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番外之國戰(七)
第823章 番外之國戰(七)
昭平六年,九月初,左大將軍率領大軍回京。
去時浩浩蕩蕩二十萬大軍。
回來的時候,只剩十五萬了。
有四萬士兵的性命,永遠留在了戰場上。還有一萬左右的傷兵,不宜長途跋涉,留在了邊關養傷。
邊軍死傷近一半,更是慘烈。
不過,十幾萬柔然騎兵,幾乎全軍覆滅。從這一點來說,大梁依舊是毫無質疑的大勝。
更不用說,柔然可汗伏名敦被活捉,隨著大軍一同押來了京城。京城百姓們聽聞這等盛事,自動自發地擁到城門處來瞧熱鬧。
大梁的女帝陛下,今日親自率百官來城門外迎接凱旋歸來的朝廷大軍。並當眾宣布,封左大將軍為威遠公。
另外,在這一戰中立了大功的范大將軍,封為靖邊侯。
其餘武將,也都各升了兩級三級不等。劉恆昌夜襲軍營立下大功,被封為二品將軍。活捉了柔然可汗的小田,連升數級,被封了四品將軍。
在萬眾矚目的歡呼聲中,威遠公和一眾武將策馬進了城門。
早已退出朝堂的王丞相,坐在茶樓的二樓雅間裡,默默注視著風光無限的威遠公,然後又看向光芒四射的女帝陛下。
王丞相端著一杯茶,沖女帝陛下的方向敬了一下,然後慢慢喝下。
這一場國戰,大梁朝勝得利落漂亮,一舉剷除了心腹大敵。女帝陛下的天威,也如日中天。百姓愛戴,眾臣歸心。
他這個昔日丞相,早就被人漸漸遺忘了。
王丞相在雅間裡坐了小半日,直至看熱鬧的百姓全部散去,才起身回府。
宮中設了盛大的慶功宴,百官皆有份列席。王丞相一個下台過氣的丞相,根本無人提起。
倒是女帝陛下,親自吩咐了一聲:「這等盛事,怎麼能少得了寧國公。王侍郎,你回去一趟,請寧國公一同進宮來,共享盛宴。」
王瑾恭聲領命,迅速出宮回府。
說來也巧,王丞相正好坐著馬車到了門口,還沒進正門,就見到了匆匆回來的兒子。
「宮裡設宮宴,你不在宮裡待著,回來做什麼。」王丞相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語氣也沖得很。
王瑾習慣了老父親不定期的壞脾氣,微笑著應道:「皇上令我回來,接父親進宮,一併參加宮宴。」
王丞相聽得一愣,神情複雜,半晌才道:「我一個辭仕的老臣,就不去湊熱鬧了。你代我謝過皇上。」
王瑾道:「皇上發了話,父親不進宮赴宴,兒子也不去了,就在府中陪伴父親。」
王丞相無可奈何,只得不情願地再次坐上馬車,隨兒子一同進宮。
王瑾瞥一眼老父親壓不住的嘴角,心想父親你也太口是心非了。明明就很高興,還要裝出被逼無奈的模樣來,也不嫌累。
王丞相在兒子面前這副德行,進了宮見了女帝陛下,立刻換了一副感恩戴德的嘴臉,連連笑道:「大梁這場大勝,至少換來邊境十年安穩。老臣恭賀皇上。」
姜韶華和顏悅色地笑道:「將士一心,朝堂眾臣齊心合力,這其中,也有寧國公一份力。當日戶部籌措糧草,寧國公領頭獻了十萬石軍糧。這份心意,朕都記著。今日慶功宴,自然不能少了寧國公。」
王丞相忙笑道:「老臣出些力,是應該的,不敢當皇上盛讚。」
姜韶華笑道:「不說這些客套話。來,寧國公和陳丞相坐在一處,離朕近些,也好說話。」
陳丞相早已起身,笑著迎王丞相坐下。王丞相怎麼都不肯坐上首,硬是在陳丞相的下首坐了。然後和陳丞相握著手對飲,一邊談笑風生,宛如至交老友。
大梁前後兩任丞相,這般和睦融洽,也讓眾臣大開眼界。
王瑾看在眼裡,不由得暗暗好笑。
女帝陛下確實手段高超,打一棒子就給一甜棗,將王丞相拿捏得穩穩的。當然了,自家老父親也是心甘情願地鑽進來。
能讓女帝陛下用盡手段拿捏的臣子,放眼看去,也就寥寥幾個罷了。這也是一份殊榮。
一直低調的長寧伯,今日依然低調,在這樣盛大的場合,長寧伯根本沒往女帝身下旁邊湊合。倒是和文臣們坐在一處。
禮部董尚書,主動舉杯向長寧伯敬酒:「論起這一戰來,真正立下大功的人是長寧伯。這幾年來,長寧伯培育出的新糧推廣至大梁各地,百姓們豐衣足食,都是長寧伯之功。二十萬大軍的軍糧,也都因此而來。」
請...您....收藏_(六\\\九\\\書\\\吧!)
「本尚書敬長寧伯。」
崔渡酒量不大,性情卻豪爽,笑著一飲而盡。
結果,眾人一個個來敬酒。崔渡很快就被灌醉了,俊臉紅通通的,目光有些渙散迷離。目光不時盯著龍椅上的女帝陛下。
眾臣看在眼裡,暗暗好笑之餘,又情難自禁地生出羨慕。
女帝陛下滿心都是國朝大事,對男色顯然沒太大興致。登基六年了,寶兒公主已經五歲了。女帝陛下既沒有再懷孕生子,也沒有選美少年進宮的意思。長寧伯依然獨寵後宮。
贅婿素來為人詬病,被人譏笑是吃軟飯的。長寧伯打破了眾人對贅婿的鄙薄。撇開皇夫的身份不論,只說長寧伯本人,也是有正經本事能耐的。
董尚書借著幾分酒意起身,舉杯向女帝陛下慶賀國戰之勝,並進言:「皇上,長寧伯培育新糧和高產糧種,居功至偉。臣請皇上,為長寧伯加官進爵,以示嘉獎。」
這個董尚書,就是個馬屁精。
眾臣心裡紛紛開罵,以前拍女帝陛下的馬屁,現在連皇夫的馬屁也拍上了。
不過,這提議實在合情合理。眾臣心裡罵了一輪之後,也紛紛張口附和贊成。
姜韶華微微一笑,當著眾臣的面和長寧伯脈脈對視片刻:「董尚書言之有理,長寧伯立下大功,確實當賞。」
「大梁有寧國公,有威遠公,從今日起,再多一位長寧侯。」
崔渡還年輕,才二十餘歲。這樣的年紀,就封了侯爵之位,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昭平六年,九月初,左大將軍率領大軍回京。
去時浩浩蕩蕩二十萬大軍。
回來的時候,只剩十五萬了。
有四萬士兵的性命,永遠留在了戰場上。還有一萬左右的傷兵,不宜長途跋涉,留在了邊關養傷。
邊軍死傷近一半,更是慘烈。
不過,十幾萬柔然騎兵,幾乎全軍覆滅。從這一點來說,大梁依舊是毫無質疑的大勝。
更不用說,柔然可汗伏名敦被活捉,隨著大軍一同押來了京城。京城百姓們聽聞這等盛事,自動自發地擁到城門處來瞧熱鬧。
大梁的女帝陛下,今日親自率百官來城門外迎接凱旋歸來的朝廷大軍。並當眾宣布,封左大將軍為威遠公。
另外,在這一戰中立了大功的范大將軍,封為靖邊侯。
其餘武將,也都各升了兩級三級不等。劉恆昌夜襲軍營立下大功,被封為二品將軍。活捉了柔然可汗的小田,連升數級,被封了四品將軍。
在萬眾矚目的歡呼聲中,威遠公和一眾武將策馬進了城門。
早已退出朝堂的王丞相,坐在茶樓的二樓雅間裡,默默注視著風光無限的威遠公,然後又看向光芒四射的女帝陛下。
王丞相端著一杯茶,沖女帝陛下的方向敬了一下,然後慢慢喝下。
這一場國戰,大梁朝勝得利落漂亮,一舉剷除了心腹大敵。女帝陛下的天威,也如日中天。百姓愛戴,眾臣歸心。
他這個昔日丞相,早就被人漸漸遺忘了。
王丞相在雅間裡坐了小半日,直至看熱鬧的百姓全部散去,才起身回府。
宮中設了盛大的慶功宴,百官皆有份列席。王丞相一個下台過氣的丞相,根本無人提起。
倒是女帝陛下,親自吩咐了一聲:「這等盛事,怎麼能少得了寧國公。王侍郎,你回去一趟,請寧國公一同進宮來,共享盛宴。」
王瑾恭聲領命,迅速出宮回府。
說來也巧,王丞相正好坐著馬車到了門口,還沒進正門,就見到了匆匆回來的兒子。
「宮裡設宮宴,你不在宮裡待著,回來做什麼。」王丞相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語氣也沖得很。
王瑾習慣了老父親不定期的壞脾氣,微笑著應道:「皇上令我回來,接父親進宮,一併參加宮宴。」
王丞相聽得一愣,神情複雜,半晌才道:「我一個辭仕的老臣,就不去湊熱鬧了。你代我謝過皇上。」
王瑾道:「皇上發了話,父親不進宮赴宴,兒子也不去了,就在府中陪伴父親。」
王丞相無可奈何,只得不情願地再次坐上馬車,隨兒子一同進宮。
王瑾瞥一眼老父親壓不住的嘴角,心想父親你也太口是心非了。明明就很高興,還要裝出被逼無奈的模樣來,也不嫌累。
王丞相在兒子面前這副德行,進了宮見了女帝陛下,立刻換了一副感恩戴德的嘴臉,連連笑道:「大梁這場大勝,至少換來邊境十年安穩。老臣恭賀皇上。」
姜韶華和顏悅色地笑道:「將士一心,朝堂眾臣齊心合力,這其中,也有寧國公一份力。當日戶部籌措糧草,寧國公領頭獻了十萬石軍糧。這份心意,朕都記著。今日慶功宴,自然不能少了寧國公。」
王丞相忙笑道:「老臣出些力,是應該的,不敢當皇上盛讚。」
姜韶華笑道:「不說這些客套話。來,寧國公和陳丞相坐在一處,離朕近些,也好說話。」
陳丞相早已起身,笑著迎王丞相坐下。王丞相怎麼都不肯坐上首,硬是在陳丞相的下首坐了。然後和陳丞相握著手對飲,一邊談笑風生,宛如至交老友。
大梁前後兩任丞相,這般和睦融洽,也讓眾臣大開眼界。
王瑾看在眼裡,不由得暗暗好笑。
女帝陛下確實手段高超,打一棒子就給一甜棗,將王丞相拿捏得穩穩的。當然了,自家老父親也是心甘情願地鑽進來。
能讓女帝陛下用盡手段拿捏的臣子,放眼看去,也就寥寥幾個罷了。這也是一份殊榮。
一直低調的長寧伯,今日依然低調,在這樣盛大的場合,長寧伯根本沒往女帝身下旁邊湊合。倒是和文臣們坐在一處。
禮部董尚書,主動舉杯向長寧伯敬酒:「論起這一戰來,真正立下大功的人是長寧伯。這幾年來,長寧伯培育出的新糧推廣至大梁各地,百姓們豐衣足食,都是長寧伯之功。二十萬大軍的軍糧,也都因此而來。」
請...您....收藏_(六\\\九\\\書\\\吧!)
「本尚書敬長寧伯。」
崔渡酒量不大,性情卻豪爽,笑著一飲而盡。
結果,眾人一個個來敬酒。崔渡很快就被灌醉了,俊臉紅通通的,目光有些渙散迷離。目光不時盯著龍椅上的女帝陛下。
眾臣看在眼裡,暗暗好笑之餘,又情難自禁地生出羨慕。
女帝陛下滿心都是國朝大事,對男色顯然沒太大興致。登基六年了,寶兒公主已經五歲了。女帝陛下既沒有再懷孕生子,也沒有選美少年進宮的意思。長寧伯依然獨寵後宮。
贅婿素來為人詬病,被人譏笑是吃軟飯的。長寧伯打破了眾人對贅婿的鄙薄。撇開皇夫的身份不論,只說長寧伯本人,也是有正經本事能耐的。
董尚書借著幾分酒意起身,舉杯向女帝陛下慶賀國戰之勝,並進言:「皇上,長寧伯培育新糧和高產糧種,居功至偉。臣請皇上,為長寧伯加官進爵,以示嘉獎。」
這個董尚書,就是個馬屁精。
眾臣心裡紛紛開罵,以前拍女帝陛下的馬屁,現在連皇夫的馬屁也拍上了。
不過,這提議實在合情合理。眾臣心裡罵了一輪之後,也紛紛張口附和贊成。
姜韶華微微一笑,當著眾臣的面和長寧伯脈脈對視片刻:「董尚書言之有理,長寧伯立下大功,確實當賞。」
「大梁有寧國公,有威遠公,從今日起,再多一位長寧侯。」
崔渡還年輕,才二十餘歲。這樣的年紀,就封了侯爵之位,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