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朝廷底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營房內,趙彥見趙基進來,也是起身上前。

  在門房光照好的地方,抓著趙基手掌仔細端詳他身上鎧甲:「甚好,阿季甚是威武啊!」

  趙基也展示鎧甲各處細節,趙彥繞著趙基觀察一圈,連連點頭,囑咐長隨:「去準備飯食。」

  「喏。」

  長隨歡欣應下,拱手後退。

  跟隨而來的韓述持趙基的斬馬劍立在房門外,房內趙基解下頭盔:「趙公,卑職已將馬匹交割給了徐公明。」

  「嗯。」

  趙彥落座,對坐在身邊的趙基說:「我還擔心虎賁營士捨不得這些馬匹,看來都心懷國事,是我多想了。如今營中還有多少馬匹?阿季帶來多少騎士?」

  「卑職率虎賁騎士四百八十七人,另有虎賁二十五騎封鎖馳道隘口,南下時自會入隊。此外還有騎奴六十五騎,其中十五騎是卑職的騎奴。這些騎奴源自俘獲的宗賊部曲、漢胡兒,妻室也在掌控中。」

  趙基頓了頓,又說:「除去交割給徐晃的一百十三匹馬外,還有餘馬七十匹,以補軍用。趙公這裡組建親騎,也可支用三十匹。」

  「嗯,昨夜馬枝也有提議,今日已從郡兵、徐公明麾下選取健兒百人,為老夫衛士。若再有三十匹馬,足夠使用。」

  趙彥不反對這三十匹馬的『投獻』,給他補充、建設衛隊也是必要的一環。

  虎賁是天子的宿衛,沒有特殊的詔令許可,誰都不能用虎賁當護衛。

  趙彥自不想在這點細節上讓人詬病,轉而就問:「我見徐公明也在外面等候,阿季覺得此人如何?」

  「時之良將,可為國家爪牙。」

  趙基由衷稱讚,卻讓趙彥格外驚奇,上下審視趙基:「竟不想我家阿季有此般見識?何以見得?」

  「渡河勤王能全身而退,又能遠離安邑返鄉募兵,就說明這人不僅知兵善戰,更胸懷大節,不與白波諸將同流。奈何受制於人,明珠暗投。」

  趙彥聽了抬手撫須:「本以為阿季少年得意,難免驕狂,竟不想有這般識人之明。」

  稱讚之際也在觀察趙基的反應,趙基反應平靜,他是理所應當的認同徐晃的能力,談不上虛言矯飾、商業互夸。

  趙彥心情大好,又不好表現出來,遂問:「昨日裴秀、衛固等人不肯赴宴議事,虎賁營中就南下之事可有決斷?」

  「我等與賊臣勢不兩立。」

  趙基這時候將賈逵那邊書寫的進獻表文取出,是摺疊起來的帛書,雙手遞上:「趙公請看。」

  趙彥本以為是討賊誓書,拿起來沒想到竟然是一筆厚重的金帛獻表。

  頓時就眯眼:「五百金,絹兩千匹?阿季,侯氏財富多少?」

  「侯氏之富裕,非趙公所能想像。」

  趙基語氣略無奈:「我等也是兩難,既想進獻金帛以紓解朝廷困頓,又怕連累如衛仲堅這樣的夥伴。為今之計,唯有盡誅白波諸將,推罪於彼。這樣一來,衛氏、范氏也好自證清白。」

  「他們何來的清白?」

  趙彥將帛書摺疊放在桌案,感覺又有些不妥,索性遞給趙基:「此物不便讓外人知曉,待處理韓暹之後,再拿來給我。」

  「是。」

  趙基接住,轉而又說:「趙公,倉曹賈梁道與其妻兄出謀獻策,功勳非淺。討平白波諸將後,卑職等人慾驅逐北面匈奴,又恐朝中無人說話。卑職想請趙公舉薦賈倉曹妻兄柳孚為尚書郎,這樣也方便上下溝通。」

  趙彥皺眉:「他們對你很重要?」

  「是,虎賁聚集時,我與賈逵盟誓,他助我穩定內部,我助他驅逐匈奴。」

  趙基神情認真:「他的妻兄也是勤勉能吏,但賈逵有謀國之殊才。既然與之盟誓,我自會全力以赴。」

  「尚書郎……」

  趙彥撫須沉吟:「以柳氏的門第,起家尚書郎不妥,可征為黃門郎,待天子熟知此人後,再轉任台閣。」

  他做出安排,又看趙基:「還有什麼人?」

  趙基想了想,就說:「沒有了,營中大半虎賁南下討賊,趙公可尋訪良才,若是於國有用,徵用即可。討平白波後,卑職與虎賁北上驅逐匈奴,恐怕要折損許多。」

  「這匈奴非要驅逐?」


  「是,現在匈奴也受災,立足不穩。若是拖延數年,便無力驅逐。」

  趙基想了想又說:「每破匈奴一部,便能解救許多被擄的良家子、邊民,也能收漢胡兒為我所用。戰事受挫,也有汾水、稷山為天險,不至於連累安邑。」

  「五百虎賁南下,再北上時,我只能讓你帶走三百。」

  趙彥想到安邑那邊的情況,神情嚴肅:「或許你只能帶走百人,天子及朝廷,急需補充。招納而來的降兵倒是可以給你,至於錢糧、稅賦之類,目前朝廷也無力襄助什麼。」

  「百人也可,我要帶走徐公明,他一人可抵五百騎。」

  「可以,此事我能做主。」

  趙彥回憶楊彪等人的態度,轉而就說:「既然要驅逐匈奴,你放開手去打,不要拘泥於道德。對朝廷來說,你擊走匈奴,也是一場大勝。自此疏通太原、西河、雁門三郡,朝廷威勢自然大振。」

  思索著,還是覺得不穩妥,就說:「關中李郭二賊相互敵視,一時間即便生出聯合之意,也難速成。待討平白波賊,無人作梗,朝廷自會招撫段煨,有段煨鎮守華陰,能為你爭取半年時間。此外,原左馮翊賈詡賈文和避亂居於段煨營中,我遣使召他。請他為阿季參謀軍事,多少有些把握。」

  「他還在華陰?」

  趙基倍感驚奇,瞪大眼睛。

  趙彥也很是驚奇,審視趙基:「阿季識得此人?」

  「是,我在稷山時救助過兩位逃亡的太原士人,聽他們討論談起過賈詡,罵他說是什麼文和亂武,是西涼毒士。」

  趙基找了個理由,皺眉:「他怎麼還在華陰?莫不是對朝廷還存有希望?」

  「嗯,阿季你不要聽信太原人言語,他們是因王子師之事對涼州人仇恨難解,自然怨恨賈文和,賈文和也不過是為了自保。王子師之後,賈文和規勸李傕,對天子、公卿多有回護、救助,恩情不淺。」

  趙彥說這話時神情古怪,又繼續說:「賈文和是左馮翊,官印還在他手。朝廷若有興復之望,段煨可舉弘農之眾,賈詡也能聚渭北吏民。此二人聯手,足以為朝廷西面屏障。」

  說著趙彥起身,取來一卷羊皮地圖鋪開,對趙基比劃方位、各郡對應關係,著重在太原點了點:「朝廷遷入安邑以來,不說河東郡守王邑,那西河郡守劉玄也能遣使問候。唯獨太原,郡內殷富,卻不通使者。二月時朝廷派遣新郡守,赴任途徑平陽時為匈奴截殺。驅逐北面匈奴,朝廷就能得太原之物力。」

  他用手在汾水比劃:「太原錢糧順汾水而下,立刻就能紓解當下之困頓。其實阿季不說討伐匈奴,朝廷也有此意。我等老朽之人,閒暇時就商議軍事。奈何受白波賊脅迫,空有壯志卻難施展!」

  趙彥可以說是咬牙切齒,感覺有大有生吞活剝這些軍閥的恨意,趙基見此也是心有戚戚。

  想了想,就問:「若太原人不肯進獻錢糧,為之奈何?」

  趙彥一愣,平靜捲起地圖,似笑非笑:「侯氏之富,比之太原各家何如?」

  趙基明白了,真的不能用之前的認知來解讀現在這批血海里爬出來的公卿。

  他們恨李郭二賊,恨白波諸將,難道不恨各地作壁上觀,如看猴戲的豪桀?

  關東群凶,估計也寫在朝廷的黑名單里。

  真驅逐了盤踞平陽地區的匈奴,有了這樣的武力,又有朝廷大義……太原各家還不識趣,那真的要考慮騰籠換鳥了。

  好在這一茬公卿存留不多,也沒有後繼。

  否則光靠軍功,與這麼多狠人競爭,自己很難出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