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章 登樓,揭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次日晌午,天大晴。

  天光大亮,積雪消融,正是登高望遠的好時候。

  一眾慕名而來的外地文人囿於連日的暴雪只能蝸居客棧,也。趁著今日紛紛離了房間,

  天一剛亮便已然爭先恐後地便登上了岳陽樓底,對著眼前的大好景色一展心中積攢已久的詩情。

  這一日,即便是深居府邸久未露面的郡守江臨鶴也特意於黃鶴樓頂擺下豐盛宴席,但凡是所提之詩能入得其眼,縱是最終不能被採納,也會第一時間被邀請入得宴席之上,成為郡守的座上嘉賓。

  擺出此等姿態,足以可見這江南第一樓在這位江郡守心中的有著何其重要的地位。

  其實自打那徵集令頒布起,黃鶴樓相關的詩歌便絡繹不絕地送到江臨鶴手中。

  此中雖也不乏質量上乘之佳作,可落在這位郡守眼中,卻總是感覺缺了些什麼。

  這些詩篇雖各有亮點,可與黃鶴樓一搭起來,或大氣卻乏意境,或工筆有餘卻氣魄不足。

  萬千詩篇中,惟獨欠缺那麼一篇可以一錘定音的曠世之作。

  或是冥冥之中自有的感應,一連七日連天大雪之後,這位郡守望著眼前的晴空心中突有所感:

  或許,自己苦苦追求的能夠配得上江南第一樓的絕篇便會於今日現世。

  如此,終日煩勞於案牘之間的郡守難得的偷得半日空閒,攜官邸中一眾文職眷屬置酒於黃鶴樓頂層高台之上。

  天朗氣清,晴空萬里,把酒臨風,當是別有一般風味。

  當是時,推杯換盞之間,新的詠嘆詩篇雪花一般送到這位郡守的桌案之上。

  每一篇詩文都是由郡守親自過目,而後便由座下一眾賓客逐一審閱。

  「大人,我吾等一致認為看這個署名『龍川公』的詩篇頗為出彩,辭藻華麗,對句工整,頗有意蘊,當暫列今朝頭名。」

  一輪完畢,郡守座下一同知將挑選出來的詩篇遞到郡守面前。

  江臨鶴接過詩篇一番瀏覽,簡單思忖之後,也是點頭應答道:

  「可。將這一詩篇懸於詩壁之上,請這位『龍川公』請上席來。」

  ……

  ……

  當發覺樓頂詩壁懸掛新詩之時,洶湧的人潮瞬間沸騰了。

  郡守口中的詩壁,顧名思義,便是專門於黃鶴樓頂專門空出一塊牆壁,將公認的當日第一詩篇懸於其上。

  這一篇章除開是供遊人欣賞之外,更為重要的作用其實也是為這個詩歌的質量做一個標杆。

  但凡詩壁之上懸了新的詩篇,後續想要提示,便需要在詩壁旁當眾題詩。

  每寫一句,便向所有人傳一句。

  整個過程頗有文人間隔空打擂台之感。

  而眼下所掛之篇以「送別」為切入點,情感雖小卻是以小見大。

  以一葉扁舟襯托出整個天地之遼闊,意境悠遠開闊,當屬難得佳品。

  此篇一出,那些個還未遞交作品的文人絕大多數都望此文而卻步。

  畢竟這個時候選擇遞交詩篇,便是要公認在眾目睽睽之下與這首詩逐句對比。

  若是筆力不足,此等行為無異於對自己作品的公開處刑。

  如此,之前還對自己作品信心滿滿的文人也在這詩篇之前躊躇不前。

  一時間,剛剛還人聲鼎沸的黃鶴樓漸漸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都面色複雜地盯著這懸掛的於詩壁之上的詩篇,都期待著會不會有一個人能夠邁出挑戰的第一步。

  時間一點一點流逝。

  也許是有感於這詩篇太過強勁的壓迫感,整整一個時辰過去,依舊沒有任何一首新的詩歌再遞交上去。

  此等情況,卻是往日間極其少見的。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文人之間相輕亦是常態。

  往日裡,任憑這詩壁上的詩如此驚艷,總是有人會按捺不住好勝之心上去爭上一爭。

  可這一次,這樣的情況卻是再也沒有出現。能夠出現這種情況,顯然是眼前詩篇的質量已讓在場文人發自內心的感到自愧不如。


  就在眾人都以為今日便會以這首詩落下帷幕的之時……

  擁擠的人群中,不知怎的出來一個少年人。

  少年人體型修長,貌容清秀,一席勝雪的白衣之外是一身飄逸的貂皮大氅。

  這個時候還能敢於站出來的,除了蘇皓還能是誰。

  所有人臉上露出詫異神色。

  少年人雖然相貌俊美,神采異常可看面相卻實在是過於年輕。

  這般年紀又如何能,寫出兼顧文採氣勢的雋永篇章。

  在眾人既詫異又期待的眼神中,蘇皓笑著拿起詩壁旁的毛筆,揮筆在旁白紙上寫下第一句詩來。

  伴隨著首句第一個字落下,這完整的句子也第一時間被送到了郡守江臨鶴等一眾官員的案頭之上。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意境倒是開闊,只是此詩明顯不合格律。既是律詩,平仄打仗都不符合規矩。創作者雖有詩情,但在詩歌一道,僅是初學者水平。

  此句一出,後續篇章怕是很難有所期待。」

  其中一官僚率先出言點評道。

  「朱兄所言不錯,不僅如此,此詩居然在同一句中連用了兩個『黃鶴』,這確是初學者都未必會犯的大忌諱啊!」

  另一位官員出言附和道。

  「聽下人說此作者看上去尚不足二十歲,此舉勇氣雖然可嘉,可論質量,怕不是終無法與上篇相比啊。

  我且提議待他將詩篇完成,倒也不妨講他一併請來,在坐諸位若是有意可多授予一番技藝,也算是成就一番佳話啊。」

  第三位官員順著兩人的話做了最後的補充。

  言語落下,在場眾人聞言也是微微點頭。

  顯然,這幾人的話語明顯是說到了眾人的心坎之上。

  律詩創作首先便是重格律,若是基本格式沒有遵從,又如何能創作出膾炙人口的佳作之來。

  這便是所有文人最為基本的共識。

  在一眾贊同聲中,於首座的江郡守卻只是面含微笑,對底下人的評論不置可否。

  就在這一眾看衰聲中,少年人的第二句詩也已然送到了眾人案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