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番外:古成軍的一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的名字叫古成軍,生於宣統二年,按照公元紀年的話,就是1910年。

  因為父親當時參加了革命軍,最終當到了連長的職務,退伍回到家裡的時候,看到我之後,想到之前的經歷,便是給我起了這個名字。

  我的家庭條件還算是可以的,父親雖然從部隊退伍了,但也是有一定的家資的,回到家裡以後,便是置辦了差不多四十畝的田地,按照後來的成分劃分的話,我們家應該算是中農或者富農家庭。

  至於為什麼僅僅四十畝土地就被劃分為富農,主要是因為,我們家除了我之外,我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伴隨著我姐姐嫁人以後,我又去上了學,父母的年紀也是慢慢變大以後,便是已經沒有了耕種的能力,父親便是把大多數的田地租了出去,依靠著租金過活。

  如此一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家便是被劃分成了富農。

  按照劃分的規則,所有的農民,被劃分成佃農、貧農、中農、富農和地主五個等級。

  佃農就是完全沒有土地,只能依靠租賃富農或者地主的土地進行生產勞動的農民。

  貧農則是擁有部分土地,但土地較少,不夠一家人過活的,便是在此基礎上,再租賃地主或者富農的土地進行生產勞動的農民。

  中農,則是家裡的土地夠自己家用的,但也沒有多餘的土地租賃給別人,能夠自給自足的,便是中農。

  我們家一開始,也是這種成分,只是後來,隨著我們家裡的勞動力出現不足以後,便是發生了變化。

  之後便是富農,家裡的土地,除了自己耕種的一部分以外,還有多餘的土地租賃給貧農和佃農,而富農和地主的區別就在於,富農也是需要勞動的,而地主,則是完全的食利階級,不事生產,所有的土地只需要租賃出去給貧農和佃農,依靠著地租,便是可以供應支出的。

  父親因為參加過革命軍,思想比較開明,從小便是把我送到了縣裡的公學去上學,而我的姐姐和妹妹,也都受到了新學的教育。

  我在民國16年的時候,成功考取了上海同濟大學,並在同年,接觸到了共產主義思想。

  我被這種思想深深地吸引了。

  很快,我便是加入了學社,並且經人介紹,正式加入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共青團。

  隨著時間來到民國16年的年中以後,以花生米為首的反動派,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緊跟著,寧漢合流,國府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清黨行動。

  我們所在的學社也是受到了衝擊。

  但因為我們屬於是秘密進行集會的,所以,我們都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

  次年,我經當時時任委員的瞿恩同志的介紹,正式入了黨,隨即,成為了上海特科的外圍成員。

  隨著時間來到民國19年,當時的我,為了生計,也是為了隱藏身份,便是接了一個家教的工作。

  僱主是上海本地人,而他的服務對象,是一個名為周雪柔的女孩,當時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周雪柔只有16歲,正在女子高中上高二。

  周雪柔的父親,是市政府的一名中層官員,這個身份也是可以接觸到不少的機密,所以,實際上,來這裡當家教,另一個事情,便是收集情報。

  周雪柔偏科很嚴重,她的國文、歷史和部分偏向於文學類的科目學的比較好,但是,他的數學等偏理科的成績很差,而周雪柔的父親,想要她成為一名工程師之類的職業,所以,這才請了我給她補課。

  在我的教導下,周雪柔的成績上升的很快,也不知道是不是錯覺,總感覺周雪柔這個女孩對我似乎有些特別。

  當時的我也很年輕,很多事情也沒有經歷過,並不是太明白。

  我給周雪柔總共補課了差不多接近一年的時間,因為一件事情的發生,我不得不離開了上海。

  民國20年三月份,作為黨的高層的顧舜璋叛變了革命,上海的組織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為了安全,我不得不離開上海,前往蘇區。

  我沒辦法跟周雪柔告別了,那個時候,我以為大概不會再和她有什麼關聯了。

  4月份,我到了蘇區,成為了紅二師四團五連的黨代表。

  民國二十一年年初的時候,連隊裡來了一個新兵,這個新兵是民國六年出生的,這個新兵名叫張浩,這一年他才剛剛十五周歲,小傢伙年紀雖然小,但是人很機靈,聽說是那位的學生。


  張浩來到連隊以後,僅僅幾個月的時間,便是成為了排長。

  而當時間來到七月份的時候,一次對白軍作戰的時候,我們營的教導員犧牲了,隨即,我便是成了二營的教導員。

  伴隨著時間來到年底,花生米調集了四五十萬人的兵力,採取分進合擊的作戰方法圍攻我們的革命根據地。

  至此,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便是開始了。

  而張浩的指揮水平很不錯,在反圍剿作戰之中,作戰勇猛,善打巧仗,很快,伴隨著第四次反圍剿的結束,張浩便是被任命為了四連的連長。

  之後伴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五次反圍剿,因為一些人的亂指揮,部隊不得不開始突圍。

  這個時候,我也是成為了四團的副政委兼二營教導員。

  我們團接到命令,要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瀘定橋,解決守衛的白軍。

  經過一天一夜的強行軍,我們團終於趕到瀘定橋所在,在一營二連的連長帶領下,二十二名突擊隊員,在全團火力掩護下冒著川軍的密集火力,攀踏著鐵索,向對岸衝擊,當接近橋頭時,川軍突然施放火障,突擊隊勇敢地穿過火牆,迅速殲滅守橋之敵,並掩護後續部隊占領了瀘定城。

  這一戰,後世被反覆研究,而我們團所創造的壯舉,冒雨在一天一夜的時間,在山路之中強行軍240華里,更是被稱為軍事史上的奇蹟。

  此戰過後,我正式接任了四團的政委一職,而張浩,也是成為了二營營長。

  當部隊經歷千難萬險,終於趕到陝北後,為了陝北根據地的發展,上級決定發動東征戰役,以擴大根據地的範圍,從而進行擴紅。

  緊跟著,又是開始了西征戰役,此戰的目標,主要是寧夏陝西省定邊、寧夏鹽池、甘肅省環縣和曲子等地區,目的和東征差不多,都是為了擴紅。

  但是,伴隨著西征進入到尾聲,四方面軍的部分同志,卻是要繼續向西進攻,企圖打通甘肅、新疆,從而完成和蘇聯的接壤。

  只是,這一戰的結果很慘烈,最終活著回到根據地的部隊,屈指可數。

  因為在東西征的時候,我們團的幹部表現的都很好,其中尤其是張浩的表現堪稱非常優秀,其麾下的部隊作戰也是非常勇猛,按照計劃,上級準備讓張浩擔任紅四團的團長,而我,也將接任紅二師的副政委一職。

  只是,還沒等命令下達呢,七七事變爆發,全面抗戰正式開始了。

  紅軍部隊,要全部改編為八路軍,這個時候,我和張浩的提拔就只能暫時擱置了。

  我們師(紅二師)最終被改編成了115師343旅685團,我被任命為一營教導員兼團政治處主任,而張浩則是被任命為一營副營長。

  緊跟著,部隊開始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

  伴隨著太原會戰的爆發,我軍在平型關對日軍展開了伏擊,為了這一戰,全師總計出動了1.2萬部隊,這些部隊,包含了對日軍輜重大隊發動進攻的部隊,對其他方向日軍增援部隊打援的部隊,還有其他的配合部隊,最終這一戰消滅了超過一千日軍部隊。

  而這一戰的結果,可謂是震驚了全國。

  因為,此戰是自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對日軍主動發動進攻,並且還是自抗戰以來,首次殲敵超過一千人的勝利,而這場戰役,也是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振奮了全國軍民的抗戰信心‌。

  伴隨著平型關戰役的爆發後,部隊根據上級命令,開始實施分兵,我和張浩都跟著大司令開赴五台山地區,接受了建立抗日根據地的任務。

  時間一晃,來到了民國27年四月份,這個時候,我已經是晉察冀軍區直屬教導團的副政委,而張浩,則是教導團一營的營長。

  這個時候,大司令找到我和張浩,還有另外一些幹部,進行了談話。

  原來,位於河北中部地區的人民自衛軍與河北游擊軍等冀中抗日軍隊,隨著總部的命令,將要在五月份的時候統一整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進而成立冀中軍區。

  但因為冀中軍區所在的是平原地帶,所以首當其衝面對的就是鬼子的主力部隊圍剿,也因此,冀中軍區的部隊缺少幹部,尤其是黨政幹部,所以冀中軍區的呂司令員想要向上級要幹部。

  而經過大司令的談話後,我和張浩都是決定前往冀中軍區,從而支援冀中軍區的根據地建設工作。

  最終,隊伍總計由198人組成,整個隊伍,由原686團的李副團長帶隊。


  一開始,隊伍的行進很順利,只是,剛出太行山脈,我們便是迎面碰上了日軍的隊伍,事後,我們才知道,這些日軍是井陘礦區的守軍,當時也是趕巧了,和他們碰上了。

  雙方經歷了遭遇戰後,幹部團損失慘重,之後,伴隨著日軍的後續部隊抵達,幹部團的情況,已經岌岌可危了,當時我也因為腹部中彈,加上發燒昏迷了過去。

  最終,還是張浩力挽狂瀾,帶著最後的七十多人,其中還有好幾名重傷員,通過和日軍兜圈子的方式,逃出了包圍圈。

  部隊最終抵達了靈壽縣和平山縣中間的塔上鄉下屬的鄭馬莊所在。

  在這裡,張浩安排人員去給冀中軍區的呂司令員報信,同時告知幹部團的情況。

  幾天後,上級安排了人過來,通報了呂司令員的命令。

  部隊留下部分人,就在這裡,成立了獨立支隊,任務便是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剩餘的人,則是跟著過來報信的人去到冀中軍區。

  我因為重傷的緣故,最終留了下來。

  等我醒過來以後,便是發現,經過這一戰之後,張浩似乎變得有些不一樣了。

  張浩為了讓部隊能夠在這裡站穩腳跟,先是帶著部隊拔除了周邊的據點,消滅了駐守據點的日偽軍,從而打響了部隊的名氣,之後,張浩便是開始招兵。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獨立支隊的兵力,便是已經從堪堪三十來個人發展到了七百多人。

  這還不算完,張浩之後又進行了多次作戰,先後消滅了大量的日偽軍部隊,在很短的時間裡,部隊便是擴充到了上千人。

  這個時候的獨立支隊,名義上雖然是營一級的單位,但兵力,比現如今絕大多數的團都多,而伴隨著時間的推移,部隊的戰鬥力,也是變得非常厲害。

  而伴隨著我們獨立支隊和冀中軍區取得了聯繫以後,也是正式成為了團級的支隊。

  此後,經過多次大戰,打破了日軍的圍剿後,部隊發展壯大的很快,直到日軍開始慢慢重視起了我們獨立支隊,先後兩次,出動了上萬的部隊,準備對我支隊發動進攻。

  在張浩的指揮下,在上級的支援下,張浩在阜平縣設下埋伏,接連消滅了數以萬計的日偽軍隊伍,至此,獨立支隊的大名,傳遍了天下。

  對於獨立支隊的戰績,上級領導都是十分的重視,隨之而來的,獨立支隊便是正式成為了過去式,晉察冀軍區六分區,至此便是成立了。

  此後,經過多次作戰後,獨立支隊也是變成了晉察冀軍區六分區,下轄五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團,整個部隊,無論是戰鬥力還是軍隊員額,都得到了大規模的提高,部隊甚至擁有了十多門野戰炮。

  要知道,這個時候,就算國府的部隊,絕大多數,都不可能擁有這樣的實力的。

  在部隊變成六分區以後,根據地的範圍,也是迎來了擴張,部隊的發展同樣發生了巨大的蛻變。

  此後,我軍先後取得了阜平戰役、慶都山戰役、淶靈戰役、百團大戰、石門戰役的勝利。

  而在這中間,周雪柔竟然找到了軍區來,我這才知道,她在後來也是入了黨,還成了一名醫生。

  在張浩和軍區同志的撮合下,我順利和周雪柔結成了夫妻。

  而軍區經過這些戰役之後,我們六分區也是順勢發展成為了冀西軍區。

  冀西軍區是個二級軍區,我也是實在沒有想到,事情的發展,實在是有些出乎意料了。

  張浩這個小子,越來越能打了。

  嗯...現在不能再叫張浩小子了,人家現在是冀西軍區司令員,即使我是政委,絕大多數時候,我也是要給予張浩一定的尊重才行。

  是的,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張浩身上的戰績也是越來越輝煌了。

  而我,也是水漲船高,成為了二級軍區的政委。

  說實話,伴隨著職務的升級,我也是感覺到了身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當時的軍區,嚴格來說,算是軍地合一的單位,我這個政委,不僅要管軍隊上的事情,同時也要負責地方上面的工作。

  因為職務升的太快,我有些懷疑自己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

  最終,我還是向上級提出了申請,我想前往地方上任職,上級經過討論後,也是同意了這個請求,隨即,我便是成為了新成立的山西省委的副書記。


  在我離開軍隊,轉到地方工作以後,張浩也是被提拔為晉察冀軍區的副司令員。

  伴隨著張浩指揮的軍隊越來越多,我感覺他似乎越發的得心應手了。

  其指揮能力竟然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第一次華北戰役之中,在其指揮下,數十萬大軍,如臂指使,打的鬼子顧此失彼。

  緊跟著,晉察冀軍區改編為華北野戰軍了,隨即,在上級的命令下,華北光復戰役,也是正式開始了。

  不過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華北的鬼子被打的丟盔棄甲,不得不進行了總退卻。

  最終,華北的鬼子放棄了華北的絕大多數地方,只保留了膠東半島地區和部分沿海的重要城市。

  而緊跟著,又是一段時間的準備工作後,我軍也是再次發動了東北光復戰役。

  在張浩的指揮下,數十萬大軍,出關北上,面對關東軍的兵力優勢,我軍並沒有進行硬碰硬,而是採取了打擊弱點,分進合擊的辦法,並且,在此戰之中,我軍也是出動了大量的空軍部隊,甚至擊沉了鬼子海軍的大量艦艇,這一戰,不僅僅是震驚全國了,而是震驚了全世界。

  沒有人能夠想到,土八路,竟然不聲不響的,發展出了空軍部隊。

  關東軍的鬼子,最終不得不宣布投降,至此東北戰役宣告結束。

  通過先後兩次的華北戰役和東北戰役,所有人已經認清了張浩的指揮能力,絕對是全軍首屈一指的存在。

  而隨後發生的解放戰爭和後來的抗美援朝戰爭,也是越發的證明了這一點。

  隨著國家正式建立,張浩的能力,也是不僅僅體現在了軍事方面,而在政治方面,也是有著非凡的才能。

  不出意外的,張浩便是被認定為了第二代的領導核心,當然了,這其中也是發生了一些事情,但最終還是以張浩取得了勝利而告終。

  在張浩的帶領下,國家的實力也是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當時間來到九七年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已經87歲了,而張浩也是已經八十歲了。

  只是,我的身體並沒有張浩那麼的硬朗。

  我走了,只是不知道,我走之後,張浩怎麼樣,那是我最親密的戰友,最要好的朋友。

  我希望他平安順遂,只是,我註定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這一章算昨天的,昨天親戚來,喝多了睡著了,這一章沒寫完,今天回來以後,把這一章補完發了,等一會還有一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