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桓齮
呂軻派去的親信杜雨與馬朶快馬加鞭,一路塵土飛揚,終於抵達了駐軍營地。
營門前,兩名守衛手持長槍,神色冷峻,見他們疾馳而來,立刻將長槍一橫,厲聲喝道:「站住!此處乃駐軍營地,閒雜人等不得靠近!」
杜雨急忙勒住韁繩,翻身下馬,心急如焚地說道:「兩位軍爺,我們有十萬火急的軍情,需立刻面見將軍,還望通融通融!」
守衛卻不為所動,眉頭一皺,打量著他們,說道:「軍情?口說無憑,可有令牌或文書?」
杜雨一聽,心中暗叫不好,他一心想著儘快趕來求救,竟忘了這茬,趕忙解釋道:「事發突然,實在來不及準備文書!」
守衛卻依舊搖頭,長槍穩穩地攔在身前,沒有絲毫退讓之意,冷冷說道:「沒有軍令,誰來都不行,這是規矩。」
就在這時,營地內走出一位副將模樣的人,他身著鎧甲,神色威嚴,見門口僵持不下,便開口問道:「發生何事?」
杜雨如遇救星,連忙上前,將洪水決堤的情況詳細說明,懇請他能速速通報此地將軍。
副將聽後,臉色微微一變,沉吟片刻道:「將軍正在商議要事,你們先在此等候,待我進去稟報。」
杜雨儘管心中焦急,卻也只能無奈等待。
片刻後,副將返回,面露難色地說道:「將軍說了,調兵遣將事關重大,僅憑你們一面之詞,難以決斷。況且,營地也有自身的防禦任務,不可輕易出兵。」
說罷,那副將轉身便要走。
杜雨見此,頓時急了,向前一步說道:「等等,洪水的情況將軍一定也已知曉,如今百姓忍飢挨餓,難堪大用,此時正是用到軍隊的時候!」
副將回過頭,面露不悅之色,臉上的肌肉微微抽搐了一下,心中暗自腹誹:這人怎麼如此不知好歹。
杜雨見此,接著說道:「我乃是奉了我家大人呂軻呂司空的命令前來,還望副將能向將軍稟明。」
副將聽了杜雨這番話,神色微微動容,他下意識地抿了抿嘴唇,目光在杜雨身上停留片刻,又望向營帳,心中暗自思索。
片刻後,副將說道:「你們在這等著,待我前去稟報。」
副將轉身快步走進營帳,桓齮將軍正端坐在帳中看著兵書,神情專注。
副將走上前,恭敬地行了個禮,說道:「桓齮將軍,營門外有兩人自稱是呂軻呂司空的親信,說洪水決堤,請求我軍出兵救援。」
桓齮聽聞呂軻的名字,手中的兵書微微一頓,眉頭輕皺,陷入了短暫的猶豫。「呂軻?他怎麼會來此?」
桓齮雖從未見過呂軻,但這位年輕司空的種種事跡卻早有耳聞。
思索再三,桓齮站起身,說道:「我親自出去看看。」
桓齮大步走出營帳,很快來到營門前,見到杜雨二人,沉聲道:「我是此地將軍桓齮,你是呂司空派來的?可有憑證?」
杜雨急忙取出自己的身份令牌,只見那塊鐵牌正面刻著一個呂字,背面則是杜雨的姓名。
「將軍,我沒有文書、虎符這些憑證,只有跟隨呂司空的信物,還望將軍明鑑。」
桓齮將令牌在手中掂量了幾下,抬眼看向杜雨,問道:「呂司空身為朝廷高官,政務繁忙,為何會前來此地?」
杜雨聞言答道:「我家大人掌管全國水利和基礎建設,此番洪水來勢洶洶,定會有多處堤壩決口,水利設施受損嚴重。因此親奏大王,懇請前來賑災。我家大人一得到大王應允,便日夜兼程趕來,此刻正帶領百姓在決堤處奮力搶險。」
桓齮聽後,微微點頭,表面上不動聲色,內心卻掀起了波瀾。他暗自想到,自己從軍多年,歷經無數征戰,如今卻只是個裨將,手下不過五千來人。每日在這偏遠之地,默默駐守,難有晉升之機。他自認自己的才學、謀略並不輸於人,只是缺一個出人頭地的契機。
若是能乘上呂軻的船,憑藉此次救災的功勞,再加上呂軻在朝堂上的影響力,日後飛黃騰達或許真的指日可待。
桓齮聽了杜雨的回答,臉上露出一副猶豫不決的神情。他微微皺起眉頭,目光在杜雨身上來回打量,似乎仍在權衡利弊。
但桓齮眼角餘光掃向一旁的副將,給他遞去一個不易察覺的眼神。那眼神中帶著一絲暗示,仿佛藏著一些只有他們兩人能懂的默契。
副將心領神會,立刻上前一步。
「將軍,如今洪水肆虐,百姓深陷水火之中,這是關乎民生的大事。呂司空心繫百姓,親自前來賑災,足見其大義。我等身為秦國將士,保家衛國、守護百姓本就是職責所在。此時出兵援助,不僅能解救百姓於危難,更是為秦國分憂解難啊。將軍,事急從權,還望您三思。」
桓齮聽著副將的話,臉上依舊是那副猶豫的神情,但心中卻暗自得意。
待副將話音剛落,桓齮重重地嘆了口氣,像是終於下定了決心,說道:「罷了罷了,百姓有難,我等身為軍人,又豈能見死不救?況且呂司空都親自奔赴一線,我等又怎能退縮!」
桓齮此話一出,杜雨和馬朶眼中頓時湧起激動的淚花,連忙作揖謝恩:「多謝將軍!多謝將軍救命之恩!」
桓齮擺了擺手,示意他們起身,而後暗自思忖:此次出兵,雖說有呂軻的求援,可終究沒有大王的軍令,風險著實不小。若是親自前往,一旦出了岔子,大王怪罪下來,自己可就徹底沒了退路。不如讓手下的兵尉魏鞍帶隊,即便真有問題,也能將責任推到他自作主張上,自己還能留有轉圜的餘地。
這般思量已定,桓齮轉身對著身後待命的將士們高聲喊道:「魏鞍何在?」
不一會兒,只見一位身形魁梧的將領從隊伍中走出。魏鞍來到桓齮面前單膝跪地,身上的鎧甲發出碰撞的清脆聲響。「、魏鞍在此,聽候將軍吩咐!」
桓齮點了點頭,沉聲道:「魏鞍,如今呂司空派人求援,洪水肆虐,百姓危在旦夕。我命你即刻帶領四營、五營兩千將士,跟隨這兩位使者前去支援。記住,一切行動聽從呂司空指揮,若有差池,軍法處置!」
魏鞍聽聞,雙手抱拳,朗聲道:「末將領命!」
說罷,魏鞍站起身來,轉身面向隊伍,深吸一口氣,扯著嗓子喊道:「四營、五營全體將士聽令,挑即刻整隊出發!」
營門前,兩名守衛手持長槍,神色冷峻,見他們疾馳而來,立刻將長槍一橫,厲聲喝道:「站住!此處乃駐軍營地,閒雜人等不得靠近!」
杜雨急忙勒住韁繩,翻身下馬,心急如焚地說道:「兩位軍爺,我們有十萬火急的軍情,需立刻面見將軍,還望通融通融!」
守衛卻不為所動,眉頭一皺,打量著他們,說道:「軍情?口說無憑,可有令牌或文書?」
杜雨一聽,心中暗叫不好,他一心想著儘快趕來求救,竟忘了這茬,趕忙解釋道:「事發突然,實在來不及準備文書!」
守衛卻依舊搖頭,長槍穩穩地攔在身前,沒有絲毫退讓之意,冷冷說道:「沒有軍令,誰來都不行,這是規矩。」
就在這時,營地內走出一位副將模樣的人,他身著鎧甲,神色威嚴,見門口僵持不下,便開口問道:「發生何事?」
杜雨如遇救星,連忙上前,將洪水決堤的情況詳細說明,懇請他能速速通報此地將軍。
副將聽後,臉色微微一變,沉吟片刻道:「將軍正在商議要事,你們先在此等候,待我進去稟報。」
杜雨儘管心中焦急,卻也只能無奈等待。
片刻後,副將返回,面露難色地說道:「將軍說了,調兵遣將事關重大,僅憑你們一面之詞,難以決斷。況且,營地也有自身的防禦任務,不可輕易出兵。」
說罷,那副將轉身便要走。
杜雨見此,頓時急了,向前一步說道:「等等,洪水的情況將軍一定也已知曉,如今百姓忍飢挨餓,難堪大用,此時正是用到軍隊的時候!」
副將回過頭,面露不悅之色,臉上的肌肉微微抽搐了一下,心中暗自腹誹:這人怎麼如此不知好歹。
杜雨見此,接著說道:「我乃是奉了我家大人呂軻呂司空的命令前來,還望副將能向將軍稟明。」
副將聽了杜雨這番話,神色微微動容,他下意識地抿了抿嘴唇,目光在杜雨身上停留片刻,又望向營帳,心中暗自思索。
片刻後,副將說道:「你們在這等著,待我前去稟報。」
副將轉身快步走進營帳,桓齮將軍正端坐在帳中看著兵書,神情專注。
副將走上前,恭敬地行了個禮,說道:「桓齮將軍,營門外有兩人自稱是呂軻呂司空的親信,說洪水決堤,請求我軍出兵救援。」
桓齮聽聞呂軻的名字,手中的兵書微微一頓,眉頭輕皺,陷入了短暫的猶豫。「呂軻?他怎麼會來此?」
桓齮雖從未見過呂軻,但這位年輕司空的種種事跡卻早有耳聞。
思索再三,桓齮站起身,說道:「我親自出去看看。」
桓齮大步走出營帳,很快來到營門前,見到杜雨二人,沉聲道:「我是此地將軍桓齮,你是呂司空派來的?可有憑證?」
杜雨急忙取出自己的身份令牌,只見那塊鐵牌正面刻著一個呂字,背面則是杜雨的姓名。
「將軍,我沒有文書、虎符這些憑證,只有跟隨呂司空的信物,還望將軍明鑑。」
桓齮將令牌在手中掂量了幾下,抬眼看向杜雨,問道:「呂司空身為朝廷高官,政務繁忙,為何會前來此地?」
杜雨聞言答道:「我家大人掌管全國水利和基礎建設,此番洪水來勢洶洶,定會有多處堤壩決口,水利設施受損嚴重。因此親奏大王,懇請前來賑災。我家大人一得到大王應允,便日夜兼程趕來,此刻正帶領百姓在決堤處奮力搶險。」
桓齮聽後,微微點頭,表面上不動聲色,內心卻掀起了波瀾。他暗自想到,自己從軍多年,歷經無數征戰,如今卻只是個裨將,手下不過五千來人。每日在這偏遠之地,默默駐守,難有晉升之機。他自認自己的才學、謀略並不輸於人,只是缺一個出人頭地的契機。
若是能乘上呂軻的船,憑藉此次救災的功勞,再加上呂軻在朝堂上的影響力,日後飛黃騰達或許真的指日可待。
桓齮聽了杜雨的回答,臉上露出一副猶豫不決的神情。他微微皺起眉頭,目光在杜雨身上來回打量,似乎仍在權衡利弊。
但桓齮眼角餘光掃向一旁的副將,給他遞去一個不易察覺的眼神。那眼神中帶著一絲暗示,仿佛藏著一些只有他們兩人能懂的默契。
副將心領神會,立刻上前一步。
「將軍,如今洪水肆虐,百姓深陷水火之中,這是關乎民生的大事。呂司空心繫百姓,親自前來賑災,足見其大義。我等身為秦國將士,保家衛國、守護百姓本就是職責所在。此時出兵援助,不僅能解救百姓於危難,更是為秦國分憂解難啊。將軍,事急從權,還望您三思。」
桓齮聽著副將的話,臉上依舊是那副猶豫的神情,但心中卻暗自得意。
待副將話音剛落,桓齮重重地嘆了口氣,像是終於下定了決心,說道:「罷了罷了,百姓有難,我等身為軍人,又豈能見死不救?況且呂司空都親自奔赴一線,我等又怎能退縮!」
桓齮此話一出,杜雨和馬朶眼中頓時湧起激動的淚花,連忙作揖謝恩:「多謝將軍!多謝將軍救命之恩!」
桓齮擺了擺手,示意他們起身,而後暗自思忖:此次出兵,雖說有呂軻的求援,可終究沒有大王的軍令,風險著實不小。若是親自前往,一旦出了岔子,大王怪罪下來,自己可就徹底沒了退路。不如讓手下的兵尉魏鞍帶隊,即便真有問題,也能將責任推到他自作主張上,自己還能留有轉圜的餘地。
這般思量已定,桓齮轉身對著身後待命的將士們高聲喊道:「魏鞍何在?」
不一會兒,只見一位身形魁梧的將領從隊伍中走出。魏鞍來到桓齮面前單膝跪地,身上的鎧甲發出碰撞的清脆聲響。「、魏鞍在此,聽候將軍吩咐!」
桓齮點了點頭,沉聲道:「魏鞍,如今呂司空派人求援,洪水肆虐,百姓危在旦夕。我命你即刻帶領四營、五營兩千將士,跟隨這兩位使者前去支援。記住,一切行動聽從呂司空指揮,若有差池,軍法處置!」
魏鞍聽聞,雙手抱拳,朗聲道:「末將領命!」
說罷,魏鞍站起身來,轉身面向隊伍,深吸一口氣,扯著嗓子喊道:「四營、五營全體將士聽令,挑即刻整隊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