柔和,歷經風霜,積蓄兩抹油亮的髭鬚,其他鬍鬚、鬢須刮的乾淨,只有胡茬。
趙基一眼掃過,讓他在意的是去卑的雙眸瞳色,是淡淡水藍色。
去卑也審視趙基的相貌,只覺得被對方截住,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去卑握著馬鞭拱手:「當面可是虎賁趙中郎?」
趙基回禮,詢問:「是我,足下可是右賢王劉去卑?」
「是小王。」
去卑轉而就問:「小王聽亂兵說李樂、韓暹俱為中郎所斬?」
「嗯,昨夜胡才逃遁,我南下時與他在城西遭遇,亦被我射殺。後破楊奉,此公逃亡之際也被我格殺。」
趙基說著從馬具里抓出一串印綬錦袋,綬帶都是草草編織而成,就連裡面的官印也不是金銀材質,而是應急的銅印。
他手裡抓出來的不是四枚印信的綬袋,而是十五枚。
白波四將,都已封侯,有侯印、私印、將軍印、州牧印。
除了楊奉有一枚好印外,其他都是倉促製造的銅印,質量低劣。
去卑一時無語,就看著趙基翻開印袋,將一枚枚銅印拿在手裡把玩。
不止是去卑,他身後旁聽的小王、頭目們也是側目不已,還有人忍不住驅馬靠近幾步,想要看的更詳細一些。
趙基將銅印裝在一起遞給去卑:「右賢王仔細看看,免得說我誆你。」
「中郎見笑了。」
去卑伸手接住,隨意翻看幾個後就問:「可否給小王麾下鑑賞一番?」
「可以,不要遺失,這是我要拿回家裡的收藏品。右賢王也知道,白波諸將要挾朝廷,竊居高位,他們這些印可是當世孤品,意義不凡。」
去卑認真點頭,將幾枚銅印裝到錦袋,招來一名小王,將這袋銅印拿下去鑑賞。
不多時這些匈奴小王、部族首領檢查完畢,重新裝袋,送到去卑手裡。
去卑轉交趙基,並說:「中郎驍猛如似神人,我等實不敢冒犯。」
「右賢王說笑了,我三天不喝水也會渴死,半月不吃飯也會餓死,怎麼會是神人?」
趙基帶著笑容,重新檢查手裡的銅印,若真少一個,他就動手。
去卑愕然,等趙基檢驗完畢後詢問:「今賴中郎之力,白波諸將盡皆授首,不知中郎對朝野各方是何看法?」
「我的看法並不重要。」
趙基抬手臂握拳用大拇指指了指身後的虎賁騎士:「八百虎賁,誅殺白波諸將已是僥倖,又怎麼敢談論天下?不知右賢王是何看法?」
去卑側身以右手馬鞭指著身後:「小王這裡有五百精騎,返回西河、汾陽周邊,還能召集兩千餘騎。若能與中郎合力,自當能有一番作為。」
他態度放的很低,似乎願意配合虎賁做事。
趙基卻皺眉,深感疑惑:「君為堂堂右賢王,怎麼才召集區區兩千騎?」
「中郎有所不知,今匈奴右部以休屠各為主,素來不尊單于王庭,當年更是擅立單于,致使國中擾亂。正因右部桀驁,小王方能受此虛位。小王本部,不足千戶。」
去卑頓了頓,誠懇說:「小王久歷四方,漢之英雄莫有如中郎者。」
雙方都在試探對方,去卑越是這樣,趙基越是不敢相信對方的誠意。
迎著去卑探尋目光,趙基一笑:「右賢王的言語,令趙某感到迷惑,不妨講的明白一些。」
「那小王就斗膽了。」
去卑輕咳兩聲:「今日小王與衛氏必有一死,若是小王死而衛氏存。衛氏又會如何看待中郎?中郎乃少年英雄,衛氏豈會容忍?中郎堂堂大丈夫,又豈能俯身於衛氏之下?何況今日河東變化,皆系中郎、列位虎賁之功,衛氏豈會不恨?」
說著去卑還對趙基,與趙基身後的王琦、敬純、常茂等人拱手,似乎真的在表達敬意。
不見趙基反駁,去卑又說:「我匈奴國民不分貴賤皆崇尚英雄,與中郎為友,實系小王真心。若是朝廷受衛氏所惑,中郎今日殺小王,那明日中郎與列位虎賁自不會安樂。」
「原來如此,右賢王是想與我做朋友?」
趙基似乎聽明白了,也不回頭,保持著警惕,高聲詢問:「騎曹怎麼看?」
王琦與周圍人目光交流一番,見普遍眉目狠厲,當即驅馬上前拱手:「中郎,衛氏累世豪強,我等無不忌憚,深以為患。」
現在就看朝廷怎麼選擇了,如果要保衛氏……那隻好借刀殺人。
這是最壞的路,朝廷應該不會這麼短視。
但不能因為朝廷短視,就盲目遵從朝廷的決定。
人要為自己的安全負責。
趙基拿定主意,看向去卑的眼神也明亮許多,神情也趨於開朗:「那右賢王可否解釋一下,這個朋友該是什麼樣的朋友?是酒肉朋友,還是肩並肩,生死與共同謀富貴的朋友?」
「與人為友,自然是交情深闊為好。」
去卑也鬆一口氣,他的形勢很不妙,他見多了袁紹、張楊隨意翻臉的場面,先擺脫目前危局再說其他。
不想趙基追問:「那右賢王口中的交情深闊,該有多深才叫好?」
「自然是如中郎所說的並肩而戰,生死與共。」
去卑說著摘下頭盔連同馬鞭掛在馬具上,雙手抬起托舉掌心朝天,仰頭看天穹:「小王願向戰神盟誓,若違背誓言,將死在亂箭之下,屍體被狼吃掉!」
「有一事忘記向右賢王說了,我等在絳邑駐屯時,有叫劉賀都的匈奴小王與李樂勾結,率部來襲,其父子為我等所殺。聽聞他早年曾追隨前單于征討黃巾,可與右賢王有舊?」
「他呀?小王與他交情淡薄,因右賢王之位,頗有宿怨。」
去卑言辭鑿鑿,神情決然,不似作偽。
還擔心趙基不信,他扭頭展臂指著身後一眾小王、頭目:「此皆可為證,小王與劉賀都並不熟稔。」
趙基側目去看,這些人也都點著頭,陸續用熟練或不熟練的漢語回答。
見此趙基才釋然,就說:「既如此,且等候朝廷敕使。若是誅討衛氏,我等就盟誓天地;如若不然……右賢王該做什麼?」
「小王明白。」
去卑感覺回答的不夠明白,又解釋說:「這必然是宗賊蠱惑奸臣,小王自當誅討宗賊,再向朝廷請罪!」
趙基點著頭,笑說:「那你我各自歸陣,等候朝廷敕使。」
「小王告退。」
去卑還拱拱手,勒馬轉身,拿起馬具上的頭盔,戴在頭頂。
目送這些匈奴貴族離去,王琦等人驅馬靠近:「中郎,朝廷可會如願?」
「有我等在,朝廷又豈會自甘輕賤,去討飯吃?」
趙基眯眼望著遠去的匈奴貴族,評價說:「這個右賢王還是很有禮貌的,難怪匈奴被鮮卑逐入塞內。」
敬純有些擔憂詢問:「中郎要與此人結盟?」
「文卿兄,世上盟約有兄弟之盟,翁婿之盟,主從之盟,也有城下之盟。眼前不過權宜之計,有盟約在,他想走,不給我等留些幫手未免有失盟友道義。」
趙基驅馬上前幾步控馬轉身,看著周圍虎賁頭目:「這有名無實的右賢王,很適合為我們帶路。匈奴族群部眾甚多,有他協助,能省去許多瑣碎事。飯要一點點吃,不能急。」
王琦見過大場面,最先反應過來,拱手:「喏!」
其他虎賁也是拱手:「喏!」
「歸陣,等待朝廷敕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