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集慶整備各方動
集慶城在歷經戰火洗禮後,終於換上了一副嶄新的面貌。紅巾軍入城之後,朱元璋立刻馬不停蹄地開啟整備事宜,一心要將這座戰略要地打造成穩固的根基。
城中四處皆是忙碌景象,士兵們分成若干小隊,井然有序地清理著街道上的殘垣斷壁。他們喊著號子,合力搬走巨石、碎磚,將破損的房屋逐一修繕。百姓們也沒閒著,自發地幫著軍隊遞水送食,軍民齊心,讓清冷多日的集慶漸漸有了煙火氣。在朱元璋的嚴令下,糧倉大開,一袋袋糧食被分發給飢腸轆轆的民眾,孩子們捧著熱乎乎的乾糧,狼吞虎咽,大人們則滿含感激,對這支紀律嚴明的軍隊好感倍增。
軍事上,徐達負責整軍操練。校場上,每日從早到晚都迴蕩著激昂的口號聲與兵器碰撞聲。新兵們一臉青澀,卻眼神堅毅,在老兵的帶領下,刻苦學習格鬥技巧、陣法排布。徐達穿梭其間,不時糾正士兵的動作,大聲激勵:「都給我打起精神!如今咱們占了集慶,各方勢力虎視眈眈,唯有練就過硬本事,才能守住城池,建功立業!」士兵們聞言,訓練得更加賣力。
與此同時,劉逸塵則專注於情報收集與城防加固。他派出大批探子,喬裝改扮混入周邊城池,密切留意各方勢力的風吹草動。集慶城牆之上,新的防禦工事正緊鑼密鼓地修築,投石車、弩炮等重型器械被一一安置就位,城門外深挖壕溝,豎起尖銳的拒馬。劉逸塵沿著城牆踱步,審視著工程進度,對工匠們叮囑:「這城防關乎萬千將士與百姓的性命,一絲一毫都不能馬虎。」
而此時的各方勢力,也都有著各自的盤算。張士誠在高郵得知集慶被朱元璋拿下,又氣又急。他在王府內來回踱步,對謀士們怒吼:「朱元璋這小子,動作越來越快,竟搶在我前頭占了集慶!此城一失,往後我在這江南之地,還怎麼跟他爭雄?」謀士們面面相覷,半晌,才有一人小心翼翼地進言:「誠王,如今硬拼恐怕不妥,朱元璋剛得集慶,士氣正盛,城防也必定森嚴。咱們不妨先按兵不動,一面與元軍虛與委蛇,爭取些喘息時間;一面暗中拉攏周邊小股勢力,擴充軍備,等時機成熟,再圖集慶不遲。」張士誠眉頭緊皺,思索良久,終究還是不甘心地揮了揮手:「就依你所言,先去辦吧。」於是,高郵城內表面風平浪靜,暗地裡卻在緊鑼密鼓籌備糧草、招募新兵。
遠在北方的元廷,聽聞集慶易主,同樣坐立不安。朝堂之上,大臣們吵成一團。有的主張即刻派大軍南下,奪回集慶這個江南重鎮;有的則擔憂兵力分散,會被其他反元勢力趁虛而入,建議招安朱元璋,許以高官厚祿,分化紅巾軍。元順帝坐在龍椅上,面色陰沉,內心權衡利弊。最終,他決定雙管齊下,先派遣使者前往集慶,招安之事能成最好,若不成,也好藉機摸清朱元璋的底細,為後續出兵做準備。
使者帶著詔書與厚禮,一路南下,不日便抵達集慶城外。朱元璋聽聞元廷使者來了,召集李善長、劉逸塵等人商議對策。李善長冷笑道:「主公,元廷這是打得好算盤,招安咱們,不過是想不費一兵一卒,奪回集慶。咱們可不能上當。」劉逸塵也點頭:「正是,主公,咱們一路走來,歷經多少艱難險阻,怎會因這點小恩小惠就投靠元廷?這使者,不見也罷。」朱元璋卻擺了擺手:「既來之,則安之。先把人請進來,聽聽元廷到底能開出什麼條件,也順便探探他們的虛實。」
使者入宮,趾高氣揚地宣讀詔書,大意是封朱元璋為某某官職,只要他獻出集慶,歸順元廷,榮華富貴享用不盡。朱元璋不動聲色聽完,微笑著回應:「使者大人,您不辭辛勞遠道而來,本應好好款待。只是這集慶,是我與兄弟們用鮮血換來的,關乎萬千百姓生計,怎能輕易拱手相讓?還望您回去轉告陛下,我朱元璋對元廷忠心耿耿之心,早在多年困苦生活中消磨殆盡,如今只願為百姓謀福,還天下一個太平。」使者臉色一變,還欲再勸,朱元璋已起身送客:「大人一路奔波,想必勞累,我就不多留您了,後會有期。」
使者灰溜溜離開集慶,將經過如實回稟元順帝。元順帝大怒,當下拍板出兵。可籌備大軍談何容易,調兵遣將、籌集糧草,瑣事繁多,一時半會兒也難以啟程。
就在各方暗流涌動之時,集慶城中也迎來了幾位特殊訪客。幾位江南的富商,聽聞朱元璋治理有方,有意前來投石問路,看看有無合作商機。朱元璋熱情接待,帶著他們遊覽集慶城,展示紅巾軍的軍紀與城中繁榮景象。富商們看在眼裡,心中暗自盤算,若是能與這支新興勢力合作,日後在這江南行商,必定順遂不少。其中一位富商試探著問:「朱將軍,若我們資助大軍糧草物資,不知能有何回報?」朱元璋哈哈一笑:「各位老闆,只要助我軍一臂之力,往後在集慶,商業稅必有優惠,還會派兵保護各位的商路安全,保你們生意興隆。」富商們相視一笑,心中有了計較,一場新的合作,似乎也在悄然醞釀。
另一邊,山林中幾股零散的綠林好漢,也聽聞了朱元璋的大名。他們厭倦了打家劫舍的日子,又佩服紅巾軍驅逐元軍的壯舉,便派了幾個頭目下山,來到集慶城,表示願率手下兄弟投靠。朱元璋大喜過望,親自出城迎接:「諸位好漢棄暗投明,實乃明智之舉,往後咱們就是兄弟,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共創大業!」有了這些新鮮血液注入,集慶的紅巾軍愈發兵強馬壯,靜靜等待著下一輪風雲變幻中的挑戰與機遇。
城中四處皆是忙碌景象,士兵們分成若干小隊,井然有序地清理著街道上的殘垣斷壁。他們喊著號子,合力搬走巨石、碎磚,將破損的房屋逐一修繕。百姓們也沒閒著,自發地幫著軍隊遞水送食,軍民齊心,讓清冷多日的集慶漸漸有了煙火氣。在朱元璋的嚴令下,糧倉大開,一袋袋糧食被分發給飢腸轆轆的民眾,孩子們捧著熱乎乎的乾糧,狼吞虎咽,大人們則滿含感激,對這支紀律嚴明的軍隊好感倍增。
軍事上,徐達負責整軍操練。校場上,每日從早到晚都迴蕩著激昂的口號聲與兵器碰撞聲。新兵們一臉青澀,卻眼神堅毅,在老兵的帶領下,刻苦學習格鬥技巧、陣法排布。徐達穿梭其間,不時糾正士兵的動作,大聲激勵:「都給我打起精神!如今咱們占了集慶,各方勢力虎視眈眈,唯有練就過硬本事,才能守住城池,建功立業!」士兵們聞言,訓練得更加賣力。
與此同時,劉逸塵則專注於情報收集與城防加固。他派出大批探子,喬裝改扮混入周邊城池,密切留意各方勢力的風吹草動。集慶城牆之上,新的防禦工事正緊鑼密鼓地修築,投石車、弩炮等重型器械被一一安置就位,城門外深挖壕溝,豎起尖銳的拒馬。劉逸塵沿著城牆踱步,審視著工程進度,對工匠們叮囑:「這城防關乎萬千將士與百姓的性命,一絲一毫都不能馬虎。」
而此時的各方勢力,也都有著各自的盤算。張士誠在高郵得知集慶被朱元璋拿下,又氣又急。他在王府內來回踱步,對謀士們怒吼:「朱元璋這小子,動作越來越快,竟搶在我前頭占了集慶!此城一失,往後我在這江南之地,還怎麼跟他爭雄?」謀士們面面相覷,半晌,才有一人小心翼翼地進言:「誠王,如今硬拼恐怕不妥,朱元璋剛得集慶,士氣正盛,城防也必定森嚴。咱們不妨先按兵不動,一面與元軍虛與委蛇,爭取些喘息時間;一面暗中拉攏周邊小股勢力,擴充軍備,等時機成熟,再圖集慶不遲。」張士誠眉頭緊皺,思索良久,終究還是不甘心地揮了揮手:「就依你所言,先去辦吧。」於是,高郵城內表面風平浪靜,暗地裡卻在緊鑼密鼓籌備糧草、招募新兵。
遠在北方的元廷,聽聞集慶易主,同樣坐立不安。朝堂之上,大臣們吵成一團。有的主張即刻派大軍南下,奪回集慶這個江南重鎮;有的則擔憂兵力分散,會被其他反元勢力趁虛而入,建議招安朱元璋,許以高官厚祿,分化紅巾軍。元順帝坐在龍椅上,面色陰沉,內心權衡利弊。最終,他決定雙管齊下,先派遣使者前往集慶,招安之事能成最好,若不成,也好藉機摸清朱元璋的底細,為後續出兵做準備。
使者帶著詔書與厚禮,一路南下,不日便抵達集慶城外。朱元璋聽聞元廷使者來了,召集李善長、劉逸塵等人商議對策。李善長冷笑道:「主公,元廷這是打得好算盤,招安咱們,不過是想不費一兵一卒,奪回集慶。咱們可不能上當。」劉逸塵也點頭:「正是,主公,咱們一路走來,歷經多少艱難險阻,怎會因這點小恩小惠就投靠元廷?這使者,不見也罷。」朱元璋卻擺了擺手:「既來之,則安之。先把人請進來,聽聽元廷到底能開出什麼條件,也順便探探他們的虛實。」
使者入宮,趾高氣揚地宣讀詔書,大意是封朱元璋為某某官職,只要他獻出集慶,歸順元廷,榮華富貴享用不盡。朱元璋不動聲色聽完,微笑著回應:「使者大人,您不辭辛勞遠道而來,本應好好款待。只是這集慶,是我與兄弟們用鮮血換來的,關乎萬千百姓生計,怎能輕易拱手相讓?還望您回去轉告陛下,我朱元璋對元廷忠心耿耿之心,早在多年困苦生活中消磨殆盡,如今只願為百姓謀福,還天下一個太平。」使者臉色一變,還欲再勸,朱元璋已起身送客:「大人一路奔波,想必勞累,我就不多留您了,後會有期。」
使者灰溜溜離開集慶,將經過如實回稟元順帝。元順帝大怒,當下拍板出兵。可籌備大軍談何容易,調兵遣將、籌集糧草,瑣事繁多,一時半會兒也難以啟程。
就在各方暗流涌動之時,集慶城中也迎來了幾位特殊訪客。幾位江南的富商,聽聞朱元璋治理有方,有意前來投石問路,看看有無合作商機。朱元璋熱情接待,帶著他們遊覽集慶城,展示紅巾軍的軍紀與城中繁榮景象。富商們看在眼裡,心中暗自盤算,若是能與這支新興勢力合作,日後在這江南行商,必定順遂不少。其中一位富商試探著問:「朱將軍,若我們資助大軍糧草物資,不知能有何回報?」朱元璋哈哈一笑:「各位老闆,只要助我軍一臂之力,往後在集慶,商業稅必有優惠,還會派兵保護各位的商路安全,保你們生意興隆。」富商們相視一笑,心中有了計較,一場新的合作,似乎也在悄然醞釀。
另一邊,山林中幾股零散的綠林好漢,也聽聞了朱元璋的大名。他們厭倦了打家劫舍的日子,又佩服紅巾軍驅逐元軍的壯舉,便派了幾個頭目下山,來到集慶城,表示願率手下兄弟投靠。朱元璋大喜過望,親自出城迎接:「諸位好漢棄暗投明,實乃明智之舉,往後咱們就是兄弟,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共創大業!」有了這些新鮮血液注入,集慶的紅巾軍愈發兵強馬壯,靜靜等待著下一輪風雲變幻中的挑戰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